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中新经纬】专家:中美经贸将不限于“买买买”,或延伸到更多要素领域
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发布《CCG赴美调研报告:寻求稳定、均衡和共赢的中美关系报告》。中新经纬 黄昂瑾 摄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前夕,全球化智库(CCG)于11月2日举行《CCG赴美调研报告:寻求稳定、均衡和共赢的中美关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暨中美关系研讨会。来自国际问题研究和对外经贸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中美经贸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最终需寻求美方放松对华出口限制 针对中美经贸未来的合作和发展,《报告》建议中国“加大对美国石油、天然气、农产品、商务客机等的进口,积极促进美国放松对华技术出口管控以缩减中美之间的贸易差额”。 《报告》指出,在能源方面,如果美国能够在能源出口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或与中方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上展开合作,为中方资本投资包括美国西海岸天然气设施在内的能源基础设施提供便利条件,将十分有助于平衡“贸易赤字”,并同时带动美国传统产业的复兴和发展。 农业方面,据中国农业部统计,中美农产品贸易2006-2016年年均增长达15%,2016年中国进口了21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成为美国农产品的最大单一出口市场。尤其是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开展以来,中国恢复了对美国牛肉、大米的进口。美国智库预测称,牛肉、大米、玉米、大豆将成为美国对华出口的“拳头产品”。 技术方面,在未来20年,波音交付的客机中25%将会是给中国的。另外以集成电路为例,去年中国进口总额高达2270亿美元,但美国所占份额仅为4%,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的限制一直是阻碍中美贸易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报告》建议,中方在扩大对美国部分产品进口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寻求美方放松对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如何避免中美贸易逆差被夸大之嫌?优化贸易衡量标准 据《报告》介绍,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了500%。然而,2016年中方统计的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为2540亿美元,和美方统计的贸易逆差额相差了近1000亿美元。而中美两国商务部就统计差异进行的联合研究也表明,美方统计的2008年至2014年逆差数据平均高估了19%。 《报告》分析称,这主要是由于美国跨国企业处于产业链的顶端,中国处在中间,美国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链布局使得产品的相当部分元器件是从他国进口到中国,最终到达美国的出口价值却被记录成了中国的出口,但实际利润大部分由美国企业拥有。这种所谓的“中美贸易的不平衡”都是在统计实物贸易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而这种统计方法严重扭曲了国家之间贸易平衡的真实情况。 对此,《报告》建议,中方要创新统计方法和标准,积极开展中美贸易的真实情况的宣传工作,从而取得美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认可。中美经贸关系将从贸易领域延伸到更多要素领域 除贸易领域外,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表示,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重点将从商品市场领域转向要素市场领域扩张。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中新经纬 黄昂瑾 摄 “这里的商品市场主要指货物和服务,我们长期以来主要纠结的是贸易差额问题、汇率和统计引起贸易差等因素。但以后中美之间的竞争和合作都很可能扩展到要素市场,主要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等。”崔凡指出,比如美国的税改和美联储缩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资本争夺态势;今年8月美国重拾“301调查”主要针对的也是《中国制造2025》技术领域。 同时,崔凡认为,人才因素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正如CCG《报告》所建议,中美可尝试在太空、人才、互联网等领域加强合作,为全球治理制造正面实例。尤其针对人才领域,CCG提出,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人才流动不断增强,中美共同推动成立国际人才组织十分迫切。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卢进勇。中新经纬 黄昂瑾 摄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卢进勇则表示,相比过去主要通过“买买买”维系经贸关系,目前中美两国在所有的经济领域都已经建立了联系。而未来中美关系将从贸易领域进入到投资领域、教育领域、旅游领域、人才领域、文化领域、能源领域等。 《报告》也指出,要突出两国服务贸易在双边贸易中的地位,继续加大中美两国在旅游、留学、移民等领域的合作。文章选自中新经纬,2017年11月3日
2017年11月6日 -
金灿荣:我国外交需要站位更高,对全世界做出贡献
