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Caixin】Trump’s Immigration Curbs Fuel China Green-Card Debate
(Beijing) — Recent changes to U.S. immigration policy could present China with an opportunity to attract overseas talent, but an independent immigration office is needed to make the system more appealing to foreigners, according to a private think tank that advocates globalization.Shortly after his inauguration,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signed an executive order banning travel into the U.S. for citizens from seven countries — Iran, Iraq, Libya, Somalia, Sudan, Syria and Yemen — for 90 days.China, a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could be an alternative destination for skilled immigrants, according to Wang Huiyao, head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advising the government on global talent issues.However, the country’s immigration policy, particularly the permanent-resident or “green card” system, is being hampered by red tape and a shortage of police resources, according to a new assessment by the CCG.The CCG earlier this week reaffirmed a call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set up a separate immigration agency independent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which oversees the police force in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China’s green card system, which allows holders free entry into China for 10 years.The police authority, which is already facing challenges in maintaining public order,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lacking the level of immigration expertise seen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S.The Public Security Ministry’s immigration mandate also overlaps with those of othe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which has led to an increase in red tape, Wang said.China’s green card system, which has been in place since the 1960s, is one of the most tightly controlled in the world as it is largely reserved for skilled professionals who are perceived as “friendly” toward China.Fewer than 1,600 foreigners were granted a green card last year in comparison with over 1 million foreigners in the U.S. in 2015,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figures from 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The central authority has in recent years moved to open the system wider in a bid to attract top-tier talent to help bolster the slowing economy.Among the high-profile Chinese green card holders is Nobel Prize-winning Canadian economist Robert Mundell, who was issued a card in 2005.China needs to bring itself in line with other countries by separating its immigration unit from the police force, Wang said.The green card system is key to attracting top international talent to come and work in China, and it makes greater sense if China can have an independent immigration office, Wang said.Cheng Quansheng, a senior advisor to the State Council, China’s cabinet, said at a recent forum hosted by the CCG that a future immigration agency should be under the direct control of the State Council instead of being a unit affiliated with the police.Foreign applicants might be taken aback by the requirement for them to go through the Public Security Ministry, a government agency that deals with criminal suspects and lawbreakers, he said.(By Qi Zhanning, Wang Mingting and Li Rongde)From Caixin,2017-3-2
2017年3月6日 -
