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中国国际移民总量十年增长35%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翻译的《世界移民报告》中文版今天发布,这是国际移民组织的《世界移民报告》系列首次以中文版形式在全球中文世界面世。 国际移民组织总干事Amb. William SWING,国际移民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Par LILJERT,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以及外交部、公安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等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各国驻华使馆官员等嘉宾出席了发布会。 报告翻译组织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指出,世界移民潮流近年来发展迅速,如何把握全球移民的整体趋势,将高端人才移民为我国所用,如何通过政策来便利于吸引高端人才移民来到中国发展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翻译本报告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他指出,“《世界移民报告》显示,促使北-南移民的动因主要包括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工作机会增加、跨国公司的扩张、海归和留学生人数的增长,以及有越来越多北方国家退休的人们选择去生活成本较低、节奏较慢的南方国家生活等。中国的国际移民总量在过去的十年里增长了35%,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移民数量大幅增加。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了实际工资的上涨以及对外籍劳动力的更大需求”。 报告指出,截止2013年,全世界国际移民总量已高达2.32亿人次,其中22%为高技能移民,33%为中等技能移民,有越来越多数据表明,移民为促进发展、减除贫困、改善人力资本,以及为知识、科技的传播等做出很大贡献。仅2012年,国际移民侨汇总量已超过4000亿美元,而当年的官方发展援助总量仅为1260亿美元。当今各国都未将移民议题纳入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框架之中,很多政策制定者仍然将国际移民视为对国家安全与身份认同的威胁,而不是将其看作开展国际合作与发展的机遇。在各国公布他们完成千年发展目标所取得的成果中,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提及移民议题,当然,这也与数据和相关指标的缺乏有关。 报告呼吁,应将移民议题纳入未来的全球发展议程之中,并制定出一份国际移民监测表,定期评估全球范围内移民福祉发展变化,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民对发展的影响。
2014年5月20日 -
中新网:中国渐成有吸引力移民目的国 国际移民大幅增长
中新社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丁栋)国际移民组织19日在北京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自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的国际移民总量增长了35%。 国际移民组织(IOM)19日发布的中文版《2013年度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幸福与发展》显示,2010年中国有国际移民超过68.5万人,较2000年增长了35%,与2006年相比,持有许可证的外籍人士数量也增长了约29%。 国际移民组织总干事威廉·斯温(William Lacy Swing)指出,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占全球移民的3%-6%,约700万至1300万之间,但这一趋势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归因于发达国家遭受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和新兴经济体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 报告解释称,实际工资上涨及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了中国对外籍劳动力的更大需求,有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如朝鲜、越南、南亚和非洲,也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如韩国、日本、台湾、中国香港、欧洲、北美及澳大利亚。 报告举例称,由于归国海外华侨华人数量的增加以及技术工人的流动,来自澳大利亚的移民大幅增加,而北美的华侨华人也正在被中国的经济活力以及低成本的生活所吸引。 此外,到中国的留学生人数也在持续增加,主要来自韩国、美国和日本,2009年,中国接收了超过23.8万留学生,超过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留学生人数。中国留学生学成归国人数也在持续增加,2011年,中国归国留学生人数超过18.6万人次,首次超过出国留学人数的一半。 报告称,尽管有迹象表明移民中国的人数持续增长,比起中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员所占比重仍比较小。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缺少吸引外籍人才的官方政策。
2014年5月20日 -
光明日报:《世界移民报告2013》中文版在京发布
