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Financial Daily】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meeting kicks off in Beijing
BEIJING: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meeting kicked off here Monday. For the next two weeks, more than 2,100 national political advisors and about 3,000 legislators will move on to pass major bills, approve the budget and endorse personnel nominations. As top social and independent think tank in China,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nd its Expert Advisor members have participated the event.China will continue to pursue stable economic growth this year, setting its GDP growth target at around 6.5 percent. The growth target is unchanged from last year’s despite China’s achievement of a higher-than-expected 6.9 percent GDP growth in 2017, the first acceleration in seven years. Premier Li Keqiang struck a confident note as he went over "historic achievements" made in the past five years, despite an "extremely complex" environmen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China is seen having an edg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which may shift the landscape of manufacturing of tomorrow. During the conference, Robin Li, CCG Senior Vice Chair and the founder of search engine Baidu indicated that "AI makes our life easier." Today, Baidu and its partners gained a good start as AI industry leader thanks to China’s favourable business climate.On Monday, the market is assured with a promise of tax cuts. Government work report expects the sum of reduced taxes on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s in 2018 to amount to 800 billion yuan. CCG Expert Advisor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Professor David Daokui Li submitted positive proposal regarding to tax cuts during CPPCC meetings.Beside, China will raise its defence budget by 8.1 percent in the 2018 fiscal year?equivalent of US $175 billion in total, to further advance an ambitious modernization drive for its armed forces. Western media consider it as "extremely alarming" to many countries for developing a whole next-generation battery of weapons, especially rattling the nerves of some neighbours, but this amount actually only one fourth of USA budget.China has been basically completed the task of reducing the armed forces by 300,000 troops, China is committed to a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pursues a military policy that is defensive in nature and its defence input is actually still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major countries per capita terms.Today China has never been more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assertive, such a scenario does not just pose challenges for rest of major world leader, including Donald Trump, Theresa May, Angela Merkel who are in the position of relative political weakness by busying themselves with troubles at home.And China’s success, however, will definitely lead to a reversal of control over global trade that were once dominated by the West.Earlier, China have planned to amend presidential term limit from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that may cause excessive attention from some observers, but this new model of leadership is likely to lead to a more assertive and confident China, this could means to