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

捐赠·支持  ENGLISH 
  • 关于
  • 研究
  • 动态
  • 活动
  • 专家
  • 咨询委员会
  •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CCG每年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10余部研究专著, 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奠定了CCG在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企业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等领域的权威地位。
    研究报告
    CCG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在全球化相关研究领域开展领先研究,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关键节点撰写和发布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二轨外交  名家演讲  名家午餐会  智库圆桌会
    活动预告
    聚焦国内国际热点话题,CCG举办多场圆桌研讨会、名家演讲、年度论坛等智库活动,研判当下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全球化智库

 EN

捐赠·支持

  • 关于 
  • 研究 
  • 动态 
  • 活动 
  • 专家 
  • 咨询委员会 

想获得最新活动资讯和
专家观点?

 
  • 关于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研究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动态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活动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二轨外交
    名家演讲
    名家午餐会
    智库圆桌会
  • 专家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咨询委员会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新闻动态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
  • 新闻动态
  • 【视频】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论坛五: 中国——东盟、中非、中拉经贸合作与可持续性发展

    2019年11月3日
  • CCG主任王辉耀应邀参加慕安会国际区域核心会议

    当地时间2019年10月26日,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国际区域核心会议于开罗成功召开。本届会议持续四天,先后在开罗和卡塔尔两地举行。作为慕安会官方组织的世界性高端会议,国际区域核心会议旨在为各国政府领导以及学界专家提供讨论地区问题的私人会晤平台,仅向受邀请的嘉宾开放。 27日晚,会议于开罗举行欢迎晚宴。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西西主持本次晚宴。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廖力强大使受邀参与埃及会场会议。29日晚,卡塔尔总理兼内政部部长谢赫·阿卜杜拉·本·纳赛尔·本·哈利法·阿勒萨尼主持卡塔尔会场的欢迎晚宴。中国驻卡塔尔大使馆周剑大使参与卡塔尔会场会议。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作为特别受邀嘉宾全程参与本届会议,并分别于“跨国安全圆桌会”和“互联网安全圆桌会”上就相关问题同各界精英人士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加强贸易纽带,多边合作是关键 非洲联盟在2012年提出的《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AfCFTA)今年5月已经正式生效, 协定首要目标是消除关税和进口配额等贸易壁垒,允许商品和服务在非盟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促进非洲的商业、增长和就业。但就在自由贸易协定为本国出口消除贸易障碍的同时,也对本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 “跨国安全圆桌会”聚焦非法跨境贸易,非法移民以及非法资本和信息的跨境流动等问题。参会嘉宾国就如何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打击非法跨境流动等展开交流与探讨,旨在呼吁国际社会就相关问题达成共识与合作。 王辉耀博士在会上表示,AfCFTA的生效标志着非洲国家希望加强贸易联系与合作。而贸易是连接国家间的纽带,有利于解决冲突和矛盾,从而推动国家间的和平与繁荣,助力实现“到2020年平息非洲枪声”以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因此,他期待AfCFTA可以扩大到其他国家,在互惠互利中实现共赢。 对于协定当前遇到的挑战,王辉耀博士提出三项建议:第一,中国、欧盟以及其他国家应予以适当协助以确保AfCFTA能够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第二, 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合作的重点,因此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能进一步发挥AfCFTA优势。