本报北京5月19日电(记者王昊魁)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翻译,旨在为中国国际移民研究带来重要启示的《世界移民报告2013》中文版19日在京发布,也是国际移民组织的“世界移民报告”系列,首次以中文版形式在全球面世。 这份报告创造了对全世界移民者福利状况最全面评估的先例,所使用的数据采集于2009年至2011年间150多个国家的2.5万名移民和44万名当地居民。报告还特别关注北—南移民趋势,由于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的扩张、海归和留学人员的增长,北—南移民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移民数量为68万余人,比2000年增长了35%,其中来自北方国家的移民数量大幅增加。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化,中国正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
2014年5月20日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移民报告》中文版在京首发——“移民福祉与发展”成为主题
2014年5月19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翻译的《世界移民报告》中文版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发布,正式与中国的广大读者见面。据悉,这是国际移民组织的《世界移民报告》系列,首次以中文版形式在全球中文世界面世,填补了这一权威国际移民研究成果在全球发行领域的一个空白。在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移民输出国大背景下,今天《世界移民报告》以中文版面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最新的《世界移民报告》的研究主题为“移民福祉与发展”。 国际移民组织,即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IOM)的中文名称,是世界移民领域唯一的全球性政府间组织,曾连续多年发布的《世界移民报告》已成为国内外世界移民政策的制定者、研究者以及移民从业者的重要参考。 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国研究国际人才和人口流动,国际移民问题方面的领先智库,已连续多年策划出版了有关中国留学[微博]生、海归和国际移民等方面的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此次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持并翻译的《世界移民报告》,旨在使该报告能够在中文世界中得以传播,为中国国际移民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关国际移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调查数据,此外,该报告聚焦移民者自身的独特视角,也为中国国际移民研究带来重要启示。 国际移民组织总干事Amb. William SWING,国际移民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P?r LILJERT,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以及外交部、公安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等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各国驻华使馆官员等嘉宾出席了发布会。 发布会由国际移民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Par Liljert?主持, 国际移民组织总干事Amb. William SWING介绍了世界移民报告编写的背景和情况。 报告翻译组织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指出,世界移民潮流近年来发展迅速,如何把握全球移民的整体趋势,将高端人才移民为我国所用,如何通过政策来便利于吸引高端人才移民来到中国发展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翻译本报告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他指出,“《世界移民报告》显示,促使北-南移民的动因主要包括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工作机会增加、跨国公司的扩张、海归和留学生人数的增长,以及有越来越多北方国家退休的人们选择去生活成本较低、节奏较慢的南方国家生活等。中国的国际移民总量在过去的十年里增长了35%,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移民数量大幅增加。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了实际工资的上涨以及对外籍劳动力的更大需求”。 《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作为国际移民组织世界移民报告系列的第7份报告,聚焦移民,探讨了移民对于个人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许多关注移民和发展的报告都侧重于移民行为对宏观社会经济的影响,而往往忽视了对个人发展的作用。与此相反,新的世界移民报告更加关注移民本身,以多样的视角探讨了移民对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最新的世界移民报告对全球移民与发展问题的讨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贡献: 通过考察移民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本报告超越了侧重于经济发展,尤其是汇款(移民寄回家的钱)的影响的传统分析。反之,通过探讨移民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本报告提供了对于发展的整体视角。 