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丁•雅克:中共一直是领导者和设计师
专家简介
2019年9月26日 -
滕建群:美国迎来了“维稳”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专家简介
2019年9月26日 -
【CGTN】中国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 | 中国为什么能
【在线视频】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排在第14位。在本国人专利数量、本国人商标数量等指标方面,中国位居第一。 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历史性地登上国际大奖的领奖台。 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助推了科技强国建设。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 中国为什么能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请点击上方视频观看“中国为什么能”之“创新人才”篇。 Silicon Valley used to be seen as the tech mecca of the world. However, nowadays, the innovation hub is shifting to China. From online retail giant and mobile payment pioneer Alibaba to 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any SenseTime, which dominates global research in autonomous driving, a handful of Chinese companies are now leading tech innovation in key industries. According to 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9 released by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China ranked No. 14 in innovation capacity, 15 places up compared with 2007. In 2007, China filed around 161,000 patent applications. A decade later, that number has jumped to 13 million.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创新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人才环流”接纳国。2018年,中国有大约60万留学生,有50多万留学生归国。中国每年有大约850万大学毕业生,并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博士生。 中国的高等教育为推动创新培养了大批生力军,在中国每年持续增长的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比例超过45%。重大项目如“中国天眼”、“量子科学”、“嫦娥飞天”等也都与中国高校创造的科研成果密不可分。 2019年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高校质量从2018年的第5位上升至今年的第3位,在知识和技术产出领域,中国排名世界第五。9100万科技工作者、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正为中国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中国近年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中国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以及高层次人才计划。中国还建立了360多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 "Emphasizing education is emphasizing innovation," said 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 leading Chinese non-government think tank. Every year about 8.5 million Chinese students graduate from college, and the country now produces the largest number of PhD students in the world. Emphasis on tertiary education has created a new generation of talent in emerging tech industries. Tang Jianshi, a 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singhua University, is one of them. He works among 200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at the Beijing Innovation Center for Future Chips at the university. After graduating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with a bachelor degree, Tang received his PhD degre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ro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He later worked at the IBM Thomas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the innovation engine of IBM, for four years before joining the faculty of Tsinghua University in January this year.The innovation center he works at is developing new computing technology to put chips that recognize speech and handwriting into smartphones. The center has spun off five startup companies in the past four years and has set developing five to 10 chips as its ultimate goal.
2019年9月26日 -
CCG名家演讲 | 西方视角下 “一带一路” 的下一个五年
本次研讨会旨在提供西方视角展对“一带一路”下一个五年发展进行展望,增进各国对 “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促进人们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认同,为“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发展建言献策。
2019年9月26日 -
【南海网】王辉耀:吸引一流的国际人才是海南未来发展的关键
“海南自贸区、自贸港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不能吸引到一流的国际化人才。”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辉耀在9月24日召开的2019年海南创业高峰论坛上说道。 论坛上,王辉耀发表了题为《中国国际人才创新创业与海南自贸区(港)发展》的演讲,他结合全球化研究方向,从国内外人才发展趋势的角度,阐述了在培养、引进创业与创新人才方面,海南如何实现突破;相对其他自贸区,海南应该如何做到吸引人才的差异化等话题。 王辉耀说,进入全球化时代,人才流动是全球化商业浪潮重要的一环,在全球化竞赛中,决胜的关键在于人才流动。他分析了全球人才流动图景与趋势,图表显示高等学历的移民数量增长非常快,留学人才的增长超过了高等教育的增长,高技术移民成了各国争抢的对象。人才网络越密集,联系越方便,这个地方的生产效率就高,劳动力发展就更好。 “海南要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出台相关利好国际人才政策,聚集全球顶级人才,以此来加速高质量发展。”王辉耀介绍,国家移民局今年推出了12条自贸区移民政策,海南应该全面利用这些人才政策,并利用自贸区、自贸港的优势进行进一步创新,先行先试。 “如何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的计划?”王辉耀建议,海南在人才培养上,可以尝试与国外办更多的国际学校,包括“一带一路”的大学等;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全球人才来发展;在税收方面,可推行更为简便宽松的出入境职业资格,吸引港澳地区和国外人才来海南执业。 他还建议,海南应建设成为自由的国际人才港,发布更多便利的出入境政策,面向东盟建设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引进东盟地区的技能人才,创造更多创业机会。同时,面向海外发达国家,开放暑期实习旅游创业签证,吸引全球青年来琼创业。 文章选自南海网,2019年9月24日
2019年9月26日 -
[世界经济论坛]王辉耀:全球化的亚洲世纪,中国发挥什么作用?