例如,以基础设施为抓手,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在促进非洲众多国家和非洲联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第三,通过多边合作寻找解决解决方案,包括通过加强与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的多边合作。其中,中国倡导创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已成为多边开发体系的重要一员,为多边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对于移民问题,王辉耀博士指出,加强与OCED、国际移民组织(IOM)等国际组织的合作能帮助探讨非洲移民问题的解决之道。 5项建议助力促进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的广泛普及,围绕网络平台开展的社会经济生产活动日益增多。一方面,网络支付、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及互联网金融等现代信息服务产业极大促进了国际信息流通、优化了各项资源配置;另一方面,网络应用中产生的问题诸如资料泄露、网络诈骗、不良信息传播等也越来越多,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互联网安全圆桌会”以网络治理为中心,就海湾国家如何参与全球互联网建设,如何定位政府在网络治理中的角色等问题展开讨论。 王辉耀博士在会上指出,一方面人类受益于互联网的进步,另一方面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而由互联网安全问题引发的国家安全问题就是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之一。对此,如何加强相关领域治理和合作,让科技发展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才是关键。据此,王辉耀博士提出了五项建议:第一,加强在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应在其中发挥更多作用;第二,借助WTO等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平台加强对数字经济的治理;第三,组建国际网络安全理事会;第四,各国应携手加强网络防御技术的开发;第五,呼吁更多互联网企业加入互联网安全治理,甚至可以组建Internet 20,对网络安全进行更为专业的探讨。 参与本届国际区域核心会议的嘉宾还有,卡塔尔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Sheikh Mohammed bin Abdulrahman al Thani,卡塔尔交通部部长Jassim bin Saif al-Sulaiti,埃及外交部部长Shoukry Sameh Hassan,苏丹共和国外交部长Abdalla Asma Mohamed, 索马里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部长Abdi Abdulkadir Ahmedkheyr,尼日利亚外交、合作、非洲一体化以及境外公民部部长Ankourao Kalla,安哥拉国防部长de Jesus Sequeira Salviano,乌干达外交部长Kutesa Sam,乌干达安全部部长Tumwine Elly,德国联邦外交部国务部长Niels Annen,沙特阿拉伯军方参谋长Al Damer Hussam bin Abdullah bin Fahid,伊拉克总理国家安全顾问Al-Fayyadh Falih,埃及外交部前部长al-Orabi Mohammed,西门子埃及分公司首席执行官Ghaly Emad,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Ischinger Wolfgang大使,德国外交委员会主管Schwarzer Daniela等政商学界人士。 国际区域核心会议是慕尼黑安全会议官方以讨论地区性安全问题为目的,特别同相关国家政府以及当地机构联合举办的世界性领导会议。先前该会议还曾于华盛顿,北京,多哈,德黑兰,新德里,维也纳,亚的斯亚贝巴以及明斯克召开。 作为中国领先的国际化社会智库,全球化智库(CCG)还是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的非政府合作伙伴,是历史上首个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举办官方边会的中国机构。CCG在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成功亮相实现了中国智库在该国际高级别政治活动中的零突破,本次CCG再次受邀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国际区域核心会议,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安全治理、更好推动经济全球化,贡献了来自中国智库的智慧,发挥了民间智库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相关链接】   中国智库首次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举办官方边会 汇聚国际声音共议“一带一路”新机遇” 慕安会现场视频:从对抗到合作,令竞争者重回贸易 慕安会落幕,中国智库就全球安全与治理议题发声  