报告数据来源于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的成果,该调查在超过150个国家进行,首次提供了对于全球移民发展的全面评估。 报告着眼于不同的移民原籍国和目的地国带来的移民结果差异。传统研究往往关注那些从低收入国家移民到更加富裕国家的人;本报告扩展了分析范围,考察了移民的四种路径及它们对发展的影响:即,从南方国家到北方国家,在南方国家之间,在北方国家之间,以及从北方国家到南方国家。 报告的主要方面包括: 一、本报告“注重聚焦移民者自身,考察迁移带来的得与失” 《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最大的特点在于,移民者不再被看作被动的调查研究主体,而是有机会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迁移故事,这将有助于决策者制定出更加符合人类利益的政策。本报告更聚焦移民者自身,并切实反映了这一跨国移民群体,在迁移过程如何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据了解,以往的移民研究主要是从宏观的社会经济角度关注移民者对移民来源国和接收国产生的影响,例如侨汇、人才流失、海外侨民等。与此不同的是,本报告聚焦移民者本人在迁移中的经历和感受,通过比较移民者迁移前后的生活状况,考察了迁移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的这一视角是与全世界对发展问题的新思考相一致的,即发展不应局限于经济的增长、财富的积累以及收入的提高等,持续改善和增进各国人民的福祉、确保可持续性也是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尽管各领域的研究者越来越感兴趣于将人类福祉作为考察社会进步的因素,但是,对于移民者的福祉研究还寥寥无几,本报告则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二、创造了“迄今为止对全世界移民者福利状况最全面的评估”先例 《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首次实现并创造了迄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面评估移民者的福利状况”的先例。报告中设专章详细描述了著名的盖洛普民意调查及其结果,该调查对全世界移民者的福利状况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全面的评估,涉及全世界150多个国家的2.5万名移民者和44万当地居民,涵盖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盖洛普民意调查主要通过考察影响福祉的五个因素,即职业、社交、财产、健康和社群等,通过综合考虑这五个维度,揭示出移民者福祉的完整图景。问卷尤其强调移民者的主观幸福感,设计的问卷不仅包括了与移民者客观生活状况相关的问题(比如收入水平、住房条件、工作环境等),还包括了移民者主观看法和感受的问题(比如生活满意度、社区归属感等)。 三、报告显示: 移民并非只是“南-北现象”,“北-南移民”趋势日益显著 《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探讨了移民来源国和移民目的国的不同会给移民的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带来非常不同的影响。以往的报告通常只关注南-北移民(即从中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迁移)。但是,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仅有约35%的移民者是南-北移民,而南-南移民至少占总量的34%,北-北占25%,北-南占6%。可见除南-北移民之外,其他三种路径是不可忽视和低估的。不仅如此,由于南方国家的收集统计数据能力有限,实际数字还会更加显著。 报告特别关注了北-南移民趋势,虽然北-南移民仅占移民总量的3%-6%(在700万到1300万之间,2010),但是,这一数字正在不断增加。促使北-南移民的动因主要包括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工作机会增加、跨国公司的扩张、海归和留学生人数的增长,以及有越来越多北方国家退休的人们选择去生活成本较低、节奏较慢的南方国家生活等。南方一些国家尤其是金砖五国的例子生动表明这一趋势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报告显示,中国的国际移民总量在过去的十年里增长了35%,其中来自北方国家的移民数量大幅增加。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了实际工资的上涨以及对外籍劳动力的更大需求。报告还显示,在过去的十年中,巴西的迁入移民人口增加了87%。美国已成为巴西最大的移民来源国,自2000以来,来自美国的移民人数增长了212%。此外,巴西的海归人数也有大幅增加,2010年的海归人数是2000年的大约2倍。海归的增加也与跨国公司的大幅扩张紧密相关,许多公司需要移民者凭借其语言和文化优势来开拓其来源国的市场。 报告还首次突出了南-南移民的重要性。据统计,世界排名前20位的移民走廊(指两国间迁移人口最多)中有一半以上属于南-南移民,主要发生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之间,以及从孟加拉国到不丹,从阿富汗到巴基斯坦等。此外,南-南移民的侨汇情况仅次于南-北移民(即北-南汇款),南方国家中最不发达的国家所接收的汇款数额占总侨汇的三分之二。 四、本报告研究成果:全面展示全世界移民者的总体福利状况 人们选择迁移是为了追寻更美好的生活,是出于对幸福、富足与健康的向往。的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显示;“与迁移之前相比,大多数移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有的甚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获得最大收益的是那些从贫穷国家迁移到全球最富裕国家的人们”。但是,并非所有移民者在迁移之后都实现了生活的改善。