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胜地:只有奋斗才能青春无悔
理事简介王胜地,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爸爸的选择创始人兼CEO。(本文节选自王胜地在首届北大青年CEO俱乐部首届年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出席北大青年CEO俱乐部首届年会。我叫王胜地,是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00级校友,也是北大青年CEO俱乐部的第一任理事长。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大家济济一堂,可谓是高朋满座。有的人从上海、深圳,甚至从海南过来支持我们的年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创业者火焰一般的热情。在此我代表北大青年CEO俱乐部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祝大家新年快乐。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俱乐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北大在推动中国创新创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谱写着时代的新篇章。在北大,不仅诞生了俞敏洪、李彦宏、黄怒波、赵文权、孙陶然等知名企业家校友,更是在当下社会的创新浪潮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创业新锐力量,担当新使命,迎接机遇与挑战,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北大青年CEO俱乐部由优秀北大青年创业校友发起成立,旨在聚集北大优秀80后、90后创业校友,合作抱团,共同发声,凝聚校友感情,汇聚校友资源,促进校友发展。俱乐部现在的组织架构为:我任理事长,胡运兴任监事长,蔡润维任秘书长,沈磊任副秘书长,有执行理事16人,理事48人,这个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目前还有一百多位创业家等待审批。俱乐部本着学习、互助、合作、成长、抱团、信任、共享、共赢的核心理念,以助力青年创业校友成为具有北大精神的行业先锋,为北大企业家队伍储备优秀的后备力量,希望成为北大青年创业校友的精神家园,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青年创业组织。 我们希望这个俱乐部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创业者,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优秀创业者能够加入我们的俱乐部,成为俱乐部的一份子。值此俱乐部年会之际,我想对北大的青年CEO们、创业家们,发出一些倡议: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创业家。 第一,我们要有理想。“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大家首先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不能为了世俗的东西而活着。比如我刚从北大化学系毕业的时候,很多人拿到了宝洁或者联合利华等世界500强的offer。我当时就在想,当大家都在崇洋媚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能够创造一个世界500强的日化企业。很多年过去了,当我从MBA毕业的时候,我发现,我们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那么我就在想,我们是不是能够自己做一个世界500强的日化企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发现我们离这个目标近了一大步。虽然这个目标可能是一千亿,我们只做了几亿,但是至少我们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就像哥德巴赫猜想,从欧拉到华罗庚,再到陈景润,我们在不断前进。我觉得在座的诸位都要有远大的理想,有改变行业的信心。特别是我们北大的毕业生们,哪怕在落魄的时候、遭遇瓶颈的时候,无论其他人怎么嘲笑,心中仍然要有一个梦,支撑你前行。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一个灵魂,如果我们连理想都没了,那么其他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第二,要坚守初心,坚守商业道德底线。我们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痛点,不能为了赚钱而做一些无底线的事情,特别是我看到很多做医疗创业的同学,比如做肾上腺的陈绪勇同学,他以前也是医生,但是他特别想改变一个现状,他不想通过病人得了病,然后贩卖医药挣钱,而是想通过提前干预治疗,让病人少得病或者不得病,从而实现商业价值。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为了赚钱而给社会或者其他人带来更多痛苦,我们的商业要建立在别人幸福的基础上,要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更美好,而不能是我们为了赚钱让很多人过得很痛苦,我觉得这个就是我们的底线。 第三,我们要有担当。我们创业不能够向社会索取,而是要给社会解决一些痛点问题。比如我们是不是解决了一些就业问题,是不是给员工提供了好的薪酬和发展机会;是不是为客户提供了好的产品和服务;有没有对环境造成更多的污染,是不是对整个行业起到带头作用、正面作用;我们是不是敢于承担一些其他的社会责任,比如说在有能力的基础上做一些公益事业,或者做一些扶贫事业。当大家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敢于去东北做一些尝试性的投资。因为如果所有人都对一部分地区和人失去信心的时候,那么这个国家和社会就会很可怕;所以我们这拨人要敢于跳出来,敢于对房价说不,不向世俗的东西和安逸的生活低头。 第四,我们要能够创造社会价值,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把社会财富转移,去占国家的便宜。现在社会里存在着一些乱象,很多人都靠一些手段,把一部分财富转移到自己手上,或者说很多人拥有的是见不得光的一些财富,但是我们要做的是财富的创造者而不是财富的转移者。我们衡量一个创业者成功的标准不是看他从别人手里成功的得到了多少金钱,而是看他能够生产多少价值,反过来给社会多少回馈。 比如火星人俱乐部给中国薄弱的科普领域创造了新的价值,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还有好孕妈妈,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营养师培养机构,他们为农村妇女、下岗妇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业机会,不仅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薪酬,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优秀的培训体系,使她们接受再教育,帮助她们实现人生价值,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 第五,我们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做一些事情,不是每个人都敢去打破桎梏,但是我们作为北大的创业者应该有勇气,敢于去迈出第一步,在行业中做头狼,作标杆,并且能够坚忍不拔,一如既往。 就像我卖房创业。创业之初,我卖掉了位于北京二环的唯一的一栋房子,这个决定对我来说是很痛苦的事,但是我认为人生不只有房子,还有诗和远方,于是我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振兴中国日化企业的事业当中。