    2019年11月1日
  • CCG与英国皇家智库联合举办中美欧与全球治理研讨会

    2019年10月23日,全球化智库(CCG)与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查塔姆社,Chatham House)在北京联合举办以 “在‘脱欧’、欧盟领导人变更及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背景下,中国、英国、欧盟、美国如何在维护全球治理、世界经济繁荣及区域安全等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 为主题的圆桌研讨会并进行深入探讨。来自Chatham House、哈佛肯尼迪学院穆萨瓦-拉赫马尼商务与政府研究中心(Mossavar-Rahmani Center for Business and Government)、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英国皇家联合研究院、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智库专家,多国驻华使馆官员,国际媒体人,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中国清华大学的学者、CCG智库学者及众多政商界专家等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双方就多变的国际背景下,中、美、英、欧如何合作以推动国际贸易体系,多边组织及中美贸易摩擦下国际关系的发展、为全球治理重新注入活力展开讨论。 英国脱欧是现阶段欧洲政治经济体系里最大的变数之一。尽管英首相的新版“脱欧“协议获得英国议会的大部分通过,但于10月31日截止的“脱欧”期限或面临着三个月的推迟。一波三折的脱欧历程给欧洲区域发展乃至国际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同时,中美贸易摩擦暂缓,中美第十三轮高级别经贸磋商初步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的经贸碰撞并没有结束。在11月即将举办的APEC峰会上初步协议的签订结果也未可知。此外,欧盟领导层的变动和即将迎来的美国大选都为国际社会的平稳发展增添不确定性。本次会议旨在提供一个多边国际交流平台,促进中、美、英、欧在实现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与发展。 Chatham House所长Robin Miblett CMG,Chatham House 美国和美洲项目负责人Leslie Vinjamuri ,Chatham House 亚洲项目副研究员及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中心院长Kerry Brown,哈佛肯尼迪学院Mossavar-Rahmani商务与政府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Megan Greene,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亚洲高级顾问兼“中国实力项目”项目主任Bonnie Glaser,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波音公司国际关系讲席教授Katherine Morton,英国皇家联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亚太安全主任Alexander Neill,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Francoise Nicolas,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欧洲司原司长孙永福, 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美洲大洋洲司原司长江山,CCG高级研究员Andy Mok,CCG副秘书长唐蓓洁,出席本次研讨会并发言。 CCG主任王辉耀首先表示了对与会嘉宾及媒体的欢迎。他表示,目前世界的局势有着诸多不确定性,一方面英国脱欧谈判正在进入最后阶段,前景尚不明朗;另一方面中美贸易谈判的第一阶段基本结束,加拿大也选举出了新的政府。现在对于中国、欧洲和美国来说,是讨论中国-欧洲-美国多边经贸关系非常合适的时机。中国、欧洲和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何确保全球治理体系的稳定,如何去建设全球治理体系?各个国家当然都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但是我们该如何面对未来的风险以及不确定性?同时,安全问题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CCG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来自欧洲美国相关机构的专家来共同讨论,各抒己见。  Chatham House所长Robin Miblett CMG表示,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也一直在寻求更多的与国际声音沟通的平台,并非常感谢CCG提供这个机会。本次在北京举办的圆桌研讨会可以为智库群体注入国际化元素。他强调,在当下的“困难且复杂”的经贸摩擦之下,美国、欧洲及中国的三边关系应是国际关系发展和国际治理进行中的重要因素。目前英国面临着困境,即英国既是美国的盟友,同欧盟的其他国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英国又如何能够在脱离欧盟之后继续保持成功?这种困境也意味着欧洲面对着倾向美国还是中国的抉择。在接下来的新型经济“冷战”中,英国如何发展多边经贸关系将对其自身发展非常重要。关于中欧合作的前景,他认为,欧洲至少会从三个方面考察同中国的合作是否将维护世界稳定。第一,帮助非洲中亚等欠发达地区国家发展经济。第二,气候变化。第三,中欧在高科技领域展开合作,比如5G。此外,他还提到下几方面的问题:中国是否真正意义上推动WTO改革,在网络技术发展及知识产权上互相信任的可能性,国际安全法治原则,英国、其他欧洲国家、美国、中国这几方如何就安全,贸易,科技发展等发面合作,及国际机构在全球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Chatham House美国和美洲项目负责人Leslie Vinjamuri表示,英国接下来在国际关系方面的发展深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而区域经济协定及发展的进行也会因为经贸摩擦而进展困难。随着对抗程度的提升,区域经济及多边合作所推动的区域体制结构的发展也可能会得到不尽如人意的效果。她表示,美国下一届政府不重新考虑加入CPTPP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区域竞争会到达一个怎样的水平?中国在拉丁美洲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等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 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欧洲司原司长孙永福指出,美方政府与社会对中方的态度不尽一致。尤其是谈到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发展时,美国高校对此保持积极态度,但特朗普政府采取了消极态度。此外,中国、欧洲和美国在全球治理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中欧美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就十分重要,包括推动WTO的改革。英国是中国同欧洲贸易中的重要国家,同时中国也是英国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所以中英双边关系非常重要。无论最后英国是否实现了脱欧,中英两国都会加强合作,中英在自由贸易上的合作也会有非常乐观的发展前景。 Chatham House 亚洲项目副研究员及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中心院长Kerry Brown认为,欧洲和美国对中国的疑虑和敌意很大程度上源于现阶段自身发展所出现的问题,例如“脱欧”。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基于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责任,欧洲和美国都不是很确定像“一带一路”倡议等多边合作政策是否会对世界经济繁荣做出贡献。如何建立一个真正平衡互惠的关系极为重要。 