《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通过对移民者在移居国的现状和家乡同类人群以及移居国本地居民进行比较,为我们揭示出全世界移民者的总体福利状况,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1、南-北和北-北移民通过迁移获得的收益最大: 通过比较在移居国定居五年以上的移民者的生活水平与他们设想的如果留在家乡可能获得的生活水平,结果显示,移居北方国家的人们(无论是南-北还是北-北)通过迁移所获得的收益是最大的。他们通常认为自己当前的生活优于家乡没有选择迁移的同类人(指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为自己的迁移感到满意。其中,北-北移民在福祉的五个方面的状况最佳。对南-北移民来说,尽管与当地人相比,他们在经济上仍有较大差距,但是比起留在家乡的人们来说,他们在经济上获得了较大的改善。 2、南-南和北-南移民者认为不如留在家乡发展: 报告还显示,移居南方国家的人们认为他们的生活与留在家乡没有迁移的人们相比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后者,尤其是南-南长期移民者认为他们不如留在家乡发展。导致这一结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南北方国家的工资收入差别较大,因此与南-北移民相比,南-南移民在经济状况上不会得到更快更大的改善。同时,他们还受到来自人身安全、健康问题的困扰,并且他们对移居国的体制制度都感到不满意,认为贿赂和腐败普遍存在与政府和商业机构之中。 3、移民者不如当地居民福利水平高,但随时间推移会得到改善: 报告还对移民者与移居国当地出生的居民的福利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国家,移民者的福利状况普遍都不如当地居民好,但是,在北方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情况会很快得到改善。报告还发现,移民者的财产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工作相关,在北方国家,移民者与当地人相比更可能失业或不充分就业(调查显示,移民者的不充分就业率为26%,失业率为13%,而当地居民的不充分就业率是18%,失业率是8%);在南方国家,移民者与当地居民相比成为正式员工的机会少,但与当地人一样可能面临失业和不充分就业。此外,移居国较高的房价以及缺乏家庭支持等也是影响移民者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 4、移民者比当地居民更具有创业精神: 报告显示,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国家,移民从事个体经营的比例都高于当地居民,这也许是因为从事个体经营使他们避免在劳动力市场被边缘化。但报告也显示,某些移民天生就是企业家,比起当地居民,他们更富有创业精神。因此,北方国家吸引了更多有创业倾向的移民;在南方国家,移民者在遇到困难时也比当地居民表现出更为乐观的态度。但是,移民在寻找创业合伙人、突破当地商业环境壁垒方面,都比当地人面对更大困难。 此外,报告还对影响福祉的其他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比如移民对社区归属感、多元文化、医疗保障、社交网络、子女受教育等的看法和感受,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移民总体福利状况的全面论述。 五、《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为世界各国重视“国际移民”国家战略发出预警:“移民虽推动了国家发展,但各国仍未将移民议题纳入发展议程” 截止2013年,全世界国际移民总量已高达2.32亿人次,其中22%为高技能移民,33%为中等技能移民,有越来越多数据表明,移民为促进发展、减除贫困、改善人力资本,以及为知识、科技的传播等做出很大贡献。仅2012年,国际移民侨汇总量已超过4000亿美元,而当年的官方发展援助总量仅为1260亿美元。 《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强有力地表明,只要各国对移民问题加以恰当有效的管理,移民者对来源国和目的国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报告还表明,除南-北移民外,其他所有移民方向和路径都对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当今各国都未将移民议题纳入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框架之中,很多政策制定者仍然将国际移民视为对国家安全与身份认同的威胁,而不是将其看作开展国际合作与发展的机遇。在各国公布他们完成千年发展目标所取得的成果中,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提及移民议题,当然,这也与数据和相关指标的缺乏有关。 报告最后呼吁,应将移民议题纳入未来的全球发展议程之中,并制定出一份国际移民监测表,定期评估全球范围内移民福祉发展变化,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民对发展的影响。 《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中文版的面世,将有助于中国国际移民研究者深入了解国际移民研究现状,加强国际合作等,并将有助于促进公众对于移民议题的认识与理解,使更多人看到移民者对发展的贡献与影响。
2014年5月20日 -
《世界移民报告》中文版在京首发