future stability in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 as long term economic and foreign policy could be guaranteed into extra period beyond 2023, China name it 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hich will stretch from East Asia through Central Asia into parts of Africa and Europe. For Pakistan, it is called "China 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s", or CPEC.CPEC is just beginning to attract more attention as an ambitious cross-border project and a classic investment package for research. Today a number of big projects have come online, and a critical mass of electric power and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will be operational within coming year, Pakistan domestic rivalries and inter-provincial disputes may add some uncertainty to CPEC from time to time, but China has quite confidence on its "Iron" ally, as political consensus forged in Pakistan in past decades not matter who will come to power after general election 2018.Pakistan’s Prime Minister Shahid Khaqan Abbasi believe: "Pakistan-China bilateral ties are time tested; our relationship has attained new heights after 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that is a game changer for the region and beyond".From The Financial Daily,2018-3-7
2018年3月9日 -
李稻葵委员:经济形势向好 消费拉动成亮点 | CCG看两会
李稻葵,全国政协委员,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动力,2018年将是中国消费者更有话语权的一年。”正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抓住今年经济形势向好机遇,有效地化解前期积累的风险,通过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聚焦宏观经济形势 消费增速超过GDP增速中国消费者更有话语权 作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研究。他经过调研认为,中国2018年GDP增幅预期有望达到6.8%,消费拉动是一大亮点。 一方面,老百姓更能买了。根据他的调研测算,目前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已达48%,到2020年占比将超过一半。过去,“刺激内需”是各级政府的“口头禅”。但消费是上亿个家庭各自独立决策的结果,短期政策刺激效果并不显著。近年来,随着老百姓“腰包”越来越鼓,中国终于迈入消费增速超过GDP增速的历史阶段。 另一方面,他预计中国企业2018年将继续担当全球铁矿石、原油等传统领域的第一大买家。中国“买家”敢花钱,议价能力随之提升。李稻葵直言,“2018年将是中国消费者更有话语权的一年。” 对此,李稻葵提出,在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向好的机遇下,应抓住时机化解长期想化解但没有化解的风险,把一部分呆账、坏账切割出去,清除低质量借贷。他调研发现,当前企业发展的一大风险是企业间联保过多,一旦一个企业出问题,联保的企业也会受牵连,应当为连带责任设置上限,让该破产的企业破产。“否则,坏企业死不了,却像‘癌细胞’一样‘吃掉’了好营养。”聚焦高质量发展 为地方新设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李稻葵表示,2018年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持续调整经济结构,持续转移增长动力,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从而进一步增加终端消费的拉动能力。 他建议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其中,指标体系应重点关注消费拉动能力、高新技术产业贡献能力、研发力度、自主技术掌握程度、受教育水平提高、贫困发生率下降等内容。 “为地方政府新设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李稻葵说,新评价体系要让地方政府敢于放弃追求高速度发展,改为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施政。他建议不考核地方政府GDP总量增长速度,改为考核当地常驻人口人均GDP增速、本地常驻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等。另外,要比以往更加重视老百姓的主观获得感。通过上级单位独立调查、评估,将当地居民的主观感受作为考核官员的指标。聚焦对外开放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最有力支持” 5日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维护自由贸易,愿同有关方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中国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不打贸易战,是非常有担当的态度。”李稻葵说,当今中国有能力扬起经济全球化的大旗,针对不合理的贸易保护行为,也有办法精准地给予有力回应。但是,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动力,中国发展也需要稳定的全球经济局面。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李稻葵非常赞赏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扩大电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特别是放宽或取消部分金融领域外资股比例限制。他说,经过“入世”16年的历练,中国的商业银行不怕和外资竞争。 他还表示,要客观看待部分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抱怨,有外资企业认为中国生意不好做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本土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强。以投行为例,中国本土银行效率高、人力成本低;外国银行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必然竞争不过中国企业。文章选自南方网,2018年3月6日相关链接前方高能!CCG专家已抵达两会现场!智读两会:CCG专家与您“两会有约”
