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掌门”张懿宸独家披露:麦当劳中国更名“金拱门”幕后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红色资本”中信集团拥有金融、地产、实业等多领域的资源,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的麦当劳由此站入了“国家队”。/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梁宵 编辑|徐昙 张懿宸一下子成了“网红”。 2018年1月15日,他在香港亚洲金融论坛上“随便”解释了一下麦当劳中国的更名原因——“当时想了一些别的名字,但是麦当劳美国总部不让用,最后一气之下就叫金拱门”,没想到这个话题就爬升到了当天微博热搜榜的首位,连他自己都感到很意外——麦当劳品牌的传播影响力竟然如此之大。“现在我们投资的公司邀请我过去,特地强调不是作为中信资本的董事长,而是要作为麦当劳(中国)的董事长。”摄影:程泉 由于“接盘”麦当劳中国,中信资本和张懿宸成为关注焦点,也处于风口浪尖。 第一波是在交易落成之后。当时,麦当劳中国工商登记变更为“金拱门”,这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掀发了轩然大波,麦当劳中国的PR团队做过统计,彼时与更名相关的文章曝光量高达90亿次,“什么广告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张懿宸对这个“无心插柳却收获颇丰”的结果不可谓不满意。但关注的声浪中却也夹杂着质疑和调侃,有人就戏谑说“这个名字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不知道是否有一天会变成中信大排档?” 张懿宸说:“我最早提出来叫‘信麦’,但‘麦’字已经在中国做了注册商标,特许经营商不能用,但可以用Golden Arches——在美国提这个都知道是麦当劳。”于是“金拱门”就成了不二之选。 这家诞生于1955年、拥有超过36000家门店,长期雄踞全球快餐连锁第一品牌的巨无霸,强势风格可见一斑。它是一个“说一不二的谈判者”。在麦当劳的全球版图中,特许经营业务占比为90%(2017年底数据),而在中国市场,这个数字只有30%。 “一般情况下,特许经营商对麦当劳200多页的特许经营协议只有签字的权利,几十年了,基本没有特许经营商能提出修改意见。” 但中信显然不是一般的“特许经营商”。 此次除了中信资本,同时入股麦当劳中国的还有中信股份——代表整个中信集团的战略部署,两者共占麦当劳中国总股份的52%。众所周知的是,“红色资本”中信集团拥有金融、地产、实业等多领域的资源——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的国际餐饮品牌麦当劳由此站入了“国家队”。据同样参与谈判的一位知情人士所说,本来麦当劳想整体出售中国的业务,但是最后保留了20%的股份,就是因为对发出收购邀约的“组合”很有信心,因此也会作出一些让步。 “像中信这样的特许经营商是它历史上从来都没有的。实际上按他们来说,我们是他们全球谈判这几十年中间,遇到的最强大的谈判对手;我们在协议上所做的修改也是最多的,历史性的。” 如今,这个“历史性”的突破会将麦当劳中国引向何方呢?“国家队”的身份是否会影响麦当劳的市场决策?中资控股之后的麦当劳又会如何推进本土化?是否会生发出一套中国本土的地产模式?张懿宸就这些问题接受了《中国企业家》记者的独家采访。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以下是部分专访内容: 引入本土供应商 CE:与麦当劳谈判的过程是不是很艰难?张懿宸:倒也没有,说实话,这么多年,中信资本做了很多大项目,这次是中信和麦当劳两个巨无霸之间的谈判,结果是出人意料的顺利,这是因为两者在很多问题上,都达成了共识。第一,中国业务肯定要走轻资产模式。麦当劳现在全球特许经营的比例大概90%多,在美国就更高了,差不多95%;但在中国,大概70%以上则是自营门店,从发展战略上来看,这个模式肯定是要转换的,新的CEO史蒂夫·伊斯特布鲁克2015年上任之后,就把这个明确再提出来——轻资产的比例还要再加大。也就是说,从改善财务状况上来说,麦当劳对中国业务授权经营的方向是确定不疑的。 另一方面,麦当劳出售中国区业务又不简单是财务考量,它从第一天就说得非常清楚,只对战略投资伙伴有兴趣——他希望找到一个长期的伙伴接手具体业务,继续用它的品牌、理念去进一步发展。这与中信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整个谈判过程还是很快的。我们开始接触是2016年6月份,然后到2017年的1月9号就签约了,在8月8日正式交割入股之前,他们就已经把我们当成新股东,所有的战略会、中外合作等决策事项,都请我们参与了。 CE:历史上,麦当劳很少对特许经营协议做出改动,中信这样的一个“巨无霸”作为特许经营商,有何“特权”? 张懿宸:麦当劳的特许经营协议在业务层面规定是比较细的,一般麦当劳和别人谈判就是200多页的特许经营协议,对方签字就得了,历史上基本没人改过这个东西。但中信集团这么大的盘子,很多地方会产生冲突,这就需要一个分寸的把握。比如说特许经营商原则上不能再做餐饮,但中信好多产业,举个例子,如果在中信书店里面做个其他的快餐是不是可以?当然,不能是与麦当劳有直接冲突的,比如KFC。另一方面,麦当劳希望特许经营商纯粹去运营餐厅,不能介入供应环节,它自己就从来不在供应商里面入股,以保证公正性,但中信旗下还有中信农业等等,未来是不是会成为它的供应商? CE:也就是说未来麦当劳中国可以筛选本土的供应商?张懿宸:是。未来麦当劳中国在本土化的供应链上肯定要加强,尤其往三四线城市、往西部,更要增加一些本土的够标准的供应商,这是肯定的。这个方面业内已有比较成熟的做法。 当然,供应商的入选要经过麦当劳的标准认证。中国市场与全球的供应商准入和管理标准是一样的,只不过以前实行全球统一的供应商政策。我们期待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引入合格的本土供应商,能够与全球供应体系形成优质互补,从而更好地助力中国市场的发展。 三级决策体系 CE:现在麦当劳中国从外企的身份变成了“国家队员”,两种制度和文化上是否会存在冲突?张懿宸:我们对这些问题是有预判的。我觉得中信集团的领导,在这方面是非常开明的,他们也意识到麦当劳是一个快速消费品公司,而且原来的系统、文化,对这个品牌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这些还是会继续保留,并且会进一步给管理层松绑。 为此,我们设计的是两层决策机制,在重大问题上,牵涉到股权变化、重大资本项目的投资或者重组,是需要到中信集团去批的,但是从运营的方面,整个运营战略、薪酬制度等都是放在金拱门公司的董事会层面来定,这个董事会上既有中信的人(4席),也有凯雷的人(2席),还有麦当劳的人(1席)——是市场化的董事会做市场化的决策;然后到日常的运营,充分授权给管理层——所以说不是两级,应该是三级。到目前为止,这个决策体系运作得非常顺利。 CE:组建新的董事会以来,麦当劳中国进行了哪些战略上的调整?张懿宸:进入之后已经开了两次正式的董事会,事实上从年初进来到现在一年的时间里,很多战略都已经做了调整,包括加快开店速度,加强数字营销,发展外卖等新战略,也确立了管理层新的薪酬体制和考核机制。 CE:相较以前,考核体制有哪些变化?张懿宸:考核指标整体上相差不大,但在权重上做了一些微调,以更好地体现本土化运营的特点。原来麦当劳奉行的是一套全球系统,在美国肯定是行之有效的,比如在店铺经营上最关键的指标就是人流,只要有流量,就自然会有盈利,所以为了引流,会做非常多的短期推销,比如一美元套餐等。但麦当劳在美国和在中国的市场定位实际上是不同的,在美国是以价格取胜,比如想选择一个安全而又便宜的餐馆,会选择麦当劳,并不是因为汉堡最好吃;在中国不是这样,而麦当劳在中国的优势是它的品牌。比如香港有240家店,每天平均吸引一百万名顾客,无论早餐、午餐,都是满的——客流量根本不是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客单价就是一个更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所以要针对中国本土的情况作出不同的权衡考虑。CE:另外一个很不同的是,在美国,麦当劳除了快餐企业之外,还被视为是一家地产商,在中国却没有形成这样的产业模式。如今中信系控股,而中信集团也有自己的地产业务,未来麦当劳中国是否有可能发展起地产模式呢?张懿宸:麦当劳在美国的地产业务有其历史原因。