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王辉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前途不可限量
海归在过去一百年多来,中国海归群体的命运与时代交织汇映,中国近代史有很多海归留下的浓墨篇章,今年去年40万人,今年有可能达到50万人,去年回国的人才也是创历史新高达到了27万,从当年120名的留学幼童,到今天的近300万留学人才,中国的留学人才和正在改写中国留学人才新的历史。在今天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正好在10月份庆祝欧美同学会百年大庆,如何中国海归群体光荣的传统和历史担当,展望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海归群体在中国的产业、金融、学术、国际化之路有什么新的历史使命
2013年9月29日 -
欧阳贵有:东莞市为人才提供一流服务
改革开放30年,东莞每年的GDP发展速度是20%以上,在金融危机之前,大概是12%的增长速度。金融危机以后,GDP发展速度最低降到了2%,2012年回升到6%,2013年上半年已经超过了8%。年底预计GDP发展速度将会增长到10%以上。第二、金融危机之前,东莞的户籍人口是187万,外来人口超过800万,东莞的手机用户是1600万户。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现在东莞的手机用户有1900万台。通过上述两组数据,我认为东莞的经济并不是不行了,而是应该是更好了。 回到今天的主题,地方政府与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我们认为留学人员是一流的人才,政府就应该为他们提供一流的服务,而一流的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一流的政策。改革开放30年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主要依靠政策优势。现在、将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是要依靠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一流的人才要有一流的政策来做保障。省级创新团队可以获得最高2000万元的资助和奖励。领军人才可以获得最高500万的资助和奖励。 第二、一流的园区。东莞有广东省第一个由省、部、市三级共建的松山湖留学人员创业园,它也是广东省第一个留创园。东莞最近建立了许多高科技园区,为海归人才到东莞创新创业搭建平台。 第三、一流的服务平台。东莞市每年财政投入10个亿用于人才专项资金,建立大批的人才服务平台。近期,东莞市投入3个亿建设东莞人才大厦。东莞市计划在每个园区都建立人才驿站,让园区里的人才可以在不出园区的情况下享受政府所有的人才服务。 第四、一流的环境。东莞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到处工厂林立,东莞不再是世界工厂,大部分低端的、有污染的企业已经淘汰,政府主要发展和国际接轨的新型产业。东莞有六大森林公园,还有三大湖川公园,以及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里的公园,2007年东莞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我们东莞的有20多家五星级酒店,全国排名第三。交通环境便利,从机场到东莞只需30-60分钟。东莞市计划三条地铁,将成为广东省首个拥有地铁的地级市。 为了出台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东莞市邀请东莞企业家、高管、专业技术人员和海外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调研,得出了他们最关心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资金的资助和奖励;2. 住房;3. 子女的教育;4. 个人税收;5. 医疗保健。东莞市根据调研结果,出台了28条特殊政策,基本上解决了留学人员和创业人员所遇到的问题。
2013年9月29日 -
张革:朝阳区围绕产业发展推动人才政策创新
朝阳区在北京市是人口大区,也是经济大区,朝阳区占市区面积的一半,470平方公里,人口是375万,各方面经济总量和经济的产值现在占到了全市的四分之一,朝阳区的地方财政收入最近几年一直稳居北京市第一位。朝阳区的人才工作瞄准了几个方向: 第一、瞄准朝阳的区域发展。朝阳区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国际化,朝阳区的外籍人口占北京市外籍人口的50%,外资金融机构、国际组织、国际商会占到北京市的70%-80%。朝阳以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其支柱。朝阳区的人才工作首先是为区域发展服务。朝阳的人才工作很重要的第一条就是围绕着产业发展来做,围绕区域整体发展来做。 第二、朝阳区重视人才政策的创新和现有人才政策的集成。朝阳区在制定人才政策的时候,有几条,1. 政策的集成。政府形成配套的人才政策,避免出台前后矛盾的人才政策;2. 出台一些专项政策。例如、凤凰人才计划,就是专门针对海归,朝阳区已经连续进行了四年,今年是第五年。引进的效果和成绩应该说有目共睹。在座也有很多是进入到我们人才计划里;3. 注重发展环境的建设。一个人才可能会因为资金和机会到某个城市创业,然而一个城市吸引人才最长久的是靠环境。这个城市的文化环境、生活品质、服务环境都会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发展。
2013年9月29日 -
过利平:江苏省打造国际化人才吸引战略
江苏经济比较发达,制造业占了全国的八分之一,人均GDP已经到了10000美元以上。由于现有制造业的盈利水平较低,再加上其创新能力比较弱,江苏未来的经济增长要靠人才特别是海外人才来推动。江苏将采取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要求各级政府一定要拿出公共财政30%投入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 江苏提出三个国际化,即人才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和城市国际化,依靠人才的国际化来支撑企业国际化和城市国际化。江苏省针对高端人才的创新团队项目,江苏省提供600万到3000万项目经费支持。同时,大力支持来自世界200强大学的博士生来江苏,来一个,我们支持一个。我们这个是政府的引导,政府的投资。从源头补水,抓高端的人才到我们江苏。 江苏人引进的创业类千人计划人才占全国总量的30%,江苏省为千人计划引进人才提供事业发展平台,助力其事业成功。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提供了2000多万平米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其提供厂房和办公场所。同时,银行和风投资金为海归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2013年9月29日 -
