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环球网】海归就业竞争加剧 超6成在基层工作
人才50人论坛 【环球时报 记者 李萌】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著、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No.5》12日下午在北京发布,报告对全球化时代中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进行了分析。报告称,中国留学生海外就业和回国就业面临的竞争加剧。 报告显示,到2015年底,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达40.91万人,自1978年至2015年回国人员总数达221.86万。随着留学回国人员数量激增,他们的就业也开始面临激烈的竞争,留学回国人员与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更加激烈。虽然竞争激烈,但是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6年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调查,海归就业难的问题并没有明显加剧。85.9%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与2013年的调查基本一致。其中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68%,略高于2013年的调查。 报告还指出,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地域集中、行业集中的特征依然存在,创业方面先锋作用依然明显。超过六成的留学回国人员在基层岗位工作,实际薪酬低于其期望薪酬,所学专业与工作匹配度、工作满意度均较低。其中,仅有26.4%的被调查者第一份工作起薪高于一同进入单位的国内学生。16.5%的留学回国人员在所学专业与实际从事工作的匹配度方面选择“非常匹配”。对当前工作持“非常满意”态度的仅为3.5%,选择“满意”的为27.1%。 CCG秘书长苗绿博士认为,随着社会对海归就业的关注度提升,海归光环在媒体报道中已经逐渐暗淡。中国留学生海外就业和回国就业都面临竞争加剧的现实情况。一方面,中国有着数量庞大的留学生群体;另一方面,随着国际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各国收紧工作签证制度,国际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在留学所在国留学继续工作的可能性在变小。文章选自环球网,2016年12月12日
2016年12月15日 -
【中青在线】中国留学生占世界留学生总数的1/4 累计回国人数过半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晨赫 实习生 罗兰烁)12月1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著、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No.5》(下称蓝皮书)在北京发布。 报告分析了全球化时代中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留学低龄化、反向留学、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和创业的主要特点、海归创业、从政意愿等均是报告关注的重点。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目前全球有超过500万学生在其祖国以外的国家接受教育,与十年前相比增长了67%,跨国流动程度明显加快,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人数增长较为明显。以全球接收国际留学生最多的八个留学目的国为例,2014年,这八个国家接收国际留学生总数达3123398人,比2013年增长了6.9%。 蓝皮书显示,中国留学生占世界留学生总数的1/4,作为留学生大国影响着国际留学态势。 蓝皮书指出,2015年度,中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有126万人,约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5%,这意味着每四个国际留学生中,就有一个是中国的海外留学生。同年,中国来华留学生总数达39.76万人,约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8%。而美国2015年在美留学的留学生总数为120万人,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4%;2014-2015学年美国出国留学生总数为32万人左右,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6%。CCG秘书长苗绿博士表示,中国成为出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出国留学生和来华留学生总数也超过美国的出国留学生和在美留学生总数,中国留学生的国际流动将影响全球国际态势。 CCG调查发现,截至2015年,中国是美、加、英、澳等英语国家的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也是日、韩、新等汉语文化圈国家的最大留学生来源国。据统计,中国留学生数量占美国、加拿大两国留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均超过30%。CCG秘书长苗绿博士指出,在以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为代表的汉语影响范围内的国家,中国留学生也是人数最多的留学群体。仅以韩国为例,2015年留韩的中国学生占韩国留学生总数的62%。 蓝皮书同时显示,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增速放缓,累计留学回国人数超过出国留学总人数的一半。 蓝皮书显示,1978-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累计已达404.21万人。其中,126.43万人处于学习研究阶段,221.86万人选择学成回国,学成回国学生占已完成学业学生群体的79.87%。 CCG秘书长苗绿指出,学成归国留学生总人数的明显增加,与出国留学人数的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2015年,留学回国人数达到40.91万人,比2014年增加了4.43万人,增长了12.14%。2015年出国留学人数增长率比回国留学人数增长率仅高出不到2个百分点,这与2001年两者人数之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该年出国留学人数增长率为115.38%,回国留学人数增长率为34.23%,两者之间的差距高达81个百分点,是2015年该差距的40多倍。 苗绿博士表示,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国际化的薪酬待遇是吸引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对留学回国人员吸引力较大的措施主要包括提供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机会、提供国际化的薪酬待遇,这两项分别占比58.8%、47.7%。其次是放开出入境限制(30.5%)、支持重大科研项目(28.7%)、取消户籍限制(28.3%)、解决回国养老问题(19.4%)。吸引力相对较小的是提供融资担保、提供一次性奖励、为配偶或子女随迁提供帮助。文章选自中青在线,2016年12月13日
2016年12月15日 -
