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人民网】习近平扩大开放四大举措系列解读之一:四角度理解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
4月10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推出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同亚洲和世界各国一道,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习近平宣布,在扩大开放方面,中国将采取重大举措。第一条,就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要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在制造业方面,目前已基本开放,保留限制的主要是汽车、船舶、飞机等少数行业,现在这些行业已经具备开放基础,下一步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方面提出的具有标志意义的举措。人民网采访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市场人士,从四个角度理解“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的具体措施:一、稳定市场。 “此次习近平主席讲话中提及的举措之详细、措施之具体远超市场预期,非常令人振奋。”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赵兰洋对人民网记者表示。他认为,习近平主席强调大幅度放宽外资准入,有利于中国发展目标和世界市场一致化,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尤其是当下来自西方的反全球化情绪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习近平主席在此时宣布这些举措,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无疑为全球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为金融市场注入一针稳定剂。二、竞争倒逼产业改革。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有关金融行业进一步开放的详细举措,无疑会给中资银行带来挑战。未来建立的独资或控股的金融机构会和中资金融机构产生正面竞争,这会倒逼中资金融机构加快改革和创新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国内产业保护并不一定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也对人民网记者表示,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金融业,合理放宽市场准入有利于增强国内企业的危机意识,促使企业加快创新、不断进行产业升级。赵兰洋表示,良性的竞争能够进一步推动本土企业实力的提升,使本土企业未来能够有更大的机会融入到全球竞争、开拓更大的市场。三、合作带来溢出效应。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金融行业的对外开放不仅有助于充实中资机构的资本金,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管理经验以及成熟的产品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公司机制。赵萍认为放宽外资股比限制后,中资机构可以与外资银行探索建立合资金融公司,利用外资银行比较强的经营能力和在全球经营的经验,从财务投资角度获得较丰厚的回报。此外,通过参股形式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进一步获得更多的管理经验,可是实现技术溢出效应、使中资金融机构在未来发展获得更多支持。从制造业开放的过程中,外资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带来的溢出效应十分明显。过去的经验表明,我国的汽车企业通过持续加强国际化程度实现了自身能力的提升,获得了发达国家先进的汽车制造能力和管理理念,对提升其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和市场份额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我国正在进行经济转型,但是科学技术和世界前沿尚有一定差距。潘向东对人民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还无法生产一些高新技术设备,一些经济制度也有待完善。资本往往附带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放宽市场准入有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无疑有助于通过进一步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通过竞争合作激发新一轮开放红利。四、彰显大国担当。多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早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全球化智库(CCG)主任、国务院参事王辉耀表示,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反而以更开放的胸襟,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来宣布我们不会关起大门,是非常具有远大的胸怀和全球眼光。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处长辛鸣认为,中国经过40年发展,已经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在更好的履行WTO制度规则方面作出表率。同时,中国用自己实际的行动告诉世界:在WTO框架下的的自由贸易,扩大市场准入,是每一个国家都应该做的事情。文章选自人民网,2018年4月11日
2018年4月16日 -
王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王晋,全球化智库(CCG)特约研究员 “让我们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合作共赢与互利发展指明了道路。 中国今日的伟大成就,就是改革开放所释放的发展红利;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成就了中国举世无双的发展奇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共赢之路越走越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就是与世界交流互惠所结出的累累硕果。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经济发展是需要向世界开放,而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今天的中国,正自信的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正骄傲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当一些国家试图建构贸易壁垒,试图深挖保护壕沟之时,国际社会也在关注着中国的反应。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世界发展的前途在哪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 面临重大抉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发出鲜明的声音。首先,和平与发展才是时代的主题,互利共赢才是人类的诉求。“当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只有共创和平,互相尊重,同舟共济,才能为人类世界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与机遇。 其次,中国愿意扩大开放,与世界更广泛的交流与互动。习近平指出,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三,中国愿意与世界所有国家一起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才能“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历史昭示未来,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伟大经验,也是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抉择,更是构筑“一带一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未来的重要机遇。只有秉持兼容并蓄的胸怀,互利共赢理念,才能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共同谱写人类发展的美好篇章。 文章选自中国日报网,2018年4月12日
