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ople’s Daily Online】China expected to take larger role in global governance
China’s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to the world is expected to be strengthened, a recent report predicted. It is also expected that China will take a more active role in the global governance process, especially given the current climate of de-globalization.The short-term plan focuses on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the global economy, including improvement of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20 Secretariat and construction of a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which China and Asia will play the leading role to reinvigorate the economy and enhance regional co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States’ Participation Index of Global Governance (SPIGG) World Report, issued on Sept. 22."China has benefited from globalization 1.0, where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ave supported China’s development. Now it’s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2.0, but the trend of de-globalization has taken shape ... Global governance at this time is no longer abou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but also countries. China is playing a more active role in the process," said Wang Huiyao,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Global governance reform requires China to play a role and share its wisdom. It is unimaginable for China to be absent from the world development agenda, climate change talks, IMF reform, counter-terrorism efforts, cyberspace security and other key global governance issues,” the SPIGG report noted, referencing China’s principle of non-interference in internal affairs and the nation’s efforts to bring mutual benefits.“These two rules are very impressive. I want to point out that we are sticking to our principle of non-interference in internal affairs, but we are also protecting our interests and the safety of our people and property,” said Wang Shijie, former Chinese ambassador to Iran.“Foreign interference is one of the key causes of chaos in the Middle East, as major nations provoke wars in the region … It will be very crucial for [effective]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and maintaining st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it is also a main reason for the chaos,” Wang said.Huang Xueqi, former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China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 U.S.A., pointed out that China used to avoid speaking out on topics like global governance due to a lack of economic and politic power.“The fact that we are proposing it proves that we are now capable of contributing on this matter … But how our proposals such 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urn out is still reliant on national development,” Huang said.These remarks were made at a seminar held by CCG, the Political Science Institute of East China under the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ECUPL) and China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The report, compiled by ECUPL, was also released at the seminar.From People’s Daily Online, 2016-9-23.
2016年9月26日 -
【共识网】大卫·蓝普顿: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
2016年9月22日,知名学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大卫·蓝普顿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表了题为“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的演讲。以下为记者整理稿。2016年9月22日,知名学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大卫·蓝普顿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表了题为“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的演讲。以下为记者整理稿。9月19日李克强与奥巴马会面时,谈到必须维护目前国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这非常重要,因为美国一直在猜想中国是想要更多地参与战后体系,还是想要改变战后体系。李克强的这番言论,让美国人安下心来,了解到中国不是想要彻底改变战后体系。我们欢迎中国在这个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他们讨论的第二点就是促进中国的服务业发展,逐步减少外国包括美国不能参与的投资和贸易领域。这对中美两国来说都是很好的机会。会晤还提到了中国会增加在美国的投资。大家都知道,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前几年破产了,但是后来,100家左右的中资企业在底特律附近及市内投资,让底特律的经济恢复了生机。