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建设“人才大国”| CCG研究
《人才战争 2.0》 | 王辉耀、苗绿 著
2019年9月24日 -
沈建光:外资为何还在流入中国?
文章选自第1财经,2019年9月11日
2019年9月24日 -
CCG名家演讲 | 西方视角下 “一带一路” 的下一个五年
2019年9月24日 -
【北京青年报】王辉耀:进博会赋能中国开放新发展
本文为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应邀为《北京青年报》撰写的专栏文章,刊发于2019年9月22号。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开幕。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在多国纷纷抬头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家,中国连续两年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显示了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追求。 近年来,作为二战以来国际经济秩序的根本机制——世界贸易组织(WTO)面临改革难题,难以在解决争端与矛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最新一期《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中,WTO将今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由此前的3.7%大幅下调至2.6%。中国认为,世界经济格局更趋复杂化,只有开放国门,积极投身于国际多边合作,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是多边合作和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展取得突出成就,改革开放后,加入WTO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了巨大助力。为维护国际秩序和世界贸易秩序,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会费的第二大提供国,并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提出了WTO改革的三大原则和五点主张,并与欧盟组成世贸组织高级别工作组,为维护自由贸易秩序不懈努力;中国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主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银行(AIIB),希望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只有不断扩大开放,中国才能实现国富民强,对外赢得尊重和理解。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第一年。在此关键时间节点举办第二届进博会,显示了中国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博大胸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给本国企业创造更多发展契机,1957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从60多年前的广交会到今天的进博会,从“卖卖卖”到“买买买”,这种变化和进步,凸显了一种根本性的转变——中国正在用更加开放的心态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贸易与投资,为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合作释放积极信号。 中国连续举办进博会,意味着这一展会已经成为一种机制,成为全世界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窗口。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进博会机制在多个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充分利用进博会扩大进口贸易,可考虑给予进博会期间引进的商品永久减税或免税政策。首届进博会期间,进口展品在一定销售数量区间内享受免关税待遇,吸引了大量外商带着最好的产品渡过重洋到上海参展。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迈一步,将进博会作为“三零”贸易中“零关税”的一个试验点,不仅能大幅提升进博会的国际号召力,也将为我国朝着“三零”贸易方向发展提供更多经验。 在会展服务方面,进博会可以进一步为前来参展的各国政要、学者和企业家等人士提供签证便利,通过减少入境手续,提升进博会的国际吸引力。目前我国在海南实行免签政策,大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海南成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如果把海南实行免签的经验与APEC商务旅行卡的经验结合,出台“进博会商务旅行卡”,持卡者报名参会成功后,可在进博会期间免签入境上海,将有利于进博会进一步提升规格。 在会展形式方面,建议进博会在每年定期举办线下会展的同时,也常年举办线上活动,将历届参展商品通过网络平台公开展示。网上展示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会展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相互配合,进博会将进一步拉近与社会公众的距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向国内民众和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持续展示中国的开放信心。 在会展成果方面,建议虹桥经济论坛结束时发布《虹桥宣言》,让会议成果真正落在实处。进博会已成为中国扩大开放的实际举措,虹桥经济论坛应进一步将进博会从商品买卖平台提升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如果将会议成果落实为《虹桥宣言》,可抓住进博会契机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此外,进博会还可以成为我国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成员国增加贸易交流的重要机会。在我国与CPTPP成员国现有贸易基础上,进博会为我国提供了扩大与这些国家贸易的机会,这有利于我国提升在亚太经贸圈中的地位,进而深度参与并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 以改革推动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宝贵经验。在国际经济格局日趋复杂化、自由贸易秩序亟待修复的形势下,中国只有在开放的道路上大步前行,才能在新时期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在下一个70年再创辉煌。 文章选自《北京青年报》,2019年9月22日
2019年9月24日 -
【环球时报】王辉耀:中国是否可以考虑加入CPTPP了