2018年4月16日 -
曹德旺:商道就是义利相济,发展必须建立自信
理事简介曹德旺,全球化智库(CCG)资深副主席,福耀集团董事长。2018年4月8日—11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郑重宣示新时代开启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新画卷的坚定信念和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本届博鳌论坛邀请了海内外两千余位政商学界精英,共同向世界传递亚洲力量。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应邀出席本届盛会,并先后与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中国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美国黑石集团CEO苏世民、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TCL董事长李东生等诸多政商领袖,就中美经贸关系、税改、企业家精神等话题,展开高峰对话。在讲话中,曹德旺董事长提出,中国商道的精髓就在于义利相济,中国企业要发展必须建立自信。仁中取利 义内求财对于义利的论析自古有之。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后世孟子、荀子在孔子“仁”的基础上,厘清了义利的辩证关系,这份古老智慧对于当今世界依然是一份珍贵的启示。“我始终坚信中国古文化所倡导的商道,即义利相济。”曹德旺董事长在博鳌表示,“义”就是要承担责任,做应该做的事情,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到位;“利”就是要让大家都得到利益,自己要通过努力获得利润,同时也要给其他人适当的利益。必须把才智贡献给全世界“必须把才智贡献给全世界,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在福耀集团国际化进程当中,曹德旺董事长将“义利相济”的东方智慧带到了西方。他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先弄清楚做什么、干什么、拿什么东西出去。“作为企业家一定要注意,虽然企业卖产品是为了赚钱,但更要承担社会责任。”曹德旺董事长强调,中国企业投资海外,必须能够造福当地,应从这个角度来评估自己是否具备“走出去”的能力,“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以礼相敬。”心有自信 胸怀坦然博鳌论坛期间,中美贸易关系成为热点话题。当媒体问及此事,曹德旺董事长胸怀坦然。“做生意以和为贵,以信为本。”曹德旺董事长接受央视直播采访时表示,贸易是愿买愿卖的双赢行为,“你有好处,我有好处,才能成交。双方都没有好处的话,怎么成交?你很喜欢这些产品,这些产品卖得便宜,你想买就买,不想买就不买吧。”而这份坦然必须建立在充分自信的基础之上。“习主席提出‘四个自信’,我们企业家也必须建立三个自信,第一是文化自信,第二是行为自信,第三是能力自信。”曹德旺董事长表示,文化自信就是坚持中国古文化所倡导的商道;行为自信是要将所有的事情做得让人无可挑剔;能力自信是相信自己的决策适合企业发展。曹德旺董事长与中国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左一)共同参加“中美经贸关系的韧性”圆桌会议曹德旺董事长与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共同参加“税改”分论坛“企业家精神”圆桌会议现场曹德旺董事长与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参加央视“侃个椰子”栏目编辑:官华晨(据央视、人民网、新浪网、网易财经等综合整理)文章选自福耀集团,2018年4月12日
2018年4月16日 -
郑永年:美国如果延续特朗普这种打法 衰落得会更快
专家简介郑永年,CCG学术委员会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在4月8日至11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和讯网独家专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对于最近热议的贸易战问题,他认为,中美贸易走势牵扯到全球贸易体系,所以美国这次挑起的贸易摩擦,不仅仅会损害中美之间贸易,对整个世界的贸易都可能是灾难性的。而如果美国延续特朗普这种方式的话,其衰落得会更快。 在郑永年看来,过去中国只是世界上一个很大的地方,不过,经过不断地引进来、走出去,中国正逐渐改变整个世界格局,这样的大国对整个国际关系以及经济走势都有很大的影响。 他直言,有两种模式可能不太成功,一是完全照搬照抄西方,另一种是制度不开放就封闭起来,而这两种都走不通,中国的巨大成功就得益于在开放的条件下,自己为主体的发展道路。 而在世界格局改变过程中,美国会感到不安。面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可以用更开放去化解这个问题。 郑永年称,特朗普是个商人,而现在是互相叫价的时候,除非他要走功利主义的道路,而如果美国按照这种方式的话,它衰落得会更快,所以要谨慎的观察,不见得会那么大规模地打起来。 郑永年强调,中国一直在强调多边主义,美国的单边主义是说搞贸易摩擦,中国就要用开放的方式来应对,做到“你不向我开放,我也向你开放”。所以中国一定要坚持现在的多边主义,更重要的是用开放主义来化解这些问题。文章选自和讯网,2018年4月11日
2018年4月16日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级领导人的情怀 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图为3名外国记者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现场合影。本报记者 杨 迅摄图为博鳌亚洲论坛的分论坛现场。本报记者 孟祥麟摄 4月10日,海南博鳌,阳光明媚,海阔帆舞。2000多位中外嘉宾相聚一堂,共商亚洲和世界发展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描绘了光辉前景。 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赢得会场内外人士高度评价。他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高屋建瓴,振聋发聩,发人深思,鲜明发出中国声音、阐明中国立场、提供中国智慧,充分展现了大国胸怀、大国精神和大国气魄。 改革开放创造人间奇迹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习近平这样总结其中经验: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制度保障和13亿多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超级激动。”现场聆听习近平演讲后,美国房地产企业莱纳国际总裁马林对记者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他表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显著,创造了巨大奇迹。这些年来,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变化尤其让人惊叹,比如大量人口摆脱贫困,在世界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世界稳定的重要力量。“我相信,任何人回头看中国过去40年间取得的成就都会感到惊讶,我希望中国继续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 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表示,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上,习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扩大开放,既总结了经验,又展望了未来,既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具体落实,体现了习主席作为大国领袖,坚定不移推动全球化、增进各国人民福祉的决心与诚意。 “习主席向世界坚定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给我们华商极大信心。”香港豪都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屠海鸣对记者表示,今天的论坛开幕式有很多国家政要参加,也吸引了各国企业家、学者前来,体现出中国将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表明中国不仅关注自身发展,还倡导与世界共享中国机遇、中国智慧。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革新和变革。正是因为如此,现在我们能从容自信处理国内外各种问题。”缅甸中华总商会荣誉会长杨钏玉对记者说。 中国为经济全球化“加油” 习近平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扩大开放方面,他宣布中国将采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4个重大举措,并强调将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努力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国企业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说,习主席强调大幅度放宽外资准入,有利于将中国发展目标和世界市场一致化,这是巨大进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外资、招才引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未来竞争十分重要,特别是当技术变革进入迭代叠加时代时,有利于各类人才不断创新。而主动扩大进口,既有利于促进进口来源地多元化、避免与某些国家的贸易摩擦,又有助于实现立足国内,把国际市场“引进来”。 在现场聆听习近平主旨演讲的荷兰驻华记者马索·文克告诉记者,扩大开放的四大举措非常具体清晰,尤其是今年11月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他很关注。“我认为这是很好的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对记者表示,习主席阐述了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将采取4个重大举措,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动员,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发令枪”。同时,目前经济全球化受到恐怖主义、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威胁,他的讲话像给全球经济这架天空中飞行有些乏力的大飞机重新“加油”。 “国际社会现在有些迷茫,习主席宣布的一系列对外开放重大举措,将使全世界变得更清醒,对未来充满信心。”王文说。 “习主席向全世界展示了他的心胸和情怀,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和担当,非常讲信用、非常透明。”杨钏玉表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只会错失未来发展机遇。中国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与倡导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带一路”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同时强调要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这些鼓舞人心的话语,让全场多次爆发热烈掌声。 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表示,很多国家提出了类似倡议,但是并不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那么清晰和综合化,无论是从深度、广度和影响力方面都不能相提并论。他认为,“一带一路”强调各个国家间经济的可连接性,因为这种互联互通,经济才能得以发展。 “‘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的福祉,也是整个人类的福祉。”巴基斯坦独立新闻社记者瓦吉德·汗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伟大的愿景,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蓝图。这一愿景将带领中国更为发达、繁荣、现代和创新,参与这一倡议的国家和地区也将获得繁荣与发展。 巴基斯坦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目前巴基斯坦正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开展多个项目,并正从这些项目中受益。“我相信在未来几年,‘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国及相关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也有助于在公平、正义和平等基础上建立全球化。将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将会实现。”瓦吉德·汗说。 “‘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倡议。”向上金服首席执行官袁成龙对记者说,目前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一项全球性话题,“一带一路”建设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不仅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更会带动相关国家服务业、金融业等实现创新发展。 好未来教育集团总裁白云峰表示,习主席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令人倍感鼓舞。这需要教育先行,用教育推动各国民心相通,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设施。文章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4月11日
2018年4月16日 -
【China Daily】Panel explores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film
A symposium focalizing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movie industry was held on April 10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 leading Chinese independent think tank dedicated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public policy and globalization.A panel of experts from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CCG representatives were brought together for the event, to fully examine the success of the Hollywood movie industry and draw parallels and contrasts with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ies.The symposium opened with a feature presentation given by Chui-Ti Jansen (Liu Qiudi), CCG senior non-resident fellow, founder of the multimedia platform China Happenings