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庆:谁是新的世界公民?

2018年8月1日


理事简介

毛大庆,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UR WORK 创始人、董事长。


去年上海追踪科技生活节,到今年参加北京的科技生活节。


的确,科技只有真正落到生活里,才是有意思、有用处的科技。






以下为7月28日在 "钛媒体 2018T-EDGE 科技生活节" 上的演讲内容,主题为《混合内容再造城市空间》。

 

刚才听贺晓曦(笑果文化联合创始人)的分享,里面多次出现了两个词:场景,内容。

 

科技对社会的推动,以及生活的变化,尤其这个时代人类的科技和技术进步,我们面对着难以想像又无比期待的未来可能出现的革新,我想这些不断推陈出新的科技产品一定会再次颠覆我们对现在习惯场景以及生活种种内容的认知。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递进过程,我们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今天以信息和数字化技术所推动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共享经济。城市是一个最应该被科技所改造的对象,城市也是最应该被科技所颠覆的最大素材。


在城市里,我们赖以生存的一个巨大物理载体,我们未来会看到林林总总的各种不同,晓曦其实就是在城市变革里生产内容,这是我们平台上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素材,我相信这样有爆发力的素材以后会越来越丰富。我想,科技改变的是我们对生活场景和社会场景的各种认知。


那么,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的颠覆,并释放了巨大的能量后,生产力成本降低,人们在各自的能力和能量场下,可以做自己的发明、创造,以及各种各样的抒发。这都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


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物质超级丰富,人类不再被物质绑架的时代,所以,下一个时代,城市向一种更开放的共生经济发展的可能性极高。


新公民的推动力


我们每天都在想象,我们的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中国有 160 亿万方的城市存量空间,未来,在科技推动下,科技和生活充分结合,会有非常大的想像空间和创作场地。未来的城市空间会逐渐演化成一个高智空间,也就是高智力和高效能。


空间里一定要有内容来填充,笑果文化就是一个新消费探索中成功的内容运营商。年轻人会把内容当做找到同样标签伙伴的场景和参照物,用相同的内容,去圈定相同的群体,同时他们愿意为找到同好而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智慧化空间、社群化引擎,最终一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超级平台。钛媒体未来将成为一个超级平台,优客工场同样也是一个超级平台。


我们最多所做的事情是充当社群化的引擎,以及各种智慧化的分享,这也是未来城市创作、城市被科技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但不论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物理的,最终在里面最活跃的还是所有的人,人才是根本。


下一个 20 年里,四类人群将推动着平台的扩展,同时也最大化的利用着平台的能量:新青年、新工匠、新农人、新老人。

 

新青年、新工匠、新农人、新老人


首先与大家分享几个数字,我们说的新青年更多讲的是 1985-1996 年出生的 1.84 亿人,这 1.84 亿人口就是我们无论做什么新内容,无论做什么新技术,最重要的、现在针对的对象,这一批人也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自由实现梦想和自主意识下,能够实现各自的创造价值的第一代人。第二次人口高峰之后,再也没有这样的高峰了。


1985-1996 年会是今天中国改造社会形态、改造社会消费形态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另外一个群体是 1966-1974 年出生的 2.94 亿人,这一群体会变成非常有消费力,非常有格调,非常讲究品质的一代新老人,这两拨群体大概有 5 亿人,这 5 亿人会构成未来 20到30 年间,中国重大的各种消费形态和社会形态创新的两拨非常重要的推动力。


新工匠也会在这 1.84 亿人中诞生,这一群体会更加重视品质,会更加重视生活和工作的结合,工作和生活的无边界化,我想是未来创新和创造主要动力来源。


最后,在 2.2 亿人的新农业人口里,这一群体不再会安于做简单的农民工,他们也不会简单地在城市做低端的劳动工种,而会慢慢变成更高级的职业化工人,他们不再是父母那一辈扛大包的人,所以新农人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社会新消费群体。


