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 提倡人才开放发展。致力于人才国际化研究,CCG在国际人才、国际移民、华人华侨、出国留学和回国发展等领域开展并承接重大研究课题,举办系列活动,出版相关图书并发布系列研究报告。 政策影响力。基于扎实且富有创新力的研究成果,CCG提出一系列完善我国人才发展和移民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在推动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等重大政策中发挥积极作用。 学术影响力。CCG在社科文献出版社连续出版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等蓝皮书,连续翻译出版国际移民组织(IOM)《世界移民报告》,在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出版包括 “China' 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Development”在内的多部英文著作,填补了中国国际人才研究领域的空白。 社会影响力。CCG创办了“中国人才 50 人圆桌论坛”、“全球教育 50 人论坛”等品牌论坛,连续多年承办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举办“全球人才流动与国际移民学术研讨会”。CCG 提出的筹建“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倡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积极评价与支持,成功入选了首届巴黎和平论坛,并在第二届巴黎和平论坛上成功举办了“国际人才组织联盟--国际专家研讨论坛”。
-
何亚非:金砖合作为完善全球治理作出新贡献
何亚非,全球化智库(CCG)联席主席,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
2017年10月30日 -
黄日涵、李丛宇:国际移民视角下的欧洲难民危机及其应对
作者:黄日涵,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丛宇,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7年10月12日 -
“美国优先”:动了谁的奶酪?| CCG研究
“美国优先”为何意?
2017年9月25日 -
高柏:反移民运动的催化剂
专家简介
2017年9月22日 -
中国如何重塑新一波全球化? | CCG研究
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杭州峰会为推进全球化制定了全面的战略蓝图和行动计划,提出了包括《二十国集团峰会公报》《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和行动计划》《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全球投资指南》《金融治理框架》等在内的支持与完善全球化的方案。中国充分认识到,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意味着发达国家与部分人群不成比例地获得发展红利,而是让发展中国家和所有人都共享包容性的发展成果。这意味着,中国未来的全球化方略需要更多考虑以下几方面: 首先,维护自由贸易体系,与时俱进地完善并充实贸易规则。以WTO 多边贸易体制为中心,尽快完成《巴厘岛协议》的批准程序,将多哈回合剩余议程分类梳理,分清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有区别地推进,争取不断获得小步前进的早期收获。积极推进WTO 框架下《信息技术协定》扩容谈判和取消农产品补贴等早期收获成果,继续积极推进环境产品谈判、服务贸易谈判和《政府采购协定》谈判。同时,包容以TPP、TTIP、RCEP 等为代表的各类区域自贸协定谈判。只要向WTO 通报,不违反WTO 的基本原则,应当鼓励和乐见其成。 其次,将全球化战略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融合,推进包容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自由贸易投资规则和区域一体化,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竞争优势不同,根据以往的经验看,毫无例外的高标准协定未必适合全球化的差异性要求,应当考虑差异化标准和个案待遇。区域经济一体化,无论决策机制、财政和货币政策,都应考虑不同成员经济体的不同情况和需要,实行有差别的政策。提倡“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的包容性质,即共商、共建、共享。按照不同经济体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贸易便利化、产业合作、金融合作。不一定强求高标准,但务必各方都能发展自己的生产力,才都能获益。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今后15 年乃至更长时期推进全球化的基本路径。要把更多的资源、公共产品投入消除贫困、饥饿,加快低收入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的方向上来。把世界市场的拓展和技术的进步更多地投入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上来。全球化的基础是效率,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在上层建筑领域应推进公平,力求效率与公平的相对统一,确保全球化的稳步发展。 再次,关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中的“以人为本”原则,缓和就业与技术进步、资本效益与贫富差距中的矛盾。在鼓励和推进科技创新的同时,要充分研究新技术应用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特别是对就业可能的冲击。技术进步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生产力提高、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创新,资本收益的提高不应以牺牲就业机会为代价。对那些虽然带来生产率的提高,但明显带来失业率增加,从而增大社会成本,部分抵消生产率提高效果的新技术,应制定审慎的政策。例如机器人、智能生产等,或要求采用这些新技术的同时,安排一定数量的其他领域就业。 对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效率带来的收入差距拉大,中国政府与世界应一道制定合理的应对政策。对高收益的资本收入者实施高额累进税和必要的社会责任捐助,对以劳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群体实行低所得税,并增大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推动公平而合理的人才流动自由,将人才流动用作解决收入差距、就业不足与公共资源匮乏的“药方”。 第四,全面、长期地治理国际金融体系,防范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在G20 杭州峰会拟定的全球金融架构基础上,G20 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应进一步研究制定管控国际投机资本的一系列规则。包括限制原油和其他大宗商品投机的交易规则、大幅提高外汇投机的成本、加强对冲基金和衍生品的管理、完善各类区域性国际收支应急安排等。只有有效防止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全球化进程才能顺利推进。 引用本文相关内容请注明出处:《大转向:谁将推动新一波全球化》,作者:王辉耀、苗绿,东方出版社出版。
2017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