【经济日报】中国贡献全世界新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张连起:投资乏力、互联互通不够、经济结构性问题等,是世界各国都可能面临的通病,但中国率先运用制度优势提出供给侧改革、主动去产能,中国的做法正吸引来世界更多的目光。 全国政协委员、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取得广泛国际共识,金融支撑机制开始发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产能合作加快推进,经济走廊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核工业地质局局长、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何寄华: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中国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消费方式的变化升级,都有力促进了全球消费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正成为全球市场的消费者。 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有一组数据却格外亮眼:中国GDP总量突破7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比上年增长6.7%,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3.2%。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更多的投资,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也创造了更宝贵的合作契机。中国动力源源不断T 当前,中国已进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贡献不断提升的发展新阶段。这为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十三五”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提高30%左右,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将实现全部脱贫。2015年,我国较高收入人群占城镇人口的20%,总人数超过1.5亿,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万美元左右,这部分人的总消费能力相当于多个中等国家之和。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核工业地质局局长、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何寄华表示,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这必将更多惠及全球。以苹果手机为例,我国是其第一消费大国,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十三五”时期,中国货物贸易进口规模有望达到9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口规模将超过2万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如此大规模的跨境货物和服务贸易,对世界各国工商业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加上中国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消费方式的变化升级,都有力促进了全球消费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正成为全球市场的消费者。 “从另一个角度讲,中国成功养活十几亿人,本身就是对世界的贡献,这对于维护一个安全稳定的世界起到了关键作用。放眼全球,很多地区深陷政治危机,经济落后不但给全球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还严重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这也侧面说明,中国发展了,世界才会发展。”何寄华代表说。 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张连起参加了全国政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调研。在这个过程中,张连起委员感到从中央到地方都坚定决心打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不断积聚。“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我们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用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保持了中国经济持续的中高速增长。若没有中国经济的增量,2016年全球经济仅可实现1.5%的增长。”张连起委员说。中国方案惠及世界 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的时间,得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国已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40多份相关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已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 全国政协委员吕建中是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但他现在更喜欢向别人介绍他的另外一个身份——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是在世界商会联合会和中国国际商会支持下,由大唐西市国际集团和丝绸之路沿线36个国家级商协在香港共同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国际商会组织。目前,已有包括俄罗斯在内的61个国家的工商协会组织成为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会员。 吕建中委员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取得广泛国际共识,金融支撑机制开始发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产能合作加快推进,经济走廊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活力。 “‘一带一路’建设为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重要契机。目前的关键在于建立新的机制与平台,通过搭建‘项目池’与‘资金池’的互联互通渠道,使‘一带一路’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在丝路沿线落地生根。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互联互通也面临各种挑战。”吕建中委员说。 