——“移民福祉与发展”成为主题2014年05月19日18:05 新浪网 2014年5月19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翻译的《世界移民报告》中文版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发布,正式与中国的广大读者见面。据悉,这是国际移民组织的《世界移民报告》系列,首次以中文版形式在全球中文世界面世,填补了这一权威国际移民研究成果在全球发行领域的一个空白。在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移民输出国大背景下,今天《世界移民报告》以中文版面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最新的《世界移民报告》的研究主题为“移民福祉与发展”。 国际移民组织,即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IOM)的中文名称,是世界移民领域唯一的全球性政府间组织,曾连续多年发布的《世界移民报告》已成为国内外世界移民政策的制定者、研究者以及移民从业者的重要参考。 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国研究国际人才和人口流动,国际移民问题方面的领先智库,已连续多年策划出版了有关中国留学[微博]生、海归和国际移民等方面的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此次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持并翻译的《世界移民报告》,旨在使该报告能够在中文世界中得以传播,为中国国际移民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关国际移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调查数据,此外,该报告聚焦移民者自身的独特视角,也为中国国际移民研究带来重要启示。 国际移民组织总干事Amb. William SWING,国际移民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P?r LILJERT,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以及外交部、公安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等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各国驻华使馆官员等嘉宾出席了发布会。 发布会由国际移民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Par Liljert?主持, 国际移民组织总干事Amb. William SWING介绍了世界移民报告编写的背景和情况。 报告翻译组织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指出,世界移民潮流近年来发展迅速,如何把握全球移民的整体趋势,将高端人才移民为我国所用,如何通过政策来便利于吸引高端人才移民来到中国发展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翻译本报告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他指出,“《世界移民报告》显示,促使北-南移民的动因主要包括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工作机会增加、跨国公司的扩张、海归和留学生人数的增长,以及有越来越多北方国家退休的人们选择去生活成本较低、节奏较慢的南方国家生活等。中国的国际移民总量在过去的十年里增长了35%,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移民数量大幅增加。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了实际工资的上涨以及对外籍劳动力的更大需求”。 《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作为国际移民组织世界移民报告系列的第7份报告,聚焦移民,探讨了移民对于个人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许多关注移民和发展的报告都侧重于移民行为对宏观社会经济的影响,而往往忽视了对个人发展的作用。与此相反,新的世界移民报告更加关注移民本身,以多样的视角探讨了移民对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最新的世界移民报告对全球移民与发展问题的讨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贡献: ·通过考察移民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本报告超越了侧重于经济发展,尤其是汇款(移民寄回家的钱)的影响的传统分析。反之,通过探讨移民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本报告提供了对于发展的整体视角。 ·报告数据来源于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的成果,该调查在超过150个国家进行,首次提供了对于全球移民发展的全面评估。 ·报告着眼于不同的移民原籍国和目的地国带来的移民结果差异。传统研究往往关注那些从低收入国家移民到更加富裕国家的人;本报告扩展了分析范围,考察了移民的四种路径及它们对发展的影响:即,从南方国家到北方国家,在南方国家之间,在北方国家之间,以及从北方国家到南方国家。 报告的主要方面包括: 一、本报告“注重聚焦移民者自身,考察迁移带来的得与失” 《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最大的特点在于,移民者不再被看作被动的调查研究主体,而是有机会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迁移故事,这将有助于决策者制定出更加符合人类利益的政策。本报告更聚焦移民者自身,并切实反映了这一跨国移民群体,在迁移过程如何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据了解,以往的移民研究主要是从宏观的社会经济角度关注移民者对移民来源国和接收国产生的影响,例如侨汇、人才流失、海外侨民等。