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中国式现代化”是目标而非现实

2022年12月16日

 

2022年12月15日,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京举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CCG学术委员会专家陈文玲在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之后,在世界上引起很大的反响,我11月初到新加坡参加思想亚洲论坛,大家集中的话题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我最近还参加了一些国际论坛,国外很多朋友都关注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中国自己确立的,它是用中国标准来衡量、但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它既有国际共性的东西也有很多中国特性的东西。共性的东西包括,比如一个国家要真正实现现代化,要达到现代化国家的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什么特质,不同点在于二十大报告所提出来的五个方面:一是人口巨大规模的现代化,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双碳”文明和物质文明相协定的现代化,四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现代化,五是中国与世界的现代化。这是把中国放在世界大背景下,以开放的内容确立的中国现代化历史方位。

在国际大背景下,中国和世界已经密不可分。一是2012-2021年十年间,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量中占据了36.86%,是名副其实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增量并不代表着质量,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已经实现现代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短板对于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压力是非常之大的。刚才主持人说到的芯片,之所以我们的芯片被“卡脖子”,是因为你的“脖子”有可卡之处,在创新,从工业设计、EDA到光刻机的生产,芯片的研发设计、原始创新方面,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包括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美国的差距是非常之大的,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也非常之大。所以,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自己认为的中国自己的现代化,而是要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我们这些差距,这些短板要放在国际背景下,还要奋起直追,不仅要解决全体人民绝对贫困问题,还要解决全体人民相对贫困,这也要放在国际大背景下看。

按照世界银行2022年8月份公布的标准,我们国家贫困人口按照相对贫困标准还有3亿多人,我们真正要实现14亿人口规模巨大的共同富裕,谈何容易?所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五个特点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并不是我们现在已经实现的现实。我们没有说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我们的物质文明也没有达到共产主义物质文明,一切财富涌流,可以各取所需,这些还远远达不到,我们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6亿人的人均月收入水平在1000元以下,3.54亿人在2000元以下,也就是2000元以下低月收入群体还有9亿多人。所以,中国式现代化,要使14亿人共同富裕,不是一句口号。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的目标,但绝对不能把目标当成现实,盲目自满,认为我们已经了不起了。其实按照每一条标准去比较国际社会,我们都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生态文明恢复,1/4的绿化面积是来自于中国的河长制、湖长制,湿地归属在全世界都看得见的,有目共睹的,但我们仍然有很多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水污染、化学品污染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和平发展的情况下,要有外部和平发展的环境,刚才说中美两个大国的竞争博弈,如何不让它脱轨,总书记讲的不脱轨、不相撞。如何不脱轨、不相撞?这也需要做出智慧的(方案),我们不脱轨不相撞不仅取决于对方,也取决于中国自己的战略与方略,我们自己的事情能不能做好,能不能把相关的国际问题处理好,能不能最大程度地争取朋友,争取统一战线,争取这个世界不走向两极化,两个平行的体系,两个阵营。我认为,一方面应该对于美国分裂国际社会的行为做坚定的斗争,另一方面也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布林肯访华,我个人认为,落实两国元首会晤达成的精神,布林肯访华实际上探索的不是如何同中国对抗走向冷战,而是中美如何走向和谈,走向合作,走向正确的中美两国相处之道。

所以,对于美国政客有一些话,说得非常出格的,非常错误的,非常容易引起冷战的,引起全世界混乱的,确实要进行坚决斗争。但对于美国政客释放的善意,我认为,从舆论媒体到智库学者也要做出积极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要放大他们的善意。

本文依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CCG学术委员会专家陈文玲在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陈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