新青年、新工匠、新农人、新老人会是未来构成科技和生活结合推动力的 4 个主要推动手。


这四个群体中将涌现更多新的创造力阶层代表,多元化的消费社会必将取代购买力社会,购买力社会将逐渐进入到多元化的消费社会,多元化消费社会中的新阶层,来自于各行各业,不分性别、年龄,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现出持续的创造力和活力。


这些人会是社会创新的参与者,新消费精神的推动者,以及新生活方式的引领者,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而且我们在做任何一种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时,所瞄准的对象可能都逃不出这四个群体。


新的群体标签和特征:工作、生活、兴趣和社交


我们谈了城市、推动者、享受者、影响者,我们也谈了新的社会阶层,我们看看新的社会阶层有四大特征:


 

特征一:工作

在高度融合工作和生活方面,会使得产生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他们更重视工作和兴趣的高度统一。在生活上,这一用户群体和这一新消费者群体更关注内心的体验。


今天做任何产品,包括我们做城市空间产品,特别重视的颜值和内容,住用户的眼里,这两点才能真正打动他们的内心。


特征二:生活

关注自我内心体验:一是颜值,二是创意。成功的产品,首先要有辨识度,然后才能讲消费体验。必须抓住用户的眼睛,再谈抓住用户的心。


特征三:兴趣

跨越边界的兴趣产品越来越多,人们不再局限在自己一个专业内,和一个单一技能内,他们更愿意去探索那些他们不熟知的领域,去寻找找到他们更多的兴趣点。


特征四:社交

跨文化的体验,这一代人和下面几代人,85-96 年、96-00 年,这一批人他们思想和思维更多元、更包容,他们的心态更折中,边界这个词将会逐渐淡化,直至消亡。


新的世界公民就会在这些人里面诞生,这些都是我们说当科技和生活结合之后会诞生的新兴人类。


线上线下产品 并不局限在交互性


在线下交互的便捷性,是智慧城市和智慧场景创造出的非常重要的价值。

 


优客工场创立 3 年多,目前服务了 22 万人次,一万多家企业,这里面有四五十个独角兽级别的企业,有十几家 A 股上市公司,以及 49家新三板企业。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看见了这些企业跨越了 47 个大行业,100 多种带有各种创新趋势的子行业,这些人在一个共享空间、共享平台上,形成了各种自组织、自链接、自服务、自管理,这是我们特别乐于看到的。


当线上的生活饱和之后,人们更多的希望在线下寻找多元化的场景,而多元化的场景又会折射到线上,并推动线上的各种模式发生改变,从社群和社群的连接,慢慢会形成价值观的叠加,这是我们在城市空间的多元化和城市空间内容再创造里面发现非常有意思的新方式和方向。


在优客工场线下企业越来越多以后,我们逐渐形成了线上庞大的社区,在线上大概聚集了 1 万多家公司,现在我们慢慢的把很多和它们相关联的外围公司,都吸纳到我们的平台上,在平台上形成企业的多维度、多元的评估系统。企业的集结、企业服务、企业社交、企业服务的应用,在平台上逐渐自我形成的社群,这是在线下空间里共享之后,我们发现的非常有意思的一点,这一点也让我们坚定从空间到服务,慢慢走向更多元的服务叠加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



你走进的不是一个空间,而是一台机器


我们也在城市空间的更新、升级、改造时,研究了各种各样在科技场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我们列举了这 15 个科技场景,以及能够提供的科技服务,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在平台上进行重新整理,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多元化的运营。


最近我们和联想的 ThinkPlus(智能生态战略) 正在研究这 15 个场景的集成度,很快在北京翠微路一个新的优客工场社区中,将呈现出它们集成后的办公模式,这个非常好玩,当你进入这个空间后,就好像进入了一台机器,而不是一个房子.我们更希望城市空间未来逐渐都能成为智慧城市的细胞,甚至是一个小枢纽,让社群形成更快速的连接。


 