金灿荣,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美方对十九大报告里所呈现出的自信心印象深刻,也有一些人担心中美关系会出现模式竞争。”在11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十九大精神高端理论研讨会上,长江学者、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指出。在最近的一些采访和交流活动中,一些美方人员向他表示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从2050年提前到2035年,重提“为世界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以及为人类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种新的选择,这些表述都受到了他们的关注。 “在外交上,十八大报告要求我们要把中国定位成一个大国,而十九大提出,除了我们自己提升以外,还要对全世界做出贡献。”金灿荣如此解释。 金灿荣认为,这些已经被感受到的变化,表现出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全球活动,而且有了自己的新的全球世界哲学和全球设计理念。过去五年间,这些外交思路的转变早已有所体现,并在十九大报告中集中体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分。 十九大外交理念的“五新” 金灿荣提出,十九大报告在外交方面有一些新的提法,是对过去五年外交上新风格、新实践和新理论的一些总结,主要有五个“新”: 其一为新定位,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自我定位是“有一定世界影响的地区国家”,但是习主席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后,定位变了,整个风格趋向积极进取,从原来的“反应式”外交,变成现在主动提出一个个倡议; 二是新理念。新理念非常多,大致分成两部分:第一个是面向全球未来,十九大报告中讲“双构建”,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其他地方提出开放型世界经济、全球伙伴网络,这四个新理念是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二个层次非常多,针对中美的天然矛盾提出“新型大国关系”,针对中国强大引起周边国家的紧张提出“共同维护和平安宁、深入对接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安全合作、不断巩固人缘相亲”四点主张,针对发展中国家对我们的期待提出了“一个能屹立于世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屹立观,针对亚洲的情况提出“亚洲新安全观”等等; 三是新方式。新方式是“双轨制”,一方面在美国原有的体系内积极发声,在联合国、WTO、IMF积极发声,另一方面在美国以外开始构建自己的体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经济方面的亚投行,令美国人非常震撼; 四是新战略。主要是“一带一路”,美国人也参与进来; 五是新实践。主要思路是稳定大国关系,建立战略伙伴网络,开始对周边进行塑造,“以前主要是顺应,现在要塑造,特别是在现在的战略机遇期内”。“整个外交需要站得更高” 尽管世界形势复杂,金灿荣认为未来中国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不过,未来5年新挑战也会不断浮现,需要中国做好谋划。 中国的总体发展态势不错,经济比较稳定,科技、军事未来五年有爆发的趋势。此外,西方现在问题比较多,世界乱局稳定不下来,中东问题仍难以解决,俄国与西方的矛盾也逐渐尖锐起来。并且,全球问题的严重化,包括气候变化、网络犯罪、极端思想蔓延、公共疾病增加等等,都呼唤中国和西方国家进行全球合作,而非对立。 全球角度来看,中国跟美国未来的综合国力逐渐趋近的,但5年之内很难超过美国,这使得两国处理关系比以前要麻烦,接近期比落后和领先美国都要困难些,姿态上最好还是让小利谋大利。 地区来讲,中印、中日关系十分敏感,这两个国家如果晋升为中国的对手,会造成一些麻烦。日本现在在亚太地区推两个四国集团,分别是日美印澳和日美印越两个同盟,都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中国一定要想办法化解这两个四国集团,其中要重视起越南,毕竟是紧邻,还有澳大利亚,它对我们的经济依赖非常高,是绝对的第一伙伴。 另外,随着中国的现在咱们人、财、物已经走出去,而且还会越来越多,海外利益保护也是我们要面临的一大挑战。当前保护的手段是落后于利益扩展的,为了确保十九大提出的目标能够实现,我们要以保护海外利益这一需求为驱动,增强中国在海外的军事存在。整个外交需要站得更高,拿出多种对策。文章选自华夏时报网,2017年11月2日
2017年11月6日 -
【China Daily】Think Tank:China and US should seek stable and balanced goals
Wang Huiyao, director of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Photo provided to chinadaily.com.cn]China and US should push the bilateral treaty and seek new trade negotiation, said a report released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 major Chinese think tank.The report, compiled after a research tour to the US with both politics watchers and businessmen, offers recommendations on China-US cooperation in 12 aspects of infrastructure, trade, energy, space, investment, etc.