与此不同的是,本报告聚焦移民者本人在迁移中的经历和感受,通过比较移民者迁移前后的生活状况,考察了迁移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的这一视角是与全世界对发展问题的新思考相一致的,即发展不应局限于经济的增长、财富的积累以及收入的提高等,持续改善和增进各国人民的福祉、确保可持续性也是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尽管各领域的研究者越来越感兴趣于将人类福祉作为考察社会进步的因素,但是,对于移民者的福祉研究还寥寥无几,本报告则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二、创造了“迄今为止对全世界移民者福利状况最全面的评估”先例 《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首次实现并创造了迄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面评估移民者的福利状况”的先例。报告中设专章详细描述了著名的盖洛普民意调查及其结果,该调查对全世界移民者的福利状况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全面的评估,涉及全世界150多个国家的2.5万名移民者和44万当地居民,涵盖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盖洛普民意调查主要通过考察影响福祉的五个因素,即职业、社交、财产、健康和社群等,通过综合考虑这五个维度,揭示出移民者福祉的完整图景。问卷尤其强调移民者的主观幸福感,设计的问卷不仅包括了与移民者客观生活状况相关的问题(比如收入水平、住房条件、工作环境等),还包括了移民者主观看法和感受的问题(比如生活满意度、社区归属感等)。 三、报告显示: 移民并非只是“南-北现象”,“北-南移民”趋势日益显著 《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探讨了移民来源国和移民目的国的不同会给移民的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带来非常不同的影响。以往的报告通常只关注南-北移民(即从中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迁移)。但是,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仅有约35%的移民者是南-北移民,而南-南移民至少占总量的34%,北-北占25%,北-南占6%。可见除南-北移民之外,其他三种路径是不可忽视和低估的。不仅如此,由于南方国家的收集统计数据能力有限,实际数字还会更加显著。 报告特别关注了北-南移民趋势,虽然北-南移民仅占移民总量的3%-6%(在700万到1300万之间,2010),但是,这一数字正在不断增加。促使北-南移民的动因主要包括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工作机会增加、跨国公司的扩张、海归和留学生人数的增长,以及有越来越多北方国家退休的人们选择去生活成本较低、节奏较慢的南方国家生活等。南方一些国家尤其是金砖五国的例子生动表明这一趋势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报告显示,中国的国际移民总量在过去的十年里增长了35%,其中来自北方国家的移民数量大幅增加。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了实际工资的上涨以及对外籍劳动力的更大需求。报告还显示,在过去的十年中,巴西的迁入移民人口增加了87%。美国已成为巴西最大的移民来源国,自2000以来,来自美国的移民人数增长了212%。此外,巴西的海归人数也有大幅增加,2010年的海归人数是2000年的大约2倍。海归的增加也与跨国公司的大幅扩张紧密相关,许多公司需要移民者凭借其语言和文化优势来开拓其来源国的市场。 报告还首次突出了南-南移民的重要性。据统计,世界排名前20位的移民走廊(指两国间迁移人口最多)中有一半以上属于南-南移民,主要发生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之间,以及从孟加拉国到不丹,从阿富汗到巴基斯坦等。此外,南-南移民的侨汇情况仅次于南-北移民(即北-南汇款),南方国家中最不发达的国家所接收的汇款数额占总侨汇的三分之二。 四、本报告研究成果:全面展示全世界移民者的总体福利状况 人们选择迁移是为了追寻更美好的生活,是出于对幸福、富足与健康的向往。的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显示;“与迁移之前相比,大多数移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有的甚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获得最大收益的是那些从贫穷国家迁移到全球最富裕国家的人们”。但是,并非所有移民者在迁移之后都实现了生活的改善。《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通过对移民者在移居国的现状和家乡同类人群以及移居国本地居民进行比较,为我们揭示出全世界移民者的总体福利状况,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1、南-北和北-北移民通过迁移获得的收益最大: 通过比较在移居国定居五年以上的移民者的生活水平与他们设想的如果留在家乡可能获得的生活水平,结果显示,移居北方国家的人们(无论是南-北还是北-北)通过迁移所获得的收益是最大的。他们通常认为自己当前的生活优于家乡没有选择迁移的同类人(指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为自己的迁移感到满意。其中,北-北移民在福祉的五个方面的状况最佳。对南-北移民来说,尽管与当地人相比,他们在经济上仍有较大差距,但是比起留在家乡的人们来说,他们在经济上获得了较大的改善。 2、南-南和北-南移民者认为不如留在家乡发展: 报告还显示,移居南方国家的人们认为他们的生活与留在家乡没有迁移的人们相比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后者,尤其是南-南长期移民者认为他们不如留在家乡发展。导致这一结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南北方国家的工资收入差别较大,因此与南-北移民相比,南-南移民在经济状况上不会得到更快更大的改善。同时,他们还受到来自人身安全、健康问题的困扰,并且他们对移居国的体制制度都感到不满意,认为贿赂和腐败普遍存在与政府和商业机构之中。 