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化学政府事务总经理徐旸:低碳发展需要政府提供政策预期
2021年9月4日2021年9月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北京市“两区”办主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CCG第八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陶氏化学政府事务总经理徐旸在以“绿色发展新动能与中国市场新商机”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谢谢CCG的邀请,这一节的主题是绿色发展新动能与中国市场新商机。刚才刘宏先生让各个公司谈一下自己在做什么。三位专家已经讲了很多面上的东西,所以我想就其中的几个点进行深化。
陶氏是一家材料科学企业,下游涉及的产业有汽车、有电子、有消费品、有食品、有制药,大概十几到二十几个(产业),所以在国民经济里面一般是被规划成原材料工业。我们对下游的情况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观察。我们最近跟客户交流的时候,客户经常问我们两个问题:
1.你们是一个大公司、国际性公司,你们怎么看这个事情?你们是怎么做的?
2.你们的产品能帮我们减多少碳?减碳、达峰以及“双碳”目标已经深入人心了,不管是大企业、小企业,大家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关于消费者层面,我一会儿要是有机会的话也会稍微讲一下。
企业应该从两个角度考虑“双碳”,第一,我自己该怎么做,第二,我该怎么帮到我生态系统里的人做。陶氏是从1995年开始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每10年制定一个。1995年到2005年,当时的目标是“足迹”(footprint),主要做的是降低企业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企业的环境足迹和排放。2005年到2015年,我们制定了第二个目标“指纹”(fingerprint),内容是我们的产品能够帮助别人减少多少排放。2015年,我们制定了第三个10年目标“蓝图”(blueprint),目前还在执行过程中,2015年时我们感到世界面临的很多问题已经不是一个企业能解决的,需要一张蓝图、需要很多人一起来解决。
回到“双碳”的问题,陶氏内部建立了关于碳的公司领导机制,包括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研发,第二个部分是生产,第三个部分是政策,第四个部分是市场,我们从这四个维度来看陶氏如何面对世界范围内减碳潮流,以及抓住市场机遇。
研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工程方面的,陶氏属于石油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大概占全体工业碳排放的7%左右,所以整个行业的减碳、环保目标很重。另外一部分是产品,我们从市场上收集产品需求信息,通过研发来满足。
第二部分是生产,如何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可以通过使生产线更加稳定、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提高生产的连续性和数字化使用能力等一系列技术措施降低排放。
第三部分是政策,现在各国在碳方面的政策和行动非常多,欧盟的新政包括碳边境调节机制;美国内部也有很多讨论,有的州用碳市场,有的州想用碳税,政策的变动给企业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最后一部分是市场,市场是要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低碳产品,可能也要开发一些新的市场模式。我举两个例子,蒙牛废弃的牛奶瓶是很难处理的,它被食品污染了,如果回收的话需要清洗,清洗也是蛮大的负担,我们和蒙牛一起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开发出了一个新的应用,将牛奶瓶回收以后掺到修路的沥青里面,一公里长的路(不是高速公路,是省道或者国道级别的公路)可以消耗一吨废弃的牛奶瓶,今年4月我们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修了300米的试点,加了废旧牛奶瓶之后,沥青的耐磨性有所提高,能够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另外,我们与美团也进行了合作,回收美团共享单车的轮胎,重新加工变成非常环保的体育场和篮球场、跑道的铺设材料。我们还在舟山和当地政府合作,回收旧渔网,希望能够设计出新应用。这些属于小规模的、前市场化的开发,目前很多技术都没有商业化,这是目前绿色低碳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们会有很多想法,也会进行很多试验,将来试验成果是不是能够商业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或者是一种商业模式,还需要进行很多探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新需求。
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非常大,需要各个方面、各个层面进行合作,创新和新技术的商业化、产业化,都需要方方面面的投入,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需求。今天是服务贸易洽谈会,与之相关的有投资需求,如果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商业模式能够证明可行,就会产生金融需求,包括创投等等。另外,技术的发展也会产生技术贸易需求,这方面需要法律以及投资促进,以及撮合等相关服务。另外还有标准制定的需求,“双碳”、可持续发展、环保,现在有很多新产品、新概念出现,如果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标准不一致、不统一,就会产生新的贸易问题,所以全球标准制定会是非常大的需求。标准制定之后就会有核算和审计方面的需求出现,这也需要全世界各国不同的企业、生态链上下游共同努力。
我们现在是面临着非常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很多的世界,企业做投资需要的是确定性,所以如果在政策方面能给予一定的透明度和确定性、帮企业建立良好的预期,会帮助低碳经济模式健康发展。
(本文依据陶氏化学政府事务总经理徐旸在北京市“两区”办和全球化智库(CCG)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