发家的时候,恰逢美国二战之后的城市化,从大城市向周围扩展,当时麦当劳看准了这样的时机,在新城获得了大量位置好、价格便宜的地产,由此形成了坐拥地产和店铺,然后出租的模式;到七十年代,它才刚开始挺进纽约、芝加哥、波士顿这样的大城市。而麦当劳进入中国的策略完全不一样的,它进入之初就锁定的是大城市,通过锁定优质商圈深耕市场,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同时积极打造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当时地产价格在它看来已经不便宜了,而且对中国市场和政策了解不够,没有判断到地产的机会。未来重点发展的三四线城市是不是可以在开店的同时把店铺买下来,然后出租,是有这种可能的。不过我们进来之后,从某种意义上就成了它的总特许经营商,财务和资金投入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目前还没有非常明确的要找下一级特许经营商的计划,但是有的省份,比如说像西部的一些城市,目前为止还没有麦当劳的门店,也有可能找当地比较有实力的特许经营商去发展。但如今我们并没有认真的考虑这个方向,当前的任务还是加快开店,因为市场空间还很大。 CE:麦当劳中国品牌的授权期是20年,到期之后会否生变?张懿宸:麦当劳的特许经营协议,基本上都是以20年为限的。 麦当劳在全球一向是一个说一不二的品牌,想成为麦当劳的特许经营商,就得接受他的条件,因为他们在各个国家,比如美国本土,特许经营商基本上都是找一个有足够财力的家庭,开个3~5家麦当劳餐厅,他们觉得这样合作起来更加容易。 按照麦当劳所说,他们整个全球谈判这几十年的时间,遇到的最强大的谈判对手就是中信——像中信这样的特许经营商是它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双方从品牌、实力上势均力敌,而且他们也很清楚,在中国要加快速度发展的话,合作伙伴必须要有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找那些小的特许经营商对它来讲改善的意义不大。我们接受20年这个期限是因为我们有信心这将是一个优势互补的双赢合作,这种模式将令双方长期受益。之前和它合作不错的特许经营商,也有很多会到期续约,所以说,我们不觉得“20年”的期限是个大事。文章选自中国企业家杂志,2018年3月16日
2018年3月19日 -
李成:美国对华政策的三股潮流
李成,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处理美中关系,既有的四个对话机制非常重要。只要对话机制存在, 就可以防止走入极端、走入歧途。此外,还要有新的思路,要在更深的层次上 防止冷战思维,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美国有些人已经把中国当成假想敌, 而中国也有人有零和博弈的思维,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在当前形势下, 美中两国之间多层次的交流、有针对性地回答各自关切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李成在就中美关系的现状接受采访时,李成笑谈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上海的一所街道医院里做医生的经历,又“八卦”了有 关邓文迪的新闻。和美国的其他中国问题专家不同,李成对中美两国的理解,不只停留在学问上,他对两个大国的熟悉,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浸透着种种鲜活的认知。也许正因为如此,在成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的首位华裔主任之后,李成总是带着极大的善意解读中美关系遇到的波澜,在整体上保持乐观的判断。尽管如此,中美关系近期在某些方面出现的新动向,仍令他感到有解决问题的紧迫感。“现在参与美国政策制定的人中, 缺乏大师和战略家。”中国新闻周刊:特朗普上台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如今他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是不是变得明朗一些,或者说,能不能看到有什么规律可循?李成:我觉得既不明朗,更不能说有规律。应该说,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迄今还是变化不断的,这其中有很多原因。首先,在美国国内,通俄门调查还在继续深入,并不时对特朗普本人和他周围的一些亲信和幕僚带来压力,这一事件最终走向何处目前还无法下定论,将来不能排除特朗普遇到大麻烦的可能。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的人事安排总是不到位,这样,其对外政策就很难保持一致——不仅各部门不一致,甚至是同一个人,面对相同的问题,说法也不一致。以特朗普本人为例,他在推特上说,他和习近平的两次会谈都很了不起,两人是好朋友。但在他的另一些说法里,又把中国当成战略对手或敌人。怎么可能把一个国家的元首作为朋友,而把这个国家作为敌人呢?另一个例子是国务卿蒂勒森(于3月13日被特朗普解职——编者注)。 一年前,他曾经表示,要确定未来 50 年美中友好关系的发展方向;而到了今年年初,他到拉丁美洲访问时却把中国定义为“新帝国主义列强”,把中国看作是对手,并认为中国和俄罗斯都是美国的敌人,因而要遏制中俄两国的国际影响力。目前美国主流媒体与总统是对立的, 主流媒体的一边倒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特朗普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总统,中期选举结果还有待观察,各种民调结果也都不准确,因而并不能推测特朗普的名声将来就一定是下降的。实际上,美国的对华政策往往是由事件驱动的,一旦出现重大事件,它就会发生变化,比较缺乏长远的考虑。不仅是特朗普政府,美国政府向来都是如此。举例来说,前《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ord)在2001年写的一本书里,小布什刚当选总统就说,美国有三个敌人,第一个是伊拉克,第二个是俄罗斯,第三个就是中国。但是2001 年的911事件改变了整个世界,其后,小布什政府把反恐调整为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因而很快就改变了对华政策,后来又出现了他亲自赴中国参加 2008 年奥运会等行为的转变。目前,美国在外交领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家。在我看来,已故的凯南、鲍大可、布热津斯基和仍健在的基辛格、佐利克、哈斯等是大师级的国际政治专家,而现在参与美国政策制定的人中,缺乏这样的大师和战略家。中国新闻周刊:和奥巴马时期重返亚洲的政策相比,亚洲在特朗普外交政策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未来有何值得观察的重点?李成:奥巴马的重返亚洲政策和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实际上都没有确定的财政支持、预算保障,都只停留在战略阶段并没有到具体实施的地步。亚太地区的国家也有各自的并非与美国一致的利益需求。在这些方面,奥巴马的重返亚洲政策和特朗普的印太战略有相同之处。然而,特朗普执政以后,美国的软实力急剧下降;特朗普提出的战略,在国际上成为笑话,这是他和奥巴马时期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另一个不同是,特朗普周围很多都是军人,而奥巴马的执政团队基本上都是 职业行政官员。虽然不能说军人就一定好 战,甚至有时候军人因为知道战争的残酷性和严重后果反而更倾向于和平,但是,他们在思考方式和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和职 业行政官员还是有所不同的。外界不难看出,特朗普的官僚体系与外交政策体系两者之间是有矛盾的,而特朗普本人又非常地我行我素,这样就会造成真真假假,人人自危,带来很多混乱。所以,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有些是虚幻的,有些是实质性的,这种情况让外界非常难以判断。