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全球逾2亿移民 亚洲人是国际移民最大群体
转载自人民网,2015年3月19日 [人民网北京3月19日电]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国际移民呈现相对集中的特征,亚洲人是国际移民最大群体,经济危机刺激了国际移民的流动。欧洲和亚洲的海外移民占世界移民的2/3。 国际移民呈现相对集中的特征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援引联合国国际移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全球有2.32亿人口移民海外,而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该数据分别是1.55亿、1.78亿、2.14亿。在2.32亿移民人口中,居住在发达国家的移民总数为1.36亿,占国际移民总数的58.6%;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总数为0.96亿,占41.4%。2.32亿国际移民中,74%为20岁至64岁工作年龄段的移民。其中,1.19亿国际移民(约占总数的51.3%)居住在以下10个国家,依次是:美国(4578.5万)、俄罗斯(1104.8万)、德国(984.5万)、沙特阿拉伯(906.0万)、阿拉伯联合酋长国(782.7万)、英国(782.4万)、法国(743.9万)、加拿大(728.4万)、澳大利亚(646.9万)和西班牙(646.7万)。 亚洲人成为国际移民的最大群体 2013年,出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生活的国际移民有8230万,出生于发展中国家而生活在发达国家的国际移民为8190万人。 亚洲人成为国际移民的最大群体,共有3800万亚洲人生活在其他洲。其中,有1900万亚洲人生活在欧洲,1600万亚洲人生活在北美洲,300万亚洲人生活在大洋洲。而出生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海外移民构成了国际移民的第二大群体,这部分国际移民大部分生活在北美洲,有2600万人。 欧洲和亚洲是最主要的国际移民目的地 欧洲和亚洲的海外移民占世界移民的2/3。2013年,欧洲成为全球移民首选的移民地区,有7200万海外移民生活在欧洲,而生活在亚洲的海外移民有7100万。2000~2013年的13年间,亚洲的国际移民数量增长了2000万,这主要是由于亚洲西部的石油生产国和东南亚新兴经济体(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对外国劳工的需求大量增加。 经济危机刺激了国际移民流动 蓝皮书认为,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移民流动的影响深远,2010年以后国际移民年均增量为600万人,较2000~2010年的年均增量多了240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下移民跨国流动加速。 从欧洲国家来讲,遭受经济重创的国家,例如希腊、爱尔兰和西班牙,遭遇了大规模的移民迁出,2010-2012年移民迁出数量分别为60372人、94586人、222928人。而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如德国、英国,则吸引了更多的外来移民,移民迁入数量分别为741450人、643808人。
2015年3月23日 -
【中国新闻网】来华移民成新热点 约85万外籍人士居住中国境内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2015年3月19日 [中新社北京3月19日电]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19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简称“报告”)显示,来华移民成新热点,中国开始成为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 近年来,中国国际形象逐步提升,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报告称,来华追逐“中国梦”已成为国际移民潮的新趋势。报告援引数据显示,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为84.85万人,近十多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9%,比1990年至2000年的3%有所提高。 报告显示,调查近9300名生活在34个国家或地区的外籍人士意见,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超过了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较低的生活成本,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地国。 报告称,在对外籍人士的调查中,中国在经济状况指标(包括收入、财富和可支配收入等)上排名第一;在对当地经济满意度的调查中,中国名列前五。调查发现,从薪酬收入来看,亚洲是最受外籍人士欢迎的地区,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受外籍人士青睐的国家,中国的外籍人士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几率是全球平均值的4倍多(中国为29%,全球的平均比例为7%)。 不过报告也建议,中国需进一步开发“移民红利”,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移民体系,积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此外,移民融入问题越来越引起移民接受国的关注,报告建议,中国应加强移民融入服务和非常规移民管理,提升国际形象。
2015年3月23日 -
【北京晚报】2014中国国际移民报告 国人移民首因是子女教育