【人民网】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中国连续七年成美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
人民网北京12月12日电(杜明明)12月1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著、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在北京发布。蓝皮书指出,中国连续七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在美本科生超过同期研究生,留学低龄化现象更加明显,中小学留学生增多。 CCG研究显示,2015-2016学年,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达328547人,占美国国际留学生总数的31.5%。而其增长率则有所下降,从上一学年的10.8%回落到8.1%,但总体增长趋势仍非常明显,已实现留美人数的“十二连增”。 蓝皮书研究揭示,我国在美留学本科生首超研究生,本科阶段的留学生增速明显快于研究生阶段。2014-2015学年,赴美攻读本科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赴美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数,其中攻读本科的中国学生达124552人,较上一年增长12.7%,攻读研究生的中国学生达120331人,较上一年增长4%。 CCG与麦可思联合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在高中阶段就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掀起高中生出国留学的热潮。出国就读高中的学生比例从2012年的17%上升到2015年的27%,还有超过1/3的学生打算出国就读高中或预科及语言学校。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IIE)在2013年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中国已成为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等国中等教育留学的第一大输出国,仅上述四国的中国初高中留学生就高达4.9万人。包含中国香港在内,赴美就读初高中人数最多,为23562人,占该国同类留学生的32.3%。此外,根据2015年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的数据,近五年,留美就读初高中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增长近三倍,最小的仅有10岁。五年间,幼儿园至高中阶段(K-12)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从8857人增至34578人,增长290%,约占在美留学外籍中小学生总数的一半。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主编,CCG秘书长苗绿博士表示,中小学生留学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中特有的社会现象。这股热潮背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的中产阶层持续扩大,有经济实力能够承担中小学生出国留学;另一方面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方法、机制与国际水平尚未接轨,教育制度如高考制度,还存在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在国内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国外又有积极的政策力量在“拉动”,加剧了该现象的发酵。另外,中国在不断地在参与全球化大潮,教育的国际化也是一个大的趋势。在教育国际合作加深过程中,会有更多的低龄学生接触外部世界,未来的低龄留学将越来越普遍。文章选自人民网,2016年12月13日
2016年12月15日 -
【China Daily】FTAAP better choice in Asia-Pacific, say Chinese experts
After US president-elect Donald Trump announced his plan to abandon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hinese experts are discussing whether 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 also known as FTAAP, would be a potential area fo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cooperate in the future."Only when China and US agree on the future global economic rules and jointly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TAAP will it be possible for the Asia-Pacific to achieve the goal of global economic growth," Wang Huiyao,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Globalization, said during a recent forum.FTAAP first made its appearance in 2006 at APEC summit in Hanoi. It devotes to creating a free trade zone that will considerably expand commer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region. At the 2014 APEC summit in Beijing, APEC leaders agreed to launch "a collective strategic study" on the FTAAP.It is also the first regional free trade agreement that includes both China and US, which will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not only within Asia-Pacific, but also on a global scale.According to a report released by the center, whether US and China, as the world’s first and second largest economy entities, will cooperate in the field of global economy and trade can directly determine if the world economy is turning to a more open and more integrated future, or isolationism. Thus, the lack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both China and US in any Asia-Pacific free trade agreement may not be as efficient for