因而,辨别哪些是虚幻的,哪些是真 正的战略和决策,包括究竟有无战略,就显得非常重要。任何好的战略都要有弹性,而特朗普的外交战略根本就不是这样的,而是四面树敌,没有战略重心。他去年年底在宣布战略安全报告时,把恐怖分子、流氓国家(伊朗、朝鲜、中东地区与以色列为敌的国家)、 俄罗斯和中国都列为对手或敌人。然而,这个战略报告并没有对不同情况发生变化后相应战略变化的思考。此外,如前面所言,他的战略并没有财政方面的支撑。特朗普热衷于加强军备,可是钱从哪里来?所以,很多政策的提出只是相关领域及官僚部门争取加大预算、进行游说的结果。与此类似,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很多提法都和美国国内政治有关。作为美国总统, 有时候必须要保持对中国的批评性,有时候也和他本人的危机有关,他需要利用对外政策来转移视线,这也解释了特朗普为什么表现得真真假假,出尔反尔。“美国对华政策与态度有显著的变化,集中表现在三股潮流上”中国新闻周刊: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在去年11月特朗普访华后短期之内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其发生的背后有哪些原因?李成:过去三四个月以来,美国对华政策与态度有显著的变化,根据我的观察,这种变化集中表现在三股潮流上:第一,是贸易战的提法在升温;第二,是在美国官方的战略安全报告、国防报告、特朗普的国情咨文演讲里,都有一段描述把中国作为对手之一,而且排在俄罗斯前面,在安全领域要对中国加强遏制;第三,最新的、我认为也是最值得关注的动向是,美国乃至于西方其他国家对中国在文化、教育、科技、政治等领域的影响力,也就是对所谓中国的“锐实力”表现出的担心。这些论调以前一直都有,但只是一股暗流,最近它已经演变成了“明流”。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今年2月在公开场合对所谓中国留学生、教授、科学家等群体为中国政府搜集情报的指责。他的这一表态已经引起美籍华人和学界的反弹, 这完全是和美国价值观相违背的,大多数美国人不会赞同的。人们开始担心,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将带来历史上麦卡锡主义的回潮。以上三股潮流出现的原因非常复杂, 往往不是单一原因所致。其中有的是出于对中国的误解,或者片面的理解。但是,如果要说引起美国对华政策在短期内发生显著变化的指标性原因的话,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的强大和美国软实力的衰落,这可能是一个最主要的指标。美国民间、政界、学界都从以前对所谓中国崩溃的担忧,转而变成现在对中国取而代之,成为世界的领导力量的担忧。第二,美国政治目前在经过一个非常奇特的、非常规的阶段,特朗普的政治权力是美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官僚体系与总统在很多议题上有明显的分歧。官僚体系担心总统会做损害美国利益的事情。当商人出身的总统 不那么意识形态化的时候,官僚体系和决策界要平衡总统的偏差。第三,在以上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际政治版图近期发生了非常急剧的变化,维护西方的价值观的呼声在西方国家此起彼伏。在上述大背景下,美国国内对华政策与态度的三股潮流汇合在一起,一时间被夸大了,但是它不一定是长期的,有可能只是短时间的。你很难想象美中之间的交流会中断,那样做也会损害美国的利益。从真正意义上讲,毕竟美国民众对中国是友好 的,所以你可以看到,一方面特朗普在指责中国,另一方面他又对中国新年发表贺词,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欣赏,他的外孙女还在学中文。不仅是总统,美国各界的很多精英也是如此。所以,尽管美中关系目前处于急剧变化和令人困惑的阶段,但中国也不必只看到眼下的三股潮流,而忘掉了美中两国合作的很多其他领域。两国有识之士应该对这些暂时的变化保持淡定,这也是一个国家成熟的表现。否则的话,就会夸大对美国的抵触情绪,其后果就是两国越来越走向极端,越来越产生敌视,这不仅是美中两国,而且对全世界都不是福音。中国新闻周刊:贸易问题是近期的一个热点,中美贸易争端将如何发展?长远来看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李成:眼下,特朗普已经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加征关税。在此之前,今年2月中国商务部就宣布对从美国进口的高粱发起 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两国的这些举措还不能算是贸易战,但是意味着贸易战的可能性在提高,大家都处在试探阶段。美国一旦启动“301 条款”,应该说就意味着贸易战的开始,因为这一举措将牵涉到非常广泛的贸易领域。贸易问题是特朗普国内外政策的一个 重点,他在竞选的时候就反复提到这个问题。2015年美国的贸易赤字是5000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的贸易赤字是3340亿美元,占总赤字的三分之二;然而,根据美国的数字,到2017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又增长了7%。所以,美国贸易战的主攻对象是中国。在服务业方面,中国的市场准入要比其他一些国家,包括墨西哥、印度、巴西等都更加严格,造成一些美国大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不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与中国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更有竞争力有关系,还可能涉及中国的政策,包括环保政策,劳动力价格增长等因素。但是不管怎样,国外公司像上世纪 90 年代那样在中国市场能够获益巨大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这也是刘鹤在今年达沃斯年会上所讲的中国继续开放为何受到巨大关注,并给很多外国企业带来希望的原因。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美国大企业往往极力游说政府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包括在知识产权、市场准入,法律保障、服务性行业开放等方面。然而,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中的很多并不希望与中国打贸易战。所以,面对贸易战升温的风险,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公司有可能会缓过劲来,在对政策的诉求上出现反弹。大多数美国企业即使在中国没有获益,也不希望美中之间发生全面的贸易冲突,这对他们的影响太大了。实际上,美中经济关系在三个层次上看都有积极的因素,即在企业、州政府和国家层面上。首先,在企业层面上看,对中国是施加压力还是展开合作,企业的心态是两难的,但是总体上他们是主张与中国合作的,美国企业很清楚地看到,和中国的贸易战是不可收拾的、两败俱伤的。从早期来看,也许中国的企业更受伤,但是长远来看美国企业绝对要受伤。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市场,企业与政府的看法是不一样的。第二,州政府层面是想跟中国合作的。你可以看到,加州州长布朗说,要抛弃联邦政府跟中国合作。密歇根、阿肯色等州,包括比较保守的爱荷华州也是持这样 的态度。而在国家层面上,中国在过去几年中服务业的上升、环境保护的加强,尤其是中国创新企业、医疗保险等领域的发展,都给美国带来很多机会,这些方面美国是有优势的,或者两国是互补的。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要走出去,美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特朗普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最终可能要和中国合作,中国的技术、中国的资金等方面对美国有很强的互补性。然而,这种互补性目前不被重视,反而更多地强调了竞争性。 