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王晓初:国家要建立强烈的人才意识
1.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 在致辞中,王晓初副部长强调了一个观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他指出:“当前我国进入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组织工作会 议上强调:要建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如渴,发现人才,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人才各尽其能。9月30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在中关村举行了以创新驱动为 主题的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引进海外留学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国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 2. “海外留学人员是中国留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谈到“留学人员”这个概念时,王晓初副部长认为:“海外留学人才是我国留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重申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服务于海外留学人员队伍中的重要政府职能与社会作用。 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其今后的三大工作目标。 (1)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作为政府留学人才回国的综合管理部门,近年来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工作,一是完善政策体系,重点研究出台了人才签证,永久居留等方便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为国服务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 (2)“实施计划项目。在配合中组部实施千计划的同时,相继实施了留学人员科研择优资助,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资助计划,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 等项目。特别是与欧美同学会共同实施的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实施五年来,扶持了221家集聚发展潜力的留学人才创办的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健全服务体系。各级千人计划服务窗口和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全国104个留学人员服务机构成立了中国留学人员服务联盟,增强了服务能力,提高了服务水平。” 3.中国留学人员服务事业 在全国各地形成体系 稳步发展 随着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服务持续发展,截止2012年底,回国人数已达到109万人,去年一年回国27.29万人,同比增长了 46.57%。全国已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260多家,其中人社部与地方政府共建创业园41家,4万多名留学归国人员在园内创业。 为进一步营造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助推留学人员企业快速成长,去年起由人力社会保障部与欧美同学会成立的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家指导 委员会,启动了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评选活动。今年经过全国范围申报遴选,推出了25家优秀留学人员企业,借此机会对今年入选的25家最具成长 潜力的留学人员企业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各有关方面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也希望这些企业以此为契机,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做大做强,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做出贡献。 4.欧美同学会举荐海归人才 任重道远 欧美同学会的百年历史,这正是广大留学人才救国、报国、强国的奋斗史。如今欧美同学会已成为中国最具权威性、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留学人员组织,在吸引国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人力社会保障部将不断加强与欧美同学会的合作,更好发挥欧美同学会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凝聚海外留学人员的智慧和资源,吸引更多人回国创新创业,为国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13年9月2日 -
韩启德:强调“四大国家战略”助力海归创业