and columnist for the Financial Times. Liu’s speech tracke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Hollywood and its close links to the growth of US influence, showing the global shift of economic power also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is relationship.Liu also emphasiz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movie talent that migrated to California from around the world in the inter-war period and the importance the US government attached to market access for Hollywood movie exports.Picking up on points raised in Liu’s speech, a panel of experts drew on their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various cultural fields to share insights on Hollywood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growing movie industry.Lu Xingdong, a seasoned film producer, Chairman of Longs Cultural Industrial Investment Group, and senior council member of CCG, asserted a self-driven and effective film association is essential for China.Lu also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linkages across different segments of the movie industry to assure quality and profitability of movie productions.Gao Wei of the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s Association; Qu Jianping, founder and president of the CITIC Guoan International Film Production Base; Sun Jiashan, director of the Contemporary Art & Literature Criticism Center at the China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and Wang Qingyong, chairman of Ajimo Film Investment, also shared their opinions on how China can integrate its culture internationally.From China Daily,2018-4-13
2018年4月16日 -
【People’s Daily Online】China’s cultural confidence encourages movie industry
As China eyes further opening up, the nation’s movie industry is expected to get yet another boost from the nation’s rising cultural confidence, experts said Tuesday.“China needs its own track to promote its movie industry with soft power. The pattern applied by Western countries can only be a reference,” Liu Chiu-ti, a New York-based Chinese publisher, at a forum hosted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in Beijing on Tuesday.Liu, also a senior CCG fellow, mentioned that the rise in cultural confidence also gives China strength for “going out.”Aiming to develop its cultural industry into a pilla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y 2020, China has been endeavoring to advance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industry on the right path.With fast expansion,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had combined revenue of some $1.5 trillion in 2017,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In regard to the movie industry specifically, China is now the second largest movie market in the world after the US. Between 2006 and 2016, the domestic box office has risen by 33.8% to $7.2 billion. Some 48 out of 89 movies that yielded more than 100 million yuan at the Chinese box office in 2016 were made in China.In 2018, Chinese anti-terrorism action film “Operation Red Sea” already topped the box office with over $531 million and became a blockbuster in the overseas market as well, earning an average rating of 7.7 out of 10 on IMDB and 8 on Rotten Tomato, two well-known movie review websites.Based on a real evacuation mission of PLA Navy, the story “brought in” Hollywood style in terms of production scale and technology, and “went out” with a Chinese story to spark patriotism with audiences of diverse backgrounds, experts at the forum pointed out.The success of “Operation Red Sea” globally will definitely give China more confidence to tell China’s story well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ext, experts noted.China has been continuously injecting impetus to globalization by deepening overall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renewed the call on Tuesday by vowing to break new ground in opening China further at the opening of the Boao Forum for Asia annual conference in Hainan province.From People’s Daily Online,2018-4-11
2018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