目前在俄亥俄,约有9万美国人在中资工厂工作。中国投资在当地可以产生政治影响,因为当地的政府本着经济发展第一的态度,他们并不关心南中国海等问题。李克强的这次访问也提及了可持续发展、难民、维和等全球性问题,同时也让大家意识到,我们的高层领导人应该更加频繁地接触。当然,坦率地讲,美中关系也面临着不少挑战。第一就是我们的战略关系正在弱化。所谓的战略关系,就是军事关系。没错,我们在军事上依然有交流,但是问题在于,如果我们问自己,我们的潜在敌人是谁?我们会和谁打起来?虽然有基地组织等答案,但在民族国家层面,中国的答案是美国,美国的答案是中国,也就是说,我们的潜在敌人是彼此。中国与俄罗斯关系更近了,中俄在南海进行了军事演习,称之为“夺岛作战”,那么敌方是谁,应当很明确了。当然,美国也和日本在南海进行了军演。显示了美中之间的军事关系正在恶化。我们有非常良好的文化交流,每年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数目众多,我也有很多中国学生,在经济方面,我们有正常的合作,也有正常的摩擦,可是我最担忧的就是安全领域。第二,我们两国都是大国,当然也有盟国和友好国家,这些国家有时也会伤害到美中关系。比如朝鲜就给中国制造了不少麻烦,比如核问题、难民问题、与韩国的关系问题等。日本也给美国制造了不少麻烦,比如日本在2012年的时候,突然声称要讲钓鱼岛“国有化”。这个就叫“他们不听我们的话了”。第三,就是两国对彼此的发展方向都不确定。比如中国会担心美国大选谁会当选,美国往何处去?对中国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在美国,对中国的内政和外交都有不确定的看法。以上提到的,就是美国大选所处的美中关系的环境。我们谈大选的时候,当然首先毫无异议的是要选总统,就是在希拉里和特朗普之间选出美国总统。但也不要忘记,我们还要进行议会的选举,这次,要改选34名参议员,435名众议员。我们要记得美国的总统也是受到议会的制约的。第二点,我们要记得,很可能总统在候选人时期提出的对中国的政策与其当总统时期的政策不一致。里根总统刚上台的时候说要和台湾保持良好的关系,结果他和大陆政府的关系很不错。克林顿也是,一开始说要关注中国的人权问题,后来在他的任期内,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所以竞选的口号和实际的政策可以是不同的。第三点,美国有50个州,它们是很独立的,在经济政策上尤其独立。州可以说是中国的天然盟友。因为很多都是农业州,中国也是个农业大国,有经济上的互动。每个州有2位参议员,他们可以成为国会里美中关系的稳定因素。中国可以和州做朋友。我对大选的预测是这样的。我认为,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如果有居民大规模暴动,也就是说美国人处于紧张状态的话,那么特朗普可能会赢。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希拉里会赢,目前的民调显示希拉里的支持率是60%,我估计最终结果还会更多。为什么呢?有三点。首先,因为也许特朗普输了弗罗里达,他就彻底输了。但是希拉里可能在若干个州输了,但最终依然能赢。就是说她赢的方法比特朗普多。第二,我们知道民意调查和实际选举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实际的选举,投票人必须亲自去投票站投票,我认为希拉里动员支持者的组织能力更强,她的投票者会真正去投票。第三,就是社会团体的支持,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特朗普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主要社会团体的支持。他对女性群体进行侮辱;对拉美裔人说要对拉美进行战争,还要墨西哥付账;黑人也不支持他。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对他的支持率越低,城市化越高的地方人们对他的支持率就越低,所以特朗普的真正支持者,就是那些愤怒的白人男性。可是愤怒的白人男性支持者的数量并没有那么多。只要社会稳定,特朗普就不会赢,因为特朗普只会从人民的恐惧中获益。此外,下周就会有竞选的辩论,到时候所有人都会看到特朗普是如何的咄咄逼人,又毫无方向。我们知道,中国人对希拉里的印象并不是特别的好,对特朗普的影响也很糟糕。可是我们至少还能够预测到希拉里的政策,也能忍受她的政策。但特朗普呢?他说他上台后要撕毁WTO的协定,真正会伤害中国利益的是谁?不论是谁赢得大选,我们都希望看到中美关系能够有建设性的发展。不论谁当选,我们都有一些可以做的事情。第一就是要建设两国都在其中的经济和安全公共机构。中国在IMF中的话语权还不够大,不过正在逐步提升。美国本来应当支持亚投行,但是却犯了愚蠢的错误。美中两国应当共同来制定规则。第二就是我们应该更多地在对方国内进行投资。第三就是我们真的很希望中国能够改善和邻国的关系。因为现在菲律宾、越南、日本等中国的邻国,都来寻求美国的支持,也加剧了美中关系恶化。第四就是我们希望双方的公民社会能够有更好的交流。第五就是我们要建立起双方高层共同进行战略性思考的机制。两国目前交流的确很多,但是最高层的互动还是太少。总而言之,即使美中关系不能变得特别理想,我们也可以想方设法控制局面。文章选自共识网,2016年9月23日
2016年9月26日 -
【China Daily】China and US should move forward regardless of election result
Whoever is elected as the new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be it the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candidate Hillary Clinton or her Republican counterpart Donald Trump, constructive corrections will have to be made to improve the China-US ties, said a veteran US expert on China-US relations.David Lampton, director of the China Studies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n the US, offered solutions and elaborated on why there is plenty of hope for better bilateral relations, at a Beijing-based seminar hosted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on Thursday."The US is a decentralized country and its 50 states can make their own economic policies. They are China’s natural allies and could be the stabilizers in the China-US relationship," he said. Many US states have enjoyed benign agricultural exchanges with China and their primary concern is their economic well-being, hence China should make friends with them, be they Democratic or Republican, he said."We should seek to build common, economic, and security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invest in each other," Lampton said. It was unfortunate that the US government’s initial reaction to the Beijing-led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was "no", instead of being involved economically, he said.When it comes to security concerns, China should also improve the relations with its neighbors, including the Philippines and Japan, otherwise they would try to get the US involved, which can make things unnecessarily more complicated, he