所以我还是强调,上面提到的三股潮流如果能够重新回到它的正面而不是反面,才是有希望的。贸易战本身是个悖论,正是因为有了贸易,所以我们才没有战争。因而,我觉得马云说得好,“一旦贸易停止了,战争就会开始了。”所以,贸易往来还是美中关系的关键。“中国在对朝鲜的政策方面,从把区域的稳定作为第一位的考量因素, 改变为把朝鲜半岛无核化作为首要目标,这是很本质的改变。”中国新闻周刊:朝鲜半岛局势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复杂多变的问题。韩国和朝鲜在平昌冬奥会上展现了合作的氛围, 特朗普和金正恩已定于在今年5月前会面,这些都是戏剧性的变化。中美两国在对朝核问题的策略上有哪些差异?寻求更大合作空间的机会在哪里?李成:近年来,中国在对朝鲜的政策方面,从把区域的稳定作为第一位的考量因素,改变为把朝鲜半岛无核化作为首要目标,这是很本质的改变。但这并不是为了取悦美国或者是迫于美国的压力,而是对中国整体利益的重新考量。中国这样做,既是符合中国利益的,当然也是符合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的。当然,美中两国都有对朝鲜半岛无核化的主导权、话语权和未来影响力的竞争和角逐。在争取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过程中,中国做了很多努力,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坚定地与联合国站在一起,包括与美国展开合作。然而,如果与此同时美国非要把中国当成敌人,中国的策略就可能会发生改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关注的焦点问题是,特朗普认为中国在对朝鲜的制裁方面做得不彻底。而中国的做法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第一,中国从来不相信经济制裁能够解决朝鲜问题,中国认为,朝鲜的忍耐力有多大是西方所不能理解的;第二,要中国全面制裁朝鲜,就必须要让俄罗斯也对朝鲜实行彻底制裁,但是美国做不到这一点;第三,如果中国全面、彻底地制裁朝鲜,朝鲜可能会把中国视为比美国更 糟糕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能这样做吗?实际上,美国与韩国、日本构成了反对中国的阵营,对于美国这样“两面出手”的策略,中国是难以接受的。这就解释了美中两国处理朝鲜问题的时候在很多方面还有分歧和不同。再则,中国向来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都是不对的,因为率先使用核武器会造成巨大的平民伤害,这一点美国的有识之士也是同意的。美中在以上各方面不同的出发点,使两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成为难题。包括在平昌冬奥会期间,中国实际上希望朝韩双方实现接触与和谈,而当时美国方面的态度比中国保守。目前,尽管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在降温,但美国政界、军界和学界很少有人认为金正恩会放弃核武器的发展。也许特朗普目前的做法让他在个人政治资源上得了分,但对美国国家是否有利?美国拥有多少主动权?对大多数分析人士来说这些都是非常有争议的。未来半岛无核化的前景仍然很不明朗。我们并不能排除美国对朝鲜使用武力的可能性。然而,各方面因素都处于发展变化并且相互作用当中。对有关各方来说都有风险。如果说,几个月以前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可能会与美国有较大的合作空间的话,随着美中关系的快速变化,以后就很难说了。所以,近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向,是要付出代价的。我希望两国能够继续有更多的合作,最终使朝鲜半岛无核化成为可能。“中国并没有试图取代现有的世界秩序,只是想获得更多的发言权,这个想法是合理的。”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在相当程度上认可一个开放的、包容性的世界格局,这和西方主导的所谓自由主义世界秩序并不冲突。如今,后者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情况下,中美两国如何促进相互了解与合作,避免发展成为类似于冷战的关系?李成:中国并没有试图取代现有的世界秩序,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中国获益于这一秩序。中国只是想获得更多的发言权,我觉得这个想法是合理的。而且,世界在发生变化,不仅是中国,众多的新兴国家都在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希望在某些领域与美国有更多的合作 ,有些人往往看不到两国这种合作的广大空间。举例来说,在网络安全方面,美中两国确实都有能力给对方造成很大的破坏,与此同时,大国也可能是潜在的最大的受害者。现在的问题是,你根本就不知道网络攻击从哪里来,而且很多攻击都不是来自国家性质的实体。只有大国才有能力在财政、人才、资源、政治意愿等方面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所以这方面一定要建立合作、签订条约,以保护基础设施,保护金融安全。而且,现在人类又面临着人工智能的挑战,从大的视野来讲这不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而是人类和机器之间的竞争,这是更大的挑战。所以,在这些方面只看到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就会显得太狭隘,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合作并没有得到强调。我觉得,促进美中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几个方面的原则。第一,两个国家最根本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美国要做好自己国内的事情,中国也一样。社会要更加开放、包容、多元。国内的事情做好了,才能很好地处理国际事务,其他国家对你也会更尊重,这个原则今天对两个国家都适用。第二,要更多地了解对方,很多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不了解,我觉得两国人民之间是非常友好的,有一些批评也是出于善意。所以要更深、更广地去了解对方,换位思考。 第三,既有的四个对话机制非常重要。在今年2月杨洁篪国务委员访美以后,外交和安全对话机制马上就要恢复,这很重要,只要对话机制存在,就有希望,就可以防止走入极端、走入歧途。第四,要有新的思路,要 在更深的层次上防止冷战思维,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美国有些人已经把中国当成假 想敌,而中国也有人有零和博弈的思维,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在当前形势下,美中两国之间多层次的交流、有针对性地回答各自关切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新闻周刊:有哪些危害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潜在的危机领域,需要两国决策者予以更多的关注?李成:美中关系在未来要防止四种情况的出现。第一,国内政治的影响。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上 升,两个国家都有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有时候会绑架外交政策,这方面是值得关注的。 第二,对双边关系的理解。从最近的形势来看,把两国关系变成零和游戏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双赢的局面越来越难形成,以前希拉里提出要从对方的成功中获益,而现在越来越倾向于看对方的好戏,这是很可怕的想法。第三,第三方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两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会被第三国绑架, 此类现象值得警惕。最后,新的冷战思维。 两个大国对其他国家不应该有“非友即敌” 的想法,不要有让其他国家站队的倾向。可 以说,这种现象已经出现了。例如,蒂勒森在拉美访问时提出要抵制中国和俄罗斯。 美国也有很多报告提出担忧,认为中国的势力已经扩展到非洲、拉美、东欧,甚至美国的家门口。如果任凭以上几种情况不断蔓延的话,必将给美中两国关系造成重大危机。文章选自清华布鲁金斯中心,2018年3月15日