作者: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 亚洲的再次崛起是在我们有生之年里出现的重大转折。 明年,以购买力平价(PPP)为衡量标准,亚洲经济体将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是自19世纪以来,首次超过其他经济体的总和。亚洲不仅会变得越来越富裕;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它将会成为全球治理的建设性力量。 亚洲的再次崛起出现得很及时。从气候变化与人口危机到技术影响与不平等的加剧,世界面临着种种挑战,需多边解决方案。然而,缺乏全球领导与共识使得全球机构改革停滞不前,导致严重的治理赤字。 亚洲从全球化中受益匪浅,但也遇到了世界上的诸多问题。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在这个充满活力、多元化的大陆上,各国可以携手共进,一致得出解决方案。 转折点如图 图片来源:《金融时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迈向更加一体化的亚洲 如果未来属于亚洲世纪,那其将是由亚洲人民在他们自己的大陆上更紧密地合作而创造。 亚洲的崛起十分令人瞩目,但由于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使得亚洲从国际大家庭中分离出来。幸运的是,随着互利合作带来的益处愈加明显,亚洲为克服这些障碍及加深区域一体化所做的各项努力已经得到了认可。 这一点在中国与印度、日本及韩国关系的破冰以及中日韩三国峰会的重启中得到了印证。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及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平台也在不断涌现。 亚洲正通过贸易、投资与旅游业进一步加深经济一体化,从而逆转贸易分化的全球趋势。以前,由于缺少一个可以推动欧洲与北美一体化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这种逆转只能从基层做起。 如今,亚洲是多边贸易自由化行动的核心。美国早前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经改革后,其更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并在亚洲的领导下重新启动,于今年年初生效。同时,有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谈判也取得了进展。这些与生存相关的协定将持续发展,并可能会吸引新成员,为亚洲经济一体化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途径。例如,更严格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可以为发达经济体制定未来的贸易标准,而要求相对不高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参与自由贸易的途径。 将基础设施计划、贸易协定与其他团体结合起来,促进泛亚互联互通与贸易自由化协调发展。反过来,这也有助于促进泛亚互利互惠与向更紧密一体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纵观全球,一个更加一体化的亚洲共同体,一个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各种经济体制于一体的共同体,为重振多边主义注入了活力,也提供了方式。符合亚洲多样化条件的解决方案可能会成为适用于世界其他地方的模板。 中国在亚洲与世界的作用 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中国坚定地在亚洲世纪发挥其关键作用。但如今是一个新兴的多极化世纪,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方面地制定规范制度。 中国的全球战略牢牢扎根于这一现实,认识到多边主义是应对跨国挑战、维护开放包容的全球经济的必由之路。 中国在亚洲与世界的作用是维护国际秩序,同时为全球治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并非追求霸权主义或修正主义,这符合其作为全球主要参与者的责任。 这一作用的关键是成为亚洲及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催化剂。 经济上,中国仍是亚洲和世界增长的引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3年,中国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将增到28%以上。然而,中国经济作用的性质将随着国内的再平衡而发展。 以购买力平价(PPP)为衡量标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长期远超美国。 图片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Awara 集团 在全球化上一阶段,外国投资促进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使中国的出口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在全球化4.0时代,随着中国跨国公司在亚洲和全世界的投资,中国的进口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现在起至2030年,中国的消费增长预计将超过美国与西欧的总和。 中国驱动商品、专业知识及资本的流动将为当地社区与生产者创造机会,并有助于将第四次工业革命带到亚洲各个角落。这与中国在支持亚洲更深层次一体化所必需的“体制升级”中发挥的作用有关。 该地区仍面临着阻碍发展与一体化的重大基础设施差距。“一带一路”倡议(BRI)为克服这些差距提供了理想工具,如提供种子资金并为有前景的项目提供额外资源的风投基金。 据世界银行最近的一项研究估计,如果全面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其运输项目可以使全球贸易增加1.7%至6.2%,全球实际收入将增加0.7%至2.9%,并且这一过程可以帮助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 未来几年,为真正发挥潜力,“一带一路”倡议将向更加多边化方向发展。这将使其能更好地汇集来自不同利益攸关方的资源、专业知识及观点。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成立于2015年,现有近100名成员,是“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多边化的一个典例。推进亚投行模式及加强与其他多边机构的合作,有助于消除“一带一路”倡议以中国为中心的疑虑,并让更多参与者成为有意义的利益攸关方。 在所有的预期中,本世纪亚洲的持续增长并非注定。中国及其邻国的领导人将不得不面对诸多风险与挑战。 领导力4.0是今年于大连举办的新领军者年会的主题,它及时提醒着我们,这个复杂且充满变革的时代需要怎样的新型领导及合作形式。 为响应这一号召,如今与将来的领导人需确保亚洲世纪不仅可以造福亚洲人民,同时也能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丰硕成果。
2019年9月25日 -
黄亚生:中美经济脱钩将影响两国科技发展
专家简介
2019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