3、移民者不如当地居民福利水平高,但随时间推移会得到改善: 报告还对移民者与移居国当地出生的居民的福利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国家,移民者的福利状况普遍都不如当地居民好,但是,在北方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情况会很快得到改善。报告还发现,移民者的财产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工作相关,在北方国家,移民者与当地人相比更可能失业或不充分就业(调查显示,移民者的不充分就业率为26%,失业率为13%,而当地居民的不充分就业率是18%,失业率是8%);在南方国家,移民者与当地居民相比成为正式员工的机会少,但与当地人一样可能面临失业和不充分就业。此外,移居国较高的房价以及缺乏家庭支持等也是影响移民者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 4、移民者比当地居民更具有创业精神: 报告显示,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国家,移民从事个体经营的比例都高于当地居民,这也许是因为从事个体经营使他们避免在劳动力市场被边缘化。但报告也显示,某些移民天生就是企业家,比起当地居民,他们更富有创业精神。因此,北方国家吸引了更多有创业倾向的移民;在南方国家,移民者在遇到困难时也比当地居民表现出更为乐观的态度。但是,移民在寻找创业合伙人、突破当地商业环境壁垒方面,都比当地人面对更大困难。 此外,报告还对影响福祉的其他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比如移民对社区归属感、多元文化、医疗保障、社交网络、子女受教育等的看法和感受,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移民总体福利状况的全面论述。 五、《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为世界各国重视“国际移民”国家战略发出预警:“移民虽推动了国家发展,但各国仍未将移民议题纳入发展议程” 截止2013年,全世界国际移民总量已高达2.32亿人次,其中22%为高技能移民,33%为中等技能移民,有越来越多数据表明,移民为促进发展、减除贫困、改善人力资本,以及为知识、科技的传播等做出很大贡献。仅2012年,国际移民侨汇总量已超过4000亿美元,而当年的官方发展援助总量仅为1260亿美元。 《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强有力地表明,只要各国对移民问题加以恰当有效的管理,移民者对来源国和目的国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报告还表明,除南-北移民外,其他所有移民方向和路径都对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当今各国都未将移民议题纳入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框架之中,很多政策制定者仍然将国际移民视为对国家安全与身份认同的威胁,而不是将其看作开展国际合作与发展的机遇。在各国公布他们完成千年发展目标所取得的成果中,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提及移民议题,当然,这也与数据和相关指标的缺乏有关。 报告最后呼吁,应将移民议题纳入未来的全球发展议程之中,并制定出一份国际移民监测表,定期评估全球范围内移民福祉发展变化,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民对发展的影响。 《世界移民报告:移民的福祉与发展》中文版的面世,将有助于中国国际移民研究者深入了解国际移民研究现状,加强国际合作等,并将有助于促进公众对于移民议题的认识与理解,使更多人看到移民者对发展的贡献与影响。新闻链接:http://edu.sina.com.cn/a/2014-05-19/1805243360.shtml
2014年5月20日 -
涂志云:互联网重构金融 大数据重塑征信
“新常态”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金融领域,互联网的强势进入可以算作是最大的创新驱动力量,它用新的思维模式、新的渠道、新的产品形态,冲击和改造传统金融行业。而落后于国外二三十年的征信行业也有可能在这一轮创新的推动下,跳跃式发展到大数据征信阶段。 2014年10月10日,“南京两岸金融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大学召开,我爱卡/信用宝创始人涂志云博士在论坛上演讲,他认为尽管目前互联网金融非常热,众人趋之若鹜,但是多数人还没有悟透它的划时代战略意义,他提出观点认为“互联网重构金融大数据重塑征信”。 绝佳机遇 中国的零售金融领域,以及征信领域,落后于美国二三十年;但是在互联网领域却只和美国相差两三年。这样的差距以及中国巨大的市场机会,使得中国的金融发展不会走和美国相同的路径,而是会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跳跃式发展到一个新的模式阶段——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征信。这个预测并非空穴来风,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及成熟的技术足以支撑。 金融的巨大市场仅以信用卡行业即可管窥,中国信用卡用10余年的时间发卡4亿张,活卡2亿张,覆盖1.5亿人口。至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6亿,也就是说还有4.5亿智能手机用户没有信用卡,对发卡市场来说,还有巨大空间。 银行平均每年新增信用卡只有6千万张,不是银行不努力,而是体制和技术系统并不能支持快速的发展。但是互联网金融或者移动互联网金融却可以做到。 互联网机构大量进入金融领域,其优势就在于以成熟技术为基础的渠道和服务能力,互联网可以迅速地、大量地获得和服务用户。微信红包就是最好的例证,一夜之间就可以获得海量用户,而微信红包则绑定了数以亿计的银行卡。技术让互联网金融可以迅速触摸和服务海量用户。而在这一点上,传统金融机构的物理网店优势荡然无存。 核心优势 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核心优势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理念,和能够快速获得并服务海量用户的技术。