霍建国:全球治理滞后于经济全球化,多边透明才能合作默契

2016年10月19日

  作为国内领先的致力于全球化战略研究的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近期启动了关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相关趋势的系列研究。2016年9月19日“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研讨会”在CCG北京总部举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在其发言中指出,发达国家并不是全球化过程中的“输家”,“特朗普现象”代表了机会主义的政客借民意捞取政治资本的意图。从经济角度来说,全球化使发达国家成功实现了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移,摆脱了环境破坏的困扰,同时依旧在国际分工中保留了核心价值部分。


霍建国,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

以下为霍建国先生的发言内容精选:

 

逆全球化或为政治家利用民粹主义捞取政治资本

  实际上逆全球化、反全球化这个概念一直有。1999年底在西雅图开贸易部长会的时候,当时我觉得那一次的动静就很大。当时上万人去反这个贸易部长会,这个当时就很震惊。最近这个事情被翻出来就是跟英国脱欧联系起来,使大家感觉到对于全球化似乎就不那么坚定了,好像产生了怀疑了。从历史上看,这个怀疑论和否全球化都有。还有一种观点是超全球化的,意思就是全开放,更便捷,这个也是一种流派。所以全球化也好,反全球化也好,逆全球化也好,这个概念应该是一直存在的,最近应该是有点逆的这股势力上升。追究这个原因,我个人觉得还是属于这些政治家缺少一种大的理念,明显的受到民粹这种大众心态的支配。反过来说,如果他有理念,那就要借助这种民意来获取一种政治资本,这个也是一种判断。

发达国家掌握全球化核心价值,中国并没从价值分工中获取更多

  总的来说,如果从经济学基本的概念来看,全球化不是一个坏事。它加大了配置资源,超越了国界,形成更有效的低成本和更大的效益。因为企业追求的就是成本最小,利润最大,这个是符合他们的规律的。而且八十年代后的这种跨国公司驱动的全球化是比较明显的,它改变了世界,使得发达国家在这种全球化的驱动下成功地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转移,实际上是把制造业成功地转向了新兴市场,使得它的结构发生了逆转。也就是说,由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对发达国家来讲他们在这一点上是受益的。同时应该说他们在这种结构变化的同时摆脱掉了一个环境的困扰。实际上包括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发达国家也是承受巨大压力的。但是它在全球化的驱动下完成了在亚太的生产布局,大的跨国公司不断转移之后我觉得它们变得轻松了,所以它们现在提出来大家要减排。从新兴工业化国家来看我们也是受益的。我们是利用了这次调整的机会,带来了就业的机会,带来了外资的进入,使我们变成出口依赖型。如果说副作用的话,就是我们的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果整个从环保角度来讲,我们是欠下帐的。从收入上讲,更深入的研究,中国并没有从整个价值分工领域获取更多。实际上真正的核心价值部分还在他们手里。这个东西要跟他讲我觉得可以讲很多,因为我们这些方面的言论太少,文章也少。

全球化最大的问题在于协调治理滞后于贸易投资发展

  所以在欧美形成了一种全球化的过程就是就业岗位流失的过程。说从2000年到2008年,他们的制造业流失,美国的数字就是流失了29%的就业岗位。你流失了制造业,服务业的制造岗位是上升的,有一部分人不适应新的就业岗位,那是你整个结构问题。所以我觉得如果非要跟他较真,这股逆流也是可以跟他理论的。因为我骨子里是认可全球化的,我觉得全球化从今天来看仍然是一种客观发展的趋势。因为它也不是谁推动的,本身这种科技的发展,交通的便捷,以及现在网络速度的提升,已经打破了原有的工厂和办公室的这些概念,像服务外包,这些都穿越了时空的概念,使得效益产生了大的变化,这些应该说是好事。

  如果说全球化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全球贸易投资的快速发展,它的协调治理是滞后的,始终没有一个机构来对他进行相应的规范。WTO做了不少事,如果仔细去分析,在二战后,WTO在前面的基础上搞了七轮谈判,有一个数字显示对世界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增长是贡献了四倍还是多少倍,这个数字还需要核一下,反正对贸易的增长是产生了倍数的增长。当然现在全球经济不好说,因为考虑到后期这种量化宽松和加杠杆。我看到一个数字,从2000年到现在全球经济翻了差不多有一番,从三十多万亿到七十多万亿,这个数字肯定里面含了泡沫和杠杆的因素。但是从六十年代当时一万亿美元一直到上世纪末2000年才刚刚爬到三十万亿美元,这个是非常缓慢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还要深入地判断全球化大的趋势,把握好它。

坚持公开透明的多边来解决多边和区域的矛盾

  对于多边和区域的矛盾,我始终觉得我们现在的观点是对的,也就是说,我们坚定支持多边,因为多边还代表着一个全球化治理的方向。而且区域还是要强调它的公开透明,就是你不要搞封闭,也不要搞排他。你如果走向排他,我担心区域贸易如果失控会走向区域集团化。区域集团化将来是世界的灾难,就是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会导致政治集团化和经济集团化。

  当然还要强调回到多边。从政治创新的角度来讲不能否认多边,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否认,包括TPP很多新规则的推出,我们甚至都不否认它代表了未来整个贸易一些新规则的发展方向,这个很可能是继续往前演变的。但是要去掉这种封闭和排他的作用,不要演变成军事和政治结盟,那是更可怕的。

  对于TPP,我们现在不能全盘地否定TPP,让他们自己去折腾。如果你反对它,那RCEP你自己做不做?所以有些人说我们要把RCEP谈成,用RCEP来对抗TPP,这种观点我觉得在国际上很难站得住脚。因为你既然不承认TPP这个区域贸易集团的作用,否定它的话,你再搞一个同样的区域贸易集团,应该跟它的结果是一样的。

缺乏全球治理的后果是大家越算计越难合作

  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至少从全球治理这几大组织的运行,我觉得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但是后期,从1970年美元脱钩之后,美国就已经不称职了。他作为一个老大统领这个世界,自己做不到公正,自己老在那里开小灶、捞便宜,所以他的威信就丧失了。为什么全球那么多发展中国家,一说美国都很气氛呢?他确实是干了很多事,到现在也拿着美元搅和全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宁。我觉得他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者,美国在这一点上的实力已经决定了他没法发挥作用了,至少是衰落的,我觉得要看到这一点。

  所以全球化也不完全就等同于美国化,二战后这一套东西是发挥了作用的。我个人觉得,全球化未来的发展趋势还在,而且是一种经济的全球化,是一种客观的方向。现在都是网络化社会了,如果限制跨越国境,它就是不符合发展潮流的。但是下一步怎么开放,肯定要加强全球的协调和治理。现在缺少的是全球的治理,因为这些机构大家都认为有问题,都需要改,但是怎么改大家达不成一致。

  全球治理是什么?全球治理说白了就等于大国治理。大国几家谈不拢就很难达成默契。现在三巨头、四巨头越来越复杂,英国脱欧我觉得会使得全球治理更加复杂。原先是躲在欧盟里,现在不好处理,需要真正用超前的理念一个个说服大家,如果几个老大能够谈拢,那全球经济的治理还是有希望的。如果不加强全球治理,不把全球化纳入一个规范、有序当中运行的话,世界经济只能越来越糟。而且越糟大家就越算计,越算计就越怕吃苦,越保守,最后就更难合作。所以我觉得世界经济达到稳定增长的境况下,合作会产生一种新的希望。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霍建国在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研讨会”上的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