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从零出发探索新“佛山模式”

2022年5月31日

张燕生,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佛山要有从零点出发的决心。对佛山来说,一个面向未来新30年的探索开始了。”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接受南方+专访,解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对佛山的影响。

这份文件在4月10日发布,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过去,地方政府的竞争被视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意见》的出台会为地方政府的角色带来什么变化?

张燕生认为,过去地方政府主要竞争的是GDP,未来的竞争规则将不一样,主要在三个因素上:一是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二是以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三是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对于佛山来说,要建立统一大市场,就要真正使科技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这需要技术要素的流通和创新资源市场的统一。”张燕生说,要实现这一点,不仅要企业努力,更需要政府出力,借全球之力打造共性平台、推动技术要素合作,建立全球的创新跨境网络和世界大脑。

2013年底,张燕生曾深入佛山研究其过去35年的成长故事,并著有《中国未来:佛山模式》一书。站在新的节点,他建议佛山要突破过去40年的发展经验,探索新的“佛山模式”。

制度现代化是关键

南方+:改革开放40年多以来,中国已经形成全国市场体系。为什么如今又提出,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张燕生: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但离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和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首先体现在城市间的制度一律上。举个例子,从广州、佛山到肇庆、清远、韶关、云浮,甚至佛山市的五区之间,基础市场规则并不一样;尤其在发展举措上,各地有各地的做法。

第二,市场设施也没有做到高标准联通,即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互联互通。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和广东其他城市乃至一些乡镇,其市场流通体制、社会信用制度是一样的吗?并不是。

此外,要素和资源市场配置体制的不完善,以及随之而来的不正当市场竞争与市场干预等,都在阻碍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和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影响着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此次的《意见》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了未来30年,制度现代化应该怎么推进、如何攻坚,具有重大意义。

《意见》还提出了5个“立”、1个“破”,针对的就是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因素。当下我们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但过去40年来形成的观念、行为模式并未完全转变。

南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如何?

张燕生: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双循环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支撑。提到构建双循环格局,首先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而它的核心是依托国内大市场,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形成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但要依托国内大市场,目前还存在很多制度障碍,比如很多地方仍存在封锁行为、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这些让统一大市场的效益未能真正高效率地发挥出来。

此外,统一的全国大市场是推动国家现代化最重要的支撑和依托,更是吸引全球资源的有力武器,它可以真正撬动内需、外需。有研究表明,203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其市场规模可能是美国和欧盟的总和,蕴藏无限机遇。届时,统一全国大市场会让全球更离不开中国市场,因为离开中国就意味着离开机遇。

所以,包括佛山在内的各城市都需要相应的改革,让当地政府对本地企业、外地企业、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打造一个全球资源用脚投票、纷纷涌入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系,并将改革成果推广到全国。

地方政府竞争规则将被改写

南方+:《意见》提到,可以通过省际区域间先行一体化,来达到全国市场的统一。原文是:“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你认为这会对佛山所在的城市群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张燕生:当前广东提出要打造5大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它涵盖了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也包括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新的政策背景下,这些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将加快,同时也需进一步聚焦下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要靠市场竞争的规律和机制调和,不平衡发展的矛盾则要靠政府和全社会来解决。因此,下一步区域一体化既要推动珠三角发展,还要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共同发展。

粤东粤西粤北有很多是生态区,本身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但他们是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的“绿肺”。因此要促进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就要有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

所以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背景下的区域一体化,既是一个生产力的重新布局,又是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社会发展差距所需要走的重要步骤。

南方+:在过去,地方政府的竞争被看做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在统一大市场的政策背景下,是否不再需要这个动力机制?

张燕生:地方政府的竞争仍然有意义,但是未来的竞争跟过去不一样。过去主要竞争的是GDP,未来的竞争我认为主要在三个因素上:一是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二是以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三是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地方政府在这三个方面的竞争,处于不同时间阶段,拥有不同的重点。

比如,未来10年的竞争重点可能是技术进步,第二个10年的重点则是绿色发展,第三个10年的竞争重点可能是共同富裕。这是层层递进的。你的科技创新如果放慢了,你就没有好的技术、好的办法,来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大蛋糕,也就没法为绿色发展创造技术设备和人才,更无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落到广东,这还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不仅是城市个体间的竞争,也是都市圈与都市圈的竞争,比如广州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的竞争。而且今后衡量广州都市圈的发展水平,不仅看广、佛这两座主导城市,还要看清远、云浮、韶光;衡量的标准不仅是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还包括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

总之,未来地方竞争将是全方位的竞争。要动态、均衡地赢得这三方面的竞争,也考验不同城市群和地方长官的智慧与水平。

做好统一大市场的三篇文章

南方+: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对佛山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张燕生: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创造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奇迹。但一个事实是,佛山在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而此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文件政策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佛山需要突破的地方。

佛山人不能再躺在过去四十年的功劳簿上“吃老本”。也就是说,佛山不能一直在过去的基础上讨论佛山经验,讨论佛山的成功。那些经验、那些成功都是正确的,但是现在要有从零点出发的决心。对佛山来说,一个面向新的30年的探索开始了。

南方+:新政策背景下,佛山政府应如何调整自己的角色?接下来,佛山的政策重点应该是什么?

张燕生:未来10年,技术进步是佛山发展的第一要义。佛山要建立统一大市场,要真正使科技创新成为第一动力。

目前佛山GDP已过万亿,也诞生了2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但在科技创新上仍需要更大的突破。拿同样是制造业大市、GDP刚过万亿的东莞来对比,尽管东莞还未培育出世界五百强企业,但它在创新链条的打造上更有亮点。

东莞有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这一国家级实验室,有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还有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同时,华为、OPPO等科技龙头企业也在东莞设立了研究院。

这些共性技术平台,提供了数以百千计的研发工程师,为东莞提供技术转化服务。如此一来,当东莞当地企业缺技术、缺工艺、缺材料、缺零部件了,都可以享受到共性技术平台的创新转化服务以及龙头企业的创新溢出效应。

这就是要素和资源市场的统一。接下来,佛山在这方面也要有货真价实的行动,包括推进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实验研究等。佛山GDP高于东莞,但为何创新链不如东莞亮眼?从统一大市场的角度看,问题就在技术要素的流通和资源市场的建设上。

这不仅要企业努力,更需要政府出力。对佛山来说,光埋头拉车不行,要思考如何借全球之力、全省之力,推动技术要素创造、要素合作,建立起一个全球的创新跨境网络。这样才能吸引人才,打造世界大脑。

第二是绿色发展。佛山要以市场机制推动绿色贸易、绿色金融、绿色制造、绿色城市和绿色社区发展,包括鼓励碳交易。

三是补上法治化,多数情况下,需看情况发展的短板。香港在公共服务的490多个领域建立了法定机构,将“法定责任必须为”落地。佛山能否借鉴香港经验,推动这490多个领域一步步落实“法定责任必须为”?未来30年,“佛山奇迹”应构建在市场化、法治化,多数情况下,需看情况、国际化的基础上。

此外,围绕“统一大市场”,佛山还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在佛山内部建立统一的市场;二是推动建立区域的统一大市场,“走出去”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15个成员国建立统一大市场;三是对接纽约、旧金山、东京这世界三大湾区,与其建立合作关系。

 

文章选自南方+,2022年5月31日

关键词 张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