“During the just concluded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Xi jinping has put forward it that China will promote a new form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eaturing mutual respect, fairness, justice and win-win cooperation with overall stabi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This applies to stable, balanced and win-win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aid Wang Huiyao, director of CCG.China and US should seek innovation in trade and seek new market, said Teng Jianqun, special invited senior research fellow at CCG.Speaking about the upcoming visit of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to China, Teng said that Mar-a-Lago meet of Xi and Trump has laid a stable foundation for China-US relations in areas of economy,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s.Looking at the future, Teng said that China-US relations have entered a new stage of normalcy: innovation should be achieved in trade, political competition will deepen, and both countries shoul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areas such as financial and security. The overall result of Trump’s trip is to continue to stabilize China-US relations, Teng said.Professor Lu Jinyong, CCG’s special invited senior research fellow, said he is optimistic for the future of China-US ties. He said small frictions and disputes are normal, but they won’t alter the bigger picture.Looking ahead, Lu said that the two countries should respect each other’s core interests and global impact, to promote a shared honesty and harmonious communication.From China Daily,2017-11-3
2017年11月6日 -
【中国金融新闻网】全球化智库提出经贸合作建议 中美双方应有更多合作
本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开启其入主白宫以来的第一次访华行程,而中国共产党也刚刚成功召开了十九大会议。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贸易国、最大的经济体,两国经贸关系不仅影响两国的经济发展,也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加强中美双方尤其是智库领域的交流,全球化智库专家团10月份深入美国的政商中心华盛顿和纽约就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走访了美国政界、商界、智库界的各大机构,并与其中众多具有影响力的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基于此次调研成果和在中美关系特别是经贸领域的研究积累,该机构11月2日发布题为《寻求稳定、均衡和共赢的中美关系》的调研报告,提出努力构建共赢合作的中美大国关系的12条建议。 一是探讨成立中美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推动中美在基建领域合作,邀请美国加入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在美基础设施改造背景下,中美在基础建设投资领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在过去10年,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累积投资达到11万亿美元,这几乎是特朗普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规划的11倍。中国对美基础建设投资无疑将助力特朗普政府的基建规划,从而推动美国的经济发展。对于中国而言,中美基建合作也将有利于中国的企业积累海外经验,从而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战略。同时,中美基建投资也将带动中美两国包括设备制造、工程建设以及高科技等企业的发展,并将为双方的公共机构与私营部门合作的公私合营(PPP)模式开拓更多的市场和机遇。 中国倡议组建的多边金融组织亚投行对亚洲乃至全球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将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与特朗普提出的改造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设想十分契合。美国加入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有助于对美国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同时提升亚投行的国际影响力,为中美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带来机会。 二是中美双方可以共同推进亚太自贸区(FTAAP)的建立。由于美国的退出,TPP现在面临名存实亡的状态。东盟主导的RCEP由于牵扯国家较多各方拉锯造成推进缓慢。APEC即将在越南召开,中美两国首脑都将参会。FTAAP融合了TPP和RECP各自的优点。因此,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还不稳定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应该携手合作,积极推动FTAAP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实际贡献。 