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是CCG全球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最早以全球化命名的智库,CCG创办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并设置全球化相关国际议题;在海内外举办了“WTO改革”、“多边治理”、“一带一路”等专题研讨会,把“一带一路”这一主题首次带到国际安全与治理领域的世界高规格会议——慕尼黑安全会议。基于多年对全球化领域的全面研究,CCG发布出版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全球化向何处去:大变局与中国策》等研究报告和图书,其中Edward Elgar 出版社出版的Handbook on China and Globalization是为数不多的由智库在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出版的全英文书籍。CCG提出的两项倡议入选首届巴黎和平论坛,为中国智库更充分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开拓了崭新模式。此外,CCG与WTO、UN 、经济合作国家组织(OECD)、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众多国际组织、国际智库和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
-
张连起:从“卖遍世界”到“买遍世界”
专家简介
2019年11月25日 -
崔明谟:国际社会需继续努力,推动企业全球化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在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2019年11月6日 -
沈诗伟:警惕日本派遣债务管理专家加强对非深层布局
作者 | 沈诗伟,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2019年9月4日 -
徐洪才: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具体体现
专家简介
2019年8月30日 -
徐立凡:允许从俄罗斯全境进口,大豆贸易正形成”大三角”战略?
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公告,在俄罗斯境内所有产区种植用于加工的大豆,经检验检疫合格后,都可以对中国进口,可采用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等方式运输。扩大自俄大豆进口,是中俄两国元首今年6月达成的重要共识。此前,用作加工的俄罗斯大豆仅限从与中国接壤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五个边疆区进口。这五个区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后贝加尔边疆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大豆是中美双边贸易的一个大项,也是中美贸易屡屡博弈、屡屡被谈及的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允许俄罗斯全境大豆进口,让人感觉有点像是在大豆贸易上构建“大三角”格局的意思。但无论是从中国大豆需求还是俄罗斯大豆的供应能力看,都并非如此。完善中国的大豆供应体系,最终还得靠自己。01
2019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