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utsche Welle】Sieren’s China: Boosting tourism with better toilets
China has not yet become a go-to global tourist destination. The potential is there, but the country suffers from a poor image and a number of bureaucratic hurdles, says Frank Sieren——————————————————————————————————The order came from the top: President Xi Jinping reiterated his view that China needed a "toilet revolution." He said that both urban centers and rural areas, especially those which were touristy, needed clean toilets, not the "holes in the ground" that are so off-putting to visitors. He even suggested that there should be warm water, perfumed facilities and wifi access. Xi Jinping was once again trying to boost an initiative that was launched in 2004, since when some 68,000 improved toilets have been installed. The state-run People’s Daily estimates that some 64,000 will follow by 2020.China received its most important facelift in recent history for the 2008 Olympics, when a 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 for "good behavior" was also launched. Taxi drivers, police officers, hairdressers and neighborhood committees were encouraged to brush up on their English to improve the stays of foreign visitors. The idea was for Beijing to come across as a world-class city.Visa regulations a hindranceEarlier this month, another measure was introduced to boost tourism in China. Tourists from 53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S, Japan and all EU states, will in future have access to a new transit visa at the airport, so that they can travel without difficulty to Beijing and stay for up to six days. There are similar initiatives in Shanghai and Guangzhou. China is notorious for its complicated and comparatively expensive visa system, despite its being relaxed a little in 2015 since when travelers have been able to visit Beijing (and a handful of other cities) without a pre-arranged visa for 72 hours on condition that they are in transit — i.e. continuing on to Hong Kong or a third country. Inexplicable.But visas are not the only reason why China has not yet become a tourist magnet, despite some unique sights. According to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travel to China rose only by 1 percent between 2005 and 2015, well below the average for the Indo-Pacific, to which travel in general rose by 80 percent. According to the 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in the first six months of 2017, over 62 million Chinese citizens went abroad. Only 14 million visitors came to China.About 80 percent of these were from Hong Kong, Macau and Taiwan. Why? The Tourism Administration blames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is might be the case in part but it is also true that China’s image has been tarnished abroad by reports on pollution, as well as the one-party system. Chinese tourists abroad have not always helped to improve their country’s reputation. Visitors to China are often pleasantly surprised by how little the reality corresponds to the image. Not many people know that China boasts a wealth of national parks that people can trek through undisturbed by huge tourist groups.English doesn’t get one very farHowever, there is a clear lack of tourism infrastructure. Visitors need a guide, even in big cities. They also need basic knowledge of Mandarin to get around since few people speak English. Tourists in China cannot even resort to Google Maps or Google Translate for help, since these are blocked and only accessible if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 software is downloaded at a cost.From February onwards, the government even intends to block the use of VPNs. This will deal a bitter blow to tourism at a time when posting holiday photos on Facebook and Instagram (also blocked in China) has become as important as travel itself. Moreover, the life of tourists is almost made more difficult by the fact that digital technology is taking over China. More and more people use their phones to pay rather than cash but tourists cannot do this in China, as they do not have the necessary Chinese bank account, which is only available to those with a long-term residency permit.Progress on question of toiletsThough China is experiencing a bike-sharing boom, tourists cannot use the