1. 肯定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再次强调“四大国家战略”助力海归创业 韩启德会长对本届论坛能够“围绕欧美同学会成立百年历程,探讨如何发扬和传承百年留学人员的光荣传统,如何在新时期、新阶段更好地发挥留学人员的作用,加快留学人员创新和创业的步伐等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认为“很有意义”。 在致辞中,韩启德会长结合中央最新的“四大国家战略”指出:“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给留学 人员在国内的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的天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欧美同学会在庆祝百年华诞之际将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广大国内外留学人员,为留学回国人员做好服务,不 断加强和提升留学人员工作,积极营造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新、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 透露出“中国海归回国潮”全面到来 鼓励海归为国家建言献策 韩启德会长在致辞中,宣布“中国海归回国创业的新高潮一定会更快地到来”。充分肯定了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积极为政府部门和各地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人才 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希望回国留学人员“可以集思广益,发挥留学人员智力密集优势,也是为国家建言献策的好机会。随着 留学回国创新创业大潮不断兴起,国家新的吸引国外人员回国的政策不断推出和完善”。最后他预祝欧美同学和北京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2013年9月1日 -
CCG主任王辉耀受聘珠海市政府人才战略顾问
2013年8月29日,珠海市召开2013年人才工作会议,珠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广东省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和珠海市市长何宁卡正式聘任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为珠海市人民政府人才战略顾问。随后,王辉耀主任发表了题为“国际人才竞争与珠海人才发展战略”的演讲,向珠海市政府介绍了世界各国在人才竞争中的主要战略。李嘉书记当场邀请王辉耀博士挂帅的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来珠海建立分支机构,并殷切期望这一国际人才研究的前沿智库做出更大的贡献,助力珠海开创人才发展的崭新局面。
2013年8月31日 -
加拿大进一步开放国内就业市场
第一、推出全国统一中医资格考试。加拿大在吸纳专业人士移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未来20年内,中国将成为加拿大高技术移民的主要来源国。然而许多从事中医行业的专业人士却在加拿大面临着就业问题,为了消除就业领域的这一结构性边缘化现象,加拿大中医及针灸师管理局联盟将于2013年10月8日在全国统一中医资格考试,通过资格考试的人员可以在其所在的省份参加临床考试来获得营业执照。考试使用汉语、英语和法语三种语言。 全国统一中医资格考试由卑诗省、亚省、安省、魁省以及纽芬兰/拉布拉多五省中医认证机构共同研究和推动,以便对中医执业资格形成全国统一标准,提高对中医、针灸师认证的监管能力。中医及针灸专业的从业者一旦通过全国统一中医资格考试,就可以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从事中医或针灸行业,同时跨省执业时也无需再进行资历认证。加拿大的全国资格认证考试将会为加拿大的海外移民以及从事中医行业的医生提供更公平的机会,从而加快其在加拿大的融入进程。 加拿大准备对希望在加从事中医药专业的学生进行全国考试。文化和语言障碍最初阻碍中国针灸师与加拿大同行之间的知识传授,更紧密的国际合作、大量的交流以及两国的语言学习,正在克服这些障碍。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对疾病的自然疗法越来越感兴趣,又促进了加拿大中医药市场的蓬勃发展。 第二、放宽留学生工作签证。加拿大政府为了加快其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和国际化,除了建立加拿大教育的世界品牌外,加拿大移民局也从学生签证、校外工作签证和毕业工作签证方面给予国际留学生更多便利,从而吸引更多国际留学生选择加拿大作为留学目的地。 从国际留学生的签证办理来看,2011年加拿大90%的学生签证审批时间小于2个月,97%的加拿大境内的学生签证延期审批时间小于4个月。2011年加拿大的学生签证的通过率为75%左右,而其中一部分城市的学生签证的通过率高于90%。例如,东京为98.24%,巴西圣保罗为98.17%,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为95.07%,伦敦为93.58%。另一方面,其他城市的通过率却低于60%。例如,巴黎为59.49%,印度的昌迪加尔为57.65%,香港为57.40%,阿布扎比市48.56%。加拿大学生签证的平均审批时间为42天,其中时间最短的为纽约的7天,时间最长的为香港的126天。 从国际学生的校外工作签证来看,从2007年起加拿大政府将校外工作签证的工作时间提高为每周20个小时。其校外工作签证的数量也2007年的17225个增加到2011年的28569个,增长了66%。同时加拿大移民局缩短了了校外工作签证的审批时间,2011年其平均审批时间小于4个月。详见下图。 从国际学生的毕业工作签证来看,加拿大政府为吸引国际留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留在加拿大工作,推出了高校毕业后工作签证,该工作签证允许国际留学生在其毕业三年内在加拿大工作,而不需要雇主的证明。从2007-2011年期间,加拿大政府发放的毕业后工作签证的数量从2007年的10892份增长到2011年的22675份,增长了108%。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加拿大在2008年出台了放宽国际学生毕业后工作签证的新规定以后,其移民局在2008年发放的毕业生工作签证的数量比2007年增长了64%。详见下图。 加拿大政府除了国际留学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外,还通过经验类移民等项目为国际学生的移民提供便利,从而使其更容易获得绿卡。2011年,加拿大共有6000位外国人获得永久居留权,其中有50%的获批者是国际留学生。同时,许多国际留学生可以通过省级提名计划获得绿卡,他们占省级提名计划总额的比例为7%。
2013年8月31日 -
美国纽约州鼓励企业参与社区建设
