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G香港委员会举办座谈会 为香港国际竞争力出谋划策
近日,CCG香港委员会(CCG Hong Kong Council)于香港铜锣湾富豪酒店举办“香港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前瞻”座谈会。近二十位CCG香港委员会成员和专家共同探讨探讨在回归二十年后,面对世界局势与国家发展的变迁,香港应如何持续成长并增进其竞争力、产业界如何稳固利基并寻找增长点、港资企业如何参与国家的各项政策,并为下一个二十年创造机遇。
2018年6月12日 -
著名国关学者赵穗生CCG演讲:美对华接触政策40年失败了?继续保持接触与合作仍是不二之选
2018年6月8日,在上合青岛峰会举办前夕,也在“金特会”进入倒计时的重要时刻,全球化智库(CCG)特邀CCG学术委员会专家、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克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终身职正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赵穗生来CCG发表演讲,回顾美国过去四十年对中国实行的接触(engagement)政策,探索中美两国的未来发展之路。赵穗生教授认为中美均是接触政策的受益者。由于中美双方目前处于相互依存的状态,美国应当继续贯彻这一政策,中美之间应当实现进一步合作。此次演讲及讨论由CCG副主任高志凯主持。
2018年6月11日 -
《四川人才报告2018》出炉 首次聚焦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人才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全球化智库(CCG)、成都日报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新时代国家中心城市人才发展论坛
2018年6月1日 -
CCG发布国内首份《世界智能制造发展报告》
近日,由CCG撰写的《世界智能制造发展报告》中英文版在2018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发布,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发布报告,德国前总统、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全球主席武尔夫出席报告发布会并对报告给予高度赞扬。 由CCG撰写的《世界智能制造发展报告》对智能制造及其相关领域产业发展具有很高的专业指导借鉴作用。如今,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全球化及国际贸易产生巨大的影响。发布会上,《世界智能制造发展报告》获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众多与会专家认为报告是对世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很好的分析和总结,对未来10年至20年世界智能制造发展的趋势做了预测。由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智能制造领域不断推出激励政策和发展规划,竞争日趋激烈,而且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智能制造作为核心产业影响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的规则,更改变全球产业链的布局,在此之前还没有统一的分析报告,CCG编撰的《世界智能制造发展报告》覆盖面之广、技术体系之复杂是前所未有的。 CCG组织国内外相关专家历时10个月,通过深度分析不同国家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政策规划,以及实际应用情况和前景,深入研究了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的现状和挑战。作为国内首份智能制造相关报告,《世界智能制造发展报告》不仅能助力中国制造2025计划,更能推动世界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而CCG作为极具影响力的国际百强智库,在关注中国和世界智能制造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为世界建言为产业献策。 世界制造业大会于2018年5月24-26日在中国安徽合肥胜利召开,此次大会是经由德国前总统、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全球主席武尔夫提议,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安徽省人民政府将联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德国工业联合会、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于共同举办。法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英国工业联合会等作为大会合作伙伴,组织所在国制造业企业和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此外,日本、印度、加拿大等国知名制造业企业也悉数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出席大会并作主旨报告。 全球制造业精英翘楚云集、各界参会嘉宾超过4000位、达成坚持开放发展、携手拥抱新工业革命的新共识、签约项目436个,投资总额达4400多亿!大会期间,全球制造业精英翘楚云集,参会嘉宾超过4000位,其中100多位境内外世界500强高管、近500家国内外制造业领军知名企业负责人、30多位“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参会,对话交流制造业领域前沿发展理念,构建了更为广阔的产业、技术等合作空间,打造了安徽开放合作新地标。在安徽举办的历次展会中,这次大会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国际影响力之广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已成为全球制造业方面的一场开创性盛典。 以下为《世界智能制造发展报告》详细介绍: 以智能制造技术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世界多个国家分别制定相关的国家战略和技术标准,如: “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数字美国”、“韩国工业革命3.0国家战略”、“日本工业互联”等8个国家和地区,均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增材制造(3D打印)、智慧机器人等颠覆性的高技术为基础,开启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新时代。 