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彭博、CNA、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近20家国际媒体密集采访CCG多位专家,受到全球关注!

2025年9月9日

近日,中国成功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和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在当前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 两场活动展示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作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社会智库,全球化智库(CCG)专家高频次接受国际媒体采访,就其高度关注的“全球治理倡议、和平发展、多极化合作、全球化协作、全球经济转型、国际秩序、中美贸易、中印关系”展开了积极地回应和对话。

其中美国CNBC、美国Bloomberg、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俄罗斯Russia Today、印度Republic TV、中国CGTN、今日中国、韩国《朝鲜日报》、土耳其TRT、沙特Al Arabiya、新加坡CNA、新加坡《海峡时报》、中国香港TVB、中国香港《星岛日报》、中国香港《南华早报》更是进行了及时传播和深度报道。

■ CNA | 王辉耀:中国新型尖端武器有“天宫”备书,传递和平强音

▲视频 | CNA专访CCG创始人王辉耀(EN)

在回应主持人对“中国阅兵展示的尖端武器并没有经过实战检验”这一质疑时,王辉耀强调“中国一直都在成功地进行火箭发射,同时中国的神舟飞船、天宫空间站无疑都是对高精尖武器的强大备书。”同时他指出,中国一直强调和平发展道路,这些尖端武器不但是捍卫和平的国之重器,更是对和平的坚定承诺。

■ CNBC | 王辉耀: 上合峰会体现了寻求和平与合作的积极信号

▲视频 | CNBC专访CCG创始人王辉耀(EN)

王辉耀在接受CNBC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上合组织会议具有规模大、包容性强的特点,体现了多极化趋势。与会各方不仅关注安全,还着重推动经济、发展与合作,涵盖农业、环保等领域。多国领导人同台展示了寻求和平与合作的积极信号。发言人强调,中印合作潜力巨大,两国应超越分歧,树立合作典范,并推动区域及全球经济共赢。

Wang Huiyao: India and China can look past ‘rivalry’

■ Bloomberg | 王辉耀: 上合峰会聚焦全球多元化发展

▲视频 |Bloomberg专访CCG创始人王辉耀(EN)

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王辉耀在采访中表示,这次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具有重大意义,制定十年长期战略,并计划设立新的上合组织银行,这些举措为各方合作提供了起点和动力。同时本次峰会展现出积极促进和平的意愿,例如印巴领导人同台,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共同参会,以及中印领导人会晤,均释放出建设性的信号。

■ CGTN | 苗绿:全球治理倡议将如何影响世界?

▲视频 | CGTN采访CCG秘书长苗绿(EN)

就全球治理倡议对全球发展格局的影响这一话题,CCG秘书长苗绿在访谈节目中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并与多位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 Republic TV | 王辉耀:“龙”“象”能否共舞

▲视频 | Republic TV专访CCG创始人王辉耀(EN)

近期,在外交部长王毅访问印度、印度总理莫迪访华之际,多次接受印度电视台Republic TV采访,聚焦中印关系,展望两国未来合作。他表示,现在正是中国、印度以及整个“全球南方”,包括欧盟等重要国家和地区,应当携手合作、共同努力维护多边体系的关键时刻。虽然这一体系并不完美,但我们应当进一步推进自由贸易,并共同抵制单边主义所带来的压力。

视频号 | “龙”“象”能否共舞? 王辉耀谈莫迪访华远亲不如近邻

全文 | 印度电视台专访王辉耀:聚焦中印,两国关系能否迎来一次真正“重启”?

■ CGTN | 王辉耀:全球化仍是世界发展的基石

▲视频 | CGTN专访CCG创始人王辉耀(EN)

近期,王辉耀就中美贸易谈判、上合组织峰会等问题接受了CGTN采访,他表示尽管中美贸易出现了一些问题,国际合作、全球化协作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CGTN Interviews Wang Huiyao on China-US Trade Talks

■ CGTN | 王辉耀:中国倡导合作与发展的伙伴关系

▲视频 | CGTN专访CCG创始人王辉耀(EN)

王辉耀在CGTN《Asia Today》访谈节目中指出,中国举行的阅兵规模宏大,展示了组织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体现了维护和平与防务的决心,并传递出追求和平同时具备自卫与威慑的立场。他强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倡导合作、伙伴关系与发展,并通过上合组织等平台推动金融机制和多领域合作。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各国虽体制和文化不同,但应加强对话、互信与合作,共同维护和平与繁荣。

■ CGTN | 高志凯:上合峰会推动世界的多极化合作

▲视频 | CGTN专访CCG副主任高志凯(EN)

CCG副主任高志凯在接受访谈时表示,此次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召开恰逢其时,它为人类发展提供了选择:是回到丛林法则,还是继续走法治、民主、协商与合作之路,共同推动繁荣。而选择多极化合作这一未来世界新秩序,意味着无论大国还是小国,都将受到平等对待。