2018年3月9日 -
王辉耀:全球化新进程中的智库担当
文 |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 今年两会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做了回顾和总结,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过去五年,我国的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任务仍然很艰巨。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充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于碰硬,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改革的深化需要自上而下的统筹安排,同时也要自下而上的实践总结。我们处在一个新时代当中,过去发展积累的一些矛盾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来一次大刀阔斧改革,同时,地方和基层也要努力探索实践改革之路。以基层的成功实践为基础进而将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在这一方面,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政府转变职能服务民众的典型代表。只有将这些基层的创新和实践总结起来才能更好、更有效地贯彻我们深化改革的目标。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就要继续加深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多年来,全球化一直是全球化智库(CCG)的重要研究领域。为此,全球化智库将继续开展各项学术研究活动,加深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中国要更积极主动推动全球化,参与制定新的全球化规则,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化体系而努力。具体来看: 吸引海外更多的优秀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更多的中国优秀企业进入海外。中国市场更多地变成全球市场,在非事关国计民生的核心敏感领域,要扩大外资开放力度,做到内外一致,这样才能换来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同等对待。继续积极营造有利于外资企业进入的营商环境,让一些我们希望引进的高精尖企业能够落户中国。 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主体就是中国企业。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已经足够壮大,需要进入国际市场去开拓和锻炼。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必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个很好的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契机。 从政府层面讲,开放再扩大意味着要更多地参与并推动全球化议程设置,积极发挥与中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事务参与和推动能力,用中国的参与来推动地区间的相互交流和贸易提升。 在双边协议上也要加快推进速度,以更为包容开放的心态与广大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签订双边协议。这样有利于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更紧密交流,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更充分竞争与合作。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好新型智库,而作为中国领先的社会智库,全球化智库(CCG)将继续发挥建言献策的作用,利用其社会智库的身份,更好地成为连接政府与民众、国内与国际的桥梁。文章选自《浙江日报》,2018年3月9日
2018年3月9日 -
郭盛:人工智能重构就业形态
理事简介郭盛,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智联招聘CEO。《中国人工智能之路(一线人物第三季)》是由财新视频与澜亭资本联合出品的高端纪录访谈节目,是国内第一档聚焦被视为“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驱动力”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在中国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势的主题性专业探讨节目。从“政策与战略篇”、“产业与机遇篇”、“风险与挑战篇”、“人才与教育篇”四大章节进行全方位探讨、审视与建议,亲临体验图像分析、语音识别、智慧出行、机器人服务、信息与内容平台、智能社交、智慧金融、智慧医疗等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给人类、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福祉、改变与困惑。齐聚BAT、四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李开复、周鸿祎、王海峰、姚星、王坚、王小川、胡郁等12位中国人工智能顶级专家、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等接受节目专访,共同探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之路。