为了事业,我曾经累倒、病倒送去急救,但是我仍然坚强的站了起来,并且在短短的四个月内成功戒烟、戒酒,减肥了三十多斤,战胜了高血压…与此同时,我们公司的业绩翻了两倍。我认为,只要你有足够坚持,没有什么不可能。 为了打开市场,我带领我的团队在一年之内几乎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跑了全国各地将近二百场的展会。经过这样日复一日的积累,在我的不懈努力下,爸爸的选择终于在圈子里积累起了名气,销路渐渐打开。 第六,我们要有所创新,不仅仅是模仿一些东西,人云亦云。以前我们可能是在一个初期的阶段,东西都是copy to china,但是现在我们的很多东西也是有了中国自己特色的东西,应该to copy china。我希望我们北大的创业青年们也能做一些中国没有的、甚至世界没有的东西,去引领时代。就像灵犀微光,一家AR技术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研发出光波导技术的公司,现已成为与Lumus、微软匹敌的全球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光波导技术拥有者。 第七,我们要有信心,对个人、对行业、对国家都要有信心。“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坚定下去,做你认为对的事情,都会取得胜利。最开始我在创业的时候也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在我的坚持下,事情慢慢的出现了转机。所以说,只要你坚定下来,总会胜利,但是不坚持,肯定会失败。 尤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对行业、对国家有信心。比如在日化行业,美国日本等大品牌长期占据着行业制高点,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人能够打破这一局面。但是我们要坚信一点:中国的日化行业势必要崛起,国产品牌势必都在各个行业崛起,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如果你对国家有信心,那么你就应该对这个行业有信心,如果你对这个行业有信心,那么你就应该有信心去做行业的龙头。我想作为北大的毕业生你应该有领导一个行业的信心。 国家的信心和强大来源于千千万万个像我们一样的个人创业者,如果我们有信心了,我们国家才有信心,二者是统一的。所以我们要对国家有信心,对行业的崛起有信心,我们要对个人也有信心,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相信我们能够越过山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如白驹过隙,在宇宙的长河里人生只是短短一粟。但是我们要怀揣向死而生的信念,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过,才能不让人生留下任何遗憾。创业路艰,但是你并不孤单,让我们一起携手,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谢谢大家!文章选自中国青年网,2018年1月24日
2018年1月26日 -
【Bloomberg News】China Seeking More Free-Trade Deals as Trump Tramples Them
(Bloomberg) -- Just as the U.S. throws up new barriers to cross-border commerce, it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China is redoubling its efforts to seal free-trade agreements.From deals with blocs including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to bilaterals with tiny countries like Maldives, China’s FTAs already cover 21 countries. That compares with the 20 countries covered by U.S. agreements. More than a dozen additional pacts are being negotiated or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While President Donald Trump this week imposed tariffs on solar panels and washing machines, underscoring his America first outlook, China is hoping for a "bumper year" for new trade deals, according to the Commerce Ministry.China’s FTA approach is also tied to broader goals such 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o build new trade and infrastructure links across Eurasia, said He Weiwen, a senior fellow a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in Beijing and a former Commerce Ministry official."That would offer some help for China to counter the shockwave from trade frictions with the U.S., but that’s not the purpose," He said. "China wants to be more open, and 2018 is important as it marks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historic reform and opening-up."Another new trade partner looks to be getting lined up with Beijing this week. Uruguayan President Tabare Vazquez said in Montevideo Wednesday his country wants a free-trade agreement with China and is willing to take part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ccording to a report from the official Xinhua News Agency.Meanwhile, 11 nations are planning to save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rump abandoned. That may spur China, which isn’t part of that deal, to pursue its own agreements such as the proposed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which potentially will bind China to its strategic rival India as well as to diverse partners from Australia to Cambodia."As the U.S. is retreating from economic engagement in Asia, the rest of Asia is moving forward aggressively to conclude deals among themselves," Wendy Cutler, a former U.S. trade