bikes, which are literally everywhere, as they cannot easily download the apps to pay for them.China’s homogeneous population is another reason why the urban centers of the country’s mainland might not be accessible to international visitors, compared with cities like Bangkok or Tokyo. Even China’s most international city — the financial hub of Shanghai — attracts only about 150,000 to 200,000 visitors of non-Chinese origin — much less than 1 percent. Beijing could look to Hong Kong in future. In 2017,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w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cities in the world, with 25.6 million visitors. Beijing wants to surpass this by the Winter Olympics of 2022.This week,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CNTA) teamed up with the online map Amap to develop an app that lets users know where the next toilet is. The All Tourism Toilet Navigate System mentions 500,000 and even rates how comfortable they are, in English too.From Deutsche Welle,2018-1-12
2018年1月22日 -
【环球时报】波兰前副总理科勒德克:新自由主义对未来世界的“诅咒”
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Grzegorz. W. Kolodko),波兰前副总理,全球化智库(CCG)国际专家委员会专家。 新自由主义引起广泛的金融、经济危机,并随之带来社会及政治危机。在许多人眼里,它似乎即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尽管在世界上不少政治仍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正在崛起并取代过去曾被有效实施的新自由主义,但我们没有理由庆祝这波日渐抬头的风气。而且奇怪的是,在这些案例中更常出现右翼而非左翼的力量。 不能以邪恶对抗邪恶,正如谬论不能说服另一谬论。因此,当新自由主义正在给复苏的民族主义让路时,很难找到值得庆祝的理由。■ 为了少数而牺牲多数 距离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近十年,业内人士几乎一致认为,新自由主义正是那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新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经济学派,也是一种经济政策,一种依靠自由、自主选择、民主、私有制、企业家精神和竞争等关键因素的自由主义理念,并偏向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令少数人致富的经济政策。经济的去管制化进一步推动了新自由主义的目标,在21世纪之交,这种趋势通过一波近乎荒谬的经济金融化以及对富人阶层有利的财产重新分配,将全世界的劳工置于相对资本而言的劣势地位。 此外,美国里根总统任期内的那场税收改革也是幕后帮凶。1979年,当里根还在竞选总统的时候,美国的平均时薪是18.78美元(按2008年汇率折算)。到2008年,这一数字居然只有18.52美元。这些年间重大劳动效率增长的果实去哪了?国民收入增长又去哪了?很遗憾,作为新自由主义实践的结果,这些本应属于大多数人的果实都流入了少数人口袋。还有很多事实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在1970-2010年间,利润占GDP的比重上升将近10%,因为工资的比重从超过53%下降到低于44%。 从1979年到2007年,收入水平前1%的美国富人净收入增长超过约280%,而美国社会最穷的20%则仅仅增长20%。也就是说,社会大众几乎每年都对这种收入增长“无感”。后来,收入不平等仍然持续扩大,目前几乎在所有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已达到最严重的程度。日益扩大的不平等和社会排外趋势刺激了人们,并迫使他们走上街头,甚至占领了那条著名的华尔街。而一些政治精英、媒体的漠不关心,以及所谓“著名经济学家”们的推波助澜,令局势进一步恶化。政治和媒体精英们试图将问题归咎于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等客观的进程,他们技术娴熟地将民众愤怒的焦点向外转移,转向其他国家和外来移民,如中国、墨西哥或伊斯兰国家和中东欧国家。照他们的逻辑,是不可逆转的全球化和个人奋斗导致了今天世界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无可指摘”。 精英们的行为带来新一波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和排外、反全球化情绪。应该为这一现象下一些正确的结论,但遗憾的是,我们还没看到这些努力。至少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目前仍是世界最强经济体的美国身上,还没有看到这种积极的反思。 事实上,在特朗普上台的这一年,一个比里根时代酿成的错误更加严重的问题已经造成。新自由主义标志性的贪婪与民粹主义的天真一拍即合,两种特点在白宫主人身上合二为一。美国人急着在国会通过减税法案正是这种路径的延续。 只有27%的美国人支持这项新法案,反对者却高达52%。民众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就能看清,他们更信任无党派立场的权威提出的主张,而不是那些因新自由主义的游说而变得腐败、带有亲政府偏见的专家和经济学家。 当专家们宣称减税会带来经济增长时,一些独立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到2027年,减税能带来的额外GDP增长只有微不足道的0.4%-0.9%,甚至可能近乎为零。而根据国会研究处的分析,公司所得税降低10个百分点仅能提升0.15%的长期增长率。那么,这场争论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呢? 重点是保证在这波税改趋势下,其他的法律调整能形成合力,以多数人为代价让少数人更富。我在1994-1997年及2002-2003年担任波兰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期间,也曾减过税。我的减税方案虽激进却不鲁莽:首先从40%降至32%,再从28%下调到现在的19%。同时,减税也有其他财政调整来配合,配套政策不只促进融资和投资,也关注理想的社会收入关系和人力资本的发展。因而,改革之后,增长迅速找回节奏,收入不平等降低,长期的政府债务也没有增加。 但这种情况不会在美国发生,美国的方案在降低企业税的同时也去除了不少减免税,这对税收体系有害。因而,不只经济不会显著加速增长,失业率也不会下降,更糟的是,不平等、债务问题都会更加严重。 令人困惑的是,那些美国税改的发起者和支持者怎么能对预算赤字增长以及政府债务剧增无动于衷?美国政府的债务已经巨大无比。在接下来十年,美国的国债会增加1.5万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将会更积极地提升利率,这将打击资本的投资倾向,使增长放缓。■ 新自由主义2.0 一些公正的分析师已经计算出,这次税改的最大获益者将是最富裕的阶级,诸如跨国公司、财产的所有者。确实,有了过去40年的经验,决策者如果还表现出如此的短视和偏见,是应被谴责的。这样的税改法案将无法为最贫穷的20%实现真正的减税。据估计,到2027年,最贫穷的阶级平均减税仅有可忽略不计的10美元,而对于最富裕的千分之一来说,从税改中得到的收益将达到278000美元。 因此,尽管有近年来的危机,新自由主义很显然仍未被击败,并且正在给美国经济带来一场更大的诅咒。这并不仅仅是美国自己的事。尽管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地位正在逐渐下降,但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它仍将持续在世界金融体系中扮演关键角色。同时,在可见的未来,美元也仍将维持其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民众会为这场新自由主义滥用的续集付出代价,而这一悲剧背后的始作俑者不应该被我们忘记。文章选自《环球时报》,2018年1月18日
2018年1月22日 -
毛大庆 :面对160万亿城市存量空间,该如何运营出新意?
