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事观点
-
梁锦松:生命科学发展是全球的大趋势
目前全球处于错综复杂的形势之中,但这给粤港澳大湾区带来挑战和机遇,其中,生命科学发展是全球的大趋势。
2021年12月5日 -
梁锦松:长三角粤港澳两大湾区在竞争与合作中共成长
梁锦松,全球化智库(CCG)资深副主席、香港财务司前司长,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 近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南丰集团董事长梁锦松出席第三届(2019)钱塘江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有研究显示,全球60%的经济活动是在湾区举行的,特别是全球比较有名的湾区,如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当然在中国有两个湾区,一个长三角,一个粤港澳。把全球三大湾区跟国内两个湾区比较一下,大家可以看到,如果从经济的体量,从地域的面积来说,粤港澳、长三角都很大,但是从人均的GDP来讲,跟前面三个湾区有很大的距离。比方旧金山湾区,科技发达,人均GDP近10万美元;而长三角均GDP仅1.7万美元。 纽约是一个很先进的金融湾区,从生物科技这个角度也很有潜力。东京湾区是先进的制造业中心。中国的两个湾区,长三角和粤港澳湾区是综合实力,产业比较齐全。 他指出,所有的湾区有一个共性。所谓创意产业的中心,除了各个方面,高科技等等,很重要就是都有金融,而且还有创意产业,包括电影各个方面,医疗的中心,高校的中心,人才的中心,特别是高校人才,所有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离不开人才的中心,现在的经济基本上以人才为主,人才是创造所有高端经济活力的产业最重要的力量。 湾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聚集,吸引人才需要有一个很优秀的综合环境。包括法治、生态环境、居住舒适度等。还有高端院校,有良好的研究和教学氛围才能吸引高端的科学家和人才在一起。 长三角经济体量大,经济活动最活跃,;粤港澳大湾区有最好制造业的基地,产业链齐全完整,做制造业是全球公认最强的。他认为,每一个时区里面只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在欧洲是伦敦,在北美是纽约,在亚洲地区还是在香港。 展望未来,希望粤港澳大湾区跟长三角这两个在国内发展最快、最有竞争力、民营企业最发达的市场、地区可以互补,当然也互相竞争。两个地区可以共同在竞争、合作这个环境底下,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国家的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文章选自新浪财经,2019年11月2日
2019年12月13日 -
梁锦松:最担心香港“人才中心”地位受冲击,别让东方之珠黯淡下去!
梁锦松,全球化智库(CCG)资深副主席、香港财务司前司长,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2019年8月30日,香港前财政司司长、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梁锦松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记者的独家专访。 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的香港人,他对近几个月来持续爆发的暴力示威游行,感到非常痛心。他呼吁,当务之急是尽快止暴制乱,让香港重回正轨,“东方之珠,百年光华,来之不易,我们别让这夥明珠黯淡下去!”梁锦松认为,这是香港自回归以来爆发的最大的一场风潮,对香港影响之大、冲击之深都是前所未见的。他担心香港不仅“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受到影响,最严重的是对“人才中心”的影响,人才一旦流失将难在短期内恢复。 “中国未来会继续高速发展,在可见的将来一定会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实在有许多的机遇,”梁锦松再次引用香港经典流行歌《狮子山下》的歌词呼吁香港市民,“ 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 梁锦松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的专访。香港核心价值法治精神受到极大伤害南方日报:你怎么看香港近来爆发的暴力示威? 梁锦松:过去三个月以来,香港爆发回归以来最大的一场风潮。从最初的上街游行抗议,到后来示威浪潮不断升级,一些暴徒大肆破坏立法会,进而到处冲击破坏警署、社区公共设施,更甚者到中联办,破坏国旗、国徽,进行连串违法的挑衅行径,这些暴力行为对香港固有的核心价值──法治精神,造成极大的伤害。我希望全社会应予以严厉的谴责,特区政府也必须将违法之徒绳之于法。 我认为,今天香港出现的问题非常复杂。这场运动有部分香港民众“上街”,他们的诉求是多元的,表面诉求是反对修订逃犯条例,背后夹杂其他社会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五年前,香港发生“占中”事件期间,我就曾指出香港要重视解决年轻人的“三上”问题,即“上楼”(置业居住)、“上流”(往上流动)和“上位”(参政议政)困难。还有一些市民受到一些传媒、社交媒体大量片面甚至虚构的讯息误导。 问题最大的是一些港独分子,他们因心底憎恨而要搞乱香港、搞乱中国,背后还有更复杂的外国或外部势力等。我们要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正确妥善处理。 香港金融、航运中心地位受影响,最担心人才流失 南方日报:这次暴力示威风波对香港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梁锦松:这场风波是香港回归以来所未遇的一大困局和挑战,时间延续长,几乎影响全港各个地区,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受到打击。这对香港经济影响将会非常严重,对香港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地位,难免造成影响。