一组数据振奋人心:2016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900家,同比增长5%;实际使用外资1260亿美元,增长4%;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1701亿美元,增长44%。“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中国对外开放的层次进一步提升,动力更加强劲,蕴藏的机遇更加广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蔡金垵说,随着国内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东南亚国家的成本优势愈发明显,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意愿比以前更强烈。盼盼食品已经初步规划在“一带一路”东南亚沿线国家投资建生产线。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蔡金垵代表说,“一带一路”战略也是民营企业加速发展的良好契机,将为企业加速在沿线国家进行产业布局、市场拓展、文化交流、互惠双赢创造良好机会。蔡金垵代表建议,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政策扶持,支持企业进行海外兼并重组、品牌并购,鼓励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中国影响春风化雨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市场”,再到“中国模式”“中国标准”……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的同时,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全国人大代表、江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民告诉记者,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精矿进口国,但过去中国铜企并未掌握话语权,往往静待日本等国企业与世界大型铜精矿供货商谈定加工费后再跟进。但是最近几年来,情况变了。如今,江铜集团每年都代表中国铜企与国际矿业巨头就下一年度TC/RC(精铜矿转化为精铜的总费用)价格进行谈判,而最终谈定的价格就是全世界铜加工费协议价格。 “澳方的专家非常关注我们的‘去产能’推进情况,一再让我们介绍方法和经验。”一次与澳大利亚研究机构的座谈,令张连起委员记忆深刻。投资乏力、互联互通不够、经济结构性问题等,是世界各国都可能面临的通病,但中国率先运用制度优势提出供给侧改革、主动去产能,中国的做法正吸引来世界更多的目光。 在西方某些“曾经的自由经济秩序旗手”选择后退时,中国展现出对自由贸易、全球化以及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国际媒体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全球化首席小提琴手”“世界稳定的关键因素”形容中国。 “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要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的演讲给世界以深刻启迪。 吕建中委员表示,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变革的重要内容,国际贸易规则体系正经历着新一轮的改革与完善。各国商界人士应该通过商协会组织这样的平台加强沟通,探讨、论证推动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的国际商事规则改进路径,积极向相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建言献策,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 “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和而不同、合作共赢。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奉行互利共赢战略,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在这样的理念下,中国坚定地展现对多边主义的支持,从推行多边贸易体制,到敦促各方共同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实施,中国正承担起大国的责任,从国际体系的参与者成长为引领者。”张连起委员说。文章选自《经济日报》,2017年3月5日
2017年3月6日 -
【Dialogue CGTN】CPPCC and Consultative Democracy
【VIDEO WATCHING】Beginning March the third, over 2000 member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Nation Committee will discuss major issues concerning China’s development over next 10days. Not surprisingly, some of the riskers in the West had argued over the years that the China will be always held back by the selected democracy, but the Chinese leaders had alone and widely promoted the consultative democracy in their own way. The Dialogue Studio had invited Professor Jia Qingguo, a CPPCC Standing Committee member, Dr. Wang Huiyao, a Counsellor of China’s State Council, and Mr. Fraser Cameron, director of EU-Asia Center, to discuss the many issues related to the CPPCC’s annual meeting and the consultative democracy.From CGTN, March , 2017
2017年3月6日 -
李成:特朗普目前棘手问题不少 无暇制定对华政策
