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唐修国:装配式建筑必然是下一代建筑行业主流
据美通社消息,近日,三一SPCS技术先后亮相于长沙、上海两地举行的“2018中国长沙装配式建筑与工程技术博览会”“2018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展示了其“等同现浇+数字工厂+智能施工”和筑享云平台一起发力,用“3+1”赋能建筑行业,引领装配式建筑发展,引来业内高度关注。“可以说,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装配式建筑必然是下一代建筑行业的主流。”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表示,相对于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和砌体建筑而言,装配式建筑采用的是在工厂生产出包括梁、板、柱和外墙等建筑构件,经过养护并验收合格后,运输至现场安装施工完成的建筑方式。它打破了几千年“秦砖汉瓦”的传统建造方法,以建筑构件“标准化”、建造方式“工业化”彻底颠覆了传统建筑。理想中的建筑业,应当是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能完成建造。这样的建筑,被称作装配式建筑,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萌芽,到六十年代开始实现。英、法、俄罗斯等国首先作了尝试,并逐步在全世界推广开来。在国内,装配式建筑也日益得到重视。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国内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50%以上;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国内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则指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将达到20%以上。尽管行情前景看好,但长期以来,装配式建筑的行业痛点却一直没有解决。长期以来,几乎所有混凝土建筑标准都围绕“现浇混凝土”技术设立,所有的设计软件(审图公司和官方认可的)都是针对“现浇混凝土”技术编制。因此,要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确保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相同,预制构件之间或者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之间的节点或接缝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不低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个很难克服的障碍。纵观国内国外,也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成熟的经验。而“等同现浇”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钢筋之间的可靠连接,将预先浇筑构件(主要是大部分外墙)与现浇部分有效连接起来,让整个装配式结构与现浇实现“等同”,满足建筑结构安全的要求。长期以来,围绕这一技术,以三一集团为代表的诸多机构进行了多年攻关。2018年10月10日,由三一筑工主导研发的“装配式整体叠合结构成套技术”经专家评委一致审议通过,在住建部组织召开的“第十届全国装配式建筑交流大会”上正式发布。这标志着真正等同现浇的装配式结构成套技术体系正式面世,中国建筑工业化进程又揭开了新的一页。据唐修国介绍,三一筑工基于自身的智能制造工业化基因,研发了覆盖大部分常规建筑需求的装配式整体叠合结构体系,提出了真正等同现浇的“SPCS结构体系”设计方法;开发形成了叠合混凝土结构墙、柱、梁、板等生产工艺方法,研制了叠合剪力墙生产、叠合柱整体成型、焊接钢筋笼成型和钢筋套筒挤压等设备,实现了预制构件全自动化生产;研发形成了叠合混凝土结构快速安装施工技术、叠合混凝土结构焊接成型钢筋笼安装施工技术等施工工法,实现了混凝土结构叠合建造。目前,该技术体系已受理专利93项,经过了大量受力实验,通过权威机构监测,被誉为新一代真正意义上实现“等同现浇”的装配式结构体系。文章选自企业时报网,2018年11月26日
2018年11月29日 -
田溯宁:万物互联将催生全新企业物种 不以产品为中心
网易科技讯 11月8日消息,网易科技、网易智能乌镇现场报道,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进入第二天,在物联网分论坛上,宽带资本董事长、亚信集团董事长田溯宁发表了演讲,分享了他对于万物互联的理解。 田溯宁认为,当万物互联的时候,我们将面临全新的企业物种,企业的形态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些公司将会成长飞快,它们将会用新的方式来竞争,用传统的商业模式、投资理论很难理解。田溯宁预言了万物互联时代的几个特点。 首先,田溯宁预言,新的企业物种将不再以产品为中心,而是以客户运营作为一个最主要的方法。“过去的企业最主要是卖产品和服务,未来所有的企业都会变成一个类运营商企业。”田溯宁说到。 其次,万物互联最注重与客户建立联系,这就使得边缘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架构将会发生变化,从早期的主机时代到个人计算机时代,到了云的时代,现在这个云又在分离,往边缘上走。田溯宁说,只有边缘才能接近客户,未来的新物种必须是时时感知客户,在感知的过程中能够预知它的需求。 再次,万物互联时代,在边缘计算的过程中,所有的企业必须时时感知客户,预知客户需求的时候,田溯宁表示,大量企业将需要新一代的企业管理软件和数据体系,这也是亚信正在开发这样一个从ERP到BOSS到运营支撑的体系。 田溯宁总结到,5G的到来,世界将进入从百亿的连接到万亿连接时代,会形成各种各样连接产生的智能,而这个智能会催生新物种的大爆发,这个爆发从根本上是改变着过去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业务形式。文章选自网易科技,2018年11月8日
2018年11月29日 -
汪潮涌:A股市场对互联网产业支持力度还不够
11月8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金融资本与互联网技术创新》论坛上,中国创客导师、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发表了主题为《大力发展国内资本市场,支持互联网科技创新》的演讲。他认为,过去中国互联网高科技产业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成就,但是中国的投资人没有从互联网产业的辉煌中受益,因为人民币基金及A股市场没能为互联网产业提供足够的支持。在他看来,过去20年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以及VC/PE的支持下,中国的互联网数字行业取得了波澜壮阔的发展,互联网与新兴技术结合,正走向产业化、纵深化、场景化,这将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但是,由于人民币基金的局限以及A股市场门槛较高等原因,大量互联网企业不得不去海外上市,中国的A股市场和人民币创投机构在过去并没有分享中国互联网行业所创造的巨大红利。汪潮涌指出,我们必须要改变目前中国A股市场对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产业支持力度不够的现状。他认为,科创板将会是中国创投界和创新创业行业一缕明媚的阳光,希望未来能够出现更多巨头。