三是加大对美国的石油、天然气、农产品、商务客机等的进口,积极促进美方放松对华技术出口,管控以缩减中美之间的贸易差额。 四是尝试在太空、人才、互联网等领域加强合作,为全球治理创造正面事例。 五是努力建立更为准确的贸易衡量标准,用全球价值链的解释,积极改变美方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偏见。中美贸易逆差的数值有被夸大之嫌。2016年中方统计的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为2540亿美元,和美方统计的贸易逆差额相差了近1000亿美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复杂,包括统计差异、转口贸易、再出口等。中美两国商务部就统计差异进行的联合研究表明,美方统计的2008年至2014年逆差数据平均高估19%。按此推算并扣除中国加工贸易中的进口成分和美对华服务贸易顺差后,2016年美对华贸易总体逆差额将调减至1648亿美元,调降一半以上。 六是突出两国服务贸易在双边贸易中的地位,继续加大中美两国在旅游、留学、移民等领域的合作。 七是积极引导中资制造业企业赴美进行绿地投资,增加当地就业,同时提升中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八是在坚持国民待遇前提下,双方进一步改善各自企业在对方国家的投资经营环境。 九是加强在国债交易上的沟通和协调,促进双方在国债的交易中实现共赢。 十是加强两国省/州一级政府间在基建、气候、能源等领域的合作。 十一是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议(BIT)或新的中美贸易协议谈判,减少双方相互投资的障碍,增加彼此之间市场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十二是加强两国智库、贸易协会等非营利组织之间开展合作交流,承担起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弥合分歧的“二轨外交”作用。文章选自中国金融新闻网,2017年11月3日
2017年11月6日 -
朱民:中国发展AI最大好处是市场
专家简介朱民,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2017年10月31日下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博士作客深圳市企业联合会作了一场主题演讲。朱民指出,阿尔法零的推出改变了人工智能的游戏规则。人工智能对现有的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各行各业有着颠覆性的影响,这个变化将于3到5年内发生,届时将引起行业的大洗牌,部分公司会被淘汰。 人工智能初露锋芒是2016年3月。在那场举世瞩目的围棋赛上,代表着人工智能的阿尔法狗击败人类世界冠军李世石。 更“可怕”的事情在2017年发生,阿尔法零横空出世。阿尔法狗通过已经发生过的大量围棋赛来学习、总结和提升技巧;而阿尔法零是机器的自主学习,它只被告知围棋的规则,在自己的探索学习下,三天以内就打败了阿尔法狗。 朱民称,阿尔法零的胜出意味着人工智能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在这之前,人工智能往往和大数据联系在一起,海量的数据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基础条件。但阿尔法零的胜出意味着,在没有数据的前提下,机器也可以根据最基本的规则来理解物理世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绎和发展。 呈现在人类面前的结果是,在掌握了最基本的规则后,阿尔法零三天的学习成果已经“碾压”拥有人类海量制胜经验的阿尔法狗。令人深思的是,机器的学习深度已经超过了人类,而关于人工智能如何学习、是否会在学习中“变坏”的讨论也从来没有息止过。 以微软小英来说,它设计时从未被输入“种族歧视”的信息,却发表了典型的美国白人歧视黑人的言论;另外,微软小英从未被赋予性别特征,却在言论中表现了女性特征。研究者无从知道微软小英是在何时、如何“学习”到了种族歧视的理念,也无法知道微软小英为何会表现出女性向倾向。 马斯克、霍金、盖茨都曾表达出对人工智能的“恐惧”,提示人类警醒人工智能的崛起。 朱民亦指出,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颠覆性、破坏性的改变。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已经很广,大到GE公司生产的飞机发动机,小到普通家庭所用的智能冰箱,商贸、医疗、物流等各行各业,人工智能深入到了人的生活当中,在一些领域人工智能的表现已经超过了人类。 朱民称,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给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影响,会引起相关公司的淘汰,这个改变3到5年内就会发生。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开始反超,国内公司开始在细分领域拔得头筹,如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领域,以及百度在安全处理领域。 一些硅谷的投资机构,也开始将投资重点转移到国内。成立于硅谷的七海资本董事长熊明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过去三年七海资本投资的公司多数位于硅谷,但这两年发现国内公司成长机会超过了美国的硅谷公司,投资关注点也因此转移到了国内。 朱民指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在产品和应用上,而美国技术和基础研究领先一筹。中美两国相比较的话,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弱势是算法、技术和芯片,优势是市场够大,“中国最大的好处是市场,如何通过我们的规模和市场来倒推技术发展,这是我们现在重点关注讨论的。”文章选自第一财经,2017年11月1日
2017年11月3日 -
郑永年:中国执政党的政治认同基础
