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宗:中国改革开放把世界带入东西共融的新时代
2018年5月24日5月20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银泰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互塑和推动–改革开放与全球化的新未来”为主题,八十位CCG理事、学者专家以及政商学界精英代表深入研讨。CCG主席,香港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在论坛上发表以下演讲:
当我们展望新未来时,首先必须要对历史再评估。温斯顿·丘吉尔说过,不读历史,就一定会重蹈覆辙。回望历史,不难发现中国改革开放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放在“历史大图画”之下,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两件大事之一。
简单回顾历史,从公元446年开始,罗马城被北方所谓野蛮人攻陷,之后的900年被称为黑暗时期。从14世纪开始的两件大事主要是:14世纪文艺复兴和黑死病;15世纪奥斯曼帝国攻陷伊斯坦布尔,陆路贸易受阻,海路开辟、1492年发现新大陆;16世纪宗教改革和英国打败西班牙舰队;17世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殖民主义;18世纪美国独立和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是帝国主义兴起和美国经济总量超过英国。20世纪的两件大事,两次世界大战和中国的崛起。
首先,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从476年至1945年,世界是混乱、多极的。从1945年到1990年,世界进入美苏两极。从1990年到现在,世界进入单极。世界从多极到双极,再到单极,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快,但当前的单极世界明显不可能持续下去。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再崛起、美国回归其“老习惯”孤立主义。
而现在美国的所作所为,是往孤立主义靠拢、回归历史轨迹而已。所以,我们必须头脑冷静地分析历史,认识今天。
第二,中国的崛起对全球最重要的意义是将世界重新带进了东西方文明共存共融的新时代。近代以来的东西方共融,中国落后、欧洲先进,并持续很长时间。近几十年来,亚洲国家的崛起,日本、亚洲四小龙等经济体都不足以把世界的经济中心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而正是中国的崛起、发展,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终于把世界经济的重心转移到太平洋。对于“一带一路”,古代有丝绸之路,今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是继承古代、恢复古代已有的经贸、文明的接触。
第三,当今世界的格局。中国不想做“老大”,但是因为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定会成为世界大国,也希望成为世界强国。
此外,中美两国存在经贸、科技、货币三方面的竞争。经贸竞争是各国间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刘鹤副总理访美就证明,经贸竞争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特别是当今世界的大环境下,很多问题都可以谈判。科技竞争,这是中美真正竞争的所在点。现在,科技日新月异,各种科技手段层出不穷。科技的竞争带来了武器的产生和网络的竞争,这就使各国对科技的竞争日益激烈。货币竞争,美元是世界货币但并非一直如此,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不能否认,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在国际上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对于当前中国的大势,我们不能太悲观。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不愿与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发生矛盾和冲突;全球仍面临环境、移民、毒品、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等重大挑战,需要国际合作,特别是中美两国的合作;任何国家,包括中国和美国都无法承受贸易战等严重对抗的后果,中国以往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足以应对面临的挑战。
未来中国一定要头脑冷静,中国领导人在过去40年来一直非常冷静,包括外交部、商务部都非常冷静。未来需要各尽所能,头脑清晰,着眼当下。
(本文根据CCG主席,香港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在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