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美洲大洋洲司原司长江山认为,中美贸易问题对中国-欧洲-美国的多边关系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引发世界关注。中美贸易关系已经发展了50年,中美两国对此都受益良多。双边贸易对于中欧以及中英关系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贸易是全球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边的贸易体系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抛弃WTO是危险的,抛离了WTO就需要建立新的贸易机制,成本非常巨大。他指出中国会维护WTO,同时也会与其他国家签署区域性的贸易协定,如促成RECP。中国仍然希望向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以及美国继续开放中国市场。 哈佛肯尼迪学院Mossavar-Rahmani商务与政府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Megan Greene指出,德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是推动欧盟经济的引擎,然而德国经济发展也正在寻求多边经贸合作的机会,这导致欧洲国家整体的发展都需要外来经济体的合作与支持。基于欧盟与中国现存的坚实的贸易往来,中国将一直是欧洲国家很好的经贸合作伙伴。 CCG高级研究员Andy Mok指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英国“脱欧”和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都没有互联网发展对社会所带来的的结构性影响大。对此,他提出以下三点:第一,网络世界比现实世界更为重要。第二,治理在网络世界中极为重要,它不仅仅是网络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避免灾难和危机的关键。第三,可以引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一句话来说:中国正在建立互联网世界的规则。对此,Andy指出市场是中国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有着一种远见,这使中国能够认识到互联网将会带来挑战,例如中国已有的防火墙,而Facebook也正在匆忙追赶。最后,Andy表示出于美国政治结构的原因,美国政府在互联网的治理上能力有所不足,对此能够采取的应对策略也是有限的。在贸易、资本市场、战略和战术层面的军事行动等方面的表现都是可以证明这一点的例子。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波音公司国际关系讲席教授Katherine Morton是本次联合座谈会的促成人之一,她对之前的讨论做出了回应。她认为,“一带一路”如何适应区域贸易协定是中国在区域化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提升国际治理能力需要进行更多的多国政策对话。英国也应与中国就区域经贸协定政策的制定等方面进行交流与沟通。Katherine Morton教授还就Andy Mok所提到的网络技术发展及网络世界的治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指出,网络空间的发展对经济和国土安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欧洲、美国、中国应为国际治理能力的提升进行合作并贡献力量。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Francoise Nicolas分析了现今贸易系统饱受波折的原因,并指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改革亟需推进。双边贸易协定的签署会拉近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在双边贸易发展中,欧盟与中国的关系相较于美国更近。中欧合作2020战略计划会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这对中欧经贸合作关系的加深有长远的作用。此外,中国或可发展并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改革,使得国际货币制度更加与时俱进。 英国皇家联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亚太安全主任Alexander Neill认为,中美“脱钩”正在进行,而未解决的中美对网络科技的竞争也会对国际发展产生影响。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全面运用到网上系统对未来争端的影响还未可知。他还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与国际经济体系密不可分。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亚洲高级顾问兼“中国实力项目”项目主任Bonnie Glaser总结到,现今中美关系与此前奥巴马政府执政时期相比有了一定的倒退,国际治理的改革迫在眉睫。一方面,美国政府与美国社会群体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展所持意见不一,并且外界对中国发展的担忧主要体现在中国如何对待现有国际秩序上。她认为,中美之间的摩擦是可以被化解的。另一方面,中国可以就网络科技发展做出努力,从而改变国际治理政策。此外,她表示中美经贸发展在国际经济领域上的牵连过多,解开捆绑在中美身上的“绳子”或许会稳定世界经济发展。 中美经贸关系对世界贸易体系及国际关系有着重要影响。近日,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中美贸易争端和其对世界经贸格局影响仍是国际社会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而随着英国“脱欧”造成的紧张局势升级加之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又给国际秩序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焦虑。在多边贸易体系面临挑战的复杂国际背景下,本次圆桌研讨会聚焦中国、英国、欧盟和美国如何在维护全球治理、经济繁荣和地区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中国与美国、英国和欧洲合作以促进全球贸易体系、多边机构的发展与完善,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加强多边合作,维护国际秩序,实现全球治理,维护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社会贡献了智库的力量,为国际贸易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并为国际治理的下一步提供了新视角。 本次圆桌研讨会的参与嘉宾还包括哈佛大学医学院全球卫生与社会医学讲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学术高级主Joan Kaufman(高芙曼),荷兰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秘Kavish Bisseswar(白卡维),意大利地缘政治杂志编辑委员会成员Giorgio Cuscito,德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Annegret K?nig(王安娜),滴滴出行政府事务高级经理皮美玲,英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多边贸易政策主管Lyndon Radnedge,法国驻华大使馆商务投资处参赞任馥蕤,英中贸易协会中国区总裁Tom Simpson,新加坡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Edna Tan,新加坡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Alvin Wong,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经济官员张嘉欣。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查塔姆社)是一所独立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 1920年创立于伦敦。它是目前英国规模最大、世界最著名的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之一。其宗旨是"推动个人和组织对日益复杂多变的世界进行全面研究,并提供政策参考。”