此外,他希望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够让创投机构募集长期股本,只有长期股本才能支持出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让中国更多的科创企业成为国民财富的创造者和科技创新的引擎。以下是汪潮涌演讲全文:VC/PE市场培育独角兽企业过去20年,中国的互联网数字行业取得了波澜壮阔的发展,无论是网民规模、用户数量、市场占有率,还是在全球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市值,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甚至在某些方面比肩硅谷。在全球互联网高科技上市公司市值20强中,中国上榜10家,占据半壁江山;中国上市公司(含中概股) 500强中,互联网公司总市值超7万亿,占总市值15%。这些成就背后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政府的政策,比如我们国家在信息基础设施上面大量的投入,带宽的建设,基站的建设,智能化手机的普及,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VC/PE的支持。2018年成功融资的中国互联网高科技企业中,有VC/PE支持的占80%。20年过去了,中国的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在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互联网正在走向产业化、纵深化、场景化。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金融科技、5G和物联网等领域,在未来都将出现很多新的投资机会。中国VC/PE市场培育了迅速崛起的独角兽企业。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独角兽和美国几乎比肩,而且头部企业非常多。和十多年前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不同,这些中国独角兽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在很多应用层面,中国已经走出了和硅谷不同的商业模式。希望未来科创板能出现更多巨头虽然中国互联网高科技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人民币基金及A股市场对互联网高科技公司的支持还需加强。中国过去互联网的辉煌,互联网巨头创造市值的增加,和中国的A股市场、亿万股民,以及中国的人民币创投机构没有关系。中国A股所有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市值合计不足A股总市值的5%,而这个数字在美国是30%左右,这是巨大的差距。因为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巨头,基本都在海外上市。我们必须要改变目前中国A股市场对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产业支持力度不够的现状。为什么国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不能赋能科技创业的项目和团队呢?首先,人民币基金成立时间晚、募资难、规模小、期限短、承受风险能力弱。中国人民币基金尤其是早期基金募集难度非常大。过去几年,国内的巨头基金很多,规模达到几百亿甚至几千亿,可是这些基金都去投资头部企业,而且越贵越投,投出来以后价值倒挂,但是早期资金仍然嗷嗷待哺,早期项目融不到资金,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早期创业项目而言非常困难。即使解决了募资问题,创投基金仍然面临期限短的难题,退出压力非常大。中国基金业协会旗下有7000多会员是投资创投领域的,但是平均管理资金规模只有2亿人民币,基金期限非常短,是3+1+1的模式,但是在硅谷,10+2的基金很常见,这就是差距。另外,A股的上市门槛一直没有为科创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降低,对企业的收入、利润、利润率各方面的要求近乎苛刻,导致大量互联网企业不得不选择去海外上市。希望这次科创板能够改变现状,能够为我国资本市场带来春天。科创板将会是中国创投界和创新创业行业一缕明媚的阳光,希望未来中国的科创板能够出现更多科创巨头。最后,我希望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够让创投机构募集长期股本,因为只有长期股本才能支持出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日本软银集团投资了阿里巴巴,持有20年,投资收益接近2000亿,MIH投资并持有腾讯20年,创造了2000多亿的收益。现在软银和MIH分别是阿里和腾讯最重要的股东,分别占股29%和35%,远远超过创业团队。软银和MIH是上市公司,不需要退出,所以可以尽享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给它们创造的巨大红利,这个红利希望未来能够留在国内,能够让中国更多的科创企业成为中国国民财富的创造者和科技创新的引擎。文章选自新京报,2018年11月19日
2018年11月29日 -
王俊峰:对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要发挥好律师三大优势
新华网北京11月14日电 近日,司法部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律师服务民营企业专项公益活动,为民营企业开展一次全面“法治体检”。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今天表示,全国律协对此次专项活动全力支持,广大律师也都有很高的参与积极性。要确保专项活动取得实效,需要发挥好律师的三个优势。 一是政治优势。我国律师制度的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社会性、公益性。实践中,广大律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参与公益事业,通过各种形式为有需要的个人或组织提供法律服务,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组织律师为民营企业服务,为律师履职社会责任提供了新的途径。二是专业优势。律师是国家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法律法规,一头连着社会生活。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有什么新动向、执法司法中有什么新情况、各类矛盾纠纷有什么新趋势,律师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组织律师为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有利于发挥律师专业特长,更好地体现律师职业价值。三是实践优势。律师长期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提供法律顾问、诉讼代理等服务,与民营企业的业务交流比较多,对民营企业法治建设状况和存在问题比较了解,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律师为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能够真正做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取得好的工作效果。 王俊峰说,下一步全国律协和各地律协将按照司法部部署要求,把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作为近期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抓好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律师协会直接联系广大律师的优势,选优配强参与“法治体检”专项活动的律师团队,重点选派那些政治过硬、热心公益、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熟悉企业法律事务工作、有团队合作精神、工作作风扎实的律师。符合条件的中共党员律师、律师协会及相关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带头参加律师服务团队,带头从事公益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文章选自新华网,2018年11月14日
