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王少峰: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中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建海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少峰 人民网11月22日电 (文小琳)三亚消息: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今天继续在海南三亚举行。在“中国建设: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平行论坛上,中建海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少峰阐述了两个观点:第一,现在的中国建筑企业集团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全球化的进程。第二,“一带一路”是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升级版。 第一,现在的中国建筑企业集团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全球化的进程。中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企业集团。中建在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排名一直持续上升,最新的排名是37位,估计明年会进入前25位。中建是世界建筑企业的龙头老大,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行业的风向标。中国建筑企业过去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更多的依赖于国内市场,这几年国内市场发展的确特别快,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但是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持续上升,一定会出现一个“拐点”。今年上半年,中建集团的订单出现了一个略微的副增长,我们认为这个“拐点”似乎已经到来。 建筑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带动的相关产业是非常多的,中国建筑企业的直接从业人员有五千万。在这个重要行业面临“拐点”的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走出去”。虽然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时间较早,中建集团也走了三十多年海外发展的道路,但是我们现在更加明显地感觉到海外业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第二,“一带一路”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升级版。王少峰指出,从建筑业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大概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输出劳务,这个阶段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第二阶段是在九十年代中后期,不仅输出劳务,还输出设备材料。这一时期国内的制造业到了一定水准,能够用符合国外标准的原材料,按照国外的制造标准生产出符合国外标准的产品。第三个阶段也就是现在,输出的是资本,这是中国综合实力提高的表现。第三阶段难度、挑战更大。 王少峰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及相关国家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现在应该更加有耐心,更加直面存在的问题,尽快的找到解决办法。他指出,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一带一路”现在锁定的更多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这些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很多项目前期的科研、论证甚至设计不到位,两国领导人签了谅解备忘录,但是最后无法落地,这是前期工作做不到位的缘故。第二,融资模式存在问题。中建以前单纯做工程总承包,现在还要做融资、投资,甚至做“建设-经营-转让”等各种类型。通过战术的调整,找到一些更有利于产生明确经济效益的项目。
2015年12月8日 -
【人民网】李利凯:将过剩产能带出去 把创新技术引进来