专家简介郑永年,CCG学术委员会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打开了中国和世界历史新的未来。世界亦在关注中国共产党所定出的历史方位,已经和将要对国际新格局形成产生的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先进性和领导力,在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清晰地呈现,接下来中国要走的路,亦一一被照亮。 近日,记者专访了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教授。 以下内容根据采访实录整理。 使命意识 记者: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很多深刻而让人振奋的新论断。我们也能够体验和观察到中国过去这五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世界其实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恍若之间,中国和世界都变了,像报告所说的,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有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个报告的思想和内涵?郑永年: 按我自己的理解,不仅仅是十九大报告,就是十八大以来所发生的变化,很多人都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多年前我就感到中国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要判断一个执政党,领导人是相当重要的,党本身的使命也非常重要。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跟西方的政党是很不一样的,是一个负有使命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认同基础,就是看有没有实现这个使命,具体来说就是向老百姓承诺的要做的事情,对中华民族所承担的责任。这跟西方计算选票的合法性是很不一样的。 从历史的时段上看,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经过各种思想和实践的碰撞之后诞生的,具有鲜明的现代性。 现代性和传统很不一样,中国共产党的存在不是去维持什么,就像中国从秦朝到晚清。就在维持一个体系的运转,能有效运转,就是最大的目标了,所谓历史的变化,也就是在维持、重复一个基本的社会体系。但中国共产党站在人类的进步观念,站在历史发展的一边。她需要不断地推动变革。她本身的现代性使其不断地自我超越和超越特定历史阶段。但各历史阶段又是不能割离的。 所以说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包括现在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开创的新的历史。记者: 这是一个不断地继承、开拓的过程。正是由于党在实践上的伟大探索和思想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使得中国在实现国家富强与现代化中没有迷航,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郑永年: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年,也就30多年的时间,实际上我们现在也就进入下一个30年。 我们看毛泽东时代,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最困难问题,即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问题。1949年以前中国人民的苦难是痛入骨髓的。 邓小平解决了什么问题呢?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核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毛泽东解决了一个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问题,邓小平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的问题,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那么现在,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全面推进各项伟大事业的时候了。 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行动和热情 记者: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是否可以预期接下来的一些变化?郑永年: 用大白话说,就是要干活,实干兴邦。从现在开始,要干得更多。重点是进行制度建设,这是这一代领导人对自己使命的认同,这一点很重要。 我理解,从现在到明年3月,肯定有很多制度的建设或会出台或在酝酿。记者: 在十九大召开之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如此清晰的蓝图——我们大概知道从哪儿来,也知道要到哪儿去,但具体如何走,有哪些阶段,该注意什么,并不是非常的清楚。而现在,十九大报告一定位,就把中国人民带入了一种参与创造历史的热情中。郑永年: 你说的这种社会的感受,从理论上说,其实正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所要回答的: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比如,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这30年分成了两个阶段,更具规划性和操作性。越看得见,越说明蓝图的科学,越能激发动力和热情。 可以说,十九大报告深刻回应了中国社会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切。记者: 现代性本来是一个多维度的东西,但是因为是西方先行,所以好像形成了一个等级结构,好像要按西方的模式来。但这只是一种历史的偶然性。其他国家,比如中国,也可以形成自己强大而极具吸引力的模式。郑永年: 现代性需要方方面面地看。 一方面,对于现代性这个概念,你要放到自己的历史里看;另一方面,现代性要放到世界历史里看,两者是辩证的关系。 很多人只是把中国放到西方现代性的语境里面来审视,这个就是胡扯的事情,因为中西方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路径。 每个国家的现代性有它自己的规定,从近代以来我们就在向西方学习,但不意味着我们就只是学习而没有创造,并形成自己的模式和方案。 