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绿:摒弃错误二战史观,树立正确历史认知坐标

2025年8月30日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八十载光阴流转,硝烟早已散尽,但二战的阴霾从未真正远离。那些刻在人类文明基因里的创伤记忆、那些被错误史观不断撕扯的历史真相、那些在现实中悄然抬头的极端阴影,都在时刻提醒我们:对二战历史的铭记与捍卫,从来不是“过去时”,而是关乎人类未来的“进行时”。

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全球性战争,二战本质上是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对人类文明底线的公然践踏,无数城市化为焦土,种族灭绝、细菌实验、无差别轰炸等反人类罪行成为刻在人类集体记忆中的永恒伤疤。对此,包括中、苏、美、英等国及广大被侵略民族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对德、意、日等法西斯主义国家入侵的抵抗与反击,是捍卫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人类正义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二战的历史定性。

但八十年来,错误史观从未真正退场:日本右翼势力持续否认南京大屠杀、美化对外侵略,将侵略战争歪曲为“解放亚洲”;部分国家刻意淡化自身在二战中的绥靖政策或殖民掠夺历史,甚至将殖民历史美化为“文明传播”或“共同抗法西斯”的合作叙事,掩盖其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与掠夺;还有将欧洲战场视作二战胜负的唯一关键,或鼓吹“美国决胜论”,不仅淡化了中国抗日战争持久而艰苦的贡献,也忽略了苏联等东方国家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更有甚者以“历史虚无主义”为工具,通过碎片化解读、虚构细节、否定权威史料等方式,质疑二战胜利的正义性、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当性……这些行为的本质,都是对历史真相的背叛,对遇难者的亵渎,还可能导致历史记忆的断裂,让年轻一代对战争罪责、正义标准产生认知混乱,甚至为新的极端主义、霸权主义提供思想土壤。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中国14年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中国对二战胜利的历史贡献却被严重低估。传统欧洲正统史观对二战起止时间界定为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至1945年轴心国投降,这种观点忽视了二战作为全球性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体性,也淡化了欧洲之外早于1939年就已爆发的反侵略战争,比如日本1931年入侵中国东北,意大利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而美国则是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才参战。从1931年到1941年的十年间,中国在西方极少支持的情况下抵抗了日本的侵略,以顽强的战略韧性拖延了日本“北进”“南进”的侵略步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胜利奠定了关键基础。

1931年后十年间,日军陆军主力最多时76%牵制在中国战场,中国军队累计打死打伤日本侵略者133万人,并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军费开支从1931年的4.5亿日元飙升至1941年的50亿日元,占国家预算的76%,从而使其国内资源濒临枯竭,被迫实施“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反而激化了占领区的反抗,加速了其战争机器的疲态。1942年至1945年,除在中国战场继续牵制日军外,中国还两次向缅甸北部派遣远征军,直接支持英美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行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民总伤亡达3500多万人,占二战全球总伤亡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反法西斯阵营中牺牲最惨重的国家之一。这些都有着海量的历史证据,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二战胜利的重要贡献者。

二战历史作为人类文明最惨痛的“集体记忆”,其叙事方式直接决定着当代社会在价值观上对“正义、是非、责任””的认知底线。八十年前,为了避免悲剧重演,让人类在反思中走向更理性、更文明的未来,联合国应运而生,这是人类文明从“丛林法则”向“规则秩序”迈出的关键一步。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是二战后人类从战争废墟中建立的集体安全与和平发展框架,其诞生的本质也是对法西斯主义、侵略扩张的彻底否定,对“强权即公理”旧秩序的根本颠覆,更是对“平等、正义、合作”新文明的共同追求。

然而,八十年后的当今世界,和平依然面临挑战:局部冲突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单边主义时有抬头,甚至有人试图淡化联合国的作用、解构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当有人质疑“东京审判是胜利者的报复”,当有人否定《开罗宣言》对中国领土主权的确认,当有人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动军事干预——其实质是在瓦解战后和平秩序的“历史合法性”,让“强权即公理”的旧逻辑重新包装为“国际规则”并为再度推行“丛林法则”铺路。可见,战争的阴霾远未散去,捍卫二战胜利成果任重道远。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对二战历史的歪曲,从来不是孤立的关于二战史观的 “学术争议”,更不是无关痛痒的“叙事差异”,而是关乎人类未来正义底线、和平根基与文明走向的“保卫战”,其结果不仅决定着二战历史能否被正确铭记,更决定着人类文明能否在正义与和平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而中国作为战后秩序的缔造者和捍卫者,也将继续以历史为鉴、以正义为帆,在百年变局中坚定守护二战胜利成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作者:苗绿

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

 
文章选自今日中国,2025年8月30日
关键词 苗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