    2019年10月31日
  • CCG副主任苗绿参加北京-东京论坛就中日贸易关系和多边合作展开座谈

      2019年10月26日,第十五届“北京-东京论坛”26日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以 “新时代、新期待--中日在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 为主题,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本外务省支持,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中日嘉宾代表600余人出席。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北京出席第15届“北京—东京”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致辞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致辞   如今,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局势正在经历巨变,人类再次走到新的十字路口。而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和具有重要地区国际影响的大国,中日之间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关切,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共同责任和共同使命。   在此背景下,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博士受邀参加以“中日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与维护自由贸易及多边合作”为主题的经贸分论坛,并和与会中日学者和企业家等嘉宾就WTO改革、RCEP、CPTPP、中日韩自贸区以及金融开放等话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在中日关系经历重要积极变化之际,聚焦如何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与发展,展现了中国社会智库的责任与担当。本次经贸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和日兴 Research Center 株式会社理事长、日本银行原副总裁山口广秀主持。     会上,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博士表示,中日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两国关系稳中有进。两国在维护国际经济秩序,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合作空间,未来两国的经贸合作可更上一层楼。苗绿倡议中日经贸可以在RECP、中日韩自贸区以及CPTPP等领域展开更多的合作,同时探讨由日方邀请中国加入CPTPP的可能性。 她建议,中国可对日本加大市场开放程度,出台一些针对日本的优惠政策。其次,推动旅游服务发展是促进中日经贸关系的重要方面,不仅要鼓励更多的中国游客到日本旅游,也欢迎日本游客来到内地感受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另外,在电子商务、高新技术和数字金融领域,中日应进一步加强合作。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日也可从竞争者转变为合作者,这将会对双边贸易有一个很大的推动。     出席本次经贸分论坛的中方嘉宾还包括,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常振明,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晟,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孙强, 瑞银集团投资银行副主席、博源基金会总干事何迪,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高伟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共及政府事务副总裁周明成,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横琴金融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晓。   出席本次经贸分论坛的日方嘉宾有,株式会社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社长太田纯,东京大学公共政策大学院特聘教授、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代表理事、所长河合正弘,经济产业省前事务次官嶋田隆,JFE控股株式会社名誉顾问数土文夫,三井不动产株式会社常务执行董事船冈昭彦,株式会社大和总研执行董事、调查本部副部长保志泰,NHK 解说委员室解说主干神子田章博和株式会社三菱UFJ银行顾问吉川英一。     “北京-东京论坛”创办于2005年,每年一次,在北京与东京轮流举办,至今已举办十四届,是中日两国间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官民互动交流平台。本届论坛为第十五届,主题为“新时代、新期待--中日在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百余位来自中日两国政界、经济界、企业界、学术界、传媒界的嘉宾,就双边关系、经贸、安全、媒体、创新发展等领域,围绕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安全保障、媒体责任、数字经济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为促进中日关系发展、增进民众相互理解与互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10月31日
  • 澳大利亚议员、智库和企业代表团到访CCG谈中美贸易战下的中澳合作

    2019年9月25日,澳大利亚议员、智库和企业代表团一行到访全球化智库(CCG)北京总部展开研讨会。会上,澳大利亚反对党副党魁影子国防部长Richard Marles,澳大利亚教育及培训影子部长及众议院悉尼选区议员TanyaPlibersek,澳大利亚自由党议员Ted O’Brien,中国事务项目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澳大利亚著名智库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The 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 东亚项目总监Linda Jakobson,中国事务主席、Citadel Group公司以及癌症医药公司Telix 董事会主席Kevin McCann,澳大利亚全国农民联合会主席Fiona Simson,力拓公司(Rio Tinto)澳大利亚政府关系首席顾问Brain Pontifex与CCG主任王辉耀、CCG副秘书长唐蓓洁等智库专家就中澳关系、多边合作、“一带一路”以及中澳在中美贸易战下的机遇与挑战等话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2019年10月25日
  • CCG在世界文旅大会上举办分论坛并发布报告 助力入境游高质量发展