转载自《北京晚报》,2015年3月19日 2015年3月19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报告研究了中国海外国际移民的概况,总结了中国海外移民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中国人特有的“置业情结”在新移民的发挥下掀起了全球“购房潮”,而中国人移民的首要原因是子女教育。 中国为第四大移民来源国 蓝皮书显示,截至2013年,中国海外移民存量已达到934.3万人,23年增长了128.6%。中国从1990年的第七大移民输出国,上升为第四大移民输出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传统的移民国家,是中国新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国。目前中国是加拿大最大的国际移民来源国,过去10年中,中国移民澳大利亚的数量一直在上升,2012年有25509名中国公民获得澳大利亚永久居留签证。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移民来源国,第二大技术移民来源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而在新西兰,华裔已经成为第二大少数民族。 中国购房团席卷全球 近年来,伴随着投资移民迅速增长,“海外置业”迅猛增加。过去的一年,中国人海外购房可谓疯狂,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中国房地产买家迅速成为了当地房产市场的新客户群,被称为“中国购房团”。 蓝皮书显示:中国人投资国外房地产尤其是欧洲房产,掀起了一阵热潮。截至2012年3月,持有英国出租房的海外购房者数量首次突破200万人。目前,德国和比利时等欧洲其他国家也成为了中国购房团的目标。中国购房者正在海外扩大阵地,英国爱丁堡、底特律和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也成为中国投资海外置业领域的一个选项。据悉,中国海外置业投资在加拿大温哥华的比例,从2011年的29%上升到2012年的40%以上。 研究统计表明,中国人是温哥华、布里斯班、伦敦这三个城市地产业的最大海外置业投资家,其购房额占到当地房地产销售总额的20%至40%。根据搜房国际的调查,在1200万参与调查的潜在购房者中,43%表示移民是海外置业的主要目的;其次是教育,占25%;投资占比为23%。 “教育移民”成为移民新群体 蓝皮书指出,教育移民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家庭移民——“一切为了孩子”。目前,中国家庭选择的投资移民目的国主要有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在这些国家中,申请加拿大投资移民的数量最多,从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已有约1.6万人申请加拿大投资移民。根据美国移民和公民服务局最新数据,2013年第一季度,美国在全球批准了1943个移民家庭进入美国,其中82%的移民家庭来自中国。据新财富调查,中国人移民的首要原因是子女教育,认可者达76.7%。他们希望通过投资移民为子女教育创建平台,为子女海外学习生活做好铺垫。 专家指出,教育移民成为我国新一轮移民的重要群体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同一般留学相比,无论从费用、各种福利待遇,还是从将来的就业来说,教育移民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移民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更多的时间规划和空间选择。目前,国外高校出于对本国学生的保护,一些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不向海外学生开放,通过移民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同时,具有移民身份的学生在将来就业方面的选择路径上也增加了许多。
2015年3月23日 -
【人民网】93个国家与中国签订免签协议 落地签国家地区36个
转载自人民网,2015年3月19日 [人民网北京3月19日电]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10年有效签证政策将有效减少海外移民人数,建议将此签证便利化措施推广至更多国家。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研究指出:十八大以后,在我国政府和其他国家积极推动下,我国公民出境的签证便利化速度明显加快。截止到2014年12月,有93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免签协议,其中十八大以来生效的有21个,2014年生效的有16个;中国已与39个国家签订简化签证手续协定,协定数量达到53个。截止2014年9月,给予我国公民落地签证待遇的国家和地区有36个,给予免签入境的国家和地区已有8个。中国护照“含金量”有了明显提高。 2014年APEC会议期间,中美双方给予对方公民最长十年有效期的多次往返签证,这一措施获得广泛的社会好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专家认为,美国向中国公民发放10年有效签证,我国公民在10年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需要办理签证,往返美国十分便利,相当于发放了10年的美国“绿卡”。相比之下,移民美国的吸引力将开始下降。这将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人才和资金流向美国产生的负面效应。 另一方面,《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认为,这一措施也方便促进美国学生来华交流、学习,有助于我国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目前,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纷纷对我国实现签证有效期延长、缩短签证办理时间等措施,我国可以积极与世界各国谈判,不仅努力争取他国给予我国公民更多出入境便利待遇,也相应地给予他国更多便利措施。可以借用美国的模式,对于已经给予中国公民免签、落地签、延长签证有效期等便利化措施的国家,将相应的便利反向给予对方国家。如加拿大等已经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10年多次往返签证的国家,我国也应对等给予加拿大公民10年多次往返签证,这样的往返签证将大大缓解外籍人才来华的不便,简化签证的繁琐程序。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建议:目前人才签证细则还没有出台,对于哪类人才可以申请、签证的有效期、如何申请等,均无明确的规定。