李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杨洁篪访美,除了进行中美外交团队的工作对接,更重要的就是为两国元首的高层会晤铺路。中美关系未来的走向如何,来看本周的《陈峥专访》。 陈峥(深圳卫视驻美主持人):中美关系的“特朗普式开局”显得波澜迭起,暗示杨洁篪本周访美正处于关键时机,对确保双边关系沿着稳定轨道运行有重要意义。外界预测,目前中美行政团队正寻求扩大合作面,为可能的冲突划出“隔离层”,以稳定中美合作的大局。今天和我一起探讨中美关系等话题的是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 陈峥:特朗普对华政策班子是否已完全搭建?对华政策是否已经成形?李成: 并没有,我们知道,随着外交事务顾问的变化,他整个团队本来已经考虑任命别人做亚洲资深主任,但是会不会由这个改变而改变,我们并不清楚。目前特朗普的政治危机还在进行当中,他跟媒体的关系还需要很多的调整,然后很多更紧迫的问题,朝核问题,中东的问题,还有一些突发的国际事件,等等,这些东西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所以很难想象他把关注点放在中国。 陈峥: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通话中双方表示期待早日会晤。您预计“习特会”何时上演?李成:因为我们知道中国在夏天过后就会全副精力在十九大上面,所以如果要进行的话应该是在八月份之前,七八月份之前,所以5月份应该是一个机会,但是到底什么样一个形式,我想他们可能更关注的是他们的见面,而不是国事访问。陈峥:有评论认为特朗普及其团队一方面承认“一中”政策,一方面安抚台湾,您怎么看?您如何解读特朗普政府目前呈现出来对台湾问题的策略?李成:首先我们把特朗普的台湾政策放在大的环境中来讲,一方面他的早期竞选班子里的人和现在他听得比较多的人,是比较亲台湾的,这并不奇怪。但是他跟习主席的第二次通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有些人说你为什么相信他这样说,他可以出尔反尔,他是个大嘴巴,随时可以改变。但是我们看看他就任以后第一个月当中,兑现了很多选举当中的许诺,包括退出TPP,重新考虑奥巴马医疗改革,包括NAFTA,包括建立墨西哥边界的围墙,包括强硬的移民政策。这些他都在兑现,所以一定程度上讲他并不是不靠谱的,他会做。关于他这个“一中”的政策,我很难想象过了几个星期、几个月,他又说,“我又改变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陈峥:我们知道中国五月将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国元首及领导人已确认出席。此前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多次有记者提问,美方是否会获邀出席。那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李成:如果他去,会是一个非常戏剧性的变化,但是目前来看,取决于很多因素,因为他讲到了,中国不是他主要关注的问题,但是过一两个月情况会发生变化,然后我想他的政策会更明朗化。 文章选自直播港澳台,2017年3月1日
2017年3月3日 -
【财新网】中国成立国家移民局时机开始成熟
中国的移民政策改革早已提上日程,但至今仍进展缓慢。2017年初,美国收紧移民政策,国际人才市场流动性或将增强。在此背景下,为吸引更多外来人才,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提倡成立移民局,集中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中国是时候成立移民局了?日前,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以下称“CCG”)的中美国际人才新政研讨会上,加快建立移民局的建议再次被提出。 今年年初,美国“禁穆令”等一系列移民政策颁布,国际人才进入美国变得更加困难。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或将成为更多国际人才的移民选项。国际人才引进仍存制度障碍 但目前中国在人才引进上还是存在很多制度障碍,管理职能分散、手续繁琐等问题给移民带来不少麻烦,也使不少国际人才望而却步。为此,CCG提倡成立移民局,简化移民手续,放宽移民政策,以吸引更多外来人才。 虽然特朗普上任后,美国的移民政策一度收紧,但中国与美国在人才引进方面仍然差距悬殊。中国的绿卡仍然被称为“世界上最难拿的绿卡”。根据公开数据,2015年获得美国绿卡的人数达到105.1万,而2016年中国批准的绿卡却只有1576名,仅为美国的千分之一。 中国“绿卡”为何难拿?实际上,除了审批程序复杂、进入门槛高以外,体制上的种种障碍是使有意移民中国的人才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目前,移民管理的职能仍较为分散。CCG创始人兼主任王辉耀认为,目前对移民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很多部委和机构,实际上应该统一起来。”因此,王辉耀建议成立移民局,以统一管理移民事务。 对于成立移民局的建议,国务院参事陈全生也表示同意,他认为,移民和人才吸引涉及很多部门,国家是时候需要一个统一的部门来协调实施时候了,也给外界一个更开放的形象。”移民局真的要来了? 实际上,成立移民局的问题已不是第一次引发热议。 2016年2月,国务院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家移民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配置,统一承担制定永久居留政策、实施受理审批和开展日常服务管理等职能”。 不久后,王辉耀就撰文提倡成立移民局。“成立国家移民局,可以就如何保障来华移民的正当权利,保护国际移民在中国的人身、居住、财产等合法权益,增进国民与移民的和睦相处,在语言培训、文化融合、提供职业信息等方面发挥作用。”此后关于成立移民局的议论纷纷出现在媒体,不少人认为成立移民局的时机已经成熟。 此时,中央释放信号也让更多人认为国际人才引进制度将迎来重要改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4月提出:“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 6月30日,中国正式加入国际移民组织(IOM,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此举更加表明了中国要实施更开放的人才政策。 移民局成立的消息首次传出,是在2016年7月。该消息来自一条彭博社的报道。报道称,据某个不具名的知情人士称,中国政府将设立首个移民办公室(immigration office),以吸引海外人才,帮助中国实现经济转型。报道指出,公安部党委书记、国务委员郭声琨在今年早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中透露了这一计划,公安部可能通过合并、扩大边境防控和出入境管理部门来创立移民局,该机构或能在年底前建立。但公安部并未回应彭博社对此事的咨询。 CCG最新发布的相关报告指出,中国建立移民局,实现移民管理与服务专门化已提上日程,但其建设进程对于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较为缓慢。移民局建设的进程仿佛就此停滞,至今依然没有成立移民局的相关消息。 直到今年年初,移民政策改革再次引起关注。2017年2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进一步要求实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便利化改革,推动永久居留外国人在华资格待遇落实。据统计,2016年,中国公安部批准了1576名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增幅达163%。 即将在4月1日实施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也备受关注。新政将就业证和外国专家证两证合一,原《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由国家外国专家局负责组织实施。上海试点以后,人才引进状况有所改善,但管理职能仍未统一。 尽管政策进程缓慢,王辉耀对成立移民局还是有信心。他认为,“我们与国际接轨,应该更多地开放和欢迎国际人才,建立国家移民局势在必行。”文章选自财新网,2017年3月1日
2017年3月3日 -
黄亚生对话巴尔舍夫斯基:如果中美发生贸易战 后果很严重!