    2019年10月23日-24日,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西安市人民政府、携程集团主办,全球化智库(CCG)作为大会特邀合作单位的“2019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峰会”于西安隆重举办。 本次峰会以“文旅交融智能驱动”为主题,邀请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方光华,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远,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宝春,世界旅游及与旅行业理事会大中华区总监郝霄虹,哥伦比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大使路易斯·迭戈·蒙萨尔韦,加纳驻华大使爱德华.博阿滕,匈牙利科技创新部副部长迈哈里.巴拉尼,印度尼西亚旅游部国际市场营销部助理副部长文森修斯 · 杰马度,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等千余名海内外官产学研精英集聚一堂,共同探索了入境旅游和目的地景区的营销新策略,旨在以发展新时代全球旅游为使命,推动东西方文化思想的进一步融合。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仲广 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 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 23日,由西安市人民政府、CCG以及携程联合举办的“入境游” 论坛成功举办。论坛共设“以全球化视角看入境旅游契机与挑战”和“开放自信的大国形象与入境旅游发展的相互推动”两场主题座谈会以及一系列入境游主题活动。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副院长李仲广和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论坛上分别发表演讲。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博士在会上发布了《从入境游看全球化发展》报告,深入解读了中国如何进一步推动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从而积极推动中国全球化进程。 本次论坛邀请了有关部门领导,驻华使节,相关国际组织,全球治理、文化、旅游产业研究专家学者,旅游业界代表等,共同探讨了入境游发展的时代背景,契机与挑战,意在积极探索旅游业转型升级、寻求旅游产业新机遇,分享业界经验与解决方案,并探索以入境游助力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发展的路径。 以全球化视角看入境旅游契机与挑战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随着全球化日益加深,跨境旅游不仅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隐形支柱,也成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驱动。然而与出境游的持续高热相比,中国入境旅游存在明显赤字。CCG报告指出,中国在出境旅游方面发展迅速,但在入境游客的吸引力上还有待提升,外国人来华旅游发展相对缓慢。此外,我国国际游客逆差年增长近千万,服务贸易逆差现达两千多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国。      在此背景下,本次峰会“入境游“论坛的主题座谈会一,围绕“以全球化视角看入境旅游契机与挑战”为主题,哥伦比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大使路易斯·迭戈·蒙萨尔韦,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宁泽群,CNN亚太区商务副总裁杨舒婷,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徐洪才以全球视野,深度分析了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机遇和存在问题,为全球互联互通愿景下中国国际旅游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前瞻性、建设性的战略建议。携程集团入境游总经理孙博文主持本场研讨。 开放自信的大国形象与入境旅游发展的相互推动         出入境游发展是一国强大的标志,而能否成为全世界人民的旅游目的地,更是一个国家开放程度以及与国际融合的反映。在世界多极化、扁平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也不断交流互鉴。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需要国际社会对中国增进了解、凝聚共识,入境旅游的发展则有助于更加丰富中国软实力的内涵。目前,由于签证、支付、宣传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入境旅游的潜力远未发挥。      “入境游“论坛的主题座谈会二以“开放自信的大国形象与入境旅游发展的相互推动”为主题,加纳驻华大使爱德华.博阿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前会长孙杰,《中国正在》创始人兼总裁刘裘蒂,CCG人才国际化研究部总监李庆,Twitter大中华区副总经理窦剑从多角度、多层次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入境旅游的全域提升,助推相关入境旅游的政策协调与创新发展。本场会议由CCG副主任高志凯主持。 CCG发布出入境游报告,助推新时代“来华旅游”高质量发展

    2019年10月25日
  • 《2019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发布 聚焦中国国际理解教育

