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全球竞争力年鉴 2013
借助于金融行业的复苏、科技创新和企业的良好表现,美国又重新回到了排行榜的首位。同时,中国(21)和日本(24)在排行榜上也有了大幅的增长,而日本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来源于安倍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
2013年10月1日 -
经济学人智库《全球人才指数2015》
尽管许多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储备不断增加,然而考虑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持续蔓延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全球对人才,特别是关键人才的需求,将会日趋激烈。人才仍然是国家和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未来如何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将会是政府和企业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2013年10月1日 -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参加中外讲学及论坛
进入2013年的秋季,中国和海外关注中国国际化人才发展的智库与学术机构,纷纷举办以中国留学及海归国际化人才为主线的专题性论坛会议。多年从事全球留学与中国海归问题的资深专家,《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与《中国海归发展报告》等国际人才蓝皮书的编著者之一、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王辉耀博士,在十月份,相继受邀参加了一系列的主题讲学及演讲。
2013年9月30日 -
任玮晴:海归需要充分融入社会
我是在新加坡成长的,今天从外面看中国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以前是做金融,现在转型在做企业。我的公司叫普雅公司,我们的展望是做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培训平台。希望聚集最多的、最专业的专家当我们的老师。希望为企业做更专业、更实战性的培训。 我为什么会选择教育这个行业进行创业?因为在教育中我不但可以找到赚钱的商业模式,同时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作为专业人士,我接受过很多培训,大家也可能上过很多管理类课程,但是真正有用的和印象深刻的课程并不多。我认为我们的培训课程需要进行改进,教授学员实用性的知识。我们的创新是改变原来以理论化为主的培训模式,将具有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士培养成老师。这样在授课时,他们就可以把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传授给学员。 希望中国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化进程。我回国以后发现,很多中国人喜欢说“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作为全球化中的一员,我认为大家在一起交流的情况下,不需要特别在意国别的不同,而应当更好地融入团体。 海归应该先去大公司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同时,就像智联招聘的郭董事长提到的,海归需要接地气,多跟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士接触交流。 2013年9月,普雅公司刚刚在香港成立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主要进行低碳行业的资产管理。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很多外国企业都希望能够进入中国的低碳环保行业。希望我们成立了的这家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香港这个世界窗口,使中国在低碳节能环保领域跟国际接轨。 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对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就像李山博士提过洞穴理论,留学生就是走出洞穴的这帮人。现在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欧美同学会作为一个组织,可以把各方面的人才聚集在一块。海归可以发挥欧美同学会的独特作用,将人才和资源整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把一个企业做大做强。 海归在创新创业时需要来自政府、国企、民企等各个群体的人员进行交流,因此海归不能将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而是应该秉持一颗包容心,需要真正融入到整个社会。 海归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点、知识交流的平台。全世界有很多需要彼此学习、彼此分享的知识。这个不是说中国的知识或者美国的知识,而是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海归作为具有国际眼光的人才,可以大力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分享。 第二点、价值观的培养。海归在国内外丰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对于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去过不同的地方,你的价值观肯定是有改变的,然而这种改变往往更有利于个人去形成稳定的价值观。
2013年9月30日 -
汪潮涌:PE投资在中国前途光明
1999年我创立投资公司,当时,风险投资和PE在国内还没有发展起来,处于创业期的张朝阳、李彦宏等海归创业者为了筹集几十万美金,经常求告无门。作为投资人,能把国际上的钱来帮助他们创业,这种成就感是巨大的,在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过程中我们也得到很好的回报。 目前,投资家在中国面临三大机会。 第一,创新的浪潮愈演愈烈,创新的人才和创新的企业家,比比皆是,然而他们缺乏资本的投入。中国的金融体系尽管庞大无比,尽管全世界最赚钱的十大银行有六家是中国的,全世界最大市值的银行在中国,但是这些中国银行的钱创业者一分也用不上。因此,创业家的资金来源只能是VC和PE,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行业是非常光荣和有价值的。 第二、从PE角度来讲,中国目前有很多机会。当然,过去五年里,人民币PE有很大的问题,全国一下子冒出6千家PE公司,而大部分人连PE是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上市之前买你股份,上市之后高价套现。国内称这部分人是PE是不对的,这批人中有90%将的人将会被淘汰。 我们知道,VC投资面向的初创型企业。当这些初创型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的后,银行的钱还是不愿意投给这些企业,这时只能是靠成长型的PE基金跟上去。 另外,PE还有一个机会,那就是民营企业。改革开放30年,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而这些民营企业的第一代企业家已经老去,如果他们的后代不愿意再继续从事他父辈的工作,届时并购将是未来PE的主旋律,控股型的投资和杠杆收购都将成为可能。过去西方,金融企业家做的事情,在今后5-10年,中国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第三、PE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整个民族和国家已经完成了相当水准的财富积累。后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金融界的主题词就是财富管理和保值增值。进行财富管理和保值增值,国内可以选择的产品很少,房地产不能投,股市不行,艺术品和另类投资的领域太小,PE和VC成为重要的投资途径。我认为VC和PE对整个中国工业产业的升级十分重要,它们在企业的整合化、规模化、品牌化过程中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够投身这个行业,但是一定遵守职业道德,成为社会财富和企业的财富的催化剂,做添砖加瓦的人,为人类创造价值。
2013年9月30日 -
项兵:海归要在中国全球化中发挥引领作用
在富人移民方面,我认为富人移民也有一些好处。我的一些EMBA的同学移民到国外后,他们的孩子在初中阶段就进入了欧美最顶级的学校。所以将来英国首相或者美国的总统可能是我们同班同学的孩子。所以,移民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期来看不一定是坏事。
2013年9月30日 -
张维迎:创新支持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过去,互联网在中国刚刚起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用创新就可以作出事来,可以成功。而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就需要不断创新,发挥自己的长处。印度在全球打工的高端人才遍布全球的跨国公司和当地企业,这是人才全球化的一个体现。不管是微软中国还是亚太研发集团,我们30%的人才是来自全球来的,有美国的、有欧洲的,也有印度的,微软有很多的机制来使得他们可以适应工作,同样有很多的机制使得中国人才适应全球化。微软有“丝绸之路计划”和“马可波罗计划”来是的微软的美国员工和中国员工可以到对方国家去工作、培训和交流,从而使他们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创新有渐进式的,也有颠覆式的,因此不同的创新需要有不同的研发机制。同时,微软做了一些内部的企业孵化器,包括面向新创企业的孵化器。2012年我们和ING以及其他一些风投搞了一个云加速器,我们把一层楼拿出来,吸引初创企业入驻,我们为其提供云计算技术、创业方面的指导和融资方面的帮助。成立以来,该孵化器已经有47个企业成活,这比我想象的成功。
2013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