said.Clinton is more likely to be the winner of this year’s presidential election, Lampton predicted. He said the chances of Clinton winning the election could reach 60 percent or even higher. "If there was a 9/11-style terrorist attack that killed thousands of Americans, that would change the environment overnight."Clinton has a better campaign organization and is a seasoned debater, he said. Mostly backed by angry white males, Trump has alienated women, a group that accounts for almost half the vote, and black people too, he added. "He benefits when people are afraid." (By Cui Shoufeng)From China Daily,2016-9-23
2016年9月26日 -
【中国日报网】美专家:无论希拉里还是特朗普当选 中美关系都应继续前行
2016年9月22日,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戴维·兰普顿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表演讲。(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记者 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 严玉洁)9月22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中国研究系主任、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戴维·兰普顿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表演讲时指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更有可能当选总统;不过无论谁当选,都不会对中美关系造成很大影响。 兰普顿在题为《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的演讲中表示,希拉里胜选的概率可能超过60%。首先,希拉里即便输掉几个州,她还是可能赢得大选;而对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而言,如果他输掉佛罗里达州,他很可能就全盘皆输了。 其次,对候选人来说,要让支持者真正去投票才能算数,这就很考验候选人的组织能力。希拉里在这方面显然很有优势。 再次,想要胜选就要得到更多大团体的支持。特朗普羞辱在投票中几乎占半数的女性,所以给他投票的女性选民会比较少。他还得罪了少数族裔,比如他曾提出在美国和墨西哥之间修建一堵墙并且让墨西哥人付这笔钱。此外,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不支持他。那么他真正的支持者在哪儿呢?就只有那些愤怒的白人男性了。 兰普顿指出,不论是希拉里还是特朗普当选,中美关系都应继续前行。 首先,候选人现在怎么说不等于将来会怎么做。比如共和党总统罗纳德·里根和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就是如此。希拉里和特朗普现在的表态虽然也很重要,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中的任何一位上台后也会按当前的表态行事。 其次,国会的力量也很重要。美国有50个州,每个州都有两名参议员。各州自行制定经济政策,很多州都是农业大州,而中国又是美国最大的农业市场。这就意味着,中国可以赢得很多美国国会议员的支持。 美国大选已进入最后50天的关键角逐期。据最新《华尔街日报》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WSJ/NBC)联合民调数据显示,尽管此前希拉里遭遇挫折,其领先特朗普的优势也损失殆尽,但随着总统竞选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希拉里仍扳回一局保持领先优势。文章选自中国日报网,2016年9月23日
2016年9月26日 -
【中国科学报】中国是经济全球化重要建设者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博弈从未停止,两者之间的角力正以十分戏剧化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西方国家,今天逆全球化思潮盛行,更多倾向于实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走向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局部受阻 全局发展 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明确喊出了反全球化的竞选宣言;在欧洲,英国公投脱欧,德国数十万民众走上街头,对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说“不”……凡此种种多被舆论视为经济全球化进程逆转的表征。经济全球化真的走向末路了吗?9月19日,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行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的回答是:虽然遭遇波折,但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 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认为,判断经济全球化趋势要厘清区域合作与全球化的关系问题——近年来勃兴的区域自贸协定究竟是通往经济全球化的“砖”,还是导致现有体系碎片化的消极因素?对这个颇有争议的问题,龙永图的判断是,在现有体系无法有效推动全球贸易发展的情况下,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区域自贸协定,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因素。 “经济全球化从今天看来仍然是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表示,经济全球化不是在人为作用下产生的,而是科技革命带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已然是网络社会的今天,限制人员、商品、资本的自由流动不符合发展潮流。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何伟文用几个经济指标分析了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走势。与过往几十年不同,全球贸易增长率近三年来持续低于全球经济增速;跨境直接投资也在放缓,2011—2015年年均增长率低于本世纪头十年的增长率,这两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势头的减弱。但从跨境并购的情况看,2014年同比增长64.7%,2015年增长66.8%,这又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此外,从世界前十名跨国公司的海外经营状况、美国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与国内母公司的盈利能力比较看,近年来没有太大变化。“有的放缓、有的加强、有的稳定,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进度不如过去快,但也没有实质性变化。”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卢进勇看来,逆全球化的出现符合事物波浪式发展的规律。他认为,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正在参与经济全球化,国际投资自由化步伐也将快于贸易和金融领域,“经济全球化局部受阻,但全局发展”。经济全球化缘何成“替罪羊” 既然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如何理解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何伟文说,近年来美国贫富差距急剧扩大,0.1%最富有人口占有全美22%的财富。