      2019年10月18日,全球化智库(CCG)、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与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联合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第20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2019第四届新聚合国际教育研讨会上发布了《2019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国际理解教育”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诞生,这一理念被引入中国后,越来越得到教育界重视,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有新的探索。中国国际学校自诞生以来,就与国际理解教育有着难分难解的关系。该报告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角度出发,将“国际理解教育”概念界定为“为了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关注全球议题,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并理解、尊重和发扬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人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报告以问卷的形式对中国国际学校学生、教师进行调研并对一些教育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梳理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起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概况,然后从理念建设、课程设置、主题活动、教师培训和对外交流与合作五个方面呈现,分析了中国国际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对于中国国际学校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展望与建议。   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女士,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副院长肖慧琳女士,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颖女士,就如何看待国际理解教育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基金会国际理解教育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一步回答了在场媒体记者的提问。   苗绿女士就理解他国的文化与弘扬本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做出精彩回答,她说道:“他们的关系应该是既要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又要尊重和弘扬本国、本民族文化。现在的学生应该知道如何站在世界公民的角度去弥合世界的分歧,包括我们现在遇到的挑战。”   关于教师在国际理解教育开展过程中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副院长肖慧琳女士表示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素质,开拓视野,提升国际理解力。   基金会副秘书长刘颖女士在答记者问时指出:国际理解教育项目,是我们基金会正在全力推进的一个项目,“国际理解教育”对人才的定义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复合型的人才,他既要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又要尊重和弘扬本国、本民族文化。这也正是我们20世纪未来30年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国际人才政策研究和该领域最领先的智库,CCG 成功参与推动了多项国际人才吸引和流动的相关中央和地方政策。自成立以来,CCG长期致力于人才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已在出国留学、海归发展、来华留学和国际教育等领域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早在2012年,CCG就持续关注、研究国际学校。本次已经是CCG连续第四年发布《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2016年, CCG与北京王府学校联合在北京举办的2016“新聚合”首届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发布《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2016)》,揭示了中国国际学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2017年, CCG与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2017):“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战略报告》,为中国国际学校如何“走出去”提出了政策建议;2018年,CCG与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联合在大连举办的2018第三届新聚合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发布了《2018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分析了“国际教育本土化”这一理念的内涵及其在践行这一理念时面临的挑战,并对中国国际学校未来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提出了建议。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信息、资本和人才的跨国流动日益广泛,各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中国国际学校报告》系列蓝皮书对深入分析我国国际学校发展状况、研究西方主要国家国际学校走出去的战略与经验有着重要意义,并为中国国际学校发展和国际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全球视野和现实指导。 附  录 目 录 引言 一、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缘起与演变 (一)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溯源 (二)中国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演变  二、中国国际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现状调查    (一)理念建设 1.对“国际理解教育”了解的广度  2.对“国际理解教育”了解的深度  (二)课程设置  1.培养目标  2.隐性课程  3.显性课程  (三)主题活动  (四)教师培训  (五)对外交流与合作  1.与学校的交流与合作  2.与政府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3.与民营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三、结论与展望   (一)出台国家级专项文件,凸显国际理解教育的战略地位 (二)营造全民研习氛围,深化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  (三)开发国际理解教育特色课程,践行教育精准扶贫 (四)丰富教师培训形式,提升全球议题与跨文化教学能力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章中提到,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为此,习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以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中外语言互通,进一步深入推进友好学校教育深度合作与人文交流,在青少年心中打牢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热爱和平、维护正义、共同进步的思想根基,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教育理念,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   国际理解教育最初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推动的教育理念,旨在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宽容,加强合作,以便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这一理念被引入中国后,越来越得到教育界重视,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有新的探索出现。中国国际学校自诞生以来,就与国际理解教育有着难分难解的关系。然而国际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有何特殊之处,却鲜有报告加以分析。   本报告尝试通过呈现中国国际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情况,以弥补这一不足。具体来看,报告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起源与在中国的发展概况;第二部分为报告的主体,从理念建设、课程设置、主题活动、教师培训和对外交流与合作五个方面呈现并分析中国国际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现状;第三部分对报告主体部分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中国国际学校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展望与建议。   一、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缘起与演变 (一)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溯源   二十世纪上半叶,传统教育很少关注国际事件以及不同民族、国家或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防止悲剧的重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了“国际理解”的理念。在随后的几十年中,UNESCO不断完善着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宗旨和方法。   1952年,UNESCO指出希望人们能够通过教育意识到一个全球性国际社会和组织的存在,促使人们承认各文明和民族的同等地位,加深对于不同民族间相互依赖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让人们为提升国际理解和合作尽到自己的责任。1964年,UNESCO表示,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目标的方法包括推广最新的教育方法并且传播与联合国、普世人权以及其它国家情况相关的知识和信息。UNESCO认为没有国家或民族可以与世隔绝地存在,强调了国家间通过国际舞台寻求和解的必要性。同时,UNESCO也表示,世界各国不能够否认冲突的存在,否认这些事实是不负责任且危险的。在实践层面,UNESCO开始与别的联合国机构一起试着在不同阶段调整教育的目标和行为,同时在不断变换的世界环境中推动国际理解。   冷战期间敌对的意识形态给UNESCO的工作造成了挑战,但UNESCO仍试着通过教育消除仇恨,推动国际理解。