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宾大中国项目主任Scott Moore在 CCG发表演讲
2018年9月10日,受全球化智库(CCG)和宾大沃顿中国中心邀请,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项目主任Scott Moore在CCG北京总部发表演讲,从新的角度探讨了长期被忽视的国家内部地区间水域问题及其解决机制。
2018年9月12日 -
“海科会”海外华侨华人创新发展论坛举办,聚焦华侨华人创新与“新华商”发展
海外华侨华人创新发展论坛
2018年9月12日 -
《世界华商发展报告2018》发布 华商在非洲投资发展迅速
2018年9月4日,全球化智库(CCG)举办“华商在非洲”研讨会暨《世界华商发展报告2018》新书发布会。本书由人才研究领域领先的全球化智库(CCG)组织编写,CCG主任、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和CCG世界华商研究所所长康荣平担任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新书发布会上,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致辞,王辉耀主任发布报告,康荣平所长就华商发展进行发言。国家侨务部门领导、华商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华商企业家等二十余位嘉宾出席并共同探讨相关议题。
2018年9月6日 -
获“咨商地位”组织如何深度参与联合国事务?中促会与CCG展开交流
2018年8月29日,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秘书长朱锐一行到访CCG北京总部,与CCG管理团队就获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的社会组织如何更好的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展开交流。参加交流会的有CCG理事长王辉耀、CCG秘书长苗绿、CCG执行秘书长李卫锋、CCG副秘书长唐蓓洁、CCG副秘书长许海玉、CCG城市全球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秦刚、CCG高级研究员肖慧琳等。 8月13日,CCG被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正式授予非政府组织 “特别咨商地位”。成为获此资质的为数不多的中国机构之一和今年唯一获此地位的中国机构,也是第一个正式取得该地位的中国智库。 咨商地位是联合国与社会组织之间正式关系的核心,也是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和国际事务的重要途径。具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是社会组织得到国际认可的重要标志,表明这些组织有权利、有义务在国际社会组织事务中充分发挥作用。本次交流会,意在通过双方沟通,加强在人才、研究、活动、建言献策等方面的合作,使得CCG作为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非政府组织 “特别咨商地位”成员,更多参与到联合国议题设置和讨论中,增强中国社会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深度参与全球治理。 作为专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民间组织联合体,中促会致力于广泛联系国际国内有关民间组织和人士,推动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自2008年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全面咨商地位以来,中促会协调国内大批民间组织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人权理事会、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年会、可持续发展大会等联合国系统重要活动,通过发言、提交报告、主办边会和展览等方式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民间组织声音,与联合国系统各机构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建立广泛联系。
2018年9月3日 -
CCG理事长获 “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
第十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2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赵乐际代表党中央致词。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军队有关单位、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北京市负责同志,第十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代表、海外侨胞特邀嘉宾等共约3000人参加了开幕会。
2018年9月3日 -
美国企业代表团访问CCG,就贸易战对投资与金融的影响展开交流
2018年8月24日,全球投资政策分析和尽调咨询公司Capstone LLC首席执行官David Barrosse率领的知名美国投资界代表到访CCG,与CCG专家学者围绕贸易战对中美金融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度交流。
2018年8月27日 -
大会论坛三“新时期的人才发展政策和创新环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要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更加注重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2018年上半年,出现了20余个城市密集出台“揽才新政”的“人才战”。在此背景下,各地应如何优化人才发展政策和创新环境,提升城市人才竞争力?人力资源市场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海归人才创新创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2018年8月19日,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全球化智库(CCG)承办的第13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上,来自政府、企业、创业园区等领域的嘉宾从不同角度就“新时期的人才发展政策和创新环境”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大会论坛三“新时期的人才发展政策和创新环境” 全球化智库(CCG)执行秘书长李卫锋:新时期人才发展环境呼唤创新 新时期人才发展环境呼唤创新,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对于政府来说,中央要做好新时期人才发展环境的顶层设计,着力破除人才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地方政府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历史传统明确自身的人才需求,营造更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对于人力资源企业来说,要发挥企业活力,引入AI等新技术推动人力资本形成新动能,特别是在当前各地都越来越重视人才的背景下,人力资源产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对于海归人才自身来说,也要做好自身定位,加强对国情的了解,积极融入国家发展。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原副巡视员胡建华:人才创新创业最好的时代即将到来 我国人才工作的突破和高速发展,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通过恢复高考、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展现了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发展到现在,“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当前我国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这需要各方面的政策配套。在人才领域,就是中共中央于2016年推出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改革,根本上就是要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将以前阻碍人才发展,抑制人才发挥作用的障碍破除掉。目前各地正在结合当地情况出台具体落实措施。可以预见,人才创新创业最好的时代即将到来。 法政集团总裁副主席王广发 :人才创新创业“对号入座”很关键 创业选择什么产业,选择什么区域,非常关键。粤港澳大湾区、杭州湾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不同区域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海归人才要了解自己,了解不同区域的需求,实现“对号入座”。这样你的发展空间才更大,创造的价值也才更大。 此外,国家发展需要人才,而教育是更根本的问题。以国际组织为例,担任高层管理岗位的中国人还不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需要“走出去”,要与国际接轨,要在培养国际思维、创新意识上突破。而海归人才要融汇中西先进教育理念,推动中国教育“走出去”。 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副董事长王天鹏:要注重人才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科锐是国内第一家人力资源服务上市公司,主要帮助企业找到想要的人,帮助人才找到合适的机会。成立22年以来,累计给企业推荐高层次人才几十万,其中很多是海归人才。我们最初主要是服务企业,但近几年随着规模的做大,也给许多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做项目。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这说明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人才。但目前,我们国家人才资源市场的问题是人才总量大,但分布不均衡。这需要国家做好顶层设计,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人才发展环境的均衡。作为企业来说,我们也愿意尽一份力,比如在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的规划上,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规划建议,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吸引人才。 中智财务咨询公司总经理、中智智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咏生 :央企很多关键岗位都欢迎海归人才 中智是国资委直管的央企中唯一一家专门从事智力服务业的一家集团化的公司。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到了“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对人力资源产业是个重大变化。 央企目前的人才环境相当不错,很多关键岗位都对海归人才敞开怀抱,我本身就是一个例子。我90年代末留学美国,回国后经过一些辗转腾挪,进入了中央企业从事管理岗位。目前,中智就正面向全球公开招聘高管。但我们需要复合型人才,既要有科技、技术、工程等领域的“硬技能”,又要有领导力、沟通力等“软技能”。
2018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