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建:把握住让中美欧关系更具建设性的“机遇窗口”

2021年1月21日

崔洪建,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承诺以“疗伤”为己任的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如果想要“治愈”其前任对国际社会和美国形象造成的伤害,就不得不面对两大主要外交挑战:一是能否摆脱特朗普时期对抗中国的近乎失控的政策惯性,如同即将上任的白宫亚洲事务主管坎贝尔期望的那样——美国需要停下来反思,然后寻求和中国保持一种“可行的关系”;二是能否让主要盟友欧洲“恢复对美国的信任”,像拜登团队在竞选中承诺的那样“重振跨大西洋关系”。对拜登政府来说,未来的中美欧关系能否走向建设性的稳定格局而非破坏性的动荡形势,不仅关系到国际格局的总体态势,也将是检验拜登政府能否在外交上“赢过”特朗普的试金石。

在控制疫情和振兴经济的双重压力下,2021年的世界依然是前路漫漫、困顿重重,更需要中美欧通过相互合作来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果拜登政府能说到做到,中美关系将有一个更可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前景,欧美关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喘息并修复互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中美欧可以也应该在合作抗疫、恢复经济等方面承担起共同责任;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引领者和攸关方,中美欧还可以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经济上成为世界的榜样。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剧变和全球疫情的冲击之后,从各自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出发,能够让中美关系获得稳定、欧美关系得以修复、中美欧之间转入正向互动而非反向冲突的“机会窗口”不容错过。

稳定和修复的“机会窗口”并非唾手可得,在美国对抗竞争思维未消、拜登政府政策调整的真实动机未明和欧洲有人继续首鼠两端的背景下,未来中美欧关系仍然存在重演动荡和反复的巨大风险。但只要美欧不误判形势、不铤而走险,就能够让机遇压倒风险。

三方可以先易后难,从目前已经有初步共识的治理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多边机制入手开展合作,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育互信、创造稳定。欧盟、中国和拜登政府都先后提出了相对一致的实现碳中和目标,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共同家园的努力也离不开中美欧的引领和贡献。2021年将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和在中国昆明举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如果美国如果能够履行拜登承诺的“尽快重返《巴黎协定》”,并且中美欧三方可以在落实减排目标、确保资金支持等方面切实合作,将不仅有利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也将是三方向国际社会展现合作姿态、寻求稳定发展的重要的积极信号。

三方可以进一步在合作抗疫、振兴经济方面共担责任,在这一过程中更真切地感受彼此利益和命运的巨大关联,并不辜负国际社会对大国尽责的期待。拜登政府如果能落实将“尽快重返世界卫生组织”并“尊重国际贸易规则”的有关承诺,中美欧就可以在世界卫生组织、G20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框架内着手开展抗疫和经济合作。中美欧所具有的公共卫生能力和经验一旦通过相互合作得以释放,将让饱受折磨的国际社会尽早看到克服疫情、重回常态的希望。中美欧之间公平、畅通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同样能帮助世界经济远离衰退、重回正轨:美国要与欧洲“协商国际规则”的承诺同样应当向中国开放,《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提出的全面、平衡和高水平也可以用于推进中美之间的类似合作。

文章选自今日中国,2021年1月21日

关键词 崔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