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国际商报】迈向全球,中企步伐愈发坚定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怎样坚定地‘走出去’、坚定地参与全球化进程显得更加重要。”在日前于海南三亚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龙永图强调,中国企业“走出去”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方向,是推动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该论坛由CCG、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三亚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主题为“中国海外投资驱动力:加强合作,多元并存”。继首届论坛聚焦“企业走出去”和第二届论坛专注于“全球化布局”后,本届论坛聚焦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驱动力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CCG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表示,在目前“逆全球化”浪潮此伏彼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该更坚定地“走出去”,更坚定地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方向,也是实现建立“命运共同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辉耀指出,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许多新特点:首先,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活跃,领域不断拓展,涉及62个国家和地区,并购领域涉及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18个行业大类。其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迈上了新的台阶,连续13年快速增长,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在金额上仅次于美国,首次位居世界第二,并超过同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了资本项下的净输出。同时,中国企业也面临“逆全球化”的挑战。中国企业全球化是中国推动全球化的关键,在国家层面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提升、推动本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企业也需要积极应对,更加充分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提升全球竞争优势。 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亦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中国企业利用全球化在世界范围进行资产的全球配置,开拓全球市场。中国目前正在构建经济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企业对外投资要紧密跟随国家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方针。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既要走市场化的道路,也要考虑全球发展问题,要在投资中占据全球治理的道义制高点。 “企业‘走出去’是国家经济的组成部分,一国经济发展应有国际化资产。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发展阶段的必然,也是与世界经济融合的大势所趋,与其他国家实现合作共赢是各国的共同愿望。”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认为,全球配置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值得思考。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科技产业革命不断进步的当下,企业“走出去”必须有综合的套路,从硬实力和软实力各个方面来推动,使“走出去”企业与当地融合,实现共赢,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刘燕华提醒道,目前中国企业对“走出去”有很高的热情,但是同质化现象非常明显,有时候产生恶性竞争。“既然‘走出去’,就要拧成一股绳,要把眼界放得更宽一些,并且应该考虑差异化和互补性。”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强调,企业全球化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盈的重要渠道,中国已经产生了一批居于世界前列、大规模的企业集团,这些企业有能力率先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其全球化发展空间广阔,前景乐观。 国务院参事谢伯阳表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兴业渐入佳境,形势喜人,建议鼓励制造业,推进多元化;鼓励到亚洲投资,推向全球;鼓励民企,推动整体;鼓励在海外利用外资,推进全球的合作。(作者:何芬兰)文章选自《国际商报》,2016年12月6日
2016年12月8日 -
【China Daily】Changing times demand bigger role in WTO
Editor’s note: A number of experts spoke at a recent forum organized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nd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to mark the 15th anniversary of China’s entry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Following are the views of some of those experts: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CCG and a Counselor to the State CouncilGlobalization the way forwardGlobal governance in its existent form is facing challenges, so a new form of global governance is emerging. With the Doha Development Round of the WTO coming to a halt, the major economies, which are in dire need of new global trade rules, have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talks among themselves through multilateral arrangements such as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and the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China needs to make better use of these arrangements to be able to write new global trade rules, which in turn will propel its domestic reform forward, help it maintain its established priorities in global trade and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its capital.The United Kingdom benefited from the earlier stages of globalization, the United States did so from the later stages, and China is benefiting from the current stage. As such, China will continue to support globalization and will take the process forward.He Yafei, former vice-foreign minister of China, CCG consultantHelping increase global growthGlobalization