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 苗绿:一场盛会带来的成长共振
2025年10月15日“妇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创造者、推动者、传承者,推进妇女事业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全球妇女峰会在此汇聚世界目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题为《弘扬北京世妇会精神 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的重要讲话,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远在巴西出差苗绿——全球化智库(CCG)的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正在同步关注着这场盛会。多年来,她始终活跃在中国智库与国际交流的前沿,致力于为中国参与全球妇女事务建言献策,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女性的声音。
“作为一名中国女性,我的个人成长与中国妇女事业在全球治理中的参与和发展,可谓同频共振。”苗绿说。
全球化智库(CCG)的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苗绿 (受访者供图)
从《北京宣言》读者到全球化智库创始人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将性别平等刻入时代议程。彼时,还是四川成都一名小学生的苗绿,在杂志上读到了相关报道。“女性参与国际事务”的理念如种子般落入心田。
2008年,她将这份初心化为行动,联合创办了中国首家以“全球化”命名的智库CCG。十余年来,她以智库为平台,持续推动中国与世界的相互理解,更将促进性别平等纳入核心议程。作为联合国妇女署的长期合作伙伴,她连续策划“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推动议题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度对接;她发起的“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特别注重青年在国际事务中的赋能。
“女性在全球治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苗绿强调,这与中国推动更加包容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的主张相契合。“普惠必须覆盖所有性别,无论是在参与层面还是政策制定层面,都应与女性的重要作用紧密相连。”
“全面发展”是中国妇女事业的独特之处
身为女性,苗绿对性别处境有着切身体会。她坦言职场中“透明天花板”依然存在,尤其在亚洲地区,“不少人仍对女性智库领导者存有不信任感”。她透露自己曾在多次活动中被误认为是服务员或秘书。但她也看到转变:“这些年情况正在改善。”更难得的是,在民间外交中,女性身份反而成为一座特殊的桥梁。“通过女性温和而独特的视角表达,往往能更有效地说服对华抱有偏见者。”
三十年来,中国妇女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转变,“半边天”的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彰显。6.9亿中国妇女共同迈入全面小康,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四成,互联网创业者中女性过半;过去4届夏季奥运会奖牌获得者中女性占比超过60%。在教育与健康领域,成就同样令人瞩目:2024年高校在校生中女性比例过半,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孕产妇死亡率较1995年下降近80%,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已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苗绿认为,“全面发展”是中国妇女事业的独特之处。“中国的发展是全体人民的发展,更是个体的全面发展,这一点在女性群体上表现得尤为充分。女性正深度参与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层面——从基层民主到高层议事,从文化治理到全球事务。“她指出,“当女性的潜力被充分激活,实现从依附到独立的转变,改变的不仅是个人与家庭的命运,更为整个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更令她感触深刻的,是女性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深度参与。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苗绿提出的“尽快为北京市9至14岁女童接种HPV疫苗”的提案已落地实施。“从女性权益的倡议到政策的切实响应,让我感受到性别平等在参政议政中不是空话,而是可感知的现实。”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以自身发展为全球妇女事业提供机遇和保障。从“妇幼健康工程”到“快乐校园工程”,一个个诞生于中国的民生项目,正跨越国界,惠及全球数以亿计的女性。中国在20多个国家开展了总额超过4000万美元的妇女赋能项目,举办了百余期面向全球南方国家的妇女儿童专题培训。以“鲁班工坊”为例,累计培养和培训了近6000名女学员,为她们开辟了全新的职业发展道路。
随着中国妇女事业的系统性推进,越来越多如苗绿一般的优秀女性从各行各业走向世界。她认为,这一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引领”的转变,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与其治理理念日益获国际认同密不可分。
10月14日,全球妇女峰会参会嘉宾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参访。(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促进全球女性发展需要更多人的参与
当前,全球性别平等进程面临倒退风险,性别数字鸿沟、冲突威胁、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依然严峻。为此,中国在全球妇女峰会上提出进一步支持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一系列务实举措:同国际组织合作实施促进妇女和女童发展合作项目;以妇女和女童为优先受益对象,在民生发展领域援助1000个“小而美”项目;邀请5万名妇女来华交流研修;设立“全球妇女能力建设中心”,同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妇女领域能力建设等发展合作,培养更多女性杰出人才。
苗绿认为,中国此时主动举办全球妇女峰会,正是勇于担当国际责任的体现。“这不仅是对全球性别平等议题的一次有效协同与积极倡导,其本身也是一项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她强调智库和民间机构对全球议题的塑造作用也不可或缺,应通过双向交流构建中国的性别叙事话语体系,并鼓励男性参与对话。“只有当身边的男性也充分理解、支持并参与进来,女性的发展才能被真正视为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那些希望投身全球治理的年轻女性,苗绿寄予厚望,并送出鼓励:“勇于担当,敢于接受挑战并表达自己。”她指出,女性所代表的观念与价值,如同“大地之母”一般,包容、坚韧,是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更多女性能拓宽视野、深入学习,成为全球议程的参与者与贡献者。”
文章选自今日中国,2025年10月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