黄亚生,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政治经济和国际管理教授。2017年2月22日在纽约,第1财经评论员冯郁青邀请了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和MIT管理学院的黄亚生教授讨论中美关系的走向。他们对前景都不乐观。 认为最好的可能性是特朗普总统和习主席能够互相增进理解。最坏的可能性美国单边大幅提高税率,因为中国看起来并不会这么做。这样的中美双边关系是“非常危险”的。 巴尔舍夫斯基是中国WTO入关时美方总谈判长,是中国加入全球化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 黄亚生教授对于中美关系有很多实践性的重要演讲。两位专家都对未来中美关系以及全球化的前景都不乐观。以下是论坛的部分节选: 冯郁青:特朗普让中美关系出现了高风险因素。 我们看到很多让人忧虑的迹象。他威胁要对中国进口美国货物征收45%的关税。并且任命长期批评中国的经济学家,《致命中国》作者Peter Navarro为白宫贸易委员会总管。您认为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会怎样?巴尔舍夫斯基:中美未来的方向有些不确定。双边关系比过去困难,有很大压力。一部分是因为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反贸易情绪,还有一部分是反移民的情绪。而且也是因为特朗普政府认为与中国的贸易正在越来越不平衡。中国从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受益但是却不向世界开放其国内经济。目前的情况是比较紧张。我认为现在讨论贸易战没什么益处, 但我确实认为中国需要意识到美国有很强烈也很合理的要求,中国需要认真对待。冯郁青:黄教授,您认为贸易战的可能性大吗?黄亚生:诚实的答案是我们不知道, 他的经济政策团队对于贸易,以及资本的流动对于美国,中国的影响有完全不同的理念。特朗普政府强调“美国第一”的政策,但是从来也没有美国总统会说美国第二, 或第三。冯郁青:这一届政府认为贸易是零和游戏。但这样的后果很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今天早上我听Bloomberg 的广播, 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Stephen Roach在广播中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还没看到任何贸易战的后果,那将是非常灾难性的后果。”黄亚生:这对两个国家都是灾难性的,如果你真的认为美国第一,那么就不应该对中国或其他国家发动贸易战。冯郁青:您是中国WTO入关的美方总谈判长。加入WTO使中国的经济腾飞。16年前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们大都认为中国的发展对美国及世界有利,发达国家的民众也大多认为贸易是双赢。为什么16年后会变化这么大我们现在讨论贸易战,双输的可能性?巴尔舍夫斯基:我认为中国加入WTO是历史性的一步,600万人口脱离了贫困,这是非常成功的。不仅对于中国是成功的,对于全球贸易系统来说也是成功的。美国和欧洲的政策当然不是穷的国家应该保持贫穷。美国当然欢迎这一切,如果不欢迎中国成功反而是不理智。尤其是在入关的早期,中国改革步伐很大贯彻了入关承诺的责任。冯郁青:我们也都理解为什么发达国家的民众对贸易越来越反感。根据调查显示只有1%的精英从1998年到2008年,20年的全球化获益,另外的赢家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广大中产阶级。每次我回中国,都感到我的朋友们很富有。输家是发达国家的劳工阶层。您认为发达国家的人们对贸易的反对是否也是可以理解的? 黄亚生:这样的调查是很主观的,这反映了印度和中国的乐观情绪,这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起点是如此之低。所以象印度,中国,波兰这样发展中国家支持全球化而发达国家民众不支持。 巴舍夫尔斯基:贸易能够促进GDP增长,这是毋庸置疑的。因贸易带来的便利以及利益在整个经济中的分配问题并不是一个贸易问题。与其责怪贸易,不如看看国内造成这些贸易问题的内部政策原因,这包括了教育、税收、退休金、医疗保险、在培训、甚至立法。美国政府非常欠缺这方面的优化,造成了国内巨大的贫富差距。所以,主要贸易伙伴应该更好的理解双方的责任,例如汇率,投资等的规则。这很重要。文章选自第一财经资讯,2017年2月27日
2017年3月3日 -
【第一财经】历史高位之后,中企海外投资再“蓄势”
香港律师罗婉文从业30多年,见证了中国从吸收投资到对外投资的发展历程。 在老牌国际律师事务所孖士打律师行工作30多年,罗婉文的律师生涯贯穿了这一转变过程。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她就参与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发上海杨浦大桥、南浦大桥、浙江发电厂等一批标志性的基础设施项目,如今她又帮助中企在缅甸、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修公路、建电站。 让罗婉文欣慰的是,20多年前她曾经帮助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进入中国,目前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亚洲开发银行一起在开发她的团队3年前在缅甸参与的敏建225兆瓦燃气发电厂项目。 “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到五六年前,还是一个吸引外资的国家。应该是从六七年前开始,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购买境外资产增速非常快。过去3年,中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第一大投资国。”罗婉文说。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全年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299.2亿元人民币(折合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表示,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 罗婉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方面,中国经济需要转型,从出口生产制造为主转向高科技、制造链、供应链相对发达,品牌提升;另一方面,过去3年很多中国企业希望把资产多元化、投资多元化,而不要集中在国内市场。 