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耀良:力不从心的国家安全战略
2018年1月5日特朗普政府公布了任内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了四大支柱战略:1. 保护国家安全;2. 促进经济繁荣;3. 实力确保和平;4. 扩大影响力。报告中的主要观点源于白宫的主要助理,包括国家安全助理麦克马斯特和已经离职的班农。报告的语气俨然一位首席大法官,以美国的标准评判一切。然而,要全面实施报告中的内容,将会是困难重重。
我相信美国保护国土安全的能力,也希望经济繁荣能够持久实现;我的怀疑在于第三支柱战略。这里的“实力确保和平”不仅仅是美国的和平,还包括世界和平。那么,谁在威胁世界和平或者将要威胁世界和平?战略报告点名了中国和俄国作为第一梯队;伊朗和朝鲜作为第二梯队;非国家形态恐怖组织作为第三梯队。阿富汗战争打了16年还在继续;叙利亚战争还在继续;剿灭“伊斯兰国”行动还在继续;朝核问题还在加剧。同时面对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巨人,说不定还有伊朗的加入,美国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将“美国第一”理解成“美国优先”似乎更准确:“第一”是目标;“优先”是行动纲领。战略报告认为前几任政府的观点和政策是错误的,造就了敌对国家或者竞争对手,利用国际协议的漏洞,不择手段地谋取不正当利益,导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资金外流。中国非但没有变得温顺,反而咄咄逼人,排挤美国和挑战美国的地位。面对如此强大的中国的崛起,美国理应协同国际组织、盟友和伙伴共同应对;但美国却亮出“美国优先”的旗帜,退出了几个关键的国际协定。盟友忧虑了,平台更小了,如何实现更大的目标?
美国的退出,自然有替补者;这个替补者就是中国。自己退出不作为,别人作为了就指责别人排挤和挑战自己。例如“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政府一直申明是开放的和包容的,欢迎所有国家加入。还有“巴黎气候协定”。美国退出了,中国在环保技术研发方面就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事关全人类健康发展的先进技术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上,世界各国自然会到中国寻求合作,美国在这个领域的重要性自然就降低。这又能怪谁?
国家发展了,技术力量强了,生产率提高了,资金多了,自然需要寻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中国在欧洲、非洲、南美洲的经贸和投资活动,很多都被战略报告认定为“不怀好意”。不否认中国在海外的商业和投资活动有腐败行为;但总得有一个量化的指标表明腐败的程度和范围。难道美国所有的商业活动和投资行为就是光明正大?
中国谋求民族复兴,旨在恢复世界中心的位置,而不是地理版图的扩大;虽然不是绝对的,但至少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意识。在中国国内召开的重大国际会议,都是极具豪华和宏大,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大同世界再现。部分精英人士正在探索推广王阳明的心学原理:既然中国的历史不是扩张的历史,这是悟知也是真知,中国的行为也不会扩张。认识和理解传统学说,或许对看清中国政治生态有一定的帮助。
地缘均势恒古以来就是维持和平的游戏规则,预警和防范是理所当然的,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均势的产生和维持,需要意愿和能力的共同作用。印-太地区战略概念的启用,的确引起了本地区国家对地缘局势的重新评估,也包括中国在内。古人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在新时代的竞争中继续健康发展,考验着领袖和国民的智慧。
战略报告强调,美国的战略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和有原则的现实主义”,价值观不可能强加于别人。然而,推进美国影响力又是报告中的支柱战略部分。一边减少对外援助,一边又要推广美国影响力,这两者如何实现?自己做好了,模范影响力自然就存在和得到传播。
文章选自中外要闻网,2017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