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郭盛表示,中国就业市场对人工智能呈现出恐惧与欣喜的双向性心态;2017年中国人工智相关职位比2016年增长了300%;AI领域增长最快的四类职位分别是数据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算法产品工程师以及安全工程师;人工智能时代法律法规可以先行于创新;技术的巨大不确定性使得快递小哥也能成为技术乱世里的“枭雄”;人工智能会对个人隐私和公民权带来巨大损害;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可能让不平等更加激化;虚拟机器人将率先改变娱乐业,人机共存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对30到35岁人群的影响最大。一线人物 · 第三季中国人工智能之路编导:李伟静 主持人:毕啸南嘉宾: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 郭盛人工智能的加速落地,重构了商业、企业和个人。同以往的工业革命不同,以往的技术只是部分取代了人的体力劳动,而富有智慧的人工智能却对脑力劳动者构成了威胁,这也成为了全民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新生力量,涌现出一股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创业浪潮。自2016年以来,人工智能领域新增企业数量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并带动了大量就业与新岗位。然而,技术发展的背后,科技型、知识型的人才缺乏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一大瓶颈,2017年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量同比增长300%。与此同时,个体劳动者技能迭代焦虑也成为政府、社会等各方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郭盛,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2010年加入智联招聘,2014年6月12日带领智联招聘在纽交所上市。据智联招聘大数据显示,一些程序化、重复性的工作岗位正在逐渐消失,例如校正、录入等职位每年以50%的速度往下降。在旧岗位被取代的同时,与AI相关的新岗位也在不断产生,数据开发工程师、算法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的需求量持续增长。本期《中国人工智能之路》,郭盛接受主持人毕啸南邀请,针对人工智能时代,市场人才需求的转变及个体劳动者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展开深入探讨。精彩速递毕啸南:你刚刚提到30年,有没有这种可能性,比如说快递小哥这个职业,它本身职业就被取消了呢,由机器人来替代?郭盛:很有可能,因为到30年以后一定会有很多无人驾驶,既是地面上也是空中的,有各种各样的无人驾驶。由于3D打印这些,有可能货物的本身就会变化。所以30年以后,说不定快递小哥这个行业就不存在,那现在,你如果一直是做一个熟练的快递小哥,当你到50岁的时候,这个行业突然被取消了,那你就完蛋了。那现在的你要为30年以后的你做什么样的准备?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说,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一种对未来的好奇心。这样的话他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同时他具有非常强的学习,去为未来做准备,我觉得是快递小哥在未来发大财,变成刘强东、变成王卫的一个非常核心的能力。所以我之所以说这些快递小哥,你认为快递小哥之所以不能成为企业家,是因为他们的过去。我只是说在未来他成功的公式是不一样的,快递小哥同样有非常巨大的机会,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成功。由于技术的使用,由于技术突然之间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很多人恐惧, 一些人欣喜,对吧,所以其实带来非常巨大的变化,是有机会在这个技术乱世里面成为一个枭雄的。我觉得快递小哥只要他抓住这个时代的机遇,因为在未来他成功的公式是不一样的,他很有可能非常成功。毕啸南:那未来成功的公式在你看来,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郭盛:首先我认为它是一个思想层面的,就是你一定要有和别人非常不一样的想法,你比较容易成功。其实这个在每个时代都是一样,只是这个时代它的转变非常快。毕啸南:你说的到底是个大概率事件,还是个小概率事件?郭盛:这是个小概率事件。当你看整体的弱势群体,他们整体上很难成功,但是当你看到最Top notch(最顶尖)的这些人,最最顶尖的这些人,我反而觉得,这些看上去表面成功可能性不大的人,反而跳上去更容易。中国首富翻开来,按照过去的公式很少有人,基本上如果在20年以前预测他们会不会变成首富、成功人士,基本上都没可能,你不会预测到他们的。这是因为时代有一个巨大的变化,他们抓住了一个时代的机遇,那为什么他们能抓住这个机遇,而不是别人能抓住?因为他们的背已经靠在了墙上,而且他们过去独特的背景使他们与众不同,所以他们抓住了这个机遇。我觉得在未来20年也是这样,不要因为可能他们出生于不好的地方,他们现在的机会比较少,而说他们在未来没有机会。毕啸南:你认为除了在就业上,人工智能会带来的一些问题会是什么?郭盛:大家都说人工智能未来会变成一个基础设施,就像交流电一样,那交流电你也知道会电死人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塑料,塑料是一个很伟大的发明,对吧,但你也知道塑料会产生污染,会产生巨大的污染,100年都消除不了。所以人工智能必然它是有一些很消极的东西,我觉得看我们控制得怎么样。第一个消极的东西,我觉得人工智能会对隐私,个人隐私和公民权,有非常非常巨大的损害,因为人工智能里面最缺的是数据,所有的人都在想办法能够尽可能多地拿到你最个人的数据,一个是多,一个是深,这一定会触及到个人隐私权的。大家都在讨论一个极端的例子,是说当你作为一个司机,在无人驾驶的时候,那你要去开车撞上另外一个人,要么你死,要么他死。这个时候计算机凭什么作出判断,来说你是活的他是死的,或者你应该牺牲你自己,保全另外一个人,计算机凭什么?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多元化,所以基本上是50%对50%的概念,但是在未来,一旦有算法控制了,那就从50%变成100%,那这个凭什么来决定?所以有很多很多这种东西,我觉得是要现在就考虑,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了,经过Debate(辩论)然后来考虑。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影响。第二个就是不平等性。当数据被少数企业或者少数人掌握,头部用户就会得到巨大的利益,那尾部用户就会很痛苦。第三个就是社会焦虑,非常巨大的焦虑。其实这个焦虑,人工智能对40岁和50岁影响未必那么大,但在30岁、35岁的这一批人当中,有可能人工智能会对他们的影响特别大。毕啸南:就是现在30岁到35岁的这批人?郭盛:对,就是当你在这个时间点没有做好转换,你就会特别痛苦。所以社会焦虑我觉得是一个,也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当然我看到这些是负面的,但总体来说新的技术一定会对整个社会带来更大的生产力的提升,整体来说一定是一件好事。毕啸南:所以我们最后再强化一点,就是刚刚提到的30岁到35岁,在当下这个时代,面临人工智能浪潮,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郭盛: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人工智能真正发力,我估计大概要五到十年。它会取代很多工作,有很多工作当你不会人工智能,就像现在你不会电脑,不会用手机,很有可能会让你的生活特别惨。你不会用手机你还能生存,但是你在社会上连打车都很难,这是一个很痛苦的事实。那么人工智能也会是一样,在未来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个工具,那你就会很惨。文章选自财新网,2018年3月7日