掏出手机就可以转账、支付、理财,直击传统金融服务的痛点,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理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极佳用户体验。 对于传统银行来说,如果一夜之间获得了一千万个用户的贷款申请,他应该如何来处理?现在恐怕很多银行的做法还是人工审核。这就决定了银行在技术上无法快速服务海量用户。而美国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实现了自动审核,因为利用了FICO信用评分,可以在几秒钟就做出信贷决策。 未来的中国,技术的发展或将跳过美国传统FICO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直接着陆到大数据征信这个阶段。传统做法是通过有限抽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特征人群进行模型设计。而现在技术上可以实现获得全样板数据,金融数据、电商数据、通讯数据、社交数据等不同类型数据构成的大数据,将重新解构个人信用风险评估。 然而挑战并存。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抱怨无法得到央行征信中心的征信数据。但实际上即使是对于能够拿到这些数据的银行,根据这些数据去做一个模型,意义也是十分有限的。因为现在的各类数据信息是分散的,还有很多数据看不到,银行没有民间金融机构的数据,没有电商数据,没有社交数据,没有通讯数据。 利用大数据来做征信,就是要把多种类型的数据绑定到一起,这些数据如何去组合,怎么计算,现在还没有人知道,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是机会也是挑战。 两岸发展 在谈到两岸的互联网金融如何创新融合发展时,涂志云博士给出两个建议:投资和融资。 他建议台湾有识之士来大陆投资,要投80后90后的年轻人。另一方面他建议大陆企业到台湾去上市,做融资。这样对双方来说才能形成共赢的局面。(文章选自中国经济网,2014年10月17日)
2014年5月20日 -
中国低龄留学生报告:担忧申请大学还要和中国同学竞争
早报记者 韩晓蓉 苏展 实习生 沈佳峥 上海中考本周末开考。由于选择的多元化,一些初三学生目标锁定国外高中,甚至初二便提前留学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随着90后甚至00后迅速成为留学生的主流,他们与勤工俭学的前辈颇为不同,这批低龄留学生成长于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除了关注学校好坏,也注重生活品质,比如学校住宿环境、娱乐设施等硬件都是他们关注的问题。 另外一项调查显示,从出国留学生的成绩来看,2/3以上都是班上的佼佼者。 留学低龄化将延续多年 近日,上海前途出国有限公司的咨询顾问马莉莎表示:“这些年我办理留学手续直接出国读初三或高一的学生成几何级数增长,更多的家长倾向于让孩子放弃国内的初三,直接赴美读高一,由于美国的高中是四年制,也就是我们国内的九年级在美国相当于高一,意味着如果初三毕业再去美国读书,还得从高一读起,因为国内的初三打下的基础是不够的。如果选择初三毕业后去读,美国的高中是一定要求出示国内中学的毕业证明的,所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孩子初中二年级时申请才是上策。” 低龄化,是当今中国留学生的一个趋势。为了研究低龄留学现象,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专门对北京5所中学出国留学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称,抽样结果显示,高中生出国留学人数从2010年的215人上升到2012年的385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从2010年的9.28%提高到2012年的15.74%。从出国留学生的成绩来看,2/3以上成绩十分优秀,是班上的“尖子生”。68.2%的学生出国前成绩在班中排名为前25%,排名前50%的占89.8%,只有10.3%的学生在班级排名为50%以后。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13年《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透露,留学低龄化将成为一个持续多年的现象,青少年留学的群体在不断扩大。《蓝皮书》显示,2011至2012学年,中国留学美国的本科生增长率为31%,占中国留美学生的38.4%,留美本科生已经接近赴美读研究生人数(约45.6%)。据美国国土安全局的统计数字,在2005至2006学年,中国仅有65名中学生持因私护照去美国读中学,到2012至2013学年,美国私立高中有23795名中国学生,7年时间增加了365倍。 在其他英语国家,中国的青少年留学群体也越来越多。 在澳大利亚,2012年的中国留学生约有11.88万人,18岁和19岁的留学生有1.11万人;不到18岁的5083人,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2012至2013学年,加拿大温哥华从幼儿园至中学12年级的1086名国际留学生中,来自中国的有645人,占总数的59.39%。 热门学校不断提高门槛 随着申请出国人数增多,学校审理也存在着延后。由于申请第一轮的优秀学生数量增加,加剧了录取的竞争程度。同时,因为学校审理量增加,被延期到常规批来审理。特别是加拿大和美国的高中生留学人数增长比较迅速。 因此,一些热门学校的录取条件逐步提升。较为典型的便是美国,一方面希望进一步选拔优秀的国际学生,为他们提供一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同时,该国的留学申请形势更为严峻。 2014年更多美国高中需要学生提供托福成绩,甚至是SSAT(美国中学入学考试)成绩,以及希望申请人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或者是一些特殊背景,这对于未来想申请美国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2014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