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柯成兴:发挥第三国中介作用,引领中美安全对话
2024年8月6日
2024年5月25日、26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支持的“第十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盛大开幕。在以“更光明的未来?中美关系与国际合作”为主题的中美圆桌上,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柯成兴(Danny Quah)发表以下观点:
我想讲一下我们如何解决日常的商务问题,怎么解决中美态度的问题。全球80%的人口既不在美国也不在中国,长期来看这些日常商务问题会如何呢?我们必须从更大的角度,全球角度来看问题。在中美关系叙事上,既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在旧金山、华盛顿或北京、上海,现在地缘政治话语是这样描述的——我们正在进入新冷战。
我们不应该把中美关系描述成一个新的冷战。新冷战实际是非常可怕的。因为,现在如果爆发战争首当其冲的是核武器,我们不希望看到这一点。可怕的是,在现在这个世界,双方都认为,对方的体系可能会影响到己方,可能会威胁到己方,可能会替代己方的政府体系。双方都这么看待对方。尽管现在局势紧张,但我们不应该认为,任何一方希望取代另外一方。这是好的一面。但是我们能做到这一步吗?
坏消息是什么呢?什么使中美走到今天这种敌对的地步?看看大家这些抱怨,冷战时期不和谐的因素,再看看今天这种情况。我们现在有数字金融,有电子商务,这些在冷战时期都没有。但现在关于中美的话语中,最常讨论的是什么呢?双方经常会说对方是在破坏己方的工业,在破坏己方的经济,破坏己方的就业。事实上,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这和你提到的5万学生的问题是相关的。我们如何来实现和解呢?和解的进程应当是这样的,对经济主导权的争夺可以比作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竞争。
对我来说,对于第三国,比如我们这个国家是处在中美竞争之外或中美冲突之外的,我们必须要讨论如何来发挥中介作用,让中美对话进入安全的领域,避免冲突。我认为,可以让经济、金融等专业领域的人来发挥作用。以人均GDP来衡量,全世界最富有的9个国家,除了美国之外,其他8个国家人口不足400万,甚至比新加坡还要少。我认为可以让这些小的国家进入到经济话语中。如果我们还继续使用冷战叙事,必须要把它给概念化。我们要考虑如何改变现在这种叙事。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第10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开幕圆桌 | 变局中的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