the growth of economy.The absence of the US makes TPP no longer have the potential of being "21st century trading rules". Although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known as RCEP, would probably become a preferred free trade area in the Asia-Pacific in short term, it might not be able to replace TPP, the report said."Even Trump who strongly opposed the TPP hasn’t said anything negative about FTAAP yet," Wang said. "If it’s really good for US’s economy, I can’t see why Trump will not have a second thought." (By Liu Xuan)From China Daily,2016-12-13
2016年12月15日 -
【People’s Daily Online】China has become world’s largest source of overseas students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2016)" was released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in Beijing on Dec. 12, 2016. (filephoto)In 2015, a total of 1.26 million Chinese students studied abroad, accounting for about 25 percent of all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orldwide. According to an annual report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China has become the single largest source of overseas students.The report, released on Dec. 12 and titled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2016)," was jointly published by CCG and the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Press (China). It is the fifth version of the research report, which was first published in 2012.According to CCG’s research, China is the largest source of overseas students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S., Canada, Britain and Australia. It is also the top source for Asian countries including Japan, South Korea and Singapore. Statistics show that Chinese students account for more than 30 percent of total overseas students in the U.S.and Canada, and about 62 perc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South Korea in 2015.The report pointed out that China has been the largest source of overseas students in the U.S. for seven consecutive years, and the number of Chinese students earning bachelor’s degrees surpassed the number of those doing graduate studies for the first time last year.Meanwhile, the number of younger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is rising every year. A study conducted by CCG and MyCO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high schools outside of China. The proportion of Chinese students going abroad for highschool jumped from 17 percent in 2012 to 27 percent in 2015. Data released last year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indicates that the number of Chinese students in middle and high schools in the U.S. has increased threefold in the last five years.The report notes that from 1978 to the end of 2015, more than 4 million Chinese students went abroad to study. Among them, 126,430 students are still in school, and 221,860 have returned to China since finishing their studies. The total number of returning student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 academic exodus began. Good job opportunities and international remuner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attracting returnees. Also playing a role are favorable measures including the liberalization of immigration restrictions, suppor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abolition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restrictions and more.Most returnees choose to work in first-tier cities like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zhou.They are mainly involved in the financial, manufacturing,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industries. More than 60 percent work in grassroots positions with salaries that fall shortof their expecta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port.(By Du Mingming)From People’s Daily Online,2016-12-13
