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溯宁:“万物+”新时代即将到来
2018年1月8日【田溯宁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分享“万物+”时代】
我们正处在一个加速进化、加速创新的时代。贸易模式在转变、新形态企业不断降生,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数字化,这一切都跟通信协议和技术的变革有深刻的关系。1992年,当运营商最终“二选一”选择IP网络,抛弃X.25协议时,互联网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得以发展,但当时的技术条件仍然限制了人们对互联网发展的想象力。
今天,全球运营商确立NB-IoT标准,就像上世纪90年代IP网络成为运营商的标准之后,整个互联网才得以如火如荼的发展。这将改变“互联网”的概念,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信息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万物互联。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之前,大家没想到今天会产生如此之多的创新,比如共享经济、移动电商、社交平台等,这些在没有移动互联网是很难实现的。而在“万物+”时代,充满了难以想象的机会。当每一个家电设备,每一辆汽车,每一个城市的停车场甚至我们每个人的服装、眼镜都被连接起来的时候这个世界会怎么样?
从具体形态上看,“万物+”是以万物有芯片、万物有传感器、万物有数据、万物有智慧、万物皆在线为基础,人、数据和设备之间自由沟通,产品、流程、服务各环节紧密相连的全球化网络。各行各业将通过“万物+”打造出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尽管从4G开始,智能家居行业已经兴起,但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的智能生活,4G不足以支撑“万物互联”,距离真正的“万物互联”还有很大的距离。而5G极高的速率、极大的容量、极低的时延将能为“万物互联”提供必要条件, 未来不仅仅是电表、水表、手机接通网络,智慧城市、智慧电网、智能放牧/种植、物流实时追踪、远程驾驶、车联网自动驾驶、工业控制等等……这将是人类快速重建生存空间的过程。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ICT生产国,传统产业正在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为加速推动“万物+”奠定了基础,中国拥有物联网最完整和领先的产业链,有可能打造世界上最大的“万物+”社会。另一方面,国内规模化消费和应用市场的兴起,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车联网、机器人、智能硬件等逐渐推动我们进入万物互联、万物感知、万物赋能的新时代。因此,未来中国所有的企业都要做好“万物皆运营”的商业准备。
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已有超过83亿台联网设备。据预测,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接入量将会达到260亿台,并且平均每天还有550万设备连接到整个网络中,新增的商业设备和系统中将会有超过一半会包含IoT组件。然而,数以万计的漏洞风险和持续演进的攻击手段,造成了物联网运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用户的数字化掌控能力渐失渐远。
随着IoT多层弱点的暴露,智能设备被劫持、IoT DDoS攻击、勒索软件滋生等随之而来安全问题将会出现井喷式的爆发。在“万物+”主宰的新时期,网络安全的“木桶效应”将更加明显,包括设备制造厂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网络安全厂商乃至政府监管部门需要共同探索协作机制。
文章选自亚信集团,2015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