negotiator who’s now vice president at the 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 in Washington, said Wednesday in a Bloomberg Television interview from Seoul.Such progress could help fortify Beijing’s ambitions to put itself at the heart of globalization -- outlined in President Xi Jinping’s speech to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in Davos a year ago -- particularly if Trump follows his dropping the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with dismantling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 talks are continuing this week.China already dominates global trade with almost 14 percent of world exports, data compiled by Bloomberg show, and 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 estimates it will overtake the U.S. as the largest importer within five years. Even so, if a threatened trade war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does materialize this year, then Beijing may seek friends wherever it can find them.From Bloomberg News,2018-1-25
2018年1月26日 -
张蕴岭:中美政府公信力为何有这么大差距
张蕴岭,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18年度“爱德曼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日前发布,这份报告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满一年,美国民众对美国机构尤其是政府的信任度为33%,大幅下滑了14个百分点。而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均位居首位,其中普通民众对中国政府信任度达到84%,高学历高收入群体对政府的信任度更高达89%。 那么,如何看待中美之间在政府公信力上出现的巨大反差?又如何看待中国国内一些焦点事件对公信力的损耗,与民众对政府的高度信任? 美国政府公信力为何低 这次调查是在全球选取28个国家和地区完成的,受访者分为普通民众和高学历高收入群体,对本国(地区)政府、企业、媒体和非政府机构(NGO)的可信任度做出评价。在笔者印象里,这次33%并非美国政府最低的信任支持率,1995年这个数值曾跌到最低的25%。但正如这次调查主办者爱德曼公关公司负责人所说:“美国正承受前所未见的信任危机”,这是该年度调查开始至今,首次出现信任度骤跌与经济危机或重大灾难无关的情况。 尽管如此,翻看过去的调查结果,你会发现美国政府获得国内民众高信任度的时候并不多,由于在特朗普执政一年里,执政方式和政策变化太大,美国民众对很多政策的落地和未来发展抱有不确定感,所以受访者中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其实,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经济的诸多指标在改善,经济增长加快,股市飙升,贸易出口增加,大幅度减税,就业改善等等,成绩可圈可点。在对外关系领域,特朗普也有不少政绩可言,比如在消灭极端的“伊斯兰国”上初战告捷等等。因此,对民调结果也要有分析,民调低并不意味着美国变得多糟糕或者美国陷入了大危机。 总的来说,政府公信力更多地表现为本国民众对国家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成效的认可度,而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主要是共性特征:其一,对执政者政绩的认可,如果民众感觉国家向好的趋势发展,则信任度就会比较高,反之则低;其二,对政策和局势的认可,如果民众感觉政策合理,局势稳定,可预测性高,则信任度就会比较高,反之则低;第三,对现任领导人的认可,如果民众认为领导人可信,有能力,特别是在处理重大事务或者突发事件上表现出色,则对政府的信任度较高,反之则低。民调结果往往不能反映全面,可能是一个方面的反映结果。 同时,各个国家的民众对政府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他们对“政府信任”的看法也不一样。以美国为例,民众对特朗普政府的信任度低,主要基于三个因素: 首先,对经济状况不满的累积,比如,美国财富分配两极化加剧,中产阶级整体下滑,特朗普的减税被认为是首先有利于富人等等; 第二,对领导人的信心不足,特朗普“我行我素”,上台执政满一年,政府内很多重要岗位仍然空缺,不少政策反复多变,再加上特朗普与美国传统政治精英对立,让美国民众有一种不确定感; 第三,党派之争带来的影响。共和党与民主党势不两立,党派斗争加剧,都让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打上问号。 此外,美国主流媒体不认可特朗普的执政方式,报道特朗普多为负面,这也给民众造成不可信的印象,难以预知明天他会干什么。因此,我们还是需要有分析地看待美国政府的这种低信任度。 对美国的政治制度、政府运行方式也要有客观认识,比如,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有限”,解决很多与民众息息相关的问题都是通过法律渠道,而不是政府,政府公信力面临危机时的解决方式是通过选举换领导人,尽管换人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由此,再出现对政府的不信任,下次选举时再换人。 相比之下,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为什么一直比较高?反映在上述三个共性特征上:一是中国经济实现稳定转型,按说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L型,转型难度很大,影响很大。但中国经济转型期没有发生大的危机,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势头,特别是新经济部分发展比较快,很亮眼。中国经济的运行与政府运行密切相关,这无疑提升了民众对中国政府的信任度。 二是中国近年来反腐深得民心,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也在不断得到解决,对未来有期盼,对前景比较乐观。 三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民众有强烈的自豪感,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的梦想。 四是民众高度认可国家领导人的能力、魄力,因此,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高也就在情理之中。 要用好“望远镜”与“显微镜” 如果说公信力调查像是用望远镜看,那么,公众对具体问题的感知就是用显微镜观察,而望远镜下看到的结果和感觉,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民调对总体的认知所反映的结果,与自媒体上所反映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反差。 还有,近年来所谓“塔西佗陷阱”理论成为一个热点,按照该理论,一旦领导者做错一件事,其坏影响就会扩及到全面,也会存在影响很长时间,难以得到扭转。