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勉:专业理论和政治理论的互通互动

2022年8月10日

杨洁勉,
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际问题研究”具有政治性强、应用性强、政策性强等特点,但它同样需要厚植理论基础、重视理论创新、加强理论体系建设。对于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专业而言,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的互通互动,可以加速和加深其理论的体系建设。

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全军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也理所当然是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的理论指南。而且,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专业还通过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国际关系和外交领域的集大成者——习近平外交思想来提高理论自觉性。进而,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专业理论通过以下学术和学理途径与中国主流政治理论相结合,从而造就中国特色的“国际问题研究”专业理论体系。

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理论不仅要解释世界,而且还要改造世界。马克思有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理论体系要有明确和前瞻的方向,即服务于中国和世界的进步,在当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即是服务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也要在与世界各国的主要理论的互动中增加其国际影响和世界意义。

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理论同中国主流政治理论的互通互动是双向多维的。一方面,要强调和促进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实践基础和哲学基础的一致性、相融性和互补性,“国际问题研究”专业理论在汲取政治理论营养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贡献,例如郑必坚同志提出的“和平崛起”理论是中国“和平发展”理论的延伸和深化,这点值得后辈们学习和仿效。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理论还要在国际话语权上做提升。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只能靠自身理论的原创性和有效性胜出。毋庸讳言,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理论的引进和输出长期呈现“逆差”,这需要尽可能在不长的时期里予以纠正。

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理论要在与美西方理论的交流和交锋中前进。比较是必须的,差别也是明显的。例如,在目标导向方面有“天下为公”与“世界霸权”的区别,在战略思维方面有“合作结伴”与“寻敌同盟”的区别,在行为准则方面有“公平正义”与“零和博弈”的区别等。从更高层次和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要在国际环境、主体思想、战略思维和政策原则等方面构建更加完整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此外,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理论体系不仅要能解释过去,还要能说明现在和指导未来。唯有如此,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理论才能在国内外发挥其解释、总结和指导等重要作用。

 

文章选自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SIISS,2022年8月10日

 

关键词 杨洁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