贫富差距的鸿沟需要国家依靠税收和福利政策加以弥合,但美国的现实却是富人的税越来越少,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将原因归咎于经济全球化,只是一些美国人对政府不满的转嫁。实际上,2000—2015年美国对全球的商品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与中国的贸易亦是如此。“美国不是世贸组织的输家,也不是同中国贸易的输家。” 霍建国分析,在欧美国家有一种“经济全球化过程就是就业岗位流失过程”的认知,但实际上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成功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转移,由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虽然可能制造业就业岗位有流失,但服务业岗位却增加了。 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不在全球化本身,而在于相对于全球贸易投资的快速增长,全球治理机制的滞后。在霍建国看来,“如果不加强全球治理,世界经济只会越来越糟。越糟大家就越算计,越算计就越怕吃亏,就越保守,最后就更难合作。”多边贸易体制代表了全球化治理的方向,区域自贸协定一定要强调公开透明,不能搞封闭,也不能搞排他,否则失控的区域自贸协定可能会走向区域集团化,造成区域对抗,给世界带来灾难。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令世界期待 刚刚在杭州结束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就促进更加强劲的贸易和投资达成了广泛共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强调“承诺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和包容的多边贸易机制”、“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 这被认为是金融危机以来,对逆全球化现象作出的反击。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决心和担当彰显其间。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重要建设者和主要受益者,中国在未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令世界期待。 卢进勇认为,中国未来应进一步提倡和实施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加快国内自贸区的建设,尽快在全国范围内落实引进外资方面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同时,应加快实施国际产能合作战略,这将有利于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企业自主构建跨境产业链和全球价值链。此外,中国要积极参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和体制的调整,使之更加合理化。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提出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为全球经济治理体制改革贡献中国智慧,不是要用中国方案替代其他方案,也不是要用中国智慧代表世界智慧,中国方案是世界方案的组成部分,中国智慧也是世界智慧的一部分。强调开放、包容、普惠、共享,是中国方案的特征。 正如“一带一路”所强调的,它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在龙永图看来,“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大转折。“中国过去主要是和发达国家分享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而‘一带一路’要和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共同分享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记者 毛莉)文章选自中国科学网,2016年9月23日
2016年9月26日 -
【人民网】《全球治理指数2016年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
9月22日,《全球治理指数2016年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人民网记者 暨佩娟摄 人民网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暨佩娟)9月22日,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发布了《全球治理指数2016年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选定的189个国家中,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最高的前五个国家分别是美国、法国、英国、中国和日本,位列第六至第十名的分别是俄罗斯、德国、加拿大、意大利和印度。绝大多数二十国集团(G20)成员位于前30名内。 《报告》由“机制”“绩效”“决策”“责任”四个部分及各自具体评估指标构成,评估指标全部采用客观数据,旨在衡量世界各国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和贡献情况。 《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治理的中心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地区,二是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地区,三是以英法德等西欧及北欧国家组成的欧洲区。相对而言,非洲、中东和中亚地区由于历史、民族、宗教及地缘政治的关系,得分和排名相对靠后。 《报告》表明,以中国、印度和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大国正成为全球治理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力量。新兴国家在某些领域的表现极为抢眼。例如,中国以亮眼的“经济增长占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数据,在“经济治理绩效”项中获得很高分数。受益于其庞大的联合国维和人员派遣数量,印度在“全球责任承担”方面获得较高分数。 《报告》指出,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式处于极速变动之中,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形成,孤立主义、民族主义逐渐抬头。同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改革中的地位凸显,已经成为改革的助推器。在这一背景下,探索新的方向,建构一个具有代表性、有效性和合法性的全球治理体系变得尤为关键。 《报告》从评估结果出发,将“中国方案与全球治理的未来”定为主题,分别以“2020年计划”“2030年规划”和“2050年愿景”为切入点,提出了全球治理机制改革的近期、中期和远期方案。其中,近期方案重点放在推动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强化G20等国际和多边组织地位和功能,以及促进中国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中期方案的重点是推动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增长、鼓励新兴国家的参与以及进一步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远期方案则以推动联合国改革为首要目标,力图促进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影响,建立完善的全球治理机制。文章选自人民网,2016年9月22日
2016年9月23日 -
