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明: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尤为重要
2017年1月11日
我想从这么几个点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不是一个新词了,它可以是几部书,也可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个步子都是那么劲道,每个企业都知道企业社会责任,我在海外的企业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在当今世界,今天出来一个重要的新闻,大家都知道,川普和蔡英文通了一个很重要的电话,这个电话撩动了整个中国人的心甚至国际舆论。现在还在辩论这个事。我和我的团队在一起评论的时候,我说他不但是撩了蔡英文,还撩了中国人的心,在这个事情上川普会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但是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了,虽然他是后来的总统,但是中国人不要群情激奋,我们要心平气和,因为我们的评论和外交部的调子基本保持稳定。
中国的企业走向国际也是这样,已经不满足于按部就班地把这个企业责任做到位,建多少学校了。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中国人在海外的社会责任、人的社会责任。最近一个奔驰车的高管在北京因为占车位,就和北京的老百姓战起来了,但是奔驰处理得当机立断,立刻处理让他回国。他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这个人的背后是奔驰这个世界级的品牌,它绝不能因为这个人就把自己的企业在中国的形象给毁掉了,所以它处理得干净果断,半天时间就让他回国了,然后发表声明道歉。这个案例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碰到相应情况的案例,大家可以作为案例学习。这是我想表达的,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人的责任,人出了问题,所有的东西都要当机立断。
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一定要接地气。当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特点,接地气的条件之一就是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很多的中国企业这么多年,特别是在非洲做了那么多的好事。但是我也听到有不同的声音,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已经不是60年代的企业,也不是80年代的企业,而且是面向未来的高科技企业。很多的社会责任,要想当地无论是精英分子还是普通民众理解你,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日本的企业在海外营造自己的品牌和品位的时候,它不光是在非洲修路,像我们建体育场、影院,包括有些企业,包括德国的企业,它为当地人做一场高档的交响音乐会。第二,把西方著名的绘画作品引入到当地做大展。你知道这样的企业绝对是把一些文化、一些理念、一些重大事件都带进当地的文化当中去的,这样的企业形象的塑造比我们这么多年只是修修路、在媒体发表文章要高明很多。企业社会责任在海外发展也应该升级。在海外,每个企业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企业花了那么多钱在当地,能不能把精粹文化给当地人带过去,这值得我们的思考。
在海外的中国企业不是公益组织,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一谈到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做公益。我也是为了挣钱,无论是谁给我贷款,千万不要以为谈到海外的企业社会责任,我就是个公益组织,我也不是NGO。我的企业发达了,我能够让更多当地的老百姓解决他的就业问题,所以我觉得不只是修路的问题,我觉得首先还是中国企业先把自己的企业做好。
凤凰网这些年做了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报道,我们还有一档节目配合“一带一路”海外企业生长和发展的问题。每一个企业出国之前都会对员工进行教育,无论是工资还是其他的。但是媒体有它的操作规律,我做媒体二十年了,我专门针对中国人做了一个报告,每个中国人我都会找到他的缺点,这是对中国人形象的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大家不要担心,在海外的企业首先一定要和本地的媒体企业建立一个很好的沟通机制和关系。
我知道现在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关系簿,和媒体打交道,但是很弱,尤其现在新媒体的成长,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在海外还是空白。现在新媒体的作用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麦克风,他吼叫得比你自己吼叫还要大。所以海外企业一定要重视新媒体公关这一块,否则你干了太多好事,一件事就把你毁掉,否则你没有一个很好的媒体给你解释。现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你不一定找媒体发表你的看法,你本身就是一个媒体,那就看你如何在海外新媒体的环境下确立自己的形象。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