北京广盛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云研社创投管理合伙人李利凯 人民网11月22日电 (文小琳)三亚消息: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今天继续在海南三亚举行。在“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主力军”平行论坛中,北京广盛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云研社创投管理合伙人李利凯就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必要性”和“投资与并购的多维空间冲突及其管理法则”这两个具体问题: 一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必要性。李利凯认为,改革开放30年以来,过去中国通过外资外商外包完成了30年积累。导致了现在大量的产品过剩,因此中国必须把过剩产能带出国门,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的东西。他认为,当下中国在寻找的很多转型创新技术,西方国家已经在很多年前已经发明了,都在智库里闲置。所以,今天的中国企业需要的创新技术,需要走出国门去寻找这些技术。如今的中国已经到了必须转型创新的时刻,未来30年就是转型创新的红利,因此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特别是寻求技术和创新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二是投资与并购的多维空间冲突及其管理法则。李利凯说,多维空间冲突指的是中国人走出去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会和世界产生一些文化冲突,非文化冲突,非法律冲突,导致并购失败。 李利凯谈到中国人到以色列投资收到欢迎的成功案例。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仅次于加拿大和中国,排在全球第三位。而以色列才740万人口。可以说以色列虽然具有非常高的创新力,但是由于国家太小,人口太少,他们任何技术都需要输出。以前以色列技术没办法在中国产业化,过去60年,以色列技术都卖给美国,卖到欧洲。而现在以色列已经把技术转向中国,就是因为中国对外软实力形象越来越好,所以以色列特别欢迎中国人去投资。 他还提到,人才是促进中国企业更加顺利地对外投资的关键之一。他说,企业去海外投资或并购,应当多聘懂得当地国家语言、文化和法律相关知识的人才。双方交接各自背景更容易交流和促成交易。加之不违反当地的法律,这样投资的成功率更高。
2015年12月8日 -
【人民网】胡波:以平台建设促民营医药企业“走出去”
慈铭健康体检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胡波 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覃博雅)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今天进入最后一天。在平行分论坛“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主力军”上,慈铭健康体检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胡波与在场众多企业家分享了自己对中国民营医药企业“走出去”的看法。 胡波认为,民营医药企业赴海外首需人才和组织建设,但实现起来需要平台。他以恒瑞药厂为例,称其走了“曲线救国”的海外之路:美国药监局难批某国内药,遂直接卖给美国同行,让美企来解决美国“户口”的问题,自己赚了七八亿美金——事后,自身既掌握国内专利,又占据了东亚市场。胡波指出,如果此时有个平台基于国家战略基础之上,做一个整体的中国非公有制医药健康产业国际化战略,会有很大助益。他认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平台就具备这样一种潜力。 其次,为了在价格“遭遇战”中不至于吃了“地头蛇”的亏,需要将企业之间的需求充分交流,而这也需要拥有平台的场合。他十分犀利地指出,国外90%的大规模医疗服务机构,几乎没有制定自身的海外战略,因此,只需将其拉进类似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平台上进行讨论,就可轻易进行深度整合,将海外医疗机构的项目、技术、经验、设备和团队“引进来”。 胡波也清醒地指出,民营企业看似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力军,实际上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国企。他呼吁各级政府落实简政放权,将项目管理的措施落到实处,使民营企业不至于因为融资和互相金融抵押贷款等方面的问题“走不出去”。
2015年12月8日 -
【新浪财经】刘征宇:印度手机市场增长迅速 是进入好机会