因此,政府公信力往往受到处理事件不力的过度影响。 以中国为例,民众对中央政府、对中央领导人的认可度高,无论是在国家发展上,还是在处理重大事件的应对能力上,信任度都很高。但是,问题往往出在地方政府在处理具体事件的能力与结果上,出在一个个贪腐案例上,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群众不满意,把责任归咎于当地政府和当地领导者。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互联网资讯平台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网络媒体成为公开讨论这些问题的平台,负面报道和观点很多,这对政府的公信力有着不小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不满”已经是自媒体讨论中的主要话题,所以也会造成“负面效应”扩大。中国主流传统媒体的报道与传播以正面为主,对事件的报道理性、客观,因此也形成主流媒体与网络自媒体对问题反应的巨大反差。 在中国,民众对政府期盼度高,事实上,无论是经济运行,社会收入分配,还是社会安定,从大事到小事,都离不开政府,“有事找政府”这被认为是一种理所当然,所以对中国的政府公信力而言,既要有“显微镜”,也要有“望远镜”,这样才能反映出中国的实际镜像。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光看到个别事件及一些情况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还要看到政府在保证整体稳定、有序治理和不断改进的大公信力。文章选自《环球时报》,2018年1月25日
2018年1月26日 -
王辉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思想的精髓当前国际局势风云莫测,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地缘政治博弈和地区热点问题加剧、难民危机、民粹主义思潮涌动欧洲、特朗普奉行的新孤立主义政策严重阻碍了全球化的进程。2016年至今频繁发生的黑天鹅事件也进一步加重了全球局势的不确定性。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在崛起的中国如何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推动全球治理是当下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型全球化的主要理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向国际社会发出的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新时代的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强国为世界和平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给出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和路径:一是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二是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三是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是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是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可以视为新型全球化或中式全球化的主要理论。未来的新型全球化,本质上是属于全球人民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边缘地带国家也能够平等加入的全球化。为了推进新型全球化,需要协调各国利益,推动全球旧秩序的改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中国的天下体系与英美的普世主义三种思想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地融合与发展。中国的“天下体系”思想反映了中式全球化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宝贵理论资源,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以天下观天下,这在根本上不同于英美式以民族国家或者从还原论意义上的个体视角看待世界的方式。天下体系在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益于解决当今西方主流思想无法解决的全球化丛林困境。天下观点是中国政治思想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它意味着一种中国式的兼容普遍主义,这是比温特所谓的西方政治的“三种文化”更有潜力解决冲突问题的“第四种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结合人类历史治亡兴衰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造性地融合了以上三种思想的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认识到市场经济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不平等、不稳定的根源,进而呼唤公正、平等、正义、和谐。习近平进一步发展了命运共同体思想,从安全、利益、命运、责任、行动的五大共同体思想反映出“中式全球化”的深刻内涵,就是要以“一带一路”为平台,以建立大国关系(国际政治战略)和运营亚投行(国际经济和治理战略)等为推手,以平等沟通为途径,以打造兼容并蓄、平等互利、仁爱有嘉的命运共同体为目的。中式全球化的推进过程是构建人类的共同身份,深蕴人类共同的命运的意义,面对共同的挑战,打造共同的安全,维护共同的利益以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贯彻人类应尽的共同责任的过程。以往全球化的主体,是主权民族国家;主要受益者是最早进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达国家,核心是资本主义体系周期的主导国家。这种由一国中少数人主导的全球化,往往导致少数人的私利及一国主权与全球公共利益的矛盾与冲突。这是传统全球化不断陷入争端与战争的重要原因。以往和今天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全球化进程缺少全球经济制度和政治秩序的设计。以参与全球治理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中。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沿线国家累计投资超过500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探索,是推动改革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当前的多边贸易机制存在问题,多哈回合谈判破裂导致多边贸易陷入僵局;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先后退出TPP、巴黎协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反全球化问题的产生有其必然性。首先,多边管辖范围不断拓宽导致不堪重负;第二,不断增多的参与者和关注者对现有运行机制提出严峻考验;第三,全球治理问题正在削弱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第四,区域主义流行对多边贸易体制构成一定的威胁;第五,贸易与发展问题日益凸;最后,多边贸易体制正面临反全球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危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全球化发展最显著的方面就是经济,一旦全球化受阻,世界经济必定受到影响。