理事简介毛大庆,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优客工场创始人。当我们在谈论空间时,谈论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房子,而是有温度的内容。“优秀的空间+内容运营”会成为新物种重要的来源,其中最核心的商业方法是混合内容。混合内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多样性×文化智力=创新”,多样性的核心是连接,文化智力是产生IP的根本,最大的创新则是社会生态创新。12月10日,在第四期《奥迪·造物学:新物种商业方法》课程中,优客工场创始人、共享际创始人毛大庆博士,为造物学的学员们做了《混合内容再造城市空间》的主题演讲。优客工场创始人、共享际创始人毛大庆博士 以下根据演讲内容该整理,有删改。 我的专业非常复杂,本科学建筑设计,研究生的专业是城市规划,博士的方向是城市科学,博士后做的人口学和区域经济,基本上是从一个物理空间的设计者逐渐变成了研究人的人。今天的主题是“混合内容再造城市空间”,看似是谈空间,实际上谈的是内容,而内容真正的推动者、反馈者、受用者、再造者实际上都是人,物理空间只是一个载体。我一直认为只有研究完人才能谈空间,这是今天我要分享的一切观点的前提。 1. 城市空间是创新的来源“城市”是在人们生活中存在历史最久远的一个概念。“城”保证安全,“市”用于做生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其最大的表达形式是建筑和人创造的空间。任何的创新、任何的新物种,恐怕都难以离开空间,难以离开城市的物理架构。在今天的中国城市里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们过去30年花了X万亿造就了一个160万亿的存量资产,这个存量资产恐怕在整个地球上都是最大的物质价值的资产,它们是未来承载大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易方式、交互方式的内容创新的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来源,也是房地产经济、城市经济以及城市创造力非常重要的物质来源。而优秀的空间怎么得到?怎么让未来的房子,变成一个让人产生情感关系、情感交互,同时帮助人制造出新的思想、创新思维,以及让人和人之间产生更多社交关系的地方,这是今天这个时代创造城市新物种最重要的思路来源。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160万亿的房子,关键在于有没有内容运营能力。“优秀的空间+内容运营”会变成新物种重要的来源,它是一二级市场资本联动的核心枢纽,是大宗不动产收益升值的引擎,也是一二级资本实现联动的核心。也许它出现的面貌是联合办公、无人职守超市,但最终回到的都是“城市空间+内容运营”。毛大庆《技术是社会创新的根本驱动力》 2. 多元化消费社会推动创造力阶层涌现多元化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多元化消费社会正在推动社会广大创造力阶层的涌现,这里面不得不谈一谈新人类和新青年。1985~1996年的这一批人是中国人口的分水岭,他们在价值观、消费观、社会观层面摆脱了穷、贫困、物质不足的概念,在精神层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关注新物种要特别关注人,当下新物种层出不穷,其背后的推动者和应用者恰恰是这批新青年和新人类。这一代人的变化在于,从简单的物质需求变成了在自己的精神层面寻找追求,推动着购买力社会进入多元化消费社会。他们恰恰构成了多元化消费中的社会创造力阶层,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现出强烈的、充满活力的创造力,他们是中国的希望。这一批人大概有2.4亿,他们是中国产生根本变化的主要推手,表现为社会创新的参与者,新商业精神的推动者和新生活方式的引领者。这一批人的特点,可以从工作、生活、兴趣、社交这四个维度来了解。工作层面,高度融合事业和兴趣,新工匠精神很有可能在他们身上复兴,因为在他们身上,工作、兴趣、梦想会最大程度地结合;生活层面,关注自我的内心体验,“颜值+内心共鸣”是他们对新产品真正认同的必然要素;兴趣层面,这一代人在不断拓展兴趣的边界,他们会启发文化的生态,探索无限的可能,让跨界成为常态,斜杠青年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这个时代;社交层面,他们在社交上心态越来越开放,会去寻求主动社交,寻求跨文化的体验,拥有更多元、更包容、更折衷的心态和思维,在这一代人中,看见世界公民不断产生已经不再遥远。3. 共享际——精准连接在地性创造力阶层我们过去做优客工场,是共享办公平台,这已经不是新鲜事。在这之后,又做了共享际,这个产品希望把居住、文化、娱乐、工作、艺术再一次进行叠加和交互,让更多IP进一步相乘。东四·共享际对此共享际做了很有意思的尝试。在东四共享际,我们把7个网红IP放在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尝试用IP产生连接而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活实验室。最终,在3个月的时间,有47000多人出入共享际。这就是新商业的逻辑,它根本不用管人流,关键在于能不能找到IP,这是商业思路巨大的转换。过去的七年,BAT搬了八亿人到线上,现在又推动了一大堆人跑到线下,让他们变成各种各样空间新物种主要的内容制造者。今天在做共享际时,我们会着重去寻找这一批人,他们会成为我们生活实验室里的化学元素,是真正操纵内容和操纵空间的人。我们把若干房子改造成将生活、居住、娱乐、文化、饮食、工作、演讲、路演等功能聚合在一个综合体里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并希望它能够精准连接在地性创造力阶层。这个空间平台除了做到“职住一体”,变成有温度的微城市,还有各种丰富的组合性场景,由住户自由再造,形成自管理的微社区。社群、生态圈让共享客找到朋友和形成组织,更重要的是获得内心的归属感,最后将空间打造成一个自治的、内容不断滋生的新社区。所以,房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房子能不能让人产生自组织,但是不创造场景谈何组织。我们通过空间再造,让人们自然组成各种各样无穷变化的场景。