2018年3月19日 -
【中国青年报 】 委员热议机构改革:符合外交需要 体现大国胸怀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面世。拿到这份方案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邱小琪眼前一亮:“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家移民管理局,这3个部门称得上是‘大国标配’。” 作为长期驻外的资深外交官,邱小琪对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非常期待。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将商务部对外援助工作有关职责、外交部对外援助协调等职责整合,援外的具体执行工作仍由有关部门按分工承担。 邱小琪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原先的援外工作分散在不同部门,外交部管一块,商务部也管一块,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都有涉及。‘婆婆’太多,作为驻外的一线人员,我们也很苦恼。”邱小琪认为,有了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可以有效加强援外工作的统一管理及效能。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看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组建表明了国家对对外援助工作的高度重视。曲星指出,一些主要大国都设有专门负责国际发展问题的机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组建也是在向国际上一些对外援助的惯例靠拢,“更符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需要,也体现了更广阔的大国胸怀”。 邱小琪对此表示赞同。他表示:“中国虽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同时也是一个大国。因而大国也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我们给一些特别不发达的国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他举例说,我国在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已实施的一些国际援助,不仅帮助当地人民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全国政协委员、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组建顺应了我国的发展需要,可以将国内的资源更好地整合起来参与全球治理。他认为,这一机构的组建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互利共赢的外交目标,是我国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这一机构改革的背后体现了一个观念上的转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在外交领域的一个重要步骤。” 此外,在委员们看来,同样适应于我国发展需要的,还有国家移民管理局的组建。曲星表示,这一机构的组建,一方面反映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口大规模跨国移动的特点,也反映了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 李保东表示,现在来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国家移民管理局组建后将更好地为这些人群服务,这一举措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局,对于引进国际人才也大有好处。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作为国务院参事列席了今年全国两会。在他看来,如今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中国要维护现有全球化成果,引领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就迫切需要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因而,他认为,国家移民管理局的组建,无疑将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争取到更多的“人才红利”。文章选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3月16日
2018年3月19日 -
China Daily | Wang Huiyao: Changes will keep power in check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will guarantee the supervision of governments and guard against corruptionOn March 11,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f China passed a new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Supervision Commission.The supervisory commissions that were added to the Constitution are among the highlights of the amendment. Conferring constitutional status upon the supervisory commissions demonstrates the country’s strong emphasis on the supervision of power. Since the commissions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legal system, they are now an integral and essential part of State governance, which can adapt China’s politics to its overall development.The past 40 years have witness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nto the second-largest in the world. However, many new issues have also arisen, such as officials’ corruption and masses’ complaints in society. How to solve this dilemma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a challenge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espite the huge wealth generated by the economy, many cases