上图为广州科天智慧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征宇(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顾国爱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5年11月20-22日在海南三亚举办。论坛主题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的历史 新的舞台”。广州科天智慧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征宇出席并参与全体大会4:中国作为“印度制造”的伙伴。 以下为发言实录: 刘征宇:TCL在中国大家知道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制造企业,电视机、平板、手机、家电,但是刚才Claude SMADJA也说了,TCL是一个非常早的国际化的公司,我们认为在现在进入印度是我们国际化的正在进行时。在说进入印度以前,大概说一下TCL国际化的旅程。 首先,TCL国际化是很早以前就发生,十年前就和国际的公司合作,然后这个国际化还没有停止,去年TCL反向和全球另外一个大的企业思科合作,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合资企业。所以它的国际化不但是我们中国企业出去,同时,也把国外的先进企业带到中国来,一起合作、一起运营。TCL国际化现在这么多年来做的怎么样呢?目前为止它的几乎百分之五十的收入是来自于国外的,所以它应该说是一个全球化公司。另外,它的手机85%的收入是从国外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TCL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已经走的还是非常远。 另一点,这是对外的,我自己有什么内功,TCL在制造企业,尤其是在消费品制造企业也是经历了制造的1.0、2.0,我认为我们已经在3.0的阶段,甚至我们已经在和国际的大企业合作做工业4.0,也就是让自己的制造能够更加国际化,在国际上有更大的竞争力。比如说在深圳,全部深圳建市以来的最大一个投资,270亿,TCL建了一个华雄(音)光电,他在很短时间内很快的建立了一个在世界上领先的华雄光电企业,专门做大的液晶平板,他自己在制造业上经过多年的积累,有了一个很强的制造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具有了其他兄弟国内公司一样的能力。同时,它有一点也是比别人走在前面,就是国际化的经验。当然了,也有失败的经验,不管怎么样,这是对TCL进入印度是非常有利的。 TCL集团李东生董事长在今年年初也宣布了会进入印度。进入印度不仅是看到它的人口巨大,它的手机增长非常快,上个月印度的手机增长50%,这种速度是在我们前几年看不到的。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好的机会,怎么样进入。所以从今年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仅是把工业生产能力放到印度去,还要把产品技术能力放到印度去,品牌、销售、技术和渠道能力放到印度去。就是印度朋友刚才说的,不但过来建设,还要让你运营,我们也和印度当地的客户、合作伙伴一起把TCL的全球化拓展到印度。
2015年12月8日 -
【新浪财经】汪潮涌:中国企业有走出去的强烈愿望
上图为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顾国爱 摄) 新浪财经讯 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5年11月20-22日在海南三亚举办。论坛主题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的历史 新的舞台”。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微博]出席并参与“全体大会1 中国作为全球投资者:加速和加强的新趋势”环节讨论。 以下为演讲实录: 汪潮涌:大家好,我们公司是信中利德利控股,我们是早期由华尔街回来的金融专家在国内创办的投资机会,这一年在国内主要是早期投资的创新、创业、风投,现在开始做跨金融并购,私募股权投资。刚才龙部长讲到我们非常荣幸这次作为民营机构,投资机构的代表,随习主席访英,去年3月底4月初,习主席访问法德何,我们也是民营企业的代表,今年7月2号很荣幸和克强总理在法国,在双方总理见证之下,也签了中法跨界并购投资基金,这件事情也说明我们政府高层对资本走出去是非常重视。 刚才龙部长讲到这些年中国企业走出去新的变化,我的观察是这样,中国企业现在走出去是三种形态,一种是产品走出去,一种是产能走出去,第三种是资本走出去,这些年尤其是从去年开始,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变化,一从产品走出去,我们看到产品的质量,产品的附加值,产品的品牌在发生极大的变化。第二产能走出去,我们看到的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央企还是金融机构,还是民企,我们的组合抱团走出去,这是第二特色。 资本走出去特色里,我们看到从早期的外储,我们去买美国的国债,欧洲的政府债券和一些蓝筹股,现在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我们市场化的投资机构在走出去,而且有很多创新,比如上个礼拜我和王健林在中央台《对话》有一场关于跨界并购的对话,以万达[微博]、复星还有早期的联想为代表的一帮中国企业,现在是以收购和兼并的方式走出去,尽管去收购,收购它的产品、科技、渠道、设计、品牌、管理,而且量越来越大,他们现在在旅游,在运动、体育,娱乐方面,要做大的布局,将来海外的收入能够占到整个集团收入三分之一以上。