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全球化现在进入3.0时代

2021年4月13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场被称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让全世界措手不及。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持续蔓延,部分国际舆论开始将其归咎于“全球化”。在走过几个世纪的光辉岁月后,全球化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全球化会因此而终结吗?

近日,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的个人专著《全球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聚焦于百年大变局下,全球化正在发生的新变,从经贸、人才、企业、外交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全球化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4月13日,CCG在线发布《全球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三联书店副总编辑何奎,CCG主任王辉耀,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研究员寿慧生,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魏红霞参与线上研讨,一同分析新冠疫情给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体系带来的挑战、全球化发展趋势和中国的角色,展望全球化的下一程。

以下为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发言全文:

非常感谢CCG全球化智库对我们的邀请,王辉耀主任的这本新书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祝贺王辉耀主任这本书的出版,也感谢三联书店对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我想,这本书对于中国全球化问题的研究会做出非常大的贡献,让我们学术界、政策研究界,国外学术界和国外各个政府了解中国如何认识和研究全球化问题,非常有价值。

我想借这个机会,把我的对全球化的一些观点给大家做一个很短的分享。这本书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开篇就提到,全球化是进还是退,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全球都需要思考、也需要回答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进而不是退。但是现在的全球化,现在的现象,比方说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好像出现了很多逆全球化或者反全球化的行为,但是我觉得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为我认为全球化的前进,实际上不是一个线性的直线的向前进,而是一个螺旋的上升的方式。螺旋的上升就会出现复杂的全球化向前发展的现象。那么某种程度上,比方像美国的一些行为,它确实有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行为。但有些方面可能是一种新的全球化的体现。这时候我谈论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全球化是在进步。正因为这样,习主席也强调了,人类历史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全球化也站在了新的时代入口,现在我们人类走在了历史的交汇期,这实际上也和辉耀所谈到的全球化的十字路口,是有相同之处的,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我想说明一下我对全球化的认识,简单地说,我认为全球化现在进入了全球化3.0的时代,什么叫3.0?我认为从近代史以来,全球化到今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近代历史开始的时候,随着西方工业革命,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军事力量的建构,通过向海峡的扩张,把人类真正连为了一个世界的整体,建构了一个西方主导甚至统治全球的殖民体系。某种程度上,这种殖民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全球化的现象,但这个现象的核心是在基于权力的方式进行扩张、控制、统治,以这种方式建构了一个西方主宰的世界。这是第一个全球化阶段,是一个线性的全球化,一条一条线通过欧洲扩展到整个世界的,线性的全球化。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我认为全球化进入到第二个阶段,或者叫全球化2.0,二战以后的世界实际上是在以美国为主导,也包括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参与的,基于西方建造的制度体系,尤其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一系列全球的制度,包括GATT(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等,这种全球性的制度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这个制度基本上是以西方模式,以西方的价值为基础来建构起来的,但是全世界的国家基本上都参与到这个制度当中去,像联合国是最典型的代表,我把全球化认为是基于制度的全球化,是平面的全球化,所以西方国家也提到了世界是平的,在这个前提下形成了一个平面的全球化。在平面的全球化里的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是第二个全球化2.0的获益者,他主导了世界,甚至一定程度上,尤其冷战结束以后一段时间,美国变成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向全球不断扩张军事力量或者政治力量和所谓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包括经济力量,向全球进行产业分工布局,世界由美国来进行主导。在经济上,特别是美元霸权,要支撑起来全球的金融体系,这是第二个阶段的全球化。

我认为,冷战结束,尤其在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包括以我们中国为代表的很多新兴大国,在国际上,在全球经济、政治舞台上,都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种全球化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新的全球化的现象,和全球化2.0不一样,就在于世界每一个地区都有一个地区的主导国家,形成一个地区的秩序,比方说在东亚,中国推动东亚区域合作一体化,当然也包括别的东亚国家一起作用,在欧盟,很典型的法德主导的欧盟一体化的建构,实际上美国的北美自贸区,拉丁美洲也有巴西所推动的一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联合体,在南亚有印度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非洲有非盟,由南非和尼日利亚等等来推动。基本上,世界的主要区域都有一个区域制度,就导致了新全球化的出现。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在收缩,但是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经济体,主导推动了区域秩序的逐渐凸显。所以世界变成了一个区域,基于区域整合和一体化所建构的区域。这样一个秩序,形成了以区域秩序为基础的全球构架。

我认为,一方面,我们中国在积极推动各个区域合作一体化的进程,包括欧洲也在推动,我们在全世界,在东亚、南亚、中亚、非洲、拉美都在积极主张、建立一个区域的秩序,那么通过区域的秩序,再形成一个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跨区域的合作,或者区域间的一个合作秩序。由此,来建构一个全球的以区域为基础的全球合作的网络化的制度。根据我的分析,现在世界上至少有10个跨区域或者区域之间的网络。比方说亚欧会议,东亚和拉美的论坛,APEC实际上是整个环太平洋的合作,那么还有我们亚洲区域合作的对话会,和亚洲的外长会。当然,我们也还有东亚峰会等等,这一系列都是跨区域的合作的制度。所以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全球化的3.0,3.0的特点在于基于全球治理的全球化,这种全球化是一个立体的全球化,是一个新的现象。

所以美国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强调美国第一,美国要重构,现在拜登要加强美国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把北美建构起来,实际上也是美国一定程度上顺应3.0全球化来建构北美的制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拜登也好,或者美国第一,一定程度上也不一定是反全球化,而是在新的全球化基础之上,美国的新应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现在世界,正在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全球化3.0。在这一点上,需要非常重视的是,区域之间要建构一个区域的秩序,然后再通过区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跨区域的或者区域之间的全球网络化的结构。这就是我认为的全球治理的基础。所以这是全球化的3.0。这是我的第二个观点。

第三个观点,就是基于大的背景全球化3.0,因为我研究中国外交,所以我认为现在中国外交的行为,一方面,我们非常重视推动区域合作一体化,所以现在RCEP的签订,未来应该很快要实现。这就是把东亚整合起来,而且我们也主张,在中亚,有上海合作组织,实际上也是从安全逐渐转向经济,转向区域的整体,我们也支持欧盟,也支持非盟等等,一个个区域建构起来。然后中国再把这些区域连接成一个全球的网络,这就是我们现在所主张的全球治理。所以现在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当然,别的国家,像刚才辉耀也提到了拜登,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也需要全球的治理。所以实际上以这种方式,使得全球化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的3.0。

中国外交现在强调了“双循环”体制,我特别强调“双循环”中的内循环重消费,或者我们叫重内需,而外循环要重区域,首先是要把东亚或者是亚洲这个板块的区域,把整体的区域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建构起来,由此再形成一个全球的大网络化的结构。所以从中国外交来说,我们在推动新的全球化3.0的进程。

另外,我再想说明一下,我现在发言,我是在教室里,我的前面坐了20多位外交学院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外交、国际关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所以实际上,从我们会议的方式,也可以形成一种网络的全球化,可能我们现在是面向全球进行直播,那么我们的学生在教室能不能听到,如果全球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实现,实际上这本身是全球化的一种体现,一种反映。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在全球化智库(CCG)2021年4月13日举办的《全球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线上发布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