马胜杰:中关村为创业人才搭建平台
中关村作为国家第一个人才特区,自主产业示范区,汇集了全国留学人员最多的园区。中关村地区有将近2万名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企业超过了6000家,其中有46家上市。作为人才特区和最有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中关村主要采取以下两方面政策:第一、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政策。中关村整合区域内技术资源,资金资源、人才资源,搭建技术平台和孵化平台,创建留学生创业园,现在已经有34个留学生创业园。对于符合条件的海归创业者,除了10万元启动资金外,还有房租补贴、孵化器等优惠政策;第二、完善市场机制,建立人才基地。中关村专门针对千人计划高端人才设立三个高端人才基地,实施房租补贴、科研补助和重大项目支持等优惠政策。2013年9月29号又出台了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涵盖税收、补助、居留,公租房等20多项优惠政策和税收政策。 中关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优势: 第一、公正、公平、公开的公共平台是。政府单靠资金投入而没有相关的环境建设和人才制度建设,很难促进本地区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只有搭建良好的公共平台,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才能吸引到世界一流的。北京在污染严重,资金扶持较少和房价贵的情况下,依然是海归的首选之地,主要得益于其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 第二、领军企业组成了企业学习平台。该平台为创业者搭造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很多企业里的高管、核心技术人员转身成为创业者,从而成为了创新创业的新支点。 第三、中关村高校科研院所集中。中关村有32所高校,206个中央级和市一级科研机构。全国三分之一的院士在中关村,4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积聚在中关村。中关村每年的技术交易额将近2800亿,占了全国的40%。 第三、人才资源的聚集效应。大量的优秀人才相互之间有一个链条式的支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海内外的优秀人才。 第四、科技金融,中关村和硅谷比较接近,除了各类银行以外,还有各类VC和PE投资。 第五、大批的创业导师和创业服务系统,通过创业导师的帮助,可以使很多人才进行创新创业。中关村有100多家孵化器,其中18家创新型孵化器是。位于中关村的亚杰商会,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公益性创业家培育组织。 第六、长期形成的优良创业文化,中关村的归国人员中年轻人越来越多,30岁以上已经占到25%。中关村整个环境都是创新创业,有非常好的融合氛围。
2013年9月29日 -
刘科:高度保护知识产权,保证创新投入的回报
我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千人计划把我召回来,回来创办了NICE,NICE团队里面有25个海归。前一段时间,我代表千人计划专家有一个发言,其中我讲到以下的几点: 第一、尽管我非常尊重老一代的海归,但是也要适当地宣传现代海归对中国近30年来的贡献。当时谈到中国的高技术产业,网络,IT怎么兴起的,中国的股市、风投和MBA教育怎么发展起来的?我觉得应该适当地多宣传现代海归,也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后海归对国家做的贡献,主流媒体可以要为海归这个群体进行呼吁。 第二、我建议用“出生地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双重国籍问题。为什么呢?以前我们一谈到双重国籍,就是讲到东南亚那么多华侨怎么办?我认为现在国际上包括美国、英国和德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实行“出生地主义”。 第三、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要建立鼓励创新的环境,政府要做好两件事情:1. 对知识产权的高度保护。这样才能保证投入创新的人才有回报,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创新;2. 政府要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这需要一系列法律体系保护。政府做好了这两件事,剩下来的创新就让老百姓自己去做。专利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和反垄断法是西方社会创新的基石,我国需要不断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实施和监管。 前一段时间参加一个CEO论坛,参加论坛的核心议题是“前二十年,海归是靠把国外的模式引进来获得成功;今后,海归的机遇是如何让中国的企业怎么走出去。”。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可能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上个礼拜刚从美国回来,我发现美国的天然气、石油、煤炭、棉花、土地和粮食都比国内便宜。中国有这么多的资金,可以充分利用海外资源进行创业。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人才,需要对中西方社会的思维模式有着深入了解的人才。 海归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我觉得这是每个海归的责任和义务。全球化和网络在改变世界,我们希望自己做一个真正的世界公民。
2013年9月29日 -
《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整版刊发王辉耀文章
随着欧美同学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高潮迭起,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10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庆祝大会上,充分肯定了欧美同学会百年“海归兴我中华之伟大业绩”,高度赞扬留学人员促进中国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富强的历史性跨越,并提出了中国留学人员新的历史使命,海内外中华莘莘学子一腔报国之情,再度被点燃。特别是在回顾中国百年海归世纪梦想的大背景下,海内外新闻媒体纷纷将历史记录的焦点,聚焦到一个全景式的海归命题--“世纪之梦留学潮”。
2013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