因此,中国应积极参与新一轮的全球治理,避免形成多个区域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加大对WTO支持力度,推进多边贸易体制运行机制改革。为了增进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应加强对区域贸易安排的约束,协调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贸易协定的关系,有效监管区域贸易安排,降低区域贸易的负面影响。在成员国充分参与的前提下,保证多边贸易谈判整个程序更加公开透明,让发展中成员更好地了解多边贸易谈判的进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协调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发展中成员内部的利益关系,尽量避免在多边贸易谈判过程中形成多个关注各自利益的小集团,加大协调的难度。二是针对当前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建立中美英欧(G4)核心机制。已经建立的中美、中英、中欧双边高层次对话机制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一大创新。但双边层次的谈判由于转圜空间较小而难以取得实效,多边机制才是更为有效的谈判平台。另外,由于中美英欧是各国采取区域主义行为的风向标,如果四方能够将战略重心转回多边,将有助于逆转此起彼伏的“战略性区域主义”行为,有助于破解多边贸易体制所面临的各种难题。三是加强国际智库与商界企业的联系。中国智库应建立起全球多边贸易机制的民间论坛,同时建立公开、透明、公众参与度较高的贸易政策顾问委员会体系;加强国际智库合作,建立圆桌会议、午餐会等交流机制,推动各国智库信息交流与知识分享。四是推进FTAAP建设,促进TPP与RCEP的融合。FTAAP能为整个亚太地区和成员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福利。实现FTAAP有两条路径:一是将TPP和RCEP融合成为FTAAP;二是围绕TPP和RCEP形成一个“伞型协定”五是建立“一带一路”国际联盟,加强“一带一路”多边/双边合作机制建设。“一带一路”可以成为新的全球化治理模式,甚至是一个新的WTO多边机制安排或类似TPP的安排。中国应考虑建立“一带一路”国际联盟,或“一带一路”国际委员会,与沿线国家共同制定“一带一路”的全球治理、区域治理的新秩序。应充分利用、整合和对接现有多边合作机制和平台,如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会议、亚欧会议等机制,并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论坛、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
2018年1月26日 -
施一公:西湖大学成立5年后科研比肩清华北大
专家简介施一公,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12月7日,2017(第十届)《浙商》年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年会上堪称最受期待的环节莫过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施一公的主题演讲,他此次演讲的主题是“企业家的情怀和科学家的梦想:‘新时代共同的新使命’”。演讲中,施一公透露,2015年开始就在杭州筹划创建一所民办大学,即“西湖大学”。据施一公介绍“西湖大学”定位为“小而精、高起点和研究型、有限学科:聚焦科学技术”。目前,位于云栖小镇的西湖大学校园建设工作已进入快车道,首期约30万平方米的校舍将于2020年底前完成。按照规划,西湖大学将于2018年正式成立,至2019年末,拥有教授师资力量规模超过洛克菲勒大学。在教师科研水平上,很可能成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在尖端研究方面异军突起;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成为亚洲一流,加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团队;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西湖大学拥有强大的智囊团。据施一公介绍,西湖大学顾问委员会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等学术上享有盛誉的全球顶级科学家组成。据施一公透露,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甘中学、杭州德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华绍炳等15位“千人计划”专家以及众多浙商成为该校捐赠人。施一公公开讲“为什么创办西湖大学”今年6月23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召开的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施一公先生做了题为《清华生命学科的改革实践》的报告,在报告中,施一公“第一次公开地讲为什么创办西湖大学”,并透露称西湖高等研究院永久用房10万平米已经到位,可容纳150位教授及1200位博士研究生,从全球1500申请人中遴选21位教授,首批教授已经到位,首批博士研究生2017年9月入学,首笔科研经费4亿元人民币已经到位,西湖大学(筹)申办报告今年将提交教育部。施一公认为,中国公立大学非常优秀,甚至是一枝独秀,有清华、北大、复旦等一批优秀的大学,这些大学在过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相比之下中国的民办教育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施一公说,民办教育并不是私人教育,民办高等教育是非政府的或非公共的,在解放前曾经有私立高等学校,逐渐转变为公立学校,过去30年里才开始恢复民办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到现在为止实际上我们的民办大学有400多所,但是总体上民办教育还处于规模比较小、发展不够均衡、发展不够充分的阶段。“而且对于民办大学而言,绝大部分是职业技术型,偏重于就业,偏重于为社会培养简单的就业人才,并不是着眼于研发型的高端顶尖人才,”施一公说,“在美国这样的国家,高等教育的公平是靠公立大学,美国科技的卓越是靠私立大学,因为私立大学总体来讲不靠纳税人的钱,而是靠基金会、捐赠等社会力量。私立大学运行经费实际上绝大部分来自政府,为什么?因为大学不管公立、私立,为社会培养人才,社会和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支持这样大学发展。”施一公认为,去年11月7日发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在世界上都是超前的,其观念和理念足以让民办教育长足发展。“民办教育要分类管理,对于民办高等教育分成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对于非营利性民办大学,法律规定应该和公立大学同等待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土地划拨、学院建设由地方政府承担,意味着科研经费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意味着政府大力支持民办教育,这就是我们民办教育法的核心。”施一公说。“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倡议建立一所能够代表中国的民办大学,我们选址的地址是在杭州市,取名西湖大学,希望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民办大学。”施一公称,“我们觉得西湖大学创办确实是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靠的是什么?