of corruption have occurred due to the lack of supervision of public power - that is, supervision of legislative,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power.Corruption is detrimental to the market and the economy, undermining the effective governa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affecting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pervisory commissions, constraints will be placed on the exercise of judicial, administrative and legislative power. The aim is to eliminate corruption and build clean and highly efficient governments in China.Establishing the supervisory commissions is a new strategic measure for the CPC’s future self-supervision. It shows the CPC’s determination to self-supervise and self-purify.This year marks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which has also become a key term in the new amendment. The words "reform" and "open" are highlighted. "Reform" is mentioned twice, while "open" is added to the "win-win strategy of opening-up" that underlies China’ s foreign relations. These changes embody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and its determination to reform and open up further.The amendment to China’s Constitution also involves some other coordinated articles, includ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making it a long-term development. Writing it into the Constitution provides a path for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The amendment to China’s Constitution mentions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By putting mankind’s future into its Constitution, China shows it wants to share the benefits of developing China with the whole world. It shows China’s global perspective and demonstrates that it will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global development.All in all, the amendment to China’s Constitution is designed to maintain prolonged stability. It is widely hoped that this amendment could be improved and perfected in practice. It is a step-by-step approach, and it is hoped that the objectives set out in the Constitution in dealing with various challenges facing China can be reached, since China’s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matter not only to China but also to human progress and world peace.About Author Dr. 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an independent think tank based in Beijing.From China Daily,2018-3-16
2018年3月19日 -
【Global Times】Cabinet reshuffle: some new, some gone, some merged
Delegates read paperwork before a plenary session of China’s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in Beijing on Tuesday. Photo: APChina unveiled a plan to restructure the government with a major cabinet reshuffle aimed at making the administration more efficient and service-oriented.The ministerial reform plan was submitted Tuesday to the ongoing first session of the 13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for deliberations.The plan will see some ministries merge, others restructure, new ones created and a few dissolved. Once the plan is implemented China’s central government will have 26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There will also be new administrations including the immigration administration, 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gency, and a banking and insurance regulatory commission.