我两年前看吴声的《场景革命》,实在难以想象中国人能写出这种思维的书,现在回顾“场景”,仍然是非常基础的话题,是非常重要的商业逻辑。当下,各种各样的空间设计层出不穷,很多空间美轮美奂,但是“场景不是搭景”,好多人搭出一些自认为很美妙的空间,其实毫无商业价值。在空间设计中,如果不从用户角度出发,不从用户感知出发,不从用户叠加产生的内容出发,做任何的场景都是扔钱,完全没有意义。打磨厂·共享际 4. 混合内容是核心商业方法我们商业方法论的核心总结起来就是混合内容,这里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多样性×文化智力=创新”。一个公司能不能产生出新物种,能不能产生出真正的创新,来自于两个要素,一个是公司里的人具不具备文化智力,另一个是公司自身能不能创造带来多样性的创新环境。对于共享际而言,多样性在于空间里能不能促成连接的发生,如果不能促成连接发生,则根本无法产生多样性,那就是一个彻底失败的空间。所以“空间+生活+社交”是我们坚持在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出现各种各样新场景发生的机会的最大化可能。混,是今天特别重要的一个文化氛围。文化智力是能够产生头部IP的根本,代表着一个人有没有能力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有没有胆量去探索不熟知的领域,有没有本事放大差异化。如果不敢探索未知,不敢跨越边界,不敢放大差异化,是谈不上有文化智力的。我们做城市新空间,从传统的招商逻辑变成充满创意精神的IP孵化逻辑,这是创造新物种的根本。共享客们的聚会 5. 最根本的创新是社会生态创新今天大家都在谈创新,我想最根本的创新应该是社会生态创新。社会生态创新存在着三个大的价值体系。第一,推动社区价值的再创造。这是我们做城市空间新物种所坚持的道路。任何一件事情能真正吸引用户,让用户拥戴,首先要做到倾听和回应个体的诉求,并且将这个诉求激发出来,以真正打动人心的内容构建场景,营造多元化的产品和空间。第二,推动共享文明的规则建立。这是我们做城市空间新物种的愿景和价值观。共享文明的底层是文化生态,同时未来应该通过用户监管、运营监管、数据监管,而非政策监管,来建立符合国家政策的共享新秩序,是未来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第三,推动社会整体幸福能力的提升。要利用160万亿的城市存量空间,去制造出大量能催生新消费阶层幸福感的完整生活场景,它可运作的内容特别多,共享办公、共享社区、共享公寓、共享会议、共享教育、共享剧场等等,但其最终诉求只有一个,打造可以提供完整生活场景、提升幸福能力的空间新物种。最后讲一句话,“场景中的幸福感,源于生活中真正的美好。”这句话倒过来说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美好的追求,推动着场景不断迭代。理解人,理解人内心想要的东西,并且知道什么东西能激发人们心中那一点点幸福感,然后围绕着这个去创造新场景,才能有的放矢,才可能真正形成有效的产品、产生经济价值。文章选自场景实验室,2018年1月12日
2018年1月22日 -
何亚非:“一带一路”构建中国对外投资新格局
何亚非,全球化智库(CCG)联席主席,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 2018年1月11日,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主办的中国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上,原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亚非就“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中国对外投资新格局的发力点表达了相关看法。 何亚非指出,“一带一路”是为中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和倡议,是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世代中国特色研究治理思想的,它凸显了中国与世界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密切关联的。 首先,“一带一路”将推动全球治理更加普惠、公平、合理。当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之间的博弈在加剧,政治极端化和民粹主义的趋势在上升,主要因为一是不少国家的贫富差距在扩大,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公,资本主义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矛盾在激化。二是美国作为全球治理的主导方面,认为现在全球化偏离了美国画的轨道,不愿意继续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开始修改或者重新制定国际规则。 其次,“一带一路”在推动世界经济的在平衡,为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有效的途径。目前世界经济继续承受下行压力,这是因为原来经济发展模式动能在减弱,债务危机很可能卷土重来,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新思路、新动力,新路径。 何亚非表示,“一带一路”将推动各国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这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对外投资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和机会。 对此,何亚非认为“一带一路”投资合作有几点值得关注。 一、“一带一路”的重点之一是亚欧大陆海陆通道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这是亚欧许多国家梦寐以求的目标,将为亚欧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也将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中国企业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经验、有技术、有设备、有人才,无论是投资建设还是带资承包,都有竞争优势。 