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蓝皮书中表示,从全景上看,当前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流入量达到了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2015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达到1.7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中跨国并购金额从2014年的4320亿美元增至7210亿美元,增长率为67%,成为复苏反弹的主要牵动力。 而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图景中表现突出。根据上述蓝皮书的研究,自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0年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了1456.7亿美元,是2005年的13倍多。CCG认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黄金期”。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机与环境利好中,既有政策利好,也有资金支持优势,同时也有汇率波动中对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影响。 在多个因素的驱动下,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456.7亿美元,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居于日本之前,仅次于美国,美国当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3000亿美元。 在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中国对外投资迎来了另一个节点,就是中国步入资本净输出阶段,中国对外投资的流量超过了中国所吸收的外资,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2015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56亿美元。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超过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7亿美元。 从投资金额在地域上的分布来看,中国企业对欧洲以及北美地区的投资较多,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是投资热点。2016年,中国对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投资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海外投资聚焦制造业和信息技术 为什么发达国家能够拿到这么多中国资本?罗婉文称,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在转型,对中国资本最具吸引力的领域是制造业、信息技术等。 国家发改委2016年下半年备案的中企海外投资项目中就包括智海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nternational Data Group,INC.)全部股权项目、辽阳忠旺控股有限公司收购美国爱励公司(Aleris Corporation)全部股权项目等多个媒体曝光率不高但在有序进行的中国对美信息技术、物流等行业企业的并购项目。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行业的结构在进一步优化,实体经济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成为重点。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中国企业对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分别为310.6亿美元、203.6亿美元和49.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海外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15年的12.1%上升为18.3%。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15年的4.9%上升为12%。 其中颇为典型的是2016年1月海尔宣布以54亿美元全资现金收购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家电业务。 而海尔进入美国、走上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几代人几十年的探索。 海尔集团电器产业公司副总裁、南亚区域总监宋玉军是最早开拓海尔国际化业务的一批人。在回顾自己的国际化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时候,宋玉军向第一财经记者直言,“硬逼出来的”。 当年宋玉军刚从山东理工大学毕业就进入海尔做设备管理员,后因海尔要去美国建厂,他是整个海尔集团选拔的1000多国际化培养人才中的一员,在国际事业部集团封闭培训了一整年,白天学英语,晚上学会计,还要跑步、打篮球锻炼身体。 1999年宋玉军去美国担任了美国项目部的项目助理,负责美国工厂的设备。海尔国际招标时,他们就跟机器似的,一箱箱的资料,要翻译成中文,还有安装调试,往往一天才睡四五个小时。“美国人一下班,我们就撸起袖子或光着膀子放开来干。”他说。 美国项目之后,海尔拿到了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十几个国际项目,宋玉军就和项目团队在各国建厂,后来又参与国际项目的管理。目前,宋玉军在南亚为海尔开拓印度和巴基斯坦市场,海尔在印巴两国都与当地伙伴深度合作,成立了家电产业工业园。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激增的背后也是中国企业20多年从零开始积累起来的国际化经验。时隔一年,收购完成后,海尔已经与通用中央空调共同开拓美国、加拿大等市场。 