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setup, the number of ministerial-level entities will be reduced by eight and that of vice-ministerial-level entities by seven.The reform, focusing on institutional restructuring in key areas, will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s functions on economic management, market supervision, social management, public service, an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id State Councilor Wang Yong, reported the Xinhua News Agency."It focuses on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 and meets the people’s expectations," Wang said.He said the cabinet reshuffle clears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to make the market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reshuffle will also help China build a modern economy with high-quality growth.Another main theme of the reform is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The reforms will help "combat various efforts to deny, weaken and dilute the Party’s leadership," Ding Xuexiang, a member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rote in a commentary published in the People’s Daily.In some areas, the weakening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 still exists, Ding said in the commentary. "This is also restricting the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Beginning 1982, amid its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a began downsizing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bout every five years, Xinhua reported.Need for changeThe new ministries that the State Council plans to establish reflect the need for change, experts said.A State immigration administration is to be set up under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to formulate and enforce immigration rules, as the number of foreigners working and living in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 raising new requirements on immig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s.""This shows that China is becoming more confident in open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foreigners in China will receive better service," said Wang Huiyao, founder and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 Beijing-based think tank.The proposed administration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immigration policies including border control, administering visas for foreigners, the management of refugees and nationality, taking the lead in coordinat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ers who illegally enter, work or overstay in China, and the repatriation of illegal immigrants, Xinhua reported.The welfare of military personnel will be better protecte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ministry devoted to veterans’ affairs."A well-developed and sophisticated care system for veterans will provide more confidence and conditions to the country when considering the use of military forces overseas," said a military expert and PLA veteran who asked for anonymity."If the government can’t protect and take care of veterans, then the young people’s will to serve in the military will be damaged, and the source of the country’s military strength will weaken," Zhu Lijia, a professor of public management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 told the Global Times on Tuesday.The move aims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litary personnel and their families, improve the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demobilized military personnel, and make military service an occupation that enjoys public respect, Xinhua reported.A banking and insurance regulatory commission will be formed to replace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and the China Insurance Regulatory Commission. The new body will be more effective at forestalling risks in the financial sector.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gency, to be formed by merging parts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will "give full play to foreign aid as a key means of major-country diplomacy," Wang said.From Global Times,2018-3-13
2018年3月19日 -
刘永好委员:民营企业发展进步了,应该对社会做出贡献