【澎湃新闻】李克强联大“首秀”谈中国经济:开放大门不可能关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21日上午出席第71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并发表讲话 短短3天时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联合国的“首秀”显得忙碌而务实。 ——谈对外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已经打开的大门是不可能关上的。我们将继续下大力气推动政府简政放权等改革,注重保护知识产权,为外国企业赴华投资创造更加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 ——谈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拥有巨大回旋余地,呈现稳定向好态势。” ——谈移民和难民问题:“中国愿意承担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责任。这是应有的道义之举,是为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作贡献,也是维护自身安全与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个经济体,中国对世界经济而言不仅有着庞大的体量,还具有重大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全世界都在试图解读中国,这时候就最需要中国主动向世界展示自己、解读自己,回应世界的关切。”现代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对澎湃新闻表示,李克强对联合国的此次访问,就是为了在全球发展议题的最高平台,对中国在国内发展和全球发展的现状和愿景做出权威解读。“中国意味着供给,中国意味着需求” 李克强在纽约的一系列会见、讲话和活动中,都谈到了中国国内的经济改革。 根据美国白宫发布的声明,9月19日李克强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双方讨论了中国经济向着一个更加可持续、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的转型”。 一天以后,在与美国经济金融界、智库和媒体重要人士座谈时,李克强再次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已经打开的大门是不可能关上的。我们将继续下大力气推动政府简政放权等改革,注重保护知识产权,为外国企业赴华投资创造更加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此时,他的听众包括IBM、陶氏化学、时代华纳等美国顶尖商业巨头的领导人物。 陈凤英认为,李克强总理这位中国经济事务的“大管家”之所以如此频繁地对国际社会阐释中国,是因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 “中国既能为世界经济提供强大的对外投资能力,也能提供庞大的市场和消费能力。这样的经济体在全世界范围内几乎是不可替代的。”陈凤英表示,而这种不可替代性又必然转化成世界对中国发展状况的空前关注。 正因为此,19日下午,16个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一齐坐在了李克强主持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座谈会的会议室里。 李克强在会上表示,中国已经全面启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工作。通过加强方案对接、强化实施保障,以及未来的努力,“我们有望在2020年使现有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完成消除贫困和饥饿、妇幼保健、住房保障等领域指标,并于2030年基本完成农业、卫生、教育、经济增长等重点领域的相关目标。” “当然,靠总理的一次出访就给外国人吃下定心丸,并不现实。但我们主动做出表态,确实有助于减少世界对中国的疑虑和不了解,让世界对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改革决心产生信心。”陈凤英说。就难民和移民问题发声,向全球大国迈出精彩一步 如果说李克强对中国经济和发展的多次表态,体现了中国处理好国内改革事务的能力,那么李克强此访的另一个亮点——就移民和难民问题的发声,就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的体现。 据外交部网站报道,当地时间2016年9月19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1届联大解决难民和移民大规模流动问题高级别会议并发言。李克强在发言中指出,难民和移民问题既有地区性,又有全球性,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国际社会必须积极加以应对。李克强强调,中国将在应对难民和移民问题上承担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责任,行“道义之举”。 李克强表示,中国将在原有援助规模基础上,向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专门用于应对难民问题的人道主义援助,同时考虑进一步的支持措施;将积极研究把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难民和移民工作。将积极探讨同有关国际机构和发展中国家开展难民和移民问题的三方合作。 而在20日下午,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的难民问题领导人峰会上,李克强再次强调,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难民和移民问题全球治理。中国积极倡导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就推动停火止暴、实现政治和解提出中国主张。 曾参与中国加入国际移民组织相关筹备工作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对澎湃新闻表示,中国参与国际难民和移民问题的治理,是中国迈向全球性大国的精彩一步。 “很多国家的代表在谈到难民问题时,几乎都是从自身切身利益出发。而李总理的讲话则站在国际主义、人道主义和全球主义的角度,指出难民与移民问题‘既有地区性,又有全球性’,是一个格局很高的讲话。体现了中国的开放和进步。” 6月30日,中国加入了全球移民领域最重要的组织——国际移民组织。9月19日上午,联合国与国际移民组织在纽约签署协议,标志着国际移民组织正式加入联合国系统。 据国际广播电台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马朝旭大使在发言中表示,中国正式成为国际移民组织成员国,标志着中国同国际移民组织的友好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这是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深化国际移民合作的必然选择。 “中国愿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国际移民组织和各国在边境管理、移民融合、打击人口贩运、防灾减灾、人道救援等领域的经验交流与务实合作,为实现国际移民组织的宗旨和原则、促进世界的繁荣稳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马朝旭说。 苗绿表示,难民和移民问题本质上是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问题,而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议题。中国想在后G20时代继续高举全球化大旗,并在今后的全球化进程中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就必须对这一全球化进程中的热点议题予以回应。 “不要忘了,中国的3亿多外来务工人员可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移民群体。中国在对这些人群的管理和服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懂得如何让大规模的移民群体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苗绿表示,中国能够贡献给世界的远不止一个令人敬佩的姿态和短期内的援助,在未来,中国还将会提供更深层次的,标本兼治的“中国药方”。文章选自澎湃新闻网,2016年9月22日
2016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