这些都代表了中国的企业有走出去强烈的愿望。 作为资本,作为私募股权,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很重要的资本的推动力,比如今年7月2号在法国签的中法跨界并购基金,这个基金首席机构是拉法南前总理,那次在法国合作伙伴,家里吃饭的时候,拉法南总理和克强总理的晚宴推掉,那天当董事长在,刘永好也在,当时拉法南总理说,我们希望你这个基金成为中法基金的模版。 为什么要邀请三一,为什么要邀请新希望,还有私募基金,再加上我们,他希望能够打造全新的组合,以中国的资本,中国的投资管理人,和法国的资本,法国的投资人,形成联合投资的资本平台,他认为这是未来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好的方向,比如说基金投一个少数股权到一个欧洲的建筑企业里,这个企业可能会大量采购三一重工的产品,投到法国农业公司,这个农业产品可能成为法国新希望重要的并购对象和合作的对象,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到私募股权、风投这种模式,代表中国走出去新的模式。 龙永图:汪总讲得非常好,中国整个走出去步伐确实迈得很快,我就想随便问你一个问题,因为我对体育特别感兴趣,刚才钱总讲到休闲旅游的问题,休闲旅游当中很重要的休闲体育,体育娱乐,这是很大的产业,我听说大概搞得好,可能有五万亿的大产业,这次汪总去英国也推动英国旅游休闲产业,在这方面能讲一讲你们已经做的事情,老百姓来讲都感兴趣,帆船赛,给老百姓带来很多丰富多彩新的内容。 汪潮涌:谢谢龙部长的关注,这次我们在英国和习主席见证之下,签约的一个团组是新能源交通,比如李书福是代表了新能源的的数,王传输代表的是电动大坝,我们投的是澳柯玛电动汽车,我们和意大利团,收购了澳柯玛控股权,同时把电动汽车这个项目作为新的合作项目,作为中英清洁能源的战略合作。澳柯玛上个礼拜《007—幽灵党》,用了六辆汽车。龙部长讲到体育产业,在英国是非常受政府重视的产业,这次还签了六千万英镑中英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基金,就是支持中英在体育,在文化创意,在影视,在设计方面创意新的人才和项目。体育方面,万达做了两个个很大的收购,一个在瑞士的,一个铁人三向,这两个项目代表中国企业在国际体育资源和中国潜在的消费市场有机结合的跨界并购的成功案例。12年前,我是瑞士银行的董事,把瑞士银行带到中国来,瑞士银行发现整个中国体育不成为产业,是一个事业单位,是举国体制为了争金牌,争影响力的,现在我们发现这次国务院46号文把体育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从现在不到五千亿产值到2025年五万亿的产值,这里涵盖几个大的球类,包括赛车,包括水上,包括冰球,包括全民健身,以及全民健身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和健康产业的关联,它在催生一个大体育或者大文化大健康的概念,习主席这次去英国,关注体育,不光是足球,其他的体育项目,赛车、赛马、水项目,帆船,将来都可能跟中国有合作。
2015年12月8日 -
汪潮涌:与王健林谈跨界并购感到中国企业有强烈走出去的愿望
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5年11月20日至22日在海南三亚举办,凤凰国际智库作为指定媒体智库全程支持。论坛主题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的历史新的舞台”。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勇出席并参与“全体大会1 中国作为全球投资者:加速和加强的新趋势”环节讨论。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 汪潮涌:与王健林谈跨界并购感到中国企业有强烈走出去的愿望 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 汪潮涌:大家好,我们公司是信中利德利控股,我们是早期由华尔街回来的金融专家在国内创办的投资机会,这一年在国内主要是早期投资的创新、创业、风投,现在开始做跨金融并购,私募股权投资。刚才龙部长讲到我们非常荣幸这次作为民营机构,投资机构的代表,随习主席访英,去年3月底4月初,习主席访问法德何,我们也是民营企业的代表,今年7月2号很荣幸和克强总理在法国,在双方总理见证之下,也签了中法跨界并购投资基金,这件事情也说明我们政府高层对资本走出去是非常重视。 这些年中国企业走出去新的变化,我的观察是这样的。中国企业现在走出去是三种形态,产品走出去、产能走出去、资本走出去。这些年尤其是从去年开始,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变化,一从产品走出去,我们看到产品的质量,产品的附加值,产品的品牌在发生极大的变化。第二产能走出去,我们看到的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央企还是金融机构,还是民企,我们组合抱团走出去,这是第二特色。 