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创新开放再提速 再造发展新动能

2017年6月28日

越亚封装是珠海唯一一家中以合资企业,也是中以两国间首批进行科技创新合作的企业之一。图为越亚封装基板检测车间


  地中海东南沿岸,以色列,依靠科技创新,成长为全世界高科技新兴企业密度最高、最繁荣的国家之一,被称为“创业的国度”。


  珠江西岸,珠海,一座距离以色列近8000多公里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被普华永道评为2017年的“机遇之城”。


  6月27日,第三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创业国度”和“机遇之城”因此紧密相连。2天时间内,来自中国和以色列的2700多家企业齐聚珠海,分享创新经验、寻求创新合作。


  这是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作为《中以政府间经济技术合作机制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本次大会将搭建中以两国科技创新合作和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有望进一步拓展中以合作深度和广度。


  这是广东扩大和深化与以色列经贸合作的重要行动。项目的签约、企业的对接、政府的交流,将有力推动广东与以色列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提高经贸合作水平,为中以友好作出新的贡献。


  这是珠海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引领两大战略的重要举措。以本次大会为平台,珠海将进一步加强与以色列的全方位合作,充分对接以色列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发展,助力珠海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一带一路’支点、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城乡共美的幸福之城”。



  搭建中以创新合作新平台


  10余年前,方正集团与以色列Amitec公司合资组建珠海越亚封装基板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彼时,中以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合作还寥寥无几。


  如今,越亚封装依靠技术创新,成功进入全球手机射频芯片封装基板前三强。这10余年间,中以创新合作也取得新的进展。


  近年来,中以之间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有力推动了两国关系持续向好发展。中国已成为以色列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去年,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13亿美元,网络安全、农业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增长迅速。


  今年3月,中以双方宣布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强调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稳步推进重大合作项目,重点加强科技创新、水资源、农业、医疗卫生、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拓展两国务实合作深度和广度。


  此次大会正是双方创新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据了解,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已被写入《中以政府间经济技术合作机制三年行动计划》。作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两届,成为中以两国深化务实合作的系列品牌活动,也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以色列中国专场科技创新投资活动。


  今年时值中以建交25周年,这场全球“制造大国”与“创新强国”的对话备受瞩目。


  “这是中以两国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之后,双方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第一次重大合作活动,将有力促进双方的合作交流,助力全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说。


  以色列是全球公认的创新强国,尽管国土面积狭小,却凭借雄厚的人才资本、颠覆性的创新技术、众多世界级企业,成为仅次于美国硅谷的创新中心,拥有着全球第一的人均创业企业、人均风险投资和人均专利数。


  中国是制造大国,产业基础雄厚,在经济新常态下,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王辉耀看来,本次大会有利于实现以色列高端技术在中国的落地推广,以色列的尖端技术资源可进一步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升中国产业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促进中以人才和技术交流,形成以色列技术、资本与中国市场、中国产业化、技术对接的良性循环。


  拓展粤以合作交流新空间


  近日,刚刚建成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发布了2017中国内地本科招生章程,公开招收第一批学生。这家中国首所引进以色列高等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大学,渴望在广东打造新“硅谷”。


  在中以友好大框架下,广东高度重视与以色列的交流合作,全力加强战略对接,实现共赢发展。近年来,广东与以色列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层次持续提升。


  目前,广东已经建成中以广州生物产业基地、中以(广州)机器人产业园、中以(东莞)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也即将完成建设。同时,广东省与特拉维夫—雅法市签署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备忘录,广东的深圳市、汕头市分别与海法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广东省政府也与以色列政府签署了关于促进产业研究和开发的技术创新合作协定。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与以色列进出口贸易额为22.5亿美元,约占中以同期贸易总额的1/5。广东企业与以色列企业的合作热情持续高涨。在月初举行的中国(广东)—以色列经贸合作交流会,广东企业和以色列企业现场签署了21个合作项目、合同金额达14.65亿美元。


  日前,广东省代表团在访问以色列提出,希望与以色列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提高经贸合作水平,深化智能制造、农业和生命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中以友好作出新的贡献。


  本届大会则搭建了广东与以色列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的新平台,将进一步丰富粤以合作的内涵,使粤以合作形成更加多元的格局。


  “广东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以色列教育和科技发达,是全球知名的创新型国家,双方经济互补性强,深化合作前景广阔。”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联席院长杨壮说。


  在他看来,一直以来,广东依靠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已成长为“世界工厂”,制造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享誉世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广东制造的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吸引对接全球的创新资源促进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此次大会的举办,以色列的创新资源有望与广东强大的制造业基础进一步对接,广东企业也有望充分利用以色列资源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助力广东产业创新能力和开放型经济竞争力的提升。“特别是在智能制造、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广东与以色列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杨壮说。


  据了解,本次参会的国内企业中,很多是广东本地企业,涉及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农业、生命科学、互联网金融等多个行业,他们对与以色列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寄予厚望。


  “以色列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处于全球顶尖水平。此次参会,我们希望能学习以色列好的研发成果和技术,提高自身技术实力。同时,借此机会进一步了解行业趋势。”参会企业代表,广东优华物联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敏表示。


  “以色列源头创新多,创新创业活跃,却在生产制造和市场空间上面临短板,这与市场广阔、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形成强烈的互补。”杨壮表示,期待广东能借此机会吸引到更多来自全球的创新创业团队,推动以色列科技成果在广东转化应用,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注入珠海开放创新新活力


  今年1月,由以色列小型飞行器生产商UA公司研发的空中无人“救护车”成功完成了第一次自主飞行,吸引全球眼球。


  这家“明日之星”的背后,就有珠海民营企业的身影:2014年12月,珠海上市公司欧比特参股了UA公司,从而得以踏足无人机及飞行汽车领域。


  随着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在珠海的举办,未来珠海企业与以色列企业的合作有望越来越多。据了解,此次大会签约的13个项目中,超过一半是珠海与以色列的合作项目,这些签约项目以及与以色列经济界的深入对接,将为珠海的开放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当前,珠海正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开放引领战略,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和城乡共美的幸福之城。


  本次大会正是珠海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引领两大战略的落地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大会平台,珠海将构建与以色列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通道,有利于进一步引进以色列的科技创新资源与珠海本地的产业资源进行对接,促进全市的创新发展。


  据了解,此次大会将有100多家以色列企业路演,涉及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行业,这些行业均与珠海当前重点发展的产业紧密相关,通过与以色列的技术合作,有望进一步提升珠海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同时,本次大会设置多场与以色列经济界的交流合作活动,通过加强与以色列的交流合作,珠海可以借鉴以色列建设创新国度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使创新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文章选自《南方日报》,2017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