二、中国企业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对重大项目进行可靠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能力还是不足的,所以需要借助外力,特别是亚投行、丝路基金、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新的和原有的投融资机构和组织对拟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投资评估,并积极参与结果上述组织国际机构考察后推荐的投资项目。 三、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在区域平衡发展、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产能合作、全球生产链的转移,以及工业开发园区的建设等方面,既有时间经验,也有创新模式,可以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情况进行复制和再造。尤其在工业开发园区和创新园区的建设投资方面大有可为。 四、中国企业需要跳出单个项目的思维模式,要加强对所投资地区经济、国家经济、和各种自贸区安排的深入研究,以及众多多变和双边的贸易安排,熟悉他们的规则和内容,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 五、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有关的投资,需要跟上全球化新的趋势,在反全球化思潮泛滥的今天,推动全球化更多惠及广大老百姓,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市场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平衡非常重要。 六、企业对外投资还需要有充分的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以减少和避免可能带来的损失。文章选自东方财富网,2018年1月13日
2018年1月22日 -
龙永图:跨境电商监管不宜过多过严
理事简介龙永图,CCG联席主席,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2018年1月2日上午,前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贵州卫视《论道》节目录制现场感慨说:“我们十几年的入世谈判,主要是中国适应西方国家主导制定的全球贸易规则,期待年轻一代人能在新外贸时代,制定新的国际贸易规则,甚至成为规则的领导者。” 跟龙永图对话的嘉宾是阿里巴巴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事业部联席总经理张阔。 这次《论道》的主题是,eWTP背后的中国方案出海。eWTP中文名称是世界电子贸易平台,被业界称为互联网版WTO。eWTP专注给全球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全球买和全球卖的线上平台。 在节目中,龙永图表示,过去国际贸易的主力军是大概6万个跨国公司。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中小企业以低成本和高效率地参与国际贸易。中国是推动这一趋势变化的关键力量。所以WTO顺势而为,跟eWTP进行合作。 现场企业代表李芃森告诉南方周末,中小企业外贸从业者群体的主要构成已经是年轻人,大家习惯在手机上做全球生意。过去三年,她通过阿里国际站,实现了年出口额从0到1300万美元的提升。 互联网的发展,也催生了需求端的变化。比如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就倒逼国际贸易趋势向“大额变小额”和“长单变短单”变化。 张阔介绍,过去中小企业因为订单过于零散,难以集装化,在单独销售时无法享受大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得到的福利。但eWTP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集约化平台,把零散的出口订单集中起来,争取集装箱货柜甚至飞机货仓。 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跨境电商占外贸进出口比重大约17%。龙永图预测说,5年后,这一比例会高达40%甚至50%。 不过,龙永图提醒说,过去WTO所遇到的问题,现在跨境电商也遇到了,比如跨境贸易纠纷和争端解决机制的问题。他呼吁,电子贸易平台要保障贸易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国家对外贸新业态要有所监管,但监管不能过多过严,否则不利于外贸便利化。 对此,张阔回应说,跨境电商需要买方、卖方、平台和国家至少四个方面的协同。尤其是回避不了各国监管规则的适配问题。阿里的主要办法是,让所有的贸易环节电子化和数据化,从而让贸易轨迹可追踪和可视化,保障贸易的真实性。 对于中国要推动全球跨境电商规则体系的建立,龙永图表示这是一条很长的路,因为要协调不同国家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关注点。他建议,eWTP的出海先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始,这样大家对规则的认识能够较快达成统一。文章选自南方周末,2018年1月11日
2018年1月22日 -
李稻葵:消费将继续领跑中国经济