而且由于人才签证的发放涉及到人才的评估、审议等环境,办理程序将较为复杂。如果对发达国家开放十年多次往返签证,人才(尤其是环流型人才)来华短期工作就不需要申请人才签证。这种情况下,人才签证可与工作签证结合,在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估后,人才签证可以作为更长时期的居留证明,同时也作为外国人才申请绿卡的资格证明。表 我国公民享有外国入境签证便利有关情况入境签证便利类型国家备注互免签证毛里求斯可以给予普通因私护照免签待遇塞舌尔可以给予普通因私护照免签待遇圣马力诺可以给予普通因私护照免签待遇巴哈马可以给予普通因私护照免签待遇阿塞拜疆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白俄罗斯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俄罗斯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格鲁吉亚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摩尔多瓦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土库曼斯坦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韩国济州岛海地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英国海外领地)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国海外领地)牙买加多米尼克美属北马里亚纳群岛(塞班岛等)萨摩亚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办理落地签证国家名单 亚洲(18个):阿联酋、巴林、东帝汶、老挝、黎巴嫩、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土库曼斯坦、文莱、伊朗、印度尼西亚、约旦、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 非洲(12个):埃及、多哥、佛得角、几内亚比绍、科摩罗、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马拉维、塞拉利昂、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美洲(2个):圭亚那、圣赫勒拿(英国海外领地) 大洋洲(4个):斐济、帕劳、图瓦卢、瓦努阿图
2015年3月23日 -
【澎湃新闻】报告称中国外籍人才比例低 建议开发”移民红利”
转载自澎湃新闻网,2015年3月20日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国际移民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大,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外籍人士的比例仍很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0。3月19日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由此呼吁进一步开放国际人才流动,开发世界“移民红利”。 这份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从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发布。 中国国际移民正在增加 报告指出,据联合国的估计,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为84.85万人,近十多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9%,比1990—2000年的3%有所提高。英国汇丰集团2014年10月公布的《外派人员调查报告2014》显示,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超过了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中国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较低的生活成本。 报告同时认为,伴随中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各类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计划、政策的出台,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或者来华效果明显。截至2013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44.48万人,其中2013年有35.35万留学人员回国,同比增长近三成。2013年,“千人计划”引进人才达4183人,同比增加超过1/4。2013年,公安部批准1402人获得“绿卡”,比2012年增长16%以上。 外籍人士比例仍旧很低 尽管如此,中国外籍人才的比例仍低于世界水平。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员共84.85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0.06%,基本上为世界最低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8%,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2%,甚至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1.2%。就连同为人口大国的印度,这一数字也达到了0.4%,为中国的数倍。 报告指出,“移民红利”在发达国家科技和经济领域的作用突出。如1960年至2013年,美国有72名移民科学家得奖,占美国诺贝尔获奖者的1/4左右。在创业方面,移民表现尤为突出,美国市值前5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近一半是移民创建或共同创建。根据新加坡贸工部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外籍人士对新加坡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其中37%来自有专业技术的白领阶层。 