1974年,UNESCO第十八届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的教育以及关于人权与基本自由的教育的建议书》。该文件特别强调了国际理解对于国际社会的重要性,着重突出了包含“国际理解”、“合作”和“和平”在内的“国际教育”,这样的国际教育以发展人民与人民之间、拥有不同社会和政治系统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善关系为原则,以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为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理解教育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和平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全球公民教育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理念一同在UNESCO的工作中被推广,相辅相成。   和平教育兴起于20世纪后期,这一理念认为,个人以及国家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应为了共同生存而团结在一起。和平作为为了实现社会发展和正义的动态社会-政治过程,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而国际理解则是为和平打下基础的重要途径之一。冷战的结束和新世纪的到来见证了国际社会所经历的新改变,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宗教仇视、以及其它各类仇恨和暴力活动愈演愈烈。在这一背景下,UNESCO于1995年发布《和平、人权与民主教育行动宣言与综合框架》,倡导建立一个由多行为体组成的教育系统,以实现和平、人权、民主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同时,这一文件还指出,国家和全球层面的知识、理解以及对其他文化的尊重是促使全球相互依存、推动地方行动的重要力量。2001年,UNESCO大会通过了第39条决议,再次指出了国际理解的重要性,“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命的核心,宽容、普世性、相互理解、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以及促进和平文化等价值观,鼓舞了国际组织、国家、民间社会和公民个人采取更多行动”。   在最近的二十年里,国际理解教育与联合国推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的基本价值观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承诺在地方和全球构建一个宽容、非暴力以及和平的文化”。《宣布2016年为国际全球理解年(IYGU)》进一步解释了全球理解教育的内容,指出为了面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 等方面的全球性问题,遵循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便十分重要。因此,人们需要丰富他们关于不同社会化背景的知识,并且通过尊重文化多样性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弥补国家间、地区间以及地方间在行为和决策上的差距。   近年来,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还在UNESCO对全球公民教育的推动中得到了体现。为了实现2030年议程,全球公民教育在培养能够实现和平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之下,所有国家和人民都正处于一个实现长期命运共同体的中间阶段。因此,培育有担当的全球公民成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途径。可持续发展目标主张,全球公民教育旨在帮助人们获得能够解决全球挑战的认知和技能,以及构建一个更加和平、宽容、包容及安全的世界。全球公民教育包含认知、社会心理及行为等维度的教育。认知维度包括人们对全球议题及不同国家、人口之间相互联通和依存有关的知识、理解和批判性思考。社会心理维度则涉及人类的归属感、共享的价值与责任、心灵相通、团结以及对差异和多元的尊重。行为维度则倡导建立一个各层面上更加和平和可持续的世界。由全球公民教育的具体内涵可知,国际理解教育在世界公民教育发展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演变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渐入人心,不断地启发着社会各界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些思考在不同时代的教育政策中都有所体现。   我国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产生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萌芽。1983年9月,邓小平在景山学校题词时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后,于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作为未来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二部分第十四章指出,“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和管理教育的成功经验”。该政策的颁布拉开了我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繁荣发展的序幕,为中国与世界的双向理解与交流做了铺垫。1995年,中共中央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宣布将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进一步拓宽了国际理解教育导入我国的外部条件。   2010年,“国际理解教育”这一名词正式出现在国家政策文本中。《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第十六章提出,面对国际化,我国应做到“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由此可知,我国政府推行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国际化人才。   与此同时,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开始积极推出多元化的国际理解教育政策。例如,2009年浦东新区出版了《世纪名片·国际理解教育系列读本》;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之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普陀区、浦东新区等地选定国际理解教育实验学校,对中小学各阶段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量、教育内容做出了具体规定,闵行区于2012年开展了“多元·共生·融合”区域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路径与策略研究;2012年5月,山东省淄博市教育委员会下发《关于实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指导意见》;同年10月,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意见》;2014年9月,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委员会宣布全面实施中学阶段的国际理解教育;内陆地区的四川省成都市也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指导意见》,宣布自2016年开始在中小学普及国际理解教育。   2016年,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的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标志着我国国际理解教育政策走向内涵式发展阶段。该框架由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组成,“国际理解”被归为六大素养之一“责任担当”中的一个要点。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该框架规定:“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较之于《纲要》,该框架提出的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弱化了国际竞争力,更强调人类的和谐共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家认同”作为另一个要点,与“国际理解”相伴相生,印证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通过梳理,本研究认为,“国际理解教育”本身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发展的概念。为了明确研究的边界,本研究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角度出发,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将“国际理解教育”初步定义为为了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关注全球议题,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并理解、尊重和发扬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人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基于尊重实践的原则,该定义并没有对国际理解教育活动的形式进行预判。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秉持开放的态度,将定义教育活动形式的权利交由实践者手中,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及时性。 《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2016)》 《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2017)》 《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2018)》

    2019年10月24日
  • 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
  • 共【 348 】页
  • 到 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日历检索

推荐阅读

  • CCG 4-6月动态 | 全球出访、智汇四方,CCG春夏交汇期精彩回顾

    CCG | 2025年7月11日

  • 王辉耀接受BBC,彭博社、美联社、半岛和TRT等国际媒体采访谈特朗普关税战

    CCG | 2025年4月14日

  • CCG 1-3月动态 | 2025繁忙开年,多场高端论坛直击国际前沿

    CCG | 2025年4月8日

智库logo
智库
    
分享二维码
 

联系我们

 研究合作
 媒体采访
 建言献策
 工作机会
 国际合作
 捐赠支持
联系电话
010-65611038 010-65611039
联系传真
010-65611040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西区12层12B10室
邮政编码
100004
    
分享二维码
 
© Copyrigh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2008 — 2025 京ICP备0903046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7417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