优客工场为未来的办公空间搭建了一个 IOT 和智能化办公的场景模型,我们想像中未来每一个楼宇、空间、办公场景,都应该是由无数个智慧细胞组成的,楼和楼可以说话,空间和空间可以传递信息,各个空间之间的人,可以去发现你们相互的朋友和需要找到的对象。

 


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每一个空间都应该是一个智慧枢纽,以及智慧港口,这是我们对未来智慧空间场景的想像。


在线上,优客工场的APP优鲜集,经过了一年多的迭代后,沉淀了近 34万条各种各样的个人数据,以及11000多家企业在平台上使用的各种点的数据,我们希望通过线下平台的企业聚集,以及线上平台把各个不同的办公空间的人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的各种服务交互在平台上沉淀各种用户使用习惯数据,从而能更好的推送,以及形成他们的画像。


在这一点上,数据挖掘慢慢形成很大的价值,最近我们也在开发两个新的东西:


第一,当客户到访,来咨询空间使用时,当客户到访的一刹那,用户的画像能够自动在接触你的第一人时就形成了。


这一点在房地产行业内做的最好的是链家,链家就是从用户到访的数据抓取开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市用户数据,以及今天城市楼宇点。


第二,我们也希望通过优客工场社区内带有芯片的智能桌子去扑捉用户的动态轨迹。这也是我们最近在开发的内容。


将来每一个桌子的使用者,实际上就是智慧节点用户,同时还是智慧节点的参与者和供应者。

 

 

今天,全球有有 72000 人使用优客工场的桌子,当这个数字变成 10 万张、20 万张桌子甚至更多时,大家想象一下,每一张桌子前的用户都是一个智慧港,头脑和头脑之间的交互将会通过无数张办公桌实现,空间的连接将变得超级便捷和快速。



多元化空间生活场景的商业实践


同时,过去的两年多里,我们打造了另外一个产品:共享际。我们的目标是能够更精准的连接 C 端用户,我们把居住和共享办公、更好玩的餐饮、娱乐、剧社,以及刚才谈到的喜剧、体育群体,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创造了一个多元化生活场景空间,就是把住、社交公寓、共享办公、更多的消费 IP,联系在一个城市空间里,这是我们在过去几年里,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包括有社群交互、喜剧交互、文化交互,体育社群,以及各种各样城市创造力的居住人群。


我们始终不把它叫做青年公寓,而称之为社交型公寓,我们希望居住者能在这里找到朋友、圈子、组织,同时他们可以愉快地形成自组织。我们现在有一个特别大的群,就叫共享客,共享客都是在我们这儿居住后留下了痕迹,还交到朋友的人,他们在这里有共享厨房、共享剧社、共享健身,有各种各样社群组织。


例如笑果文化这些有趣的平台,同样都是我们平台上的合作方和合作组织,它们进来以后,能够跟共享际的餐饮组织、体育组织发生更多的混合和叠加,产生巨大的爆发能量和价值能量。


当然,我们也会通过 APP,包括线上各种各样的活动寻找更多的组织,让更多的组织和群体在我们的平台上落地,让组织和组织之间再产生组织黏性。原来我们总说一个 C 端黏性,形成一个组织,现在我们希望做到组织和组织之间的流量互换和 IP 的叠加。


对城市而言,核心的商业方法,就是在科技与生活结合以后产生的混合内容。



多样性×文化智力=创新?