而现在,中国已经有了这样的成功方案。同时,中国共产党还主张,对任何“方案”都不要生搬硬套,要尊重多样性。 领导力和向心力 记者: 观察一些西方政党对选民偏好的注重,似乎更多是在迎合选票以便让自己继续存在。而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是为了实现伟大的目标。郑永年: 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方向感,有自我革命的动力机制,而不仅仅是回应外部的挑战。 现在强调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一说伟大斗争,西方人一听可能就容易理解成权力斗争。这是完全错了,不是这个意思,说的是为了使命而斗争,是为了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这是一个政党具有行动力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是不一样的一个政党,我们前面说了,从一开始她就是一个因使命而成立的政党。 要解决问题的话就要有使命感,必须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是最低层面的。第二个层面是要与时俱进,时代发生变化了,也要自我超越。但这第二个层面也不够,还要有第三个层面,就是要引导这个时代的变化。这第三个层面是最重要的。而十九大,把这一层面阐述得非常清楚。记者: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一直是当今世界一个令人惊叹的现象。作为中国的政治主体,“领导性”是如何体现在党身上的?郑永年: 我们可以说一下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合称马列主义,这实际上是主义加组织。 党的这个领导性从哪儿来?就是先进性的问题。列宁主义解决了政治主体性的问题,解决了国家角色,解决了党的问题,所以我们讲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体的。 世界上很少政党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机结合到一起,但中国共产党是把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结合到一起的。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性,其先进性的一个来源就是在思想上最先进、最具现代性的那些人。 纯洁党的肌体之所以如此极端重要,也是因为必须保持先进性。西方那样一人一票,选票多的就可以叫精英了,但中国说不是这样的。记者: 世界都在关注十九大,十九大所引领的历史新阶段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郑永年: 西方会密切地关注中国的发展并调整相应的策略。这种基于经济利益的敏感必会导致政治上的一些变化。而国际新格局也会在这种互动中形成。 我们讲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是明确的,并且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动力和机制去做到这一点。 但西方未来怎么样?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去提出这个,未来是一个未知的、不确定的领域。在这个意义上,十九大在国际上也是中国的一种软实力。 领导力最终会体现为一种向心力。随着十九大后各种重大变革的推进,我们会更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文章选自新华网,2017年11月1日
2017年11月3日 -
【中国日报网】专家:中美元首会晤将推动达成共识 促进两国合作
中国日报网北京11月2日电(记者 严玉洁)11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宣布,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8日到1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第一次访华,中美首脑会晤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多位专家指出,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将推动两国进一步达成政治共识,进而促进经贸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滕建群当天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研讨会上说,中美元首海湖庄园会晤是非常重要的会晤,稳定了双边政治关系。4月以来,中美关系一直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中美元首11月再次会晤,对于进一步达成政治共识大有裨益。而在政治层面稳定后,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人文交流、安全合作方面会有很大进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崔凡指出,中美经贸关系的重点会从商品市场领域向要素市场领域扩张。这里的要素主要指资本、技术和人才。此外,全球治理领域也将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一大亮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卢进勇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中美关系大局基本上已经确定,两国关系将处于一种互惠互利的平稳状态。目前,中美之间相关联的领域越来越多,不仅仅在贸易领域,还有投资、教育、旅游、人才、文化、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 CCG在2日的研讨会上发布了一项赴美调查报告,建议推动中美在基建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亚太自贸区(FTAAP)的建立,在太空、人才、互联网等领域加强合作,加强两国省/州一级政府间在基建、气候、能源等领域的合作,等等。文章选自中国日报网,2017年11月2日
2017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