2018年11月29日 -
王琳达:坚定民营企业信心和决心,树立侨商典范
2018年11月12日,中国侨联在京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出席会议并讲话。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琳达与来自中国侨商联合会、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的40余位侨资企业家与会。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 万立骏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申了党和国家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一贯立场,给广大民营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万立骏指出,侨资企业作为我国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要激发改革开放再出发、发展壮大再创业的磅礴力量,发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抢抓“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更加注重发展实体经济,更加注重推动创新创造,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万立骏表示,各级侨联组织要借助人才荟萃的优势,促进侨资侨智融合发展。发挥特聘专家委员会等平台资源,助力侨资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搭建平台、打造基地、对接资源、维护权益,为侨资企业投资兴业、创新创业和“走出去”牵线搭桥,提供服务。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琳达 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琳达应邀出席此次会议,并表示: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坚定了我们民营企业、企业家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90年代初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大陆进行投资建设的侨资企业,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一路走来,亲身经历了我们国家在完善市场化准入机制、深化金融改革创新、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做出的众多努力,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怡海集团将积极担负起自己的企业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守法经营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桥梁”作用,凝聚侨心、汇聚侨力,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机制下,为推动中东欧国家经贸、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往来合作付出实践和努力,也会坚持以“教育”为核心竞争力,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全力为国家培养高科技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助力国家发展,树立侨商典范!文章选自搜狐新闻,2018年11月14日
2018年11月29日 -
焦涌:海南将来要把海洋产业的一二三产总体做起来
新浪财经讯 11月16日消息,由全球化智库(CCG)、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和三亚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今日在海南三亚举办,海南省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焦涌出席并发言。 焦涌表示非海南这一轮的深化改革开放最大的不同就是海南全岛3.54万平方公里全域开放,这个是其他所有的11个自贸区所不具备的,海南自贸区是包括了各种形态、各种业态的全岛940万人的自贸区。这里孕育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跟空间。 现在大家知道海洋产业被称之为21世纪最有未来的朝阳产业,现在中国的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17年来算不到10%,2035年我们预测中国的GDP达到32亿美元左右,我们未来的海洋产业大概有60万亿的空间。海南将来要把海洋产业一二三产总体做起来,包括海洋牧场包括滨海旅游等等,一产到三产。文章选自新浪财经,2018年10月23日
2018年11月29日 -
唐浩轩:走品牌化道路实现中国制造升级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 第五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16日至17日在海南三亚举行。本次论坛由全球化智库CCG,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三亚市政府共同主办,由中国、美国商会和中国欧盟商会协办。富爱达国际董事长,CCG常务理事唐浩轩在以“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国制造与世界制造-如何互补与提升”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上发言。唐浩轩长期从事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他结合个人经验就中国制造与世界制造如何互补升级谈了自己的看法。唐浩轩认为,只有品牌的强盛才能带来产品的强盛、企业的强盛。中国制造的提升一定要走品牌之路。唐浩轩认为,产品升级有两个方面,技术层面上的升级,品牌层面上的升级。产品升级最后一定要落实到品牌上面。打造品牌既需要产品的升级,也需要营销的升级,这对中国企业来讲极其重要。唐浩轩表示,目前全球各地有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但中国品牌很少。提升中国产品制造,打造中国品牌,是我们中国企业家今后努力的方向。文章选自大众网,2018年11月21日
2018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