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海南完成国家使命需解决三大问题

2018年4月23日

专家简介

张燕生,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30年,弹指一挥间。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从昔日相对封闭落后的边陲小岛发展成为中国最开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上周五,三十而立的海南又迎来好消息。4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在得知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ID:zmsyqbd)采访到了参与关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相关研究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请他为我们分析自由港落地海南的原因及意义,原文“专访 | 张燕生:海南自由贸易港提振世界信心”。

 

根据最新《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后称《指导意见》),海南更被赋予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

 

究竟海南自贸试验区有何特色?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如何建设?眼下面临哪些难点?自贸君再次邀请张燕生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

Q1

全域自贸有何不同?

“发展旅游、现代服务是大方向,要往上走”

自贸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施范围是为海南岛全岛,它和前三批自贸区相比,有何差异性?

 

张燕生:大家都知道,现在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都是局部的,但海南是全域的,也就是在海南,没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非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别,没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分。比如说商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非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必须有物理的隔离,在上海也有试验区内和试验区外,但海南没有。

 

因为全域,加上海南岛这个区位地理优势,它可以尝试最开放的政策,可以尝试一些世界上最先进的一些制度和做法,也就是它的后顾之忧更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确实它是第一个全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验地。

 

自贸君:《指导意见》还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海南发展定位,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如何理解这一定位?

 

张燕生:过去几十年,我们发展的是加工贸易,就是代工。那么,海南要想发展,它的三大优势之一就是生态环境,如果把它变成了世界的加工厂,那么这个生态环境还能保持吗?因为加工贸易很多都还是低端。

 

因此,国家非常明确,海南应该发展旅游,发展现代服务,这是个大方向。因为无论是旅游还是现代服务,它一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所以,国家希望它能够聚全球人才,能够建立起一个能吸引全球人才的引才机制。

 

我个人建议还是要往上走,走它的绿色、人文、高端,走这种旅游,走国际的,像博鳌推动的这种国际会展中心。


Q2

实现目标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和跨境的网络建设”

自贸君:海南承载了很多期待,但从实际来看,它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

 

张燕生:在我看来,海南应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能力建设,第二,制度建设,第三,跨境的网络建设。

 

能力建设必须要聚全球人才,因此它必须要建立起能够吸引全球人才的引才机制。而建立这样的机制,海南就必须要保持它的绿色、宜居、智慧。因为全球的人才都喜欢宜居的地方,绿色的地方和智慧的地方。

 

自贸君:制度建设是指什么?

 

张燕生:制度建设,就是要成为制度的高地。举个简单例子,比如香港,它的经济自由度可以24年保持全球第一,那就是说明市场起了决定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香港是落了地的。那么,在海南怎么落地呢?其实还有一句话,“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也就是政府在维护绿色、公平、创新、协调、开放等方面,怎么更好地起作用。

 

所以制度建设,实际上可以看到,第一个,就是它怎么能够营造像香港一样经济自由度全球第一,同时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方面,又是做得很好的。

 

第二,你可以看到,香港的投资环境,除了少数受限制,其他方面民企、国企、外企都是一视同仁的。它是一个高标准的负面清单管理和准入前国民待遇,高标准的投资环境。因此,海南怎么做到?

 

第三点,香港的营商环境全球第五,它的营商环境效率和便利化全球第五。海南的营商环境效率和便利化怎么能做到全球前列?也就是在海南注册一家公司,获得一笔信贷,获得一项施工许可证等,参照世界银行的指标,海南能做到第几?

 

因此,从这个角度,制度高地怎么才能做到?我认为,海南应该同上海开展自贸试验区之间的“区对区”的合作,同时,应该和香港进行“区对区”的合作,实现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和香港自由贸易港的对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制度的高低。

 

也就是说,当你有了世界上最规范的法治,最国际化的制度和最市场化的制度,那么,你肯定是一个能吸引全球人才的地方。

 

自贸君:如何理解跨境的网络建设?

 

张燕生:如果就海南谈海南,没有太多可做的,但如果是国家使命,它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那它可以说,因为有国家使命,就可以创新,构建一个跨境的创新网络。

 

所谓跨境的创新网络,就是说海南是作为一个支点、一个枢纽,把全世界创新的成果、创新的信息、创新的体制、创新的文化吸引到海南来,同时能够吸引到整个国家,那海南的作用才是真正体现了。

 

也就是相当于世界有多大,这个跨境的网络就有多大,这样海南的作用就会变得非常强大。它就是一个平台、一个窗口、一个桥梁,这就是国家使命。


文章选自每日经济新闻,2018年4月16日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