李稻葵,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2018年世界与中国经济走势如何,有哪些利好及风险?1月14日下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应北京银行、中荷人寿之邀,在山东会堂畅谈经济热点话题。李稻葵预测:2018年金融监管力度还会加大,消费继续领跑中国经济。 李稻葵提到,2018年我国面临三大攻坚战,一是风险防范与化解,二是精准扶贫,三是环境治理。其中,风险防控是第一位的。经济领域的主要风险在金融方面,第一个是杠杆率过高,主要问题不是整体债务太高,而是结构不合理。他提到,“有毒”资产、“有毒”金融产品要“排毒”,不能掩盖,还要时刻警惕金融领域的不明金融风险;第二个是流动性太大,当前我国大量的金融资产以流动性很强的存款与现金的形式存在,折算成美元是22万亿美元,未来的十年、二十年,资金跨境的流动都需要加强管理。 为防控风险,2018年金融监管力度还会加大。他提到,在金融监管过程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金融与实体经济是相互影响的,金融风险要控制,“有毒”资产要排掉,但要避免“一刀切”,避免因金融监管收紧带来的连带损失。 提及中国2018年的经济走势,李稻葵表示乐观:首先,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进出口增长;其次,去产能、产业结构调整见成效,带动企业盈利增长,新兴产业生机勃勃;再次,消费继续领跑中国经济。同时,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相对稳定,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在恢复。“我国经济已经走出L型底部,但不是V型反转,而是U型上升,增长潜力比顶层设计应该还要大一些。”他说。 关于世界经济形势,李稻葵称“稳定回升”。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指数均达到历史最高位,房价也回到高点,失业率下降,银行呆账率下降,企业盈利上升;欧洲股市也创新高,多数国家房价回升;俄罗斯经济由负增长到正增长;巴西、南非等地经济复苏;世界贸易也在回升。 尽管经济向好,但2018年世界经济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因素,比如政治风险、贸易战、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美股下跌等。他提到,当前美国股价较高,但基础比较脆弱,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会触发价格下行,引发一定风险。文章选自《大众日报》,2018年1月18日
2018年1月22日 -
马蔚华:金融、科技正处“热恋期” 租赁信托大有作为
理事简介马蔚华,全球化智库(CCG)资深副主席、原招商银行行长。 凤凰网财经1月14日讯由佛山市总商会主办,《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承办的“2018中国制造论坛”定于2018年1月13-14日在广州佛山举办,主题为:全球制造业变局下的新产业革命。招商银行原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蔚华出席并演讲。 马蔚华称,他去国外开会时一个副总理曾说,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速度令全球瞩目,但是对他们的国家并没什么挑战,因为中国是仅仅依靠人口红利的低端制造业,这些优势会转瞬即逝。 马蔚华认为,一个国家的GDP有没有竞争力,不光看它的速度、数量,更重要的是看它的内涵和科技含量,国际上把GDP的科技含量用三个指标来表述,一是科研经费占GDP的比例,十三五的目标是2.5,深圳已经4.1,接近以色列和韩国的水平,二是科技成果的转换率,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标;三是技术进步对GDP的推动率,全球平均将近80%,而中国才50%多一点,还是很有差距的。要想提高GDP的技术含量,就是在结构调整、动力转换方面加大科技和金融的支持力度。 马蔚华谈到佛山未来的金融发展方向时表示,第一,在佛山要大力发展VC、PE各种产业基金,你要给它政策,吸引它,不仅是中国的,还是全球的,这是方向。二是小微金融,佛山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我们有了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的手段,这个领域不再是别人不敢踏足的地方。三是产业链或者是供应链金融,这个传统的金融大有作为,佛山我一看,有那么多的产业基地,有那么多的产业集群示范区,还有像众陶联这样的平台,传统金融可以在这个领域发挥供应链金融的作用。他们都知道这块,我都不说了。四是不光依靠单一的银行投资,我觉得租赁在你这儿大有作为,租赁、信托各种各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是大有作为的,我觉得佛山处在一个转型过程中,但是佛山的战略,我看了有八条,这里需要再加大一点对金融的描绘,我觉得你们就会可持续的发展。以下为演讲实录: 马蔚华:尊敬的朱市长、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又一次来到佛山,好久没来了。过去佛山给我的印象有三点,一是中小企业多,尤其是民营企业多;二是市场化的程度高;三是这些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制造业,所以它充满了活力,那时候我当行长的时候寻求转型,所以经常到佛山,我看到佛山现在的工业排位已经是全国第六位,可见在过去这些年的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佛山的制造业应该怎么发展,这是大家今天讨论的课题。 我想从科技和金融的结合上,它们能给制造界带来什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现在有一个现象,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特别是科技变革的盛大风景线中,有一个靓丽的风景线,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关注到,就是金融在热烈地追求科技,而科技也在申请地拥抱金融,科技和金融正在热恋之中,情从何来呢?我想谈谈这个问题。 这样一种热恋的现象在宏观上,表现在全球的金融中心,都在努力建成金融和科技的双中心,比如伦敦,它在打造伦敦东部的技术城,它要打造属于英国的硅谷。纽约,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现在也在努力的营造科技中心,它的重点是应用科学众创空间,融资鼓励和设施更新四大计划,而且它拿出400多亿来建小公寓吸引科技人才,所以这几年纽约和伦敦科技人员就业的增长超过30%,高于纽约全市的4倍,现在纽约已经成为仅次于硅谷的第二大科技中心,新加坡现在正在打造“智能2025”亚洲创新之都,用了很多手段鼓励科技创新人员。