2016年12月15日 -
【中国网】全球留学生反向留学潮兴起 科技潮助推STEM留学热情
中国网新闻12月12日讯 12月1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著、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No.5》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全球国际留学生数量持续上升,反向留学潮兴起。亚太、东盟和拉美试图改变“冷门留学国家”现状。 全球国际留学生反向留学潮兴起 报告指出,全球国际留学生数量持续上升,反向留学潮兴起。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目前全球有超过500万学生在其祖国以外的国家接受教育,与十年前相比增长了67%,跨国流动程度明显加快,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人数增长较为明显。以全球接收国际留学生最多的八个留学目的国为例,2014年,这八个国家接收国际留学生总数达3123398人,比2013年增长了6.9%。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主编,CCG秘书长苗绿博士指出,反向留学兴起的原因之一是欧美等传统留学目的国大多面临本国学生选择去留学的数量太少,远远低于外国留学生数量。政府、高校、留学和交换生组织努力提供更多的留学选择和更好的服务吸引学生,并且通过奖学金和更加灵活的资助转移政策减轻学生的留学成本。 亚太、东盟和拉美试图改变“冷门留学国家”现状 报告还指出,发达国家吸引了大部分国际留学生,亚太、东盟以及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国际留学。 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数据显示,国际留学生的分布进一步集聚。接收国际留学生最多的八个国家所接收的国际留学生比例从2001年的66%上升到2014年的70%,增长了4%,接收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仍以发达国家为主。从区域分布来看,北美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区域,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接收的国际留学生人数占总数约30%。 CCG秘书长苗绿博士认为,虽然欧美国家在留学市场上始终占据强势地位,但是亚太、东盟和拉美国家和地区也在试图改变“冷门留学国家”的现状,根据自身优势,推出留学优惠政策,吸引国际学生前往该国学习。 全球科技热潮推动STEM领域留学热情 报告分析,全球科技热潮推动了STEM领域留学热情。目前全球范围内高科技人才短缺现象明显,对国际留学生的专业选择也有一定影响。 CCG研究显示,美国每年电脑专业毕业生只有4万多人,但有400万个与电脑有关的就业空缺岗位。从2000年到2013年,扣除通胀因素后美国工人平均工资保持稳定状态,而理工领域工人薪酬却实现了6%左右的增长,电脑相关专业领域工人薪酬增长了26%。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专业也越来越热门,2015-2016学年数据挖掘工程成为仅次于石油工程的第二高薪专业。据Glassdoor的分析,目前美国的数据科学家平均年薪为118709美元,相关领域的人才还将越来越抢手。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预测,到2018年,美国将面临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人才的短缺,将有14-19万个工作岗位需要有深入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同时还有150万个岗位需要懂得大数据分析结果并做出有效决策的管理人员。 CCG调查显示,STEM专业几乎包揽了在英美两国的毕业生十大高薪专业排行榜的前十名。工程学专业,像化学工程、通用工程、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等,毕业生的入行年薪远超其他专业。在英国,只有经济学的毕业生跻身前十位。而在美国,2015-2016学年前十名毕业生高薪专业全是理工科,其中石油工程更是以绝对的年薪优势排名第一。文章选自中国网,2016-12-12
2016年12月15日 -
【中国新闻网】2016留学发展报告:归国出国人数差距缩小 工作满意度待提升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12日在京发布。报告围绕全球化时代中国留学和来华留学两方面展开,重点关注留学低龄化、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创业及从政意愿等问题。 该报告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旨在客观反映中国留学现状及特点,为中国留学发展建言献策。 报告主编之一、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指出,改革开放至今,中国赴海外留学总人数已接近500万人,其中半数以上回国发展;中国作为第一大留学输出国,也在逐渐成为具有活力的留学目的国。 他表示,留学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好中国的留学现象至关重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认为,报告通过对留学全过程的跟踪,抓住突出问题、汇总专家意见,给有意留学者以启发和参考,给学成归国者以指导和准备,给相关机构改进留学管理工作以重要依据。 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为52.37万人,同比增长13.9%;留学回国人数达40.91万人,较2014年增加了4.43万人,增幅为12.14%。 报告还显示,超过六成的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已回国,其自主创业的比例远高国内读研的毕业生。 CCG秘书长苗绿指出,学成归国留学生人数增加,与出国留学人数的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国际化的薪酬待遇。 报告显示,在对留学回国人员进行的调查中,上述两项举措的吸引力占比分别为58.8%、47.7%,其次是放开出入境限制(30.5%)、支持重大科研项目(28.7%)、取消户籍限制(28.3%)、解决回国养老问题(19.4%)。 不过苗绿也表示,留学回国人数虽稳步增长,其整体工作满意度仍有待提升。 据苗绿介绍,有超过六成的留学回国人员在基层岗位工作,实际薪酬低于其期望薪酬,所学专业与工作匹配度、工作满意度均较低。 其中,仅有26.4%的被调查者,第一份工作起薪高于一同进入单位的国内学生;16.5%的留学回国人员在所学专业与实际从事工作的匹配度方面选择“非常匹配”。对当前工作持“非常满意”态度的仅为3.5%,选择“满意”的为27.1%。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已连续五年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在国内外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力。(付强)文章选自中国新闻网,2016-12-10
2016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