最终靠的是人才,中国科技发展,中国国家往前发展,世界往前发展靠的是什么?靠的还是人才,有人可能说是科技,但科技是人发明创造的,还是人才,而人才和教育息息相关,一定要有一流的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尖端的人才来。”施一公说,“尽管中国目前没有一流的研究型的民办大学,你能想像30年、40年之后中国还是这样的状况?一定不会,我相信30年之后,在中国大地上一定会有一批能代表中国水平一流性的研究性大学是民办的,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一代人的努力创办这样的大学。”据介绍,作为民办大学,西湖大学的核心机制是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最高权力机构是校董会,就像是一个大的企业的董事会一样,而校长像CEO一样管理学校。和现在公立大学不一样的地方,西湖大学所有教师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包括退休金,包括其对子女教育的支持计划,都来自基金会,来自民间,来自社会捐赠。“作为一个民办大学满足两点,一是校董会制度,二是所有师资的福利待遇工资由基金会支撑。但是民办大学不代表每一分钱都来自民间和捐赠,其实社会和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服务好民办大学,就是非营利性大学,它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它的研究成果面向社会,它并不是面向个人。”施一公说。在谈到西湖大学的定位时,施一公用了几个关键词:小而精,高起点,研究型,聚焦科学技术。施一公解释道,第一条,我们希望它小而精,现在在美国的加州理工大学,去年年底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加起来不到300人,我们希望西湖大学在十年之内规模等同于加州理工大学,我们希望我们的教授水平非常高。第二条,我们希望是高起点,什么是高起点,我们希望在创校的前面,开始不招本科生,只招研究生、博士,做本科教育我并没有很强的优势,但是你如果给我大学毕业生,我相信五年之后他的论文就是世界级的成果。五六年之后,当我们第一批博士生毕业的时候,排到世界前列,如果那时候再招本科生,一定会从根本上改变现代高等教育的格局和现象。第三条,我们希望开始是有限学科,我们希望聚焦科学技术,所以说西湖大学成立的时候设三个学院,设立理学院,包含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和科学,我们希望有工学院,因为工学院是企业创新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工学院希望包括航天、电子、计算机、信息、能源、材料等等尖端的前沿工程领域,当然要对社会作出贡献,所以我们希望有生命学院,包括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我们只设三个学院。“去年12月10日先期成立了西湖高等教育研究院,它就是西湖大学的前身,就是西湖大学的发源地,所以西湖大学的历史是从2016年12月10日开始了。”施一公说。施一公称,已经成立的西湖教育基金会,已经开始面向社会募捐,它是一个非公有的基金会。“我们在一两年之后在规模上就可以像洛克菲勒大学,他一年只招一百多位博士生,如果这个计划可以实施,我们教授的科研水平在亚洲一定是一流,我相信可以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我在想,也许15年之后这个大学可以媘美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我们设立了四个研究所,分别是力学研究所、前沿技术研究所、生物学研究所、技术医学研究所,后两个所是未来的生命学院,”施一公说,“我们已经开始全球面试学术人才,我也很高兴的告诉大家,截至目前,我们从1500多位博士学位中选拔了62位面试,从中选拔了21位杰出的科学家作为我们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他们的平均水平,我个人认为是最优秀的。”“西湖高等学院永久选址,以后是一个西湖大学尖端研究产业转化的平台,我们希望重大的原创性的科技成果能够在西湖高院产生,我们场地已经有了,现在内部装修,在一个月之内,我们全部会获得永久用房,10.5万平方米。”“我们师资现在首批教师已经到位,我们首批科研经费,很高兴来自政府,已经到位。西湖大学申办报告,我们即将在本年度内递交教育部,我们永久校园761亩土地已经划拨完全,规划已经完成,下个月在杭州评标,全面建设,年底到明年开始拉开序幕,三年之后在杭州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美丽的城市,会有一所崭新的大学拔地而起,那就是西湖大学。”施一公称。“中国有13亿人,现在对世界科学文化和世界文明的贡献,应该说和人口基数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想在座的都应该同意中国人很勤劳,我们也很肯干,我们非常希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做到,在中国大地上有我们自己的优秀大学,足以代表中国人的水平,足以为中国科技发展,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保驾护航,这个是最希望出现的。”施一公说,“我想大家可以想像20年、30年之后,会有一批像西湖大学这样卓越的民办大学,他们是非常优秀的教育一个重要的分支,一样为国家和世界作出贡献,这就是我们的愿景。”文章选自凤凰网,2018年12月8日
2018年1月25日 -
【China Daily】New rules for visas to help Chinese ’return home’
Ethnic Chinese living overseas will be able to apply for a Chinese visa starting next month that will be valid for multiple entries over five years,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said on Monday.Under current rules, those in this group can apply for a visa with a maximum period of one year.The ministry also will prolong the validity period of residency permits for the group from three years to five years, the ministry said.The move aims to streamline the process for overseas Chinese to "return home" and to make it easy for them to visit families, conduct business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nd run personal errands in China, the ministry said.Qu Yunhai, director of the ministry’s Exit and Entry Administration Bureau, said at a news conference that the move was an upgrade of similar measures issued in recent years to encourage overseas Chinese "to participate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Such rules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serving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ttracting talent