香港也是,前一天参加特首的一个论坛,他们还想用粤港澳湾区粤港来和香港的金融中心配套来打造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在宏观上表现是这样。 微观上主要表现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体现在金融科技的大发展,现在叫忽如一夜春风来,遍地都是Fintech,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有点野蛮成长的味道。如果说互联网金融本身是一种体验、替代的话,科技金融本质上是一种效能的提高,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转换,它更有一种革命的意义,它不是翻盘就是的。包括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大量的把现在的高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运用于金融业务之中,正在解决过去我们比较头疼的精准需求、风险管控、成本降低等等难题,这块还非常有限。 我过去在招行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信用卡还是不错的,刷卡量现在是全国第一了。我在十年前,信用卡正热的时候,我当时提出消灭信用卡,很多人说你说狂话,实际上他不懂我的意思,不是消灭信用卡的支付方式,而是消灭信用卡卡片的形式,现在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不仅是第三方支付中国迅速发展,成为超过美国50倍,而且我发现银联把所有银行联合起来,只要绑定一个信用卡,你就可以扫码支付,因此扫码支付不仅仅是第三方支付,腾讯、阿里特殊的功能,所有的银行卡将来都这样做了,信用卡就没什么用了,还得听天揣着很紧张,以后没什么用了,这就是金融科技的巨大发展。 情从何来呢?我有两点看法,一是物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相似相溶,分子结构相同的物质之间可以相溶。经济学上,有比较优势理论,只有互补比较优势理论才能1+1>2,这两个理论都可以体现在里面。首先我觉得金融是有IT属性的大数据公司,特别是银行,就是个数据公司,而且质量很高。我这个发现,我当时在招行要搞零售业务,我觉得银行就是一个IT企业,因为历史上每一次IT的变革、通讯的变革都会带来银行的变革,招行当时几百个网点我就想搞零售,就是受之于这个启发。当时银行的IT都是租用IT企业的,后来比尔盖茨说我干脆不租你的,我就自己做,当时把美国银行业吓坏了,他们联合游说,否定了比尔盖茨的计划,比尔盖茨留下一句话你们这些银行业不变革,就是21世纪的恐龙,后来我跟比尔盖茨说,这你句话给了我20年的压力,银行有压力,就要追求变革。现在大数据发达了,我觉得银行所有的数据都是质量高的,它本身就是大数据公司。我们最早要求财务数据统一,当时我们就通过数据大集中和统一的合格系统,这是我们当时最早搞数据仓库的原因,接着我们要求客户的数据统一,智能多渠道服务和信息的整合准确判断客户的需求。然后就是建立组数据的管理模式,综合的分析、产品、客户、资金、组织、人员,确立企业的数据模式来确定你对他的服务模式,这些数据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对银行。现在金融业数据应用的体量大、种类多,访问的速度快,准确要求高,所以它是最适应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的方式,我觉得只要放开了,传统的金融如果在这方面发力,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就非常快,这是一方面。 从科技方面,为什么对金融业有非常深的感情,主要是缺钱。我们做过研究,从开发中试到投产对资金的需求是1:10:100,每个链断了,它就夭折了,付之东流,在这种情况下,科技特别的在乎金融的支持,一直想搞科技银行也没搞成,但是不是光搞科技银行就能解决的,我当时到佛山来就干一件事,就是投贷结合,去年克强总理讲投贷结合,我在七八年前就开始搞,在2010年就搞,当时冒了很大的风险,因为中国商业银行的制度没改,不能投资,我们在香港成立了一个招银国际,成立了一个基金,要不然银行贷款风险大,收益小,不能匹配,不能享受企业上市的溢价,这样投贷结合就是非常好的模式,当时冒了很大的风险。现在国内有效客户已经超过两万家,我们帮助了上百家企业实现了上市梦,目前有500多家IPO企业中其中有299家是招行开户的企业,所以中小企业成长性的,我们通过投贷结合给了它很大的支持,这是第二点,钱的问题。 第三点金融和科技的结合是产业发展内在趋势,金融没有产业链,它是块,科技有产业链,科技创新和产业涉及到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原始研发,涉及到产品的设计和专项服务,在横向上几乎所有行业都关联,企业和科技本身能使产业链从横到竖来不断延伸,它和金融结合起来,金融覆盖它,这个地区就能够得到一个充分的发展,有实体经济支持它的发展,它就能够解决单一的金融中心存在的收入差距、产业空心化、青年就业、阶层流动等社会问题。 为什么香港林特首特别重视这个问题,因为香港的年轻人现在有很多抱怨,香港的空间很少,又没有那么多产业依托,我觉得粤港澳湾区应该发挥这个作用,让香港的青年在这里实现创业的梦想,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这是金融和科技结合可以使产业链延长,可以解决单一的金融中心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四点金融和科技的融合也是行业博弈一种自然的均衡,金融对于产业来说,应该有天然的诱惑,所以我们现在不管国企、民企都愿意拿金融牌照,不仅是融资的便利性,还有特许经营牌照的价值,杠杆带来的溢价优势,科技行业对金融也也念念不忘,因为它太需要钱了,包括比尔盖茨、索尼等等IT企业都愿意搞科技金融,但是还是让阿里巴巴、腾讯成功了,比尔盖茨想这件事的时候还没有阿里巴巴这样的形式,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等众多的IT企业进入了金融行业,有他们的必然性,过去的银行追求的是长尾理论,不太在于长尾部分,他们在于头部,带来最大经济效益的部分,他们不愿意,他们也没办法给菱形的、碎片的小众们服务,而互联网,像阿里巴巴的淘宝、支付宝就迎刃而解,而监管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限制,所以他们得天独厚发展起来了,从支付发展到信贷,因为支付有资料了,有信用依据了,就可以发展信贷,信贷有黏度了,有客户了,就可以发展理财,所以它一连串不断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金融集团了。