本文刊于《环球时报》2019年9月17日第15版,作者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 在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潮流冲击下,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寻求国际合作的重要路径。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定取得实质性成果后,中国现在可以认真考虑是否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了。众所周知,CPTPP从美国主导的TPP脱胎而来。尽管美国在特朗普上任总统之后便从中退出,但是经过日本与澳大利亚两国合力改造的CPTPP在亚太范围内的影响仍不可小觑。 目前CPTPP涵盖11个成员国,是亚太第一大自贸区和世界第三大自贸区。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2017年CPTPP成员国总计人口规模超过5 亿,GDP总量达10.5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13.1%。此外,在CPTPP生效后,哥伦比亚、印尼、韩国、英国和泰国等国家也表示希望加入,并召开扩容讨论会。这充分显示了CPTPP的发展潜力。如果中国加入,将进一步加大CPTPP经济规模,使其占据全世界近30%的GDP总量。 CPTPP正式生效9个多月以来,它对区域内国家进出口贸易的提升作用已初步显现。以越南为例,作为发展中国家,越南面对标准较高的CPTPP自贸规则,在开放市场、大幅降低关税后,不仅没受到严重冲击,反而成为CPTPP的显著受益者之一。 根据越南海关数据显示,CPTPP生效后,越南与CPTPP其他10个成员国的贸易量增长迅速。在前7个月中,越南对外贸易获得18亿美元顺差,其中与CPTPP成员国的贸易顺差占比超过50%。越南加入CPTPP后,其海产品对墨西哥的出口增长35.6%,对马来西亚的出口增长近22%,对加拿大的出口增长近14%,并且日本仍然是越南海鲜产品的最大进口国。此外,越南的纺织业等行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受益于CPTPP,发展迅速。 越南加入CPTPP后获得的各种好处体现了这一贸易协定“全面且进步”的特点。特别是在当下贸易保护主义持续高涨、世界经济发展缓慢、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起的背景下,CPTPP对提升国际合作、倡导多边主义具有重要作用。 就CPTPP自身而言,它是一个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较为友好的高标准贸易协定。其成员国既包含经贸实力强的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更有经济发展潜力大的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和越南等新兴经济体。 为了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合作,CPTPP在促使发展中国家加速开放的同时予以合理保护,将公平性与包容性较好结合,是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机制。因此,中国在推动RCEP尽快达成的基础上,适时加入CPTPP将成为深度参与亚太区域合作的有力抓手。 现在一些人对我国加入CPTPP的忧虑集中于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数据流动管理、劳工标准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但事实上,近年来深化改革开放的内生力量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影响等多重因素使我国正在向CPTPP的标准逐步靠近。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的趋势增强,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了巨大提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的全球排名从2018年的78位跃升到2019年的46位。美国商会全球知识产权中心(GIPC)发布的《2018年国际知识产权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知识产权指数全球排名第25位。 在环境保护方面,绿色发展理念已融入我国发展道路。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到创新沙漠治理,再到G20大阪峰会的“蓝色海洋愿景”,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方面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 此外,数据流动管理、劳工标准提升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内容也是我国正在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方面。 从长远来看,加入CPTPP不仅与我国的自身发展方向相辅相成,而且可以起到“以开放促改革”的作用。同时,这也将极大地显示中国锐意开放的决心,为我国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取得更多主动,也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制定国际贸易新规则争取更多话语权。 从外部环境来看,大多数CPTPP成员国对中国加入都表示积极态度。笔者所在的全球化智库(CCG)在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马来西亚等CPTPP成员国部长,以及新西兰、新加坡和日本等CPTPP成员国驻华大使的接触交流过程中了解到,这些国家均表示欢迎中国加入CPTPP。 其中,日本作为CPTPP的主导国家,中日关系对中国是否能够加入CPTPP具有关键作用。目前中日两国关系趋稳向好。不久前,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曼谷会见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时,表示中日两国应加强务实合作,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在今年G20大阪峰会上邀请习近平主席于2020年春天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 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回暖,经贸联系不断加强,而美国还尚未回归CPTPP。就国际形势而言,现在是中国开启CPTPP谈判的一个机遇期。中国是亚太区域的重要经济体,也是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在逆全球化趋势尚未减弱、中美贸易谈判还未有定数的背景下,若中国加入CPTPP,则将在亚太地区为中国经贸发展打开一条新的通道,并可进一步对推动RCEP的达成和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组建起到推动作用。 为此,中国可与相关国家沟通商讨,适时开启CPTPP谈判,为推动亚太区域一体化,抵御逆全球化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文章选自《环球时报》,2019年9月17日
2019年9月24日 -
赵启正:开新闻发布会,让真故事追上假故事
赵启正,全球化智库(CCG)顾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
2019年9月24日 -
崔洪建:脱欧不应成中英合作的绊脚石
专家简介
2019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