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讯:抓住“人才资源”把握“人才学”新方向

2018年1月17日

王通讯,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国外人才发展丛书”囊括了国外很多人才方面制度、政策和经验。这与出版社、全球化智库、研究会等各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新时代、新高度、新使命的人才研究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学习外国研究人才的经验。美国大量研究人才的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了解美国如何看待人才研究、人才学术。美国哈佛大学出版机构出版了一本名为《超越人力资源管理》的书,介绍了一个新的学科–“人才学”,是美国两位教授约翰·W.布德罗和彼得·M.拉姆斯特德的合著。该书首创人才学,将人才管理人事管理进化而来的人力资源向更具科学性和学科性的方向推进,并把它作为决策科学。人才学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从专业做法上向决策科学范式上的扩张,书中认为人才学在美国是决策科学。如今,人才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学科—人才学。人才学着眼于决策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着眼于服务的提供,而人才学的主轴是人力资本、桥梁、决策框架。


  第二,人才战略即人才竞争战略,现在出现一个新动态,被称为“人才生态战略”,除此之外,还有“人才生态发展”,我们不仅需要高层次、高精尖人才,还要有生态意识,生态理念,生态思想,所以要加强人才生态学的研究。


  第三,要把人才作为战略资源来看待。美国作家写过一本书叫《回形针行动》,首度披露大量机密信息,揭开“二战”后期美国大举招揽纳粹科学家的黑暗内幕。“二战”后期的混乱岁月中,美国面临诸多艰难抉择,包括如何处理纳粹德国的科学家,他们正是昔日纳粹无坚不摧的战争武器背后的智囊团。一项长达数十年、旨在将希特勒麾下1600 多名科学家转移至美国的秘密计划就此展开,这就是“回形针行动”。这些科学家大多被指控犯有战争罪,为美国效力后却在火箭技术、医疗以及太空科技领域取得令人尖叫的巨大成就。由此可见,人才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传统理论、说教、道德来解释往往不行,只能从战略问题高度的角度上来解决。十九大提出人才是战略资源,只有充分理解人才是战略资源这个概念,才能做好人才工作。




  (作者系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通讯,本文根据CCG “中国人才50人论坛”暨国外人才发展丛书圆桌研讨会发言整理)





“国外人才发展丛书”系列



 ▶ 《国际人才竞争战略》王辉耀著

 ▶ 《国外人才能力标准与评价》方振邦著

 ▶ 《国外高技能人才战略》吴道槐、王晓君著

 ▶ 《发达国家人才流动与配置》戴长征著

 ▶ 《加拿大人才发展战略》陈振明、陈芳著

 ▶ 《全球创新政策指数报告(2012)》(美)罗伯特·阿特金森、史蒂芬·埃泽尔、卢克·斯图尔特著 杨耀武、郭华、魏喜武等编译

 ▶ 《新加坡人才战略与实践》刘宏、王辉耀著

 ▶ 《国外引才政策研究》冯凌著

 ▶ 《技术移民制度比较》柳学智、熊缨等著

 ▶ 《公共人事管理:欧盟七国实践比较研究》(芬兰)孟竹安著 杨耀武、郭华等译

 ▶ 《美国全球人力资源战略的历史演变与启示:构建面向世界的中国21世纪人才战略》郭玉贵著

 ▶ 《德国人才战略:历史、发展与政策》陈凌、张原、国懿著

 ▶ 《美英科研诚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刘军仪著

 ▶ 《博士后制度的国际比较》刘宝存、袁利平著

 ▶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工程师制度》黄梅等编著

 ▶ 《中美留学制度比较》柳学智著

 ▶ 《英国人才制度与人才发展战略》蓝志勇、刘洋著

 ▶ 《国外人才培养与开发》刘宝存、钟祖荣、刘强著






【历届中国人才50人论坛回顾】


第四届中国人才50人论坛


第三届中国人才50人论坛


第二届中国人才50人论坛


第一届中国人才50人论坛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