with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he said, adding that the upgrade will provide a "more convenient and pragmatic environment" for the group.The director said the extension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Shanghai and Guangdong province, where demand for such visas runs high. The ministry will now expand the practice nationwide.Wang Huiyao,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an independent, nonprofit think tank in Beijing, said the move will make China a more appealing place for overseas Chinese."When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issued 10-year visas to eligible Chinese, it is unreasonable for China to set the hurdle for overseas Chinese," he said.In addition to the visa extension, the ministry also made public several policies related to cross-border travel, including enabling Chinese citizens to apply for visas anywhere within a province and provide photo services for visa applicants free of charge.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the number of cross-border visits surpassed 590 million in 2017,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4.7 percent. Of those, some 290 million were made by Chinese mainland residents.From China Daily,2018-1-23
2018年1月25日 -
【Reuters】China looks to call bluff on Trump trade action
FILE PHOTO: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d first lady Melania arrive for the state dinner with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and China’s first lady Peng Liyuan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China, November 9, 2017. REUTERS/Jonathan Ernst/File PhotoBEIJING (Reuters) - As influential voices within the U.S. business community warn China that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is serious about tough action over Beijing’s trade practices, there is little sense of a crisis in the Chinese capital, where officials think he is bluffing.In Beijing, many experts think Washington is unwilling to pay the heavy economic price needed to upset prevailing trade dynamics between the world’s two largest economies.Hanging over trade relations are several inquiries into whether steel and aluminum imports - including those from China - are harming U.S. national security, possible tariffs on imported solar panels, as well as an investigation into potential Chinese ab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I think this might be a threat to ask for deals from China,” said He Weiwen, a senior fellow at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a government-affiliated research organization in Beijing.Results in most, if not all, of the investigations are seen as imminent. Trump warned in an interview with Reuters on Wednesday of potentially “big damages” against China as a result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quiry under Section 301 of the Trade Act of 1974.People in the U.S. business community say this growing gulf in expectations between Washington and Beijing is fueled in part by the dwindling frequency of talks on commercial issues. The resulting vacuum could set the two governments on a collision course over trade.“Dialogue is a shadow, a shell, a trickle of what it was, particularly on the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issues,” said one U.S. industry source who accompanied a business delegation to Beijing last week to warn senior Chinese officials that time was running out.The bipartisan group of mostly former senior U.S. officials, including George W. Bush administration veterans Stephen Hadley and Carlos Gutierrez, met with Wang Yang, a member of China’s ruling seven-man Politburo Standing Committee, and Liu He, an economist and ally of President Xi Jinping, among other senior Chinese leaders, the person said.They delivered a message that trade frictions “are not under control” and that there was a high likelihood of “significant actions” coming soon, according the person who was present at the meetings.