对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孖士打律师行中国合伙人、中国项目主管葛向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在中国的企业越来越有经验了,投资行为不盲目,基本上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商业考量的,中国投资人也越来越成熟。 他提醒道,中国企业“走出去”目的各不相同,因此要注意的国际市场变化也涉及多方面内容。比如,有些企业是为了降低成本,把生产能力转移到离市场更近、人工成本更低的地方;有的是出于品牌知名度、专利或市场占有率的考虑;最近几年比较常见的是,考虑到国内相关企业和国外同类企业的估值之间存在价值的差距,有些公司是希望买到估值比较低的优质资产,通过国内类似企业估值高地的差额来获利;还有的公司是看中目标公司有充足的现金流。 欧美地区仍是热点但政治风险猛增 欧洲和北美仍然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过去欧洲一直位居美国之前,2016年,中国对北美的投资超过了欧洲。 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的报告发现,2016年中国对美国投资增长189%,对欧洲投资增长90%。 贝克·麦坚时全球并购业务部主管迈克·弗兰克(Michael DeFranco)表示:“2000年以来,中国对欧洲和北美直接投资的一半以上都发生在过去3年中,这表明了全球化的持续影响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贝克·麦坚时统计,2013年以来,中国投资者向北美投入的资金额(480亿美元,增长189%)首次超过了欧洲(460亿美元,增长90%),其中对美国的投资额占对北美投资总额的94%,这一趋势发生在2016年全球范围内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额创将近2000亿美元新高的大背景下。 2015~2016年,中国对美国投资增长近2倍,增至456亿美元。研究发现,交易的平均规模增大,带动整体交易额增长,交易数量保持稳定。 尽管中外机构的统计数据略有差异,但中国在美国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是相同的。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在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32.4%。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企业在美累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99.9亿美元。 根据荣鼎咨询和贝克·麦坚时的数据,中企投资最多的美国三个州,包括加利福尼亚州、肯塔基州、伊利诺伊州。其中,2016年中国企业对硅谷和好莱坞所在地加州的投资交易额超过160亿美元,投资最多。此外,纽约也是中国投资美国资金主要流入地区,而其中房地产投资占交易额的90%。 2016年欧美的政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都具有保护主义色彩,英国脱欧,欧洲多国保守政党崛起,全球化潮流在欧美等中企重点投资国受到挑战。 弗兰克认为,欧洲和北美两大地区交易驱动力强劲,但政治和监管上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交易前景。受中国为减缓资本外流采取的临时措施以及美国和欧洲对入境交易加强筛选的影响,今年新交易很可能出现短期减速。 很多投资美国的中国企业家提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就会色变。因为这一机构可以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为由,在不提供具体原因和论证的情况下叫停外国投资。根据数据统计,近几年,在外国企业对美国的投资项目中,中国对美投资项目被CFIUS叫停的最多。不仅美国的CFIUS,北美和欧洲政府监管机构也介入并阻止了若干中国投资者的技术收购。 贝克·麦坚时华盛顿的政策和监管合伙人Rod Hunter认为,“虽然CFIUS在政策方面一直保持一致,但由于交易在数量和性质上的变化,加之美国官员要与其他发达经济体同僚进行协作,交易的完成变得更具挑战性。” 特朗普竞选期间宣称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增收45%关税并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虽然特朗普上台已经近一个月,上述两项措施尚未落地,但特朗普这些抨击中国的言论以及他内阁中多位对华不太友善的内阁成员都增加了中国赴美投资者的担忧。 其实,在特朗普上任前,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就对中国赴美投资项目采取了一些措施。中国企业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思强的交易,先是被CFIUS否决,后来被奥巴马颁发了禁止令。 罗婉文认为,鉴于中国企业的投资额比较大,收购势头强劲,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官方否决中国对美投资的案例可能会增加。2016年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呈交给美国国会年度报告建议,禁止所有中国国有企业收购美国公司。有些美国的国会议员还动议要扩大CFIUS的审批范围。 对于CFIUS,也有另一种声音。孖士打律师行全球董事会主席唐博礼(Paul Theiss)表示,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商业投资是非常欢迎且持开放态度的。被驳回的案例只是少部分,成功通过的案例数量非常大。大量的投资、并购案例不成功还是由于双方对某些条款和经济利益没有形成共识,并不是由其他政治或审查原因造成的。 孖士打律师行华盛顿办事处合伙人约翰·苏立文(John Sullivan)也认为,美国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很多议题都离不开中国和来自中国的投资。 苏立文表示,实际上真正需要CFIUS审批的投资案例非常少,只有关乎国家安全、重要技术和重要基础设施的那一类才需要审查。之所以外界盛传,是因为有大量媒体报道,还有大家对某些案例的批评和讨论,导致大家对未通过的案例格外关注。文章选自第一财经,2017年2月21日
2017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