报告首先介绍了世界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规模和前景,智能制造技术的概念、战略意义和未来实施中可能存在的哪些优势和不足,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相对应的战略和支持政策以及全球相关产业与之呼应的市场规模预测;介绍了主要工业国家的新技术战略特点和技术体系,以及这些国家的智能制造路线图和实施条件;报告分析了这些战略如何对全球产业链、国家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影响。最后,报告对智能制造技术对未来中小企业的影响、机遇和挑战进行了预测。 经研究,课题组发现,智能制造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它是制造技术发展,特别是制造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是自动化和集成技术向纵深发展的结果。专家们预计,2022年,智能制造工厂的全部生产率增加到原来的7倍;智能制造为全球经济在未来的5年带来5000亿美元到15万亿美元的增加值。 智能制造技术将对传统的产业价值链和现有的国际贸易体系、各国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乃至全球化的趋势产生深刻、甚至是巨大的影响,必须认真研究、跟踪和严肃对待。 报告的主要结论分为三个面向,分别是智能制造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及全球化的影响。具体包括催生中小企业参与智能制造的PPP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小企业可采取的“跟随战略”及具有的“后发优势”,而以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也会促进中小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另外,报告认为,智能制造会暗含逆全球化的冲击,带来全球化城市网络集群的形成和国际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与这种趋势相伴而生的是新的国际贸易内容出现,国际贸易的结构、形式和竞争格局也会发生变迁。 报告指出,中小企业在任何国家的经济体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观察过去20年世界经济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不难发现,规模经济在商业中的重要性随着创新技术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而降低,而中小企业的潜在价值就会得到显著的加强。但同时,中小企业也有天然的不足:中小企业必须面对资金短缺、技术更新困难、管理能力差、生产能力低和监管负担重等问题和挑战,这些不足在全球化及创新技术驱动的经济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所以,中小企业急需对薄弱环节和自身的管理能力进行升级改造,同时非常重要的是,政府要发挥好积极推动作用和协助功能,如建立产业集聚区、信息化通道等,帮助中小企业融入全球化产业链、金融体系和信息系统中。集聚区域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供应链系统和信息网络,使它们获得更好的能力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此外,各国政府需要不断评估、规划好各自国家发展的经济资源和产业竞争优势,通过不同的发展规划和策略增强开发和传播创新技术的手段,为新经济体系和中小企业培养掌握相关技术的新型人力资源;建立一个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生态体系,如相关基础设施、相关技术标准、全球化标准协议、扶持资金、知识产权保护、社会道德体系、相关法规、劳动力结构等,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升级、改造的客观条件。 报告认为,中小企业自身可以通过跨国的全球智能制造网络体系降低关税和生产成本;在产业集聚的环境下,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具有更为灵活的客户定制化生产能力。无论中小企业选择独自经营方式还是选择融入集聚区内发展的模式,他们通过合资、并购、特许经营和产业联盟的策略都能争取到机会进入国际化产业链。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小企业在这次新技术革命中,一是不能等。要有压力和紧迫感,抓紧学习、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尽快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二是不能乱。如此大规模的新技术革命不会一朝发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小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特点确定好各自的发展战略。
2018年6月1日 -
王辉耀:改革开放与海归四十年
海归推动中国,梦想照耀征程。2018年5月29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国侨联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与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联合主办的“中国海归群体与改革开放40年--2018第四届海归中国梦年度盛典”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成功召开。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受邀出席。
2018年5月31日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毛雷尔CCG演讲—— 以国际人道机构经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2018年5月29日,受全球化智库(CCG)邀请,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主席彼得·毛雷尔(Peter Maurer)在CCG北京总部发表演讲,就“一带一路”建设和企业发展分享了ICRC多年的工作经验。
2018年5月31日 -
驻卢旺达大使饶宏伟会见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
2018年4月26日,驻卢旺达大使饶宏伟会见全国政协委员、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一行。
2018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