理事简介刘永好,全国政协委员,CCG资深副主席,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人民网北京3月15日电 (记者万鹏、赵铎)15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会前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的“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表示,民营企业是我们改革开放事业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刘永好谈到,当年创业的时候,民营经济还不太被重视,规模比较小。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起来。去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极大的鼓励。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发展了进步了,应该对社会做贡献。”刘永好强调,国家进步了发展了,企业也得到了发展。他介绍,现在新希望集团已经有1000多亿元的销售额,而且成为中国最大的肉蛋奶生产企业之一,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94年的时候,我联合10位民营企业家倡导发起扶贫光彩事业,帮助了数亿万计的贫困地区的群众。”刘永好说,为响应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号召,集团准备实施“新希望1+1”精准扶贫计划,帮助1万名建卡贫困户脱贫。 刘永好表示,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让大家觉得农产业的春天来到了。现代农业要靠政策、要靠投资、更要靠人。他希望通过一些公益事业,培养10万个乡村技术人员和新型农民。通过国家的支持和培训,以及大家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将更有奔头。“这些新型农民有知识、有文化、敢拼搏,我们应该给这群人一个新称呼‘绿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绿领一族’将成为金领和蓝领羡慕的职业。” 刘永好说。文章选自人民网,2018年3月15日相关链接前方高能!CCG专家已抵达两会现场!智读两会:CCG专家与您“两会有约”
2018年3月19日 -
钱颖一委员:主动把财政赤字从3%降到2.6%是有超前考虑的
钱颖一,全国政协委员,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结构重大变革和创新驱动发展这两方面很突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国务院参事钱颖一两会期间表示,人们一般更多关注经济增速问题,而经济界更加关注经济结构问题,因为经济结构更能显示经济增长能否持续。 钱颖一称,报告中用数字显示了三个显著变化。一是消费贡献率从54.9%提高到58.8%。钱颖一认为,这个变化对应的是过去投资率过高,导致投资效率下降。消费贡献率显著上升,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积极变化。 二是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从41.3%上升到51.6%,超过了一半。当然,也有人认为工业比例不应该下降太多,钱颖一说,不要说跟发达国家百分之七八十的比重对比,即使跟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比较,过去我国服务业40%多占比也是相当低的。“从这个角度讲,这个变化也是积极的。” 三是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对于此变化,钱颖一分析称,这个城镇化率不是户籍户口的概念,而是常住人口的概念。经济发展的重要结构之一是城镇化,这个变化目前已经将近60%,也是积极的变化。 钱颖一分析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经济结构5年来的这些变化,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经济“新四大发明”引领世界潮流。对此,钱颖一分析认为,对我国在创新方面的整体评价是:一些领域我们引跑,另一些领域我们并跑,而在更多的领域还在跟跑,在领跑领域这四项很突出。“新四大发明”里除了高铁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网购、移动支付、共享经济都是由民营企业推动的。就全国的统计数字来说,民营经济在创新中占比在70%以上。从“新四大发明”这个例子来看,其中1/4是政府主导,3/4是民营经济,是类似的比例。“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钱颖一对此评价。 钱颖一进一步说,报告中取消M2增长率目标、首次使用“城镇调查失业率”、今年赤字率下调拟按2.6%安排,这三个指标需要进一步来理解。 “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没有出现M2增长率作为宏观调控目标,而往年都有,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钱颖一表示。 他认为,近一两年来M2增速大幅下降,M2增速和GDP增速之间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有一对一的确定关系,所以现在再以M2增速为宏观调控目标就不合适了。 他解释道,这是由于我国金融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元化,而M2所定义的“货币”概念与与GDP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货币传导机制越来越复杂所导致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首次使用了‘城镇调查失业率’。”钱颖一称,以往报告中使用的都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实际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才是世界通用的口径。当然我国仍然有些不同,我们是城镇调查失业率,不包括农村,只涵盖所有城镇常驻人口,也就是近60%的人口范围。目前预期这个城镇调查失业率数值是5.5%,比登记失业率高1个百分点。钱颖一称,今后应更多关注城镇调查失业率,也方便跟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称,今年赤字率拟按2.6%安排,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这个数据也值得关注。”钱颖一分析称,国际上通常认为政府赤字不要超过3%,超过之后财政风险就将加大。扩大赤字,是为了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而今年财政赤字安排在GDP的2.6%,而不是3%,这个变化也有道理。 其中原因,钱颖一解释称,财政政策应该是逆经济周期的,即当经济增长较疲软时要更加积极,就是赤字更多一些;当经济较有力时,财政政策力度就要减小。 钱颖一认为,财政赤字安排在2.6%表现了这种逆周期操作。在当前国内经济环境之下,才能为宏观调控政策留下更多空间。上一次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采取的都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世界经济去年表现不错,但问题是各国的政策空间都比较小了。2017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6.9%,高于2016年的6.7%。现在主动把财政赤字从3%降到2.6%,钱颖一认为这一调整是有超前考虑的。文章选自新浪网,2018年3月11日
2018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