entered a new phase after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oday the world is witnessing a power shift and change in global governance.While defending the existing global governance mechanism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at its core since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China advocates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o establish a new win-win model based on common prosperity and shared development. Its proposal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entir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hina is a defender of and contributor to the global governance mechanism, not a violator as some Western media outlets allege.China supports the global trade and investment system featuring free, open and fair trade. It will continue to participate in and lead global governance to make it more open and transparent.China will also make more contributions to global governance, and intensify its efforts to raise global economic growth. And it will provide more global public products and play a more positive role as a major economic power.Tu Xinquan, a Non-Resident Senior fellow of CCG, a senior researcher in WTO affairs at 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China can play leading role in WTO processSince the Doha Development Round could not be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2011, the WTO is finding it difficult to propel the talks forward.The problem lies in the WTO’s objectives. The new topics of WTO talks increasingly involve the domestic policies of its participants. But this is not the time to discuss or change domestic policies. For the same reason some bilateral free trade area agreements have made little progress in the talks on free trade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So China should start playing a leading role in the WTO process, for which it needs to make a lot of preparations on the economic and policy fronts. That China will continue to support globalization is beyond doubt.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lacks consensus on what kind of new policies and theories to adopt. WTO members ne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e coming years before propelling globalization forward.Sun Yongfu, a Non-Resident Senior fellow of CCG, former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European Affairs, Ministry of CommerceNegotiations key to better futureSince joining the WTO in 2001, China has not only participated in but also has done everything it can to adapt to the world order. Over the past 15 years, China’s economy and trade volume hav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to the astonishment of both China and its global partners.Beijing has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is promot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played the leading role in establishing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Bank, which are actually rule-making practices. In fact, it has been helping draft new rules for global governance.But that does not mean Beijing is out to break the existing rules. It only hopes to add new, and much-needed elements to the current global governance mechanism, which requires it to consider some problems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and better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various parties.Negotiation is one of the processes to achieve the right balance among different interests, so China must pay greater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while making more efforts to draft global rules.He Ning, a Non-Resident Senior fellow of CCG, former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American and Oceanic Affairs, Ministry of CommerceThe benefits of free trade rulesThat other WTO members started treating it as equal is one of the greatest benefits China got by joining the WTO. In other words, WTO rules regulate not only China’s policies toward the other members, but also the latter’s policies toward China. In many cases, these rules have helped China avoid becoming the victim of the domestic policies and politics of some Western countries.In 2005, US senato Chuck Schumer accused China of "currency manipulation" and moved a bill to levy 27.5 percent tariff on all Chinese products exported to the US. Had that