纽约州经济发展厅(Empire State Development)在英国、南非、以色列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方便从世界各地吸引资金和人才。 2013年6月,纽约州发布了“创业纽约”计划,进入免税社区的公司在前10年内免除所有种类的税收。同时,企业的职工将会在开始的5年内免收个人所得税。纽约州立大学、纽约城市大学和其它独立的学院和大学可以组建自己的免税社区。 成为免税企业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企业的业务范围须与大学所在社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相匹配或者相互支持;2.企业的发展必须对社区发展和社区经济有利;3.企业必须为所在社区创造和保持新的工作岗位。4.企业必须是新的创业公司、从其他地区落户到纽约州的公司或者是开发新项目的纽约州公司。5.企业的经营范围不包括批发和零售商以及餐饮行业。 2013年8月,纽约州府颁布了“为成功买单”(pay for success),项目基金为3000万美元,主要目标是改进纽约州的社会服务体系,鼓励更多私人资金投资于儿童福利、医疗保健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对于在上述领域投资的企业家,如果他们参与项目的业绩和社会效益达到了纽约政府制定的标准,纽约政府将会偿还企业家的先期投入,并会根据其项目业绩和社会效益进行奖励。通过“为成功买单”项目不但会吸引私人资金投入社会服务领域,同时也会使纽约州政府从企业参与的项目中获利,从而实现了双赢的目标。
2013年8月30日 -
河南驻马店“院企人才合作”推动“三转两促”
2013年7月5日,驻马店市举办了首届“院企人才合作”论坛,通过专家演讲、信息发布、洽谈交流、签订协议等形式,为院校和企业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平台。共为企业引进各类人才228人,解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3504人,联合开展技术攻关157项,创建各类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平台23个,签订合作协议169项,资金总额达到13.6亿元。 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是人才聚集的地方,驻马店市实行院企人才合作,把院校人才引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他们的理论知识、科技研究能力得到应用和释放,与实践相结合,产生出很大的创新能力。目前,驻马店市已从院校向企业引进各类人才560多人次,解决生产、管理技术难题210多个,取得科技创新成果60多项。昊华骏化集团从河南大学、黄淮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了企业竞争能力。 通过院企合作,学校瞄准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做到“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办什么专业”,增强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行业发展的契合度和依存度。如黄淮学院目前由企业直接参与建设的专业占到学校专业总数的40%以上;在教学方法上,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方法,做到“教、学、做、评”一体化;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在2012年,共有3000多名师生参与了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有230项科技项目立项。如黄淮学院潘泳发明了苹果皮520,王乙丞发明了节能水龙头获得实用性国家专利。目前驻马店农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对口就业率达到86%。 大力开展“订单培养”,学校根据企业技术人才标准,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增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如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订单培养的学生占在校生的60%。该校还开展送教入企,选派教师到企业开展职工专项技能提升培训,每年培训人员2600多人。开通“驻马店人才工作网”院企合作专栏,发布企业用人需求;牵头帮助企业与市内外院校、科研院所携手“联姻”,目前,已牵头市内天方药业、昊华骏化、蓝天集团等23家企业与中国医科大学、河南大学、黄淮学院等6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人才合作培养的长效机制,每年为企业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200余名,有效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保证了企业稳定发展。
2013年8月29日 -
《全球创新指数2013》
由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13》(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3)显示,尽管全球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的创新依然在蓬勃的发展,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研发支出已经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平。瑞士和瑞典依然保持在创新排名的前两位,而英国和荷兰则同时上升两位,排名第三位和第四位。美国则由2012年的第十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5位。相对于其较低的经济水平,摩尔多瓦共和国、中国、印度、乌干达、亚美尼亚、越南、马来西亚、约旦、蒙古、马里、肯尼亚、塞内加尔、匈牙利、格鲁吉亚、黑山、哥斯达黎加、塔吉克斯坦和拉脱维亚等18个新兴经济体,其创新水平高于同等经济水平的国家,这主要得力于这些国家在科研开发、高技能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市场开发和国际贸易和交流等方面的领先。 2013全球创新指数体现了全球创新国家日趋稳定的特点,从近几年全球创新指数的前10名或前25名来看,虽然单个国家的名次会发生变化,但处于领先群体的国家则保持稳定,处于全球创新指数前25名的国家名单中和前几年的国家相同,没有一个国家挤进或者退出前25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个国家如果在创新领域达到了一定水平,其创新成果将会呈现滚雪球效应和良性循环,也就是说当前的投资会吸引新的投资,现有的人才会吸引新的人才,眼下的创新会成就未来更多的创新。 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世界各地的成功都得益于政府充分发挥本地特色,而不是盲目地复制他人的创新模式。成功的创新需要将创新策略与本地区的相对优势、历史特征和文化传统充分结合,同时还要利用国际化的手段开拓全球市场,吸引海外人才。
2013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