这就是博弈的均衡。 现在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均衡,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的银行、金融机构还是有巨大挑战的,这种挑战不是说份额的挑战,份额到现在还没有多少,更主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还有金融模式的挑战,比如红包,大家每天都在玩红包,红包就是插在银行客户和银行之间的一个屏障,给你插断了,让传统的银行和客户失去了一种密切的天然联系,你就沦为一个支付的手段了,所以银行还是挺紧张的,银行要和客户断了关系,我还能知道客户的需求吗?马化腾和马云还挺有点本事,这对银行的刺激很大,现在银行开始认识到必须搞金融科技,所有的银行都在努力的向金融科技进发,云闪付APP,可以看出银行业在支付领域对抗微信、支付宝的一个新的措施,你有支付宝,我也有了,之前一个老太太说你拿微信支付、手机支付,她都知道,我说只有信用卡,但现在可以了。 从这四方面,这就是金融和科技感情密切的由来,情从这来,这种结合,我觉得在今天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几年前我去国外开会,一个副总理跟我说的,我受刺激很大,他说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速度是令全球瞩目,但是对我们没什么挑战,他说的很轻松,我说为什么?他说你们是靠人口红利的低端制造业,你们这些优势会转瞬即逝,去年我又见了这位副总理,我说不幸被你言中,我们已经到了低端制造业难以为继的时候,因为靠那个你赢得不了市场竞争优势,我觉得现在没有必要再追求这个速度,如果我们要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收入国家,我不知道那时候的水平是多少,现在的水平是人均两万美元就可以了,按照两万美元,到那个时候是28万亿就行了,用不变的汇率,这可能有点抽象,但是大体上现在每年增长五点几就够了,再把科研经费部分,把200个新的业态再统计到里面,我们没有必要为几点几竟折腰了,我们主要是在乎它的质量。 另外一个国家的GDP有没有竞争力,不光看它的速度、数量,更重要的是看它的内涵和科技含量,国际上把GDP的科技含量用三个指标来表述,一是科研经费占GDP的比例,十三五的目标是2.5,深圳已经4.1,接近以色列和韩国的水平,二是科技成果的转换率,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标;三是技术进步对GDP的推动率,以色列是90%,全球平均将近80%,而我们国家才50%多一点,这方面我们还是很有差距的。我们要想提高GDP的技术含量,就是在结构调整、动力转换这方面加大科技和金融的支持力度。 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可以更好的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我们分析一下,这两年有很多的金融脱实就虚,一是因为可能金融的杠杆率高,特别是带来高盈利,银行自己做也能赚钱;二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风险还是比较大,银行不是不愿意支持中小企业,银行有个秘密,中小企业的资本消耗比大企业节省25%,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在这个领域,我们如果通过金融科技,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让我们的需求更精准地测量、精准地判断需求,而且可以防范我们过程中的风险,中小企业的风险,邮储银行跟香港一家大数据公司合作,把客户的手机连起来判断信息,最后一年下来不良率不到1%,所以发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是支持普惠金融、中小企业金融行之有效的一把利器。 佛山过去的金融有三个偏向,一个是偏向于传统的银行,二是偏向于自己有金融机构,三是偏向于传统的信贷业务,造成金融压抑和金融支持不足,佛山将来干什么。我跟朱市长交流了,我很赞同他的想法金融支持成长性的企业,光靠传统的银行支持是没有大的劲头的,因为银行给一个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贷款风险很大,这个领域风险投资,VC、PE、产业基金是最有利的,撒切尔说过,英国的科技水平很高,银行很多,但是科技产业没有美国不发达,就是没有美国的华尔街风险资本,华尔街的风险资本和硅谷的技术结合才成就了美国高新技术的增长,深圳也是这个模式,我们在佛山要大力发展VC、PE各种产业基金,你要给它政策,吸引它,不仅是中国的,还是全球的,这是方向。 二是小微金融,佛山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我们有了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的手段,这个领域不再是别人不敢踏足的地方。 三是产业链或者是供应链金融,这个传统的金融大有作为,佛山我一看,有那么多的产业基地,有那么多的产业集群示范区,还有像众陶联这样的平台,传统金融可以在这个领域发挥供应链金融的作用。他们都知道这块,我都不说了。 四是不光依靠单一的银行投资,我觉得租赁在你这儿大有作为,租赁、信托各种各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是大有作为的,我觉得佛山处在一个转型过程中,但是佛山的战略,我看了有八条,这里需要再加大一点对金融的描绘,我觉得你们就会可持续的发展,谢谢!文章选自凤凰网,2018年1月14日
2018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