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习特会”开启了更好的可能性,阻止了更坏的可能性

2017年4月17日

专家简介

郑永年,CCG学术委员会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7年4月9日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




  这次习普会见,我个人的解读就是中国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现在又走向了一些比较好的不确定性。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不确定性?我搞不清楚,不确定性对于中国是有好处的;如果有确定性的话,只会坏下去。特朗普当选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既可以更坏,也可以更好。我想我的评价就是,这次访问给我们开启了更好的可能性,阻止了更坏的可能性,这次会见我们没有看到往更坏的方向发展。


  那么,出现了哪些往更好的可能性发展的不确定性?对于中国来说,我觉得中国的外交学家没有压力的话做不好一件事情。我们太骄傲,我一直说,中国是主体,北朝鲜的问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结果看成美国的问题,包括美国对叙利亚的行动,我觉得对中国是比较好的一个压力。


  同时,关于全球化,我们只看到美国会搞贸易保护主义,还要看到对于全球化的积极引领。这会对中国创造一种压力,就是怎么来竞争国际资本。我们现在不仅仅是国际资本,民营资本都留不住。而且美国流出去的资本现在要回流,还要吸引国际社会的优质资本,我们拿什么跟美国竞争?这种压力对于我们是一件好事情,对于俄罗斯也是好事情。



  不过大家已经猜想,是不是基辛格要再来一次大三角的重新调整?我想很多美国人有这种想法。但是这次一来不会了,这个做不到,会向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当然,很多方面都可以向中国有利的条件发展,就看我们自己能不能接招。所以,我觉得这次是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再到好的不确定性。


  南海问题我们前几年不得不做,因为如果不做的话,南海可能就跟我们没有关系了。越南、菲律宾都在做,这些国家很难信任中国,十年、二十年里这个信任度都建立不起来。唯一的一个做法就是中国大度一点,因为中国也不会停止军事建设,中国可以说南海造好了以后,美国的航母可以在那边,我们共同维护海上航行安全,这个可以做。如果不把美国拉进来,我想东南亚国家很难恢复对中国的信心。把美国拉进来,情况是不同的,应当像允许美国的航空母舰访问香港一样大度一点。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7年4月9日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