在前年我翻译了一本书,叫做《为谁留的空椅子》,这个里面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概念,就叫做多样性 × 文化智力 = 创新。


这一点我在几次走访硅谷之后,特别有感触,这个时代最难以逆转和难以控制的就是多样性,当我们把多样性和有文化智力的人叠加以后,真正的创新才能产生。


创新最好的地方和最能产生创新的城市,就是多样性非常丰富,同时文化智力发达的人聚集的地方,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共享办公、共享居住场景下的这些空间,都能成为文化智力高度发达的人聚集在一起的地方。


2013 年,我在哈佛大学和王石有一个对话,当时我问王石,什么样的城市估值最高,他说估值最高的城市可能是波士顿,可能是旧金山。这些地方的单位密度、单独城市空间里的聪明头脑以及具有文化智力的人,是最密集的,所以具有文化智力密集的地方,才能够和多样性结合,形成创新,这个也是我们说将来最有魅力、最有价值的城市空间和城市所必须遵循的道理。


只有当科技让城市空间产生变革之后,才能够让共享空间促成连接的发生,而连接的发生才是产生文化多元性和文化创新最重要的推动力,共享生态让连接能够自形成。



IP×IP 流量叠加


科技提供了连接,科技提供了更多资源流动,最终形成的是社会的自由生态,像一个剧社就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自由生态,各种各样的自由生态会在科技和城市、科技和生活结合以后,越来越多的产生。


文化智力在今天的科技和生活结合时,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就是 IP 相乘,流量的叠加、IP 的相乘,会是今天产生更多价值点的地方。我们说从传统的招商逻辑,到充满创意精神的 IP 孵化跟集结地,是今天商业地产以及城市空间发展特别重要的思想方法。


其实我们在做城市共享空间产品时,无论是共享办公、共享居住,还是生活共享,我最深切的感触是,这些城市都渴望着被重塑,而且的确需要被重塑,因为科技在喷薄,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所以,科技正在推动和改变着城市。

 


城市创造者的初心


再造城市价值、建立共享文明规则、提升整体幸福力


我看到过一组漫画, 上世纪50年代《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画过一组想象未来世界的漫画,60个场景。


漫画里的城市综合体、新能源汽车(不靠油的汽车)、智慧腕表(带腕表就能测血压、心跳,掌握你的生命体征),这些场景在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后成为了现实。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城市创造者,从一个建筑师开始,到开发商,去盖楼,今天我们作为内容创造者,在丰富城市的内容和房子,一直如此。

 

 

所以,今天的我希望能做好三件事。


第一,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动城市价值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人不是我,我们希望用空间的内容集结,再创造城市社区价值。


第二,希望通过城市空间的再塑造、社群再造,推动共享文明规则的建立,共享文明规则我想是这个社会进步特别重要的价值。当这个社会越来越适应共享文明下的社会规则,我想我们大家会变得越来越舒服,越来越简单。


第三,希望通过城市多元化空间的再造跟城市内容的集结和重塑,来为城市的创造力阶层提供更多整体幸福力提升的可能。


我们创造的意义在于幸福力的升级和改造,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没有幸福力改造的科技和生活的结合,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场景的美好来源于生活幸福感的反射


被科技所改变的场景将更有魅力。我们发现很多科技改造过的场景,智慧办公、智能楼宇,变成了思想频繁交流的集结地。


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场景,场景的变化是科技所推动的,但场景的美好,是来源于生活中幸福感的反射,只有当幸福感反射在空间场景上,这个场景才是有价值的场景,而场景有价值,城市的空间才能有价值。


在这里,我也想阐述我们这些拿 160 万亿平方米存量空间做改造素材的人,实际上我们心里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我们利用科技和生活的结合,希望帮助更多的人提升他们的幸福力,我想这也一定是所有致力于创新的创业人群奋斗的最大原动力。



毛大庆简介


毛大庆,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学博士,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优享创智创始人。中国科协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


2015年3月,创办优客工场,目前在全球30座城市布局了超过100个场地。优客工场以构建国际一流的共享空间为目标,旨在打造为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的加速器、科技成果转化及孵化平台,最终成为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商业社交平台。


著有《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永不可及的美好》、《无处安放的童年》、《一口气读懂新加坡》,译著《奔跑的力量》、《朝圣波士顿马拉松》、《鞋狗》、《为谁留的空椅子》《凿开公司间的隔栅》等。


爱好马拉松运动,截止2018年6月,已经完成全程马拉松82个。




文章选自优客工场,2018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