但我更为担心的是香港作为“人才中心”这方面,可能有受到很大、很长期的负面影响。 人才是现代创新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要素。全世界的人都对香港这个成熟、开放、自由、多元、安全、制度完善,特别是法治相当完善的地方,感到安心自在,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在香港营商、投资和进行其他方面的发展,加上背靠中国内地这高速增长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机会处处。 但今天香港社会发生一波又一波的暴力示威浪潮,交通干线经常被堵塞,公共交通突然停运,作为国际枢纽的机场也可以瘫痪,难免令一些外国人,还有很多的内地同胞产生种种担心。 大湾区发展机遇多,香港地位不会被取代 南方日报:你怎么看待香港的未来? 梁锦松:中央政府最近公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经济、产业、司法制度等创新的举措。有人担心深圳会因此取代香港,但我看到的是香港再一次的极大发展新机遇。 首先,香港固有的功能和角色不容易取代,因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使用的是和西方接轨的英国法律和其他国际规矩。另外,香港有四所世界100强的大学,可以吸引、提供人才和开展科研。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是国家的重要融资渠道,全球领先的金融机构和有关专业都聚集在香港,这都使香港在大湾区城市群中有独特而难以取代的优势。 其次,香港与内地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四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深港两地形成优势互补,深圳和香港在两种制度中,恰恰体现“一国”赋予的“两制”优势特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更是为香港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大湾区内城市群能够互动互补,香港不再是以一个城市在国际竞争中“单打独斗”。以医疗产业为例,香港与大湾区城市联手推动医疗产业,有助于纾缓大湾区医疗资源、人手短缺的问题,同时能够吸引国际人才前往发展。 我们国家未来仍会继续高速发展,在可见的将来一定会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实在有许多的机遇。所以,我希望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人,要珍惜和把握这次机会,一起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一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 南方日报:解决香港发展问题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梁锦松:当前香港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尽快止暴制乱,重回正轨。我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现时的香港状况令人痛心,我诚心呼吁各方彼此互爱、互相包容、反对暴力、遵奉法治,让社会恢复安宁和秩序,让“一国两制”得以继续在香港成功实行下去。 我2002年在宣读财政预算案时,曾用香港流行歌《狮子山下》的歌词作结语。面对香港现时社会前所未见的撕裂,容许我再引《狮子山下》部分歌词,与香港市民互勉:“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我们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东方之珠,百年光华,来之不易,我们别让这夥明珠黯淡下去! 文章选自南方网,2019年8月31日
2019年9月3日 -
梁锦松:国际化人才对创新经济至关重要
梁锦松,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香港财务司前司长,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2018年10月21日,上海,香港大学-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项目20周年庆典上,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表示,国际化人才对创新经济至关重要,人才是创新的唯一的动力。在线视频
2018年11月8日
理事动态
-
梁锦松:看好粤港澳湾区和杭州湾区将来发展
梁锦松,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香港财务司前司长,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
2018年11月8日 -
【华西都市报】梁锦松四川行 发展高端产业人才比钱财更重要
人物名片
2017年8月15日 -
【中国新闻网】梁锦松:香港应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 与周边深度合作
中新社北京3月17日电 (周乾宪)2017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香港下一步如何自我定位,专注于国家所需和香港所长?港府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16日下午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讨会上表示,香港作为国家特别行政区,是中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汇点,在“一国两制”下享有先机。
2017年3月20日 -
【南方周末】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优质资产会越来越贵
梁锦松(新华社记者 任勇/图)
2017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