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 | “未来的历史学家定会惊叹!”马凯硕预言“亚洲世纪”已成定局

2025年11月4日

11月3日,新加坡前驻联合国代表、著名学者马凯硕在北京出席其新书《见证亚洲世纪:一本非外交回忆录》发布会。在阐述全球力量格局变迁时,马凯硕提出“CIA”国家的概念(指中国、印度和东盟),并用一系列对比鲜明的数据,描绘了亚洲崛起的图景。

 

新加坡学者马凯硕。 吴娜摄

马凯硕现年77岁,是新加坡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前外交官与学者之一。他拥有逾三十年的外交实战经验,曾先后派驻柬埔寨、马来西亚、美国等地,两度担任新加坡驻联合国代表,并在2001–2002年期间代表新加坡出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期间与美国外交及学术圈互动频繁。此外,他也曾担任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长达15年,兼具外交实践与深厚学术积淀。

亚洲崛起何以势不可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亚洲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贡献率达60%。过去三十年间,亚洲经济占全球总量累计提升约20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劲的内生动力与稳定性。

随着亚洲复兴的势头越来越显著,对21世纪是否是亚洲世纪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马凯硕是较早开始关注和讨论“亚洲复兴”的学者。在阐述全球力量格局变迁时,他提出了“CIA”国家的概念,即中国、印度与东盟构成的亚洲增长核心,并以三组对比数据勾勒出这一变迁的轨迹。

先看中国。2000年,欧盟的GDP是中国的8倍;如今两者体量基本相当;而根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经济规模将显著超越欧盟。制造业领域,2000年中国仅占全球制造业份额的5%,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飙升至45%。

马凯硕认为,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中国的创新能力、纪律性、规划能力与勤奋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也观察到,中美实力对比正趋于平衡:“过去25年间,只有美国能向中国施压,如今中国已具备对美施加影响力的能力,比如在稀土问题上。”

再看印度。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拿它与英国对比很有参考意义。2000年时,英国经济规模几乎是印度的4倍;但如今,印度经济规模已超过英国;到2050年,印度经济规模将是英国的4倍——这同样是重大的格局转变。

最后看东盟。与日本比较来看,2000年时,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体量庞大。当时,日本经济规模是东盟的8倍;如今,日本经济规模仅为东盟的1.2到1.3倍;到2030年,东盟经济规模将超过日本。

马凯硕将这一系列巨变称为“结构性转移”,其规模在历史上实属罕见,堪比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的腾飞。“未来的历史学家定会为之惊叹!”

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的时机“再好不过了”

在谈及全球治理体系时,马凯硕表示,自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主导的战后国际规则秩序受到了严峻挑战。然而,这一体系目前并未完全崩溃。

他以“特朗普2.0”以来对中国及全球加征关税为例指出,“在过去,美国带头,许多国家会跟随。”但这一次,在192个其他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效仿美国”提高关税。相反,它们都坚持WTO规则。印尼甚至在事后迅速与谈判了十多年的欧盟完成了自贸协定。

“这表明世界大多数国家仍然希望维护现有的规则秩序,以求得稳定和发展。”马凯硕指出,在这个“全球治理需求上升,而供给却在下降”的关键时刻,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的时机“再好不过了”。

“因此,在一个本应对规则秩序感到悲观的时刻,我实际上并不完全悲观。我看到许多迹象表明,世界其他国家将联合起来保护这些机构。”马凯硕总结道,尽管面临挑战,但对稳定与规则的共同需求,仍是世界运转的底层逻辑。

文章选自北京日报,2025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