报告建议,过去三十年,我国依靠破除限制国内人口流动的户籍、身份等障碍,收获了国内2亿多城乡人口流动的红利;随着我国成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中国应该进一步开放国际人才流动,开发世界“移民红利”推动未来30年的发展。 中国吸引外籍移民要做什么 报告主编、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辉耀博士表示,尽管吸引移民有着显著“红利”,但我国移民政策仍比较保守。在很多发达国家每年发出10万张“绿卡”的情况下,我国自2004年实施绿卡制度至2013年,仅有7356人获批。而且,不同于很多国家,中国的绿卡不能在海外的使领馆申请,必须身在中国才能申请。 报告副主编、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福博士指出,中国现有的政策不允许留学生在华学习期间实习,毕业后也无法以求职为目的拿到短期签证,这与国际上普遍的做法不同,降低了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吸引国际移民之外,对移民融入中国和对非常规移民的管理方面,报告也提出了建议。刘国福指出,根据各国经验,当一个国家国民收入达到周边国家的五倍,将有大量低收入移民涌入,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提升,将有越来越多的移民进入中国,近期将主要是一些收入较低的国家,如非洲、东南亚等国。 对此,首先应正视移民给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和风险,从思想观念和制度安排上,对外来移民及时作出相应的安排。对于合法移民,应积极提供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增进国内公民与移民的相互理解,使移民尽快融入,消除文化隔阂和排外情绪。对于非常规移民,则可借鉴国际经验,分阶层对待,对于工作时间短的人员依法遣返回国;同时,加快完善外籍人才的管理,减少“运动式”的打击,加强常态性管理。
2015年3月23日 -
【CCTV】《中国国际移民蓝皮书(2015)》:中国成为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
2015年3月23日 -
【南方都市报】报告称移民中国正成为新趋势 专家建议成立移民局
转载自《南方都市报》,2015年3月19日摘 要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称,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较低的生活成本,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地国,来华追逐“中国梦”是已成为国际移民潮的新趋势,建议中国成立专门的移民局。 [南都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称,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较低的生活成本,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地国,来华追逐“中国梦”是已成为国际移民潮的新趋势,建议中国成立专门的移民局。 中国吸引力总体排名仅次于瑞士新加坡 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超过了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而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为84.85万人,近十多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9%,比1990至2000年的3.0%有所提高。 在对外籍人士的调查中,中国在经济状况指标(包括收入、财富和可支配收入等)上排名第一;在对当地经济满意度的调查中,中国名列前五。调查发现,从薪酬收入来看,亚洲是最受外籍人士欢迎的地区,而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受外籍人士青睐的国家。中国的外籍人士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几率为29%,是全球平均值7%的4倍多。 CCG主任王辉耀说,中国正在开始发力,这与跨国公司在华集聚、大量投资,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士(专家)有很大的关系。过去一段时间,国家出台了“外专千人计划”,同时发放了更多绿卡和签证。“我个人认为随着‘10年多次往返’的签证政策对美、加开放,未来向中国移民的人数还会有更多增长。”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海外移民首选国,美国对中国移民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连续两年递减,降幅连续两年保持在10%左右。 “建立移民体系,开发好国际移民红利” 王辉耀建议,作为最大的移民目的国之一,中国应加强移民融入服务和非常规移民的管理,成立专门的移民局,一改以往进出移民管理事务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局面。 “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来华人才移民体系,开发好国际移民红利。”王辉耀指出,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外国专家在中国工作、留学生回国和在华留学生、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申请等多种制度并立的行政管理模式,相互之间并没有衔接,不成体系。涉及移民事务也分散在多个政府部门之间,这为中国开发移民红利带来不便。因此,应加快不同签证之间的衔接,同时设立专门的移民事务管理机构。 另一方面,大量外籍人士(包括大量非洲非常规移民)进入中国,也给城市管理、社会稳定以及安全环境带来了挑战。报告建议应借鉴国际经验,依法、分阶层管理“三非”人员。分阶层对待“三非”人员,对工作时间短的“三非”人员依法遣返回国;同时加快完善外籍人才的管理,减少“运动式”地打击“三非”的活动,加强常态性管理。
2015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