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防范平台利用垄断地位限制具有公共属性的数据流通

2022年5月21日

刘世锦,全球化智库(CCG)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2022年5月17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近100位全国政协委员参与,29位委员、专家发言,140多位委员通过委员履职平台发表意见。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就“加快数据流通市场化建设,用好数字发展机遇期”,作了主题发言。

刘世锦表示,全球数字经济竞争激烈,中国在有些赛道上的优势已经明显减弱,对此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他建议,坚持“用”字当头,平衡和处理好数据产权保护、安全与利用的关系。这一条要作为各级政府发展数字经济的基本方针加以明确和坚持。

把大量长期沉睡的政务数据解放出来

刘世锦首先谈到,要坚持用足用好各类数据资源、加快发展我国数字经济的目标导向。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期,如何抓住用好这一机遇期?

刘世锦指出,既要重视数据产权保护不力、数据不安全等问题,也要防止有关利益主体借口数据产权和安全问题人为限制数据流通的行为。他认为,目前数据流通的突出问题依然是,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对社会的数据阻隔。

刘世锦建议,政府在推动数据流通和市场化建设上要起带头作用。可以借鉴部分城市的经验,设立大数据局,统筹协调政府部门数据的权属、安全和流通,加快解决政务数据部门化、部门数据利益化的问题,把大量长期沉睡的政务数据解放出来。

在企业数据流通方面,刘世锦认为对企业投入资源收集加工挖掘的数据增值权益要依法确认和保护,同时要防范和纠正某些平台企业利用市场垄断地位限制具有公共属性数据流通的行为,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分享数据的权利和机会平等。

运用新技术解决数据利用和安全难题

强调数据产权保护和数据安全,本质是为了用足用好数据。充分利用数据的同时,又该如何兼顾保障数据安全?

刘世锦提出,对已有实践中看得准、有共识的环节,重点是个人和机构隐私、国家安全等方面,应列出不能流通或交易的负面清单,守住数据产权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可以胆子大一些,步子快一些,放开放活各类数据流通渠道。

同时刘世锦强调,对隐私计算在解决安全和利用两难问题上作用应高度重视。据他介绍,隐私计算是指在保护数据本身不对外泄露前提下实现数据分析计算的技术,包括联邦学习、多元安全计算、可信计算等技术,具有“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与信息适度分离”的特点。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法规政策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隐私计算因具备原始数据不出域、计算过程加密等优势,目前正迎来快速发展期,当下已在金融、政务等领域率先落地。

IDC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隐私计算市场规模已突破8.6亿元人民币,未来有望实现110%以上的市场增速。但由于商业化时间较短,隐私计算的规模化落地仍面临技术成熟度待提升、合规依据不明确等阻碍因素。

刘世锦认为,这类技术目前还处在起步成长期,政府机构应带头应用,取得经验后向更多领域推广。

数据流动管理监管不宜“一刀切”

在当天的专题协商会上,刘世锦还提到数字治理和管理机制的问题,强调应该鼓励地方和企业积极探索。

在他看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总体上仍处在拓展上升阶段,在顶层设计指方向、划底线的基础上,对数据流通和利用的市场组织形式、监管模式与法律制度,要留出较大的试错演化空间。

对于部分城市设立的大数据交易所等机构,刘世锦表示,应鼓励多种技术结构和运营模式的竞争,既要开展场内交易,也要鼓励符合市场化规则的场外交易。

在数据流动的管理监管上,也不宜“一刀切”。刘世锦建议,可在若干城市开展试点,允许不同模式的探索与比较。比如现有的地方法规或政策中,有的侧重于数据生产者权益保护,有的侧重于政府数据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这些)各自都有理由和特点,可以在实践中看一看再做评判。”他说。

刘世锦同时建议,应积极参与国际数字治理进程,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数字治理和管理模式。

文章选自南方都市报,2022年5月21日

 

关键词 刘世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