资本走出去特色里,我们看到从早期的外储,我们去买美国的国债,欧洲的政府债券和一些蓝筹股,现在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我们市场化的投资机构在走出去,而且有很多创新,比如上个礼拜我和王健林在中央台《对话》有一场关于跨界并购的对话,以万达、复星还有早期的联想为代表的一帮中国企业,现在是以收购和兼并的方式走出去,尽管去收购,收购它的产品、科技、渠道、设计、品牌、管理,而且量越来越大,他们现在在旅游,在运动、体育,娱乐方面,要做大的布局,将来海外的收入能够占到整个集团收入三分之一以上。这些都代表了中国的企业有走出去强烈的愿望。 作为资本,作为私募股权,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很重要的资本的推动力,比如今年7月2号在法国签的中法跨界并购基金,这个基金首席机构是拉法南前总理,那次在法国合作伙伴,家里吃饭的时候,拉法南总理和克强总理的晚宴推掉,那天当董事长在,刘永好也在,当时拉法南总理说,我们希望你这个基金成为中法基金的模版。 为什么要邀请三一,为什么要邀请新希望,还有私募基金,再加上我们,他希望能够打造全新的组合,以中国的资本,中国的投资管理人,和法国的资本,法国的投资人,形成联合投资的资本平台,他认为这是未来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好的方向,比如说基金投一个少数股权到一个欧洲的建筑企业里,这个企业可能会大量采购三一重工的产品,投到法国农业公司,这个农业产品可能成为法国新希望重要的并购对象和合作的对象,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到私募股权、风投这种模式,代表中国走出去新的模式。 龙永图:汪总讲得非常好,中国整个走出去步伐确实迈得很快,我就想随便问你一个问题,因为我对体育特别感兴趣,刚才钱总讲到休闲旅游的问题,休闲旅游当中很重要的休闲体育,体育娱乐,这是很大的产业,我听说大概搞得好,可能有五万亿的大产业,这次汪总去英国也推动英国旅游休闲产业,在这方面能讲一讲你们已经做的事情,这些老百姓都感兴趣,给老百姓带来很多丰富多彩新的内容。 汪潮涌:这次我们在英国和习主席见证之下,签约的一个团组是新能源交通,比如李书福是代表了新能源的的数,王传输代表的是电动大坝,我们投的是澳柯玛电动汽车,我们和意大利团,收购了澳柯玛控股权,同时把电动汽车这个项目作为新的合作项目,作为中英清洁能源的战略合作。澳柯玛上个礼拜《007—幽灵党》,用了六辆汽车。龙部长讲到体育产业,在英国是非常受政府重视的产业,这次还签了六千万英镑中英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基金,就是支持中英在体育,在文化创意,在影视,在设计方面创意新的人才和项目。体育方面,万达做了两个个很大的收购,一个在瑞士的,一个铁人三向,这两个项目代表中国企业在国际体育资源和中国潜在的消费市场有机结合的跨界并购的成功案例。12年前,我是瑞士银行的董事,把瑞士银行带到中国来,瑞士银行发现整个中国体育不成为产业,是一个事业单位,是举国体制为了争金牌,争影响力的,现在我们发现这次国务院46号文把体育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从现在不到五千亿产值到2025年五万亿的产值,这里涵盖几个大的球类,包括赛车,包括水上,包括冰球,包括全民健身,以及全民健身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和健康产业的关联,它在催生一个大体育或者大文化大健康的概念,习主席这次去英国,关注体育,不光是足球,其他的体育项目,赛车、赛马、水项目,帆船,将来都可能跟中国有合作。
2015年12月8日 -
汪潮涌:私募股权和风投或成资本“走出去”新模式
人民网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覃博雅) 三亚消息: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今天在海南三亚开幕。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在交流中指出,私募股权和风投有可能代表中国新的“走出去”模式。 汪潮涌回顾了7月2日在中法两国总理见证下签署的中法跨界并购投资基金一事,认为中方政府高层对资本“走出去”的重视程度已经不亚于传统的产品和产能“走出去”。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一直有着强烈的“走出去”愿望——以万达、复星以及早期联想为代表的若干中国企业,依靠收购和兼并的方式“走出去”,获得了大量的产品、科技、渠道、设计、品牌和管理技术,新的布局还涉及旅游、体育、娱乐方面,预计将来的海外收入占到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汪潮涌引用自己与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的交流心得表示,私募股权和风投的模式,有可能代表中国新的“走出去”模式。他以自己涉及的一个基金举例,基金方面投资少数股权到一家欧洲的建筑企业A,促使A企业大量采购某重工国企B的产品,从而影响到法国某农业公司C,而C公司的产品可能成为法国某巨头D的并购合作对象——如此一来,就促成了基金相关合作方与巨头D的合作。“以中国的资本、中国的投资管理人,加上法国的资本、法国的投资人,形成联合投资的资本平台。”他如是说。
2015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