2018年3月9日 -
何亚非:美国的选择困难症
美国在2018年作出的选择不仅将塑造其21世纪的战略走向,还将影响未来的世界和平与经济繁荣。 第一个挑战就是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美国在应对崛起的中国方面一直在丢分。它是应该像以往那样接受中国,还是应该把中国看成对美国霸权地位构成挑战的“修正主义大国”呢? 简言之,中国是成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对美国来说这是重要的历史性选择,这绝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对于中国,美国内部一直存在着不同声音,而当前的分歧比以往尤甚。一方面,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部的战略报告和特朗普的国情咨文中,特朗普政府都把中国列为美国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是美国国家利益、美国经济和价值体系的挑战者。另一方面,许多美国外交政策专家和媒体评论人士,他们代表着东海岸建制派“接触+遏制”的对华政策,这些人都在强烈批评特朗普对涉华问题的处理。 真正的危险在于,美国已经把中国当成了真正的敌人。这有可能把美国带入修昔底德陷阱,虽然,每个人都知道美国迄今为止对中国采取的行动不过是旧式习惯使然,也就是习惯性地阻挠中国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国,而不是存在什么坚定的反华政策。 第二个挑战对美国来说既是国内的,也是全球的,其形式是美国一手创造的“自由的国际秩序”日益土崩瓦解。马丁·沃尔夫以典型英国式的轻描淡写评论道,“自由的国际秩序如今生病了”。出任总统已经一年的特朗普一再抨击体现自由国际秩序基本结构的全球治理、安全条约、贸易安排、开放市场和WTO、UNESCO等多边机构,这给二战结束后美国建立的治理体系带来严重破坏。 今天,有效的全球治理已经变成奢侈品,维持世界秩序所需的全球公域变得日益艰难,使“治理的缺陷和混乱”成为常态,进而导致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为颠覆自由秩序所做的一切始终得到美国蓝领工人及同样处在社会阶梯低端的其他人士的支持,虽然精英和民主共和两党的建制派人士对此表示激烈反对。最后结果是,重要的决定更多地被政党政治所劫持,社会分歧加剧,整个美国社会更加充满敌意。 “美国优先”对美国人的吸引力,正如英国脱欧之于英国人。这让许多人怀疑美国人是否能与持续的全球合作相协调,以维护当前国际体系,同时使之具有特朗普政府一直迫切寻找的国内合法性。 这一挑战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有深远的影响。美国会像以往那样拥抱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还是抛弃一切为了自我满足而另起炉灶?遗憾的是,在这个时代,美国不能像在“美国世纪”的时候那样发号施令了。“美国时刻”已经一去不复返,虽然特朗普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希望它再度出现。 第三个挑战是关于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和华盛顿共识的日渐衰败,以及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后者创造了经济奇迹,表现为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增长、社会充满凝聚力。中国并未“出口”这一模式,因为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情况不同。但许多国家认为,中国的成功显然提供了另一种路径,去实现经济繁荣,同时保留自身政治和文化传统。这是毋庸质疑的。 还是让历史对此作出决定性评判吧。 美国正因为日益加剧的战略焦虑而深感不安,因为它的“自由和基于规则的经济体系”过去数十年来主宰着全球的经济管理,而如今这一体系受到了中国的成就的挑战。 在当今世界,重要的不仅仅是经济、军事力量等“硬实力”,同时还有构成文化亲和力和经济模式的软实力。事实上,每个国家都必须让国内条件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现实,进而确定自身的发展模式,这是常识。在现实世界中“一刀切”是行不通的。 对个人来说,一个人显然要终生学习,以适应他所生活的社会。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无论国家是大是小,是贫是富。美国会否适应这个力量均衡发生改变,并且存在着多种经济增长竞争模式的世界呢?这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也是超级大国美国面临的两难选择。 为了建设更美好的未来,所有人都希望美国就这三个难题作出明智的选择。文章选自中美聚焦,2018年2月28日
2018年3月8日 -
【CGTN】 How can China attract the best from around the world?
【VIDEO WATCHING】Wang Huiyao, founder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nd counselor of China’s State Council, spoke to CGTN about the country’s competitiveness and how they can attract talented people from around the globe. From CGTN, 2018-3-5
2018年3月7日 -
洪为民代表:打造香港成为“国际数据安全港” | CCG看两会