bill been passed, it would have spelled disaster for Sino-US trade because products labeled "Made in China" would cost 27.5 percent more in the US. The move sparked fierce discussions in the US, and Schumer was eventually forced to withdraw the bill, because it was against the multilateral rules of the WTO.It was a typical case of the WTO rules helping China avoid antagonistic measures of Western countries. Western countries could not pass such bills targeted at China, because they were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TO’s rules. Of course, China too has to follow the rules, so as to maintain a good trade environment for all.From China Daily,2016-12-7
2016年12月8日 -
【青年参考】专家:未来会有更多留学生报考公务员
前不久,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北京市各级机关2017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拉开了今年北京市公务员招录工作的大幕。具体来看,今年“京考”共开放2136个职位,招录5022人,总招录人数比去年减少1835人,降幅达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招录人数的变化,今年的“京考”在招录对象上也有重大创新,首次明确提到京籍海归可以报名参加考试。公告的原文是,“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期间取得国(境)外学位并完成教育部门学历认证的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且人事行政关系在北京的留学回国人员,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以报考限应届毕业生报考职位”。 《青年参考》记者对比发现,往年的公告中并未明确提到海归报名参加“京考”的情况,海归究竟能不能考、以何种身份报名,以前都处于模糊状态。但今年,公告将海归问题予以细化,明确指出明年7月31日前能拿到学历证明的应届京籍海归可以报名参加考试。对这些人而言,无疑多了一个就业方向。 长期关注海归问题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指出,多年以来,中国海归不愿进入政府、不愿从政已成现象,但现在,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海归愿意加入国家公务员队伍,政府也在释放善意。众所周知,我们拥有庞大的公务员体系,规模达到几千万人。之前,政府为了提高管理水平,采取的办法是把官员送到国外培训,比如送到美国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进修,或是送到其他国家的大学培训,这当然是一种办法,但更有效的做法是,直接吸纳有国外学习经验、相对成熟的留学人员加入公务员队伍。” 王辉耀向《青年参考》表示,前几年江苏省在吸纳海归人士进入公务员系统方面做过尝试,现在看这种趋势在慢慢扩大。可以说,未来留学人员进入政府做管理或公务员的人数会大量增加。 今年9月刚到英国留学的北京女孩Nikki从微信上看到这则消息时很高兴,她希望毕业后能找到安稳的工作,同时发挥目前所学的政治传播方面的特长,从这两点看,参加“京考”当公务员不失为一个好选择。不过,Nikki也表示,从占比看,海归考公务员仍是少数,很多人还在考虑职业回报、未来发展平台等因素。 Nikki表示,如果有符合条件的海归报名今年的考试,准备时间估计会非常仓促——公告在11月11日发布,11月14日开始报名,12月10日考生参加笔试,如此紧凑的报考时间安排,海归很可能没时间准备。“据我了解,公务员考试难度不低且题量不少,如果不经过专门的备考复习,即使报名参加也很难取得好成绩。”Nikki猜测这一政策的作用可能明年才会显现出来,她建议有相关打算的留学生早作准备。文章选自青年参考,2016年11月30日
2016年12月6日 -
【大公网】中国智库聚焦在华国际学校:数量质量均有提高
大公网11月29日讯(记者严雪)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和北京王府学校联合发布《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2016)》。蓝皮书将国内中等教育国际学校分成三类:面向外籍人员和港澳台胞的国际学校、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以及民办的国际学校,并分别预判了三类学校的发展趋势。 据了解,目前中国有国际学校661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发达地区。中等教育国际学校作为链接国内教育和国际教育的创新载体,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数量增长迅速,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CCG介绍,《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2016)》以国际学校的办学性质和接收学生人群为依据,将国内中等教育国际学校分成三类:面向外籍人员和港澳台胞的国际学校、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以及民办的国际学校,并分别预判了三类学校的发展趋势。 蓝皮书显示,中国现有面向外籍人员的国际学校122所,占中等教育国际学校总量的18.5%。此类学校由于只能招收外籍学生的限制和严格的政策规定,短时间内很难有大的突破,数量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但随着中国加快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未来一段时间,对外籍子女国际学校的需求仍将平稳增加。 而公立学校国际部,全国共218所,占总量的33.0%。公立学校凭借较好的教育基础和资源,有出国意向的学生愿意选择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作为出国留学的跳板。但2005年至2013年,公立学校国际部发展迅速引发了社会对教育主权与教育公平的争议,教育部门对公立学校国际部的政策也不断收紧,如2014年北京市教委明确表示不再审批新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目前,公立学校的国际部正在出现与本部教育体系剥离、自行发展的新趋势。对于公立转民办,学校身份的界定、教师身份的界定、投资问题仍然会存在不清晰的问题。 此外,中国现有民办国际学校321所,占总量的48.6%,是当前中国国际学校发展中的主要力量。 蓝皮书认为,2010年之后,国际学校需求旺盛,公立学校国际部备受争议而面临整顿,民办国际学校更加受到市场的关注,进入稳步增长阶段。考虑到目前留学市场和国际教育市场上对高水平的国际教育的需求,民办国际学校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同时蓝皮书还指出,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是民办国际学校未来发展要正视的问题。文章选自大公网,2016年11月29日
2016年12月6日 -
谢伯阳:鼓励中国企业实现更加多元化的全球发展
2016年12月5日 -
【环球网】吸引人才新举措:东莞建议设立“人才发展指数”