“We hear everything from: both sides will lose, to you’ll lose more,” the person said, characterizing the reception the delegation received from Chinese leaders.RESILIENT TO A TRADE WARU.S. businesses operating in China have long chafed at government policies they see as intended to assimilate and supplant foreign technology.At stake is who controls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how you protect it, said Tim Adams, former U.S. Treasury undersecretary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 in the Bush administration.“The question is, how do you use a scalpel to respond to it, and does the scalpel actually change behavior because it’s a scalpel and not a sledgehammer,” said Adams, who now leads the Washington-based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He said China would probably retaliate by weighing whether the actions were in line with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rules before slowly ratcheting up pressure on U.S. businesses, for example by buying from a European company such as Airbus instead of Boeing.Meanwhile, China’s 2017 trade surplu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reached an all-time high of $275.81 billion, Chinese Customs data showed last week.The growing likelihood of U.S. trade remedies against China comes amid a bipartisan push in Washington to tighten national security reviews of Chinese companies’ efforts to scoop up U.S. technology firms, often in industries closed to U.S. companies in China.But many in China see such efforts as sure to backfire.“Politically, the administration of President Donald Trump can’t afford to see China-U.S. economic and trade ties become strained. China is more resilient to a trade war,” China’s state-run Global Times said on Sunday.China’s Ministry of Commerce did not comment on the U.S. business delegation or the risk of major trade friction. But it said last week that China would take all necessary measures to defend itself.“KIBBLES AND BITS”Beijing suspects that even if Trump implements “targeted tariffs,” as some in the U.S. tech sector expect, they would likely amount to just a few percentage points of the more than $600 billion annual goods and services trade, Chinese experts have said.For local governments in export-dependent areas, the threat is more worrying. One official in the export powerhouse of Zhejiang province expressed concern to Reuters about Trump’s possible actions, but declined to speak on the record.The government in Beijing, however, remains stoic.“Are Chinese officials getting nervous now amid a coming U.S.-China trade war? I don’t think so,” said Wang Jiangyu, a trade expert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The country has negotiated its way out of previous Section 301 investigations, including in 1992 and 1995.And a person close to China’s Commerce Ministry, who asked not to be named because of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atter, said tariffs from the Section 301 case would be self-defeating, and urged negotiation instead.“We should sit down and discuss this. If their demands are reasonable, we don’t want to go to the WTO,” the person said.That inclination to fall back on talks and the WTO to resolve frictions may be China’s miscalculation this time, people in the U.S. business community say.W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doesn’t understand is that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is “deadly serious,” the member of the U.S. business delegation said. “They aren’t going to settle for kibbles and bits.”From Reuters,2018-1-19
2018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