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云莺:跨境电商的供需两侧需要做审慎排布
2023年6月17日2023年6月17日,由商务部、海关总署、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全球化智库(CCG)承办的国际商务与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新趋势论坛在廊坊市举办。论坛中,罗兰贝格副合伙人、消费品行业首席研究员蒋云莺发表以下观点:
非常荣幸今天被邀请,我是来自于罗兰贝格的副合伙人蒋云莺。首先,在开始之前也带来我们全球联席主席戴普先生的问候。罗兰贝格是一家源自欧洲的战略咨询公司,简单而言,我们整体的定位是帮助国际企业和中国企业在中国实现企业的转型和增长。
在前面一些论坛当中,大家一直在聚焦于全球化以及跨境电商,我本人是聚焦在消费品、零售以及互联网行业。那么全球化到底是不是依旧在往前呢?多大程度上在往前呢?过去两年当中,我今天也从项目经验当中和大家分享一些能够管中窥豹的见解。
前半周我是在深圳,主要的客户是坐落于深圳的跨境电商平台,在坂田以及中国南方区域有非常多的跨境电商。他们在过去很多年中,在欧洲、美国不同的国家依托亚马逊等平台有非常多的业务增长。今天他和我们更多聊的是供应链、品类丰富性拓展,如何在完成欧美市场的同时考虑是否需要把握一些内需的机会。
第二个企业是我北京的客户,昨天刚刚拜访完他们。最近我们更多帮助他们在中东市场从0到1,把他们从电商平台的技术能力和解决方案输送到沙特等当地地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更多探讨的是当地的国情、民情,品类的需求,非标的产品、标品以及不同的民情所需要的不同消费者的洞察如何影响他们的技术输出和解决方案。这类企业拥有中国最强大的电商业务的能力,但今天他们也在尝试思考如何把技术能力变成外需的全球化进程。
分享完案例之后我想回归一下,我不仅做咨询,2016年、2017年在另外一家互联网大厂做过,我今天想从技术角度谈一下跨境电商。谈到技术,毫无疑问,大家今天都非常关心ChatGPT,在早些年是Metaverse,更早些时候是电商平台to B、to C怎么互相借鉴,贸易本身和用户服务的交付。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从来都离不开物流、人流、资金流等这几条闭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个人认为:供需两侧需要做比较审慎的排布。
我自己可以先总结一下:
第一,做好跨境电商需要全球视野,需要对于品类、当地的洞察。近两年我们和互联网大厂去聊是不是可以引进全球采购的价值洼地的产品到中国,但我们用的是中国新兴的数字化营销以及消费者沟通的方式。这些方面是必须要有全球视野,哪些区域、哪些地方,他们拥有的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特色体验如何带到中国来。
第二,在供给方面,我们会认为其实它是个生态,所谓跨境电商,既有技术能力的部分,也有交付的部分,比如供应链、物流以及非常多的服务商在其间。所以,中国在全球有那么多不同的合作伙伴,如何在平台和生态当中更好地用跨境电商方式实现全球贸易,为中国乃至河北增添一些价值,这背后有非常多的机会和课题可以去探讨。
第三,技术赋能本身,我这边更加聚焦供应链和物流,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供应链的融合和供应链的孪生。我们知道供应链三个字很简单,商品的供给,商品的组合,但过程中是非常大的系统性工程。所以在如今数字化环境当中,我们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对供应链整个物流网络运输规划、仓储提效方面做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是比较关键的。
其次,数字科技赋能和提升我们整个业务,在提效方面和增长价值空间都是可有作为的。在这背后,从我们更加精准的提前预测性到运维的稳定性,再到面对今天复杂多变的供应链和国际环境快速反应的敏捷性和韧性都是至为关键的。
最后,我们也会看到区块链、ChatGPT等一些方式,无论是从业务的场景、交付和体验的丰富性上,还是从信息流、物流和安全性、耐用性、持久性方面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今天来到廊坊非常有感触,今天我们在这边谈的是跨境电商的课题,实际我们做的是更大的事,是讨论如何使中国一些好的资源、好的地方特色和能力发挥它的价值。
(本文根据嘉宾在商务部、海关总署、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全球化智库(CCG)承办的“国际商务与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新趋势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