11月25日,第三届东莞人才发展论坛在东莞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隆重召开 【环球网 财经频道 综合报道】由东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东莞人才发展论坛于11月25日上午在东莞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隆重召开。作为2016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论坛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为主题,吸引了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人才工作者等200余名嘉宾及观众的积极参与。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学智,湖北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中国人才50人论坛专家委员会专家桂昭明,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David Zweig,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刘科,融智国际教育集团 CEO、江苏省侨界专业联合会副会长江冰,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张秀英等嘉宾出席论坛,重点围绕“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的主题,为东莞今后要如何创新人才工作思路,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为人才发展松绑放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东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司琪介绍了东莞在近年来人才建设方面的成就:“近年来,我们连续5年,每年安排10亿元的东莞人才专项资金,并且密集出台了40多项的人才政策制度。在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招才引资方面打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东莞近年来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经济结构转型等问题。东莞市政府亦在积极寻找相关对策,人才引进是其中政策之一。据司琪介绍,目前,共有7.5万高层次人才在东莞创新创业,其中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就有31名;省市创新科研团队达到55个;与清华北大国内著名高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32家,建设的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载体有360多家。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也达到了980多,预计到今年年底累积的数量有望超过1500家。目前全市科研团队的总量,博士后创新实践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都位居全省地级市的首位。 但是,与中国许多地方一样,东莞的人才引进以及科技转化也面临不少问题。在论坛上,湖北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桂昭明提出人才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破除“四个脱节”,即科技人才同经济的脱节、人才创新成果同产业的脱节、人才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的脱节、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的脱节;上述四个脱节造成我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可用性低”,专利数虽多但是整体转化率“不及20%”,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 在互动中,各方专家学者就东莞市如何进一步创新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建言献策其中包括:一、要建立东莞人才发展指数,从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投入、平台、社区教育以及创新成果等方面全方位评价东莞人才发展现状;二、人才发展方面要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思想家“四家联动”机制;三、关注人才不仅要关注“高大上”,还要关注“小轻新”;四、从源头上解决人才问题,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资源,吸纳全球人才的智慧;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学智、融智国际教育集团 CEO江冰、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重点分享了自己工作领域当中的经验和感受。著名中国人才问题专家、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David Zweig为提升海外人才引进建言献策包括:允许且鼓励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应该给最近几年回国的科学家更多权利;缩小主管科研与教育官员的控制与分配资源的权利;通过竞争来分配越来越多的研究资金。 东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顺娇等领导出席了论坛,并与论坛嘉宾就东莞下一步的人才工作进行了交流。 本届活动还围绕“创新发展?智聚东莞”这一主题,成功举办了包括高端人才博览会、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海外人才工作站对接洽谈会、高层次人才项目路演、“互联网+”人才竞聘会、第八届海外专家南粤行暨“千人计划”专家东莞行、东莞创客论坛、创新发展系列报告会、东莞人才工作成果展等11项共20场活动。文章选自环球网,2016年11月28日
2016年12月2日 -
【新京报】报告称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1456亿美元 首超吸引外资
新京报讯(记者陈彦旭 李玉坤)11月23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对外发布《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企业国际化蓝皮书。蓝皮书显示,自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0年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了1456.7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超吸引外资,投资流量跃居全球第二。 谈及中企对外投资,CCG认为跨国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从2006年起,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数急剧上升,2015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498起。还有一个显著的现象是,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十分活跃,并购案例达到397起,占当年总投资案列数的53%,并购金额达3963.19亿美元,同比增长280%;2016年上半年民营企业海外并购290起,并购金额1094.2亿美元,占比分别为64%、36%。 CCG表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是为了获得资源、技术、品牌和市场渠道。例如,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借力IBM品牌力度获得全球营销网络;美的收购东芝的白色家电,弥补了在核心技术上的空白,把东芝在电子控制领域的技术应用到家电智能领域,提高美的国际制造水平。 根据CCG的统计,2015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欧及北美地区,比重分别为30%、29%和25%。其中亚洲投资180起,投资金额3865.75亿美元;欧洲投资177起,投资金额1769.14亿美元;北美投资152起,投资金额为503.71亿美元。 从单个国别来看,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热情不减,蓝皮书指出,2015年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案例129起,投资总金额达到482.67亿美元,与2014年相比分别同比增长了24%和94%。2016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投资的近20%都投入到了美国。 CCG主任王辉耀表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三大亮点:一是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二是中国超越日本,位列全球第二大直接投资来源国;三是中国对美直接投资首次超过美国对华投资。 王辉耀指出,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度低是影响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法律风险成为除政治风险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最大风险。企业要纵深标准制定、翻译和对比验证,落实应用示范。政府要注重人才经费支持,完善翻译机制,推广中国标准。文章选自《新京报》,2016年11月23日
2016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