■ CGTN | 高志凯参加CGTN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直播

9月3日,CCG副主任高志凯在央视直播间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直播

■ Al Arabiya | 高志凯: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视频 | Al Arabiya专访CCG副主任高志凯(EN)

高志凯在接受阿拉比亚电视台(Al Arabiya)节目专访时表示,中国已成为维护和平、促进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致力于以和平的方式与各国相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容忍任何国家以霸权方式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或控制。中国希望推动一个基于联合国所有成员平等的世界秩序,而不是允许任何国家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

■ Russia Today | 高志凯:日本不承认战败,俄乌战争俄罗斯是最大赢家

▲视频 | Russia Today专访CCG副主任高志凯(EN)

高志凯在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ussia Today)节目专访时谈到,日本输了战争并不是因为广岛、长崎两颗核弹,事实上日本在两颗原子弹前已经输掉了战争。美国投下这两颗炸弹是为了加速日本垮台的进程,并防止前苏联在对抗日本法西斯方面获得更多的胜利。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张伟:中国阅兵彰显是维护国家主权的能力与决心

CCG副秘书长、高级研究员张伟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这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重大事件。阅兵彰显的不是扩张意图,而是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的能力与决心。

张伟:中国阅兵彰显的不是扩张意图,而是维护国家主权的能力与决心

■ TVB专访 | 王辉耀:史上最大规模上合峰会如何将看点拉满?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举办前夕,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王辉耀接受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记者专访,围绕全球安全、贸易摩擦、经济合作以及重大区域关系,深入分析了本次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各国可能关注的焦点议题。

专访 | 普京、莫迪、佩泽希都要来,史上最大规模上合峰会如何将看点拉满?

■ 《朝鲜日报》专访 | 王辉耀:从抗战共鸣到未来愿景,中韩携手正当其时

2025年8月12日,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王辉耀接受韩国最大报社《朝鲜日报》北京特派记者、驻北京支局局长李伐赞专访。访谈围绕东北亚地区过去八十年的变迁展开,期间王辉耀就未来国际秩序重构中的中国角色及全球发展趋势分享了深刻见解。

全文 | 《朝鲜日报》专访王辉耀:从抗战共鸣到未来愿景,中韩携手正当其时

■ Straits Times | 王辉耀就中印关系接受海峡时报专访

王辉耀就中印关系接受新加坡《海峡时报》副总编和高级专栏作家Ravi Velloor专访

■ TRT | 王辉耀:中印合作共创亚洲美好未来

近日,王辉耀在接受TRT采访时表示,王毅外长的访问释放出了积极信号,两国可以通过合作共赢来振兴亚洲、促进和平与繁荣。美国的单边主义正在推动中印两国走得更近,而作为全球南方的两个大国,他们的合作将为金砖国家乃至世界和平带来更大力量。

■ TRT | 王辉耀:中国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之路

7月21日,在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华前夕,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王辉耀接受了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TRT)记者专访,针对当前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技术优势及未来趋势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全文 | TRT记者质疑不断,王辉耀如何诠释中国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之路?

■ 星岛日报 | 王辉耀:上合组织可以成为推动经济产业全球化的关键推手

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对《星岛》表示,上海合作组织不仅是一个安全合作平台,更是一个集经济发展、多合作、工商共建共享於一的综合性平台。中国积板推动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科技教育的合作,以及政党治理政经验等方面的交流,旨在将上合组织打造成为一个多元化全球治理的重要参舆者,特别是成为推动经济产业全球化的关键推手。

■ 今日中国 | 苗绿:摒弃错误二战史观,树立正确历史认知坐标

在谈及二战时,苗绿在文章中指出,铭记和捍卫二战历史从未止于“过去时”,而始终关乎人类未来的“进行时”。

苗绿:摒弃错误二战史观,树立正确历史认知坐标

■ 南华早报 | 王辉耀:莫迪访华如何重塑亚洲的未来

8月26日,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王辉耀在《南华早报》发表文章《莫迪访华如何重塑亚洲的未来》。他指出,要在新达成的共识基础上继续推进,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不仅需要设定共同目标,还必须审慎应对各种挑战。

评论 | 莫迪访华在即,“龙”“象”携手能否重塑亚洲未来?

■ 南华早报 | 王辉耀:和美国不同,中国并未试图拒绝未来

在《南华早报》篇专栏文章中,王辉耀在探讨全球经济转型问题时指出,真正的冲击并非来自中国的崛起,而在于未来的构建进程已经推进得如此迅速。此刻唯一可能的错误,是试图将未来排除在外,而非选择融入其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评论 | 王辉耀在《南华早报》撰文:和美国不同,中国并未试图拒绝未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