理事简介洪为民,全国人大代表,CCG常务理事,前海国际联络服务有限公司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 洪为民从事计算机行业30年,曾在多家国际知名公司担任管理职务。目前,他同时担任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华人大数据学会执行主席、香港玉山科技协会副理事长以及香港产学研促进会副会长。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安全时时威胁着资料的正当流通与应用。为了应对网络安全的威胁,各个司法管辖区积极参与资料保护,制定了多个资料保护条例和管理办法,为相关资料的合法使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南。美国、欧盟、澳洲、印度、俄罗斯、中国都相继通过了保护网络安全和保护数据安全的法律。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1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并于2017年6月1日起全面实施。 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国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行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这也是为什么Amazon(亚马逊)和Apple(苹果)都分别在宁夏和贵州建造数据中心。 但是,在全球化及电商年代,资料跨境传输已成为必然趋势。如果所有中国公民的数据都不能出境的话,对于企业,包括内企和外企,都造成了一定的不便。洪为民认为,可以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打造香港成为国际数据安全港。 香港兼备“一国”和“两制”双重优势,这也是连接中国内地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桥梁。香港拥有完善独立的法律制度,其于1996 年实施的《个人资料(隐私)条例》,是亚洲首个就个人资料隐私专门制订的法例。洪为民指出,从人才角度来看,香港拥有大量信息及通讯科技专业人才,熟练掌握两文三语(两文为中文和英文,三语为粤语、英语和普通话)。此外,香港的电讯市场为全球最先进、最蓬勃的电讯市场之一,完善的基础架构设施亦给香港成为国际数据中心枢纽提供了保障。 洪为民强调,如果能够首先争取中央认可香港的国际数据安全港地位,下一步,香港地区就可以争取与欧盟及其他国家进行协商,希望他们也把香港放进“白名单”,这样香港可成为大数据年代的弄潮儿。 通过担任国际数据安全港这个角色,香港将肩负起国际资料中心交换合规、安全责任,在满足各国资料出境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提供最便捷、最佳的资料交换路径,为众多的企业、机构和个人指明资料出入境安全路线。 洪为民建议,具体做法是首先成立香港数据行业的自律行业协会,定出有约束力的行业行为守则(Code of Practise),并根据需要储存那些国家的数据而自愿跟随该国家的网络安全法规,并与该国家的监管部门达成共识。数据拥有人只有在受协会认证的数据中心(会员)内储存数据,才是合规。并且必须签署合约,授权数据中心在发现违规或收到该国执法机关要求下,可以暂停数据的传输并封存证据。如有违者,数据中心可以申请法庭颁布“禁制令”以暂停数据拥有人对数据的取存。行业协会可以以委任第三方的审计公司,每年对这些数据中心进行信息保安审计,如果不达到标准,可以取消认证。 附:洪为民的两会建议 善用“一国两制”优势 打造香港“国际数据安全港”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网络安全时时威胁着资料的正当流通和应用。为了应对网络安全的威胁,各个司法管辖区积极参与资料保护,制定了多个资料保护条例和管理办法,涉及隐私和重要资料、跨境资料传输的要求等,为相关资料的合法使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南。美国、欧盟、澳洲、印度、俄罗斯、中国都相继通过了保护网络安全和保护数据安全的法律。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1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并于2017年6月1日起全面实施。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国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行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这也是为什么Amazon和Apple都分别在宁夏和贵州建造数据中心。但是在全球化及电商年代,资料跨境传输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如果真的所有中国公民的数据都不能出境的话,对于企业,包括内企和外企,都造成了一定的不便。笔者建议,可以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打造香港成为国际数据安全港。 香港兼备“一国”和“两制”双重优势,一向是连接中国内地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桥梁。香港拥有完善独立的法律制度,其于1996 年实施的《个人资料(隐私)条例》是亚洲首个就个人资料隐私专门制订的法例[]。从人才角度来看,香港拥有大量信息及通讯科技专业人才,熟练掌握两文三语。此外,香港的电讯市场为全球最先进、最蓬勃的电讯市场之一,完善的基础架构设施亦给香港成为国际数据中心枢纽提供了保障。香港的电费,比起深圳和广州也不差太远。 如果能够首先争取中央认可香港的国际数据安全港地位,下一步我们应该争取与欧盟及其他国家进行协商,希望他们也把香港放进白名单,这样香港就能够成为数据中的“瑞士”,在大数据年代成为弄潮儿。香港通过担任国际数据安全港这个角色,将肩负起国际资料中心交换合规、安全责任,在满足各国资料出境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提供最便捷、最佳的资料交换路径,为众多的企业、机构和个人指明资料出入境安全路线。 具体建议做法是首先成立香港数据行业的自律行业协会,定出有约束力的行业行为守则(Code of Practise),并根据需要储存那些国家的数据而自愿跟随该国家的网络安全法规,并与该国家的监管部门达成共识。数据拥有人只有在受协会认证的数据中心(会员)内储存数据,才是合规。并且必须签署合约,授权数据中心在发现违规或收到该国执法机关要求下,可以暂停数据的传输并封存证据。如有违者,数据中心可以申请法庭颁布“禁制令”以暂停数据拥有人对数据的取存。行业协会可以以委任第三方的审计公司,每年对这些数据中心进行信息保安审计,如果不达到标准,可以取消认证。 在国际商务合作日益升温,资料跨境传输要求也日益增多的今时今日,把香港建设成为国际数据安全港可以让全球各地的企业在满足不同合规要求下,进行跨境资料传输。在香港这个坐拥法律、人才、科技多方优势的地方,保证资料在合规的情况下自由流通,保障各国的个人私隐,促进全球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为香港作为全球信息中心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文章选自经济网,2018年3月1日相关链接前方高能!CCG专家已抵达两会现场!智读两会:CCG专家与您“两会有约”
2018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