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国:疫情下,中美关系的关键还是在于沟通

2020年3月24日

 

 

2020年3月19日,全球化智库(CCG)以“中美‘战疫’合作与全球经济影响”为主题举办线上研讨会,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就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中美合作展开讨论,为促进中美共同抗击疫情,抵御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冲击贡献智慧。会上,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就当前新冠疫情的应对,复产复工中遇到的挑战与建议,如何应对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疫情下中美关系的发展与走向等方面发表了真知灼见。
以下为霍建国发言全文: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CCG组织的这个视频会议,鉴于目前全球疫情还在发酵,情况正在不断变化,目前尚难做出准确的判断。总体来看,应该说我们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有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疫情的应对过程,变现的是疫情的应对能力;第二个层面是如何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体现的是危机后期各自对经济修复和调控的能力;第三个层面是疫情过后,恐怕全球经济格局会发生一些变化,一些微妙的变化,包括国际关系、产业结构、价值链合作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如何把握这些新的变化特点和趋势,如何在变化中争取主动,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大问题。我就这三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在疫情的应对方面,我觉得中国已经基本上获得了阶段性胜利。当然不到最后,我们还不能言成功,但是现在我们国内对疫情的整体控制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转向了复工复产阶段,根据中央的要求,我们正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如果谈点感受的话,我觉得这次整个疫情应对的成功主要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因为武汉城的果断措施,这个是令人钦佩的,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种措施都是非常果断及时的。另一个就是2月12号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就决定了,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3月初中央又提出了分层分级应对的原则,对于疫情没有那么严重的地区,应统筹抓好防疫和经济发展任务,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这些措施都非常及时的,也是很必要的,现在看来疫情在国内已基本控制住了。
现在问题反映在海外,也就是说国外疫情的上升仍处于恐慌阶段,各个国家的应对措施差异也很大,难以协调,但总体来看各种措施都有,直接封城的,封闭边境的,有的还采取了断航的极端措施,有的还采取了所谓的佛系应对。效果如何还有待继续观察,现在看来疫情的冲击和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困境交织在了一起。如果说最初大家的选择是防疫和经济发展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现在看来防疫已成为首要问题。
美国股市最近表现的过山车现象,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它反映的是投资者心理的恐惧和对经济前景的无望,虽有估值过高和经济的基本面问题,以及贫富差距和监督机制问题,但是这次暴露的主要是一种恐慌心理,或者是一种绝望的心态。恐慌我觉得来自于无知或者来自于前景的不确定性,更多的人不知道下一步将发生什么,下一步会变的多严重,影响会有多大,这个时候投资者的第一选择就是避险措施,先把股票变现,亏损割肉是一种正常的操作。这就是为什么10个交易日发生4次熔断的原因,在众多的恐慌中,对政府能力的质疑和缺乏信心是主要的因素。
我觉得当前大家的关注点已从疫情的应对能力逐步转向了疫情对经济的破坏程度方面。第二阶段大家更关心经济恢复和损失的补偿问题,当然现在国内和国外是一个错峰发展的过程,国内疫情已经基本上到了降温的阶段了,国外是处于一个升温的阶段,这个反差全球经济联手应对增加了更大的难度,一个基本的判断,我们的影响可能会集中在一季度。国外的影响会反映在二季度。 
所以说二季度这个影响主要来自于海外, 我们会深受海外疫情恶化的影响。这是我从贸易的角度看,这一结论是比较明显的。也就是说,我们复工复产正常后,海外的供货能力和需求订单正处于最糟糕的阶段,从行业上看,大家说对服务业的影响比较大,对制造业的影响比较弱,从生产的环节看应该是这样,因为这种从停工停产的恢复能力看,服务业即使恢复了,它加班加点也很难补回来,实际上它也没有太多加班加点的余地,制造业在这方面的余地会大一些。一个基本的判断,二季度我国的外贸外资仍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我觉得通过这一轮抗击疫情,大家已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有效帮扶经验,国内在复工、复产各个方面进度比较快。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行业的情况现在整个复产情况,国企和规模以企业的应对调度能力是较强的,体现了一定的制度优势相比之下民营企业的困难会多一些,外资企业的困难也不小。因为从12月份公布的数据看,外资企业的影响更大一些,民营和中小企业则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在恢复生产和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更多的要关注民营企业,因为相比较而言他们在资源和资金的组织和调度能力方面相对弱一些,所以从保就业的角度我们更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此外,特别要处理好外资和国内企业的国民待遇问题,也就是说有些政策大家都是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困难,你要是支持,要是补救的话,也同样应该兼顾到外资企业,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了,有利于我们未来的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企业,避免形成一些新的矛盾。
关于中美关系,我觉得从疫情发展到现在,总体中美贸易的矛盾和态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或者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所发生的一些矛盾和争议,基本上是在预料之中的,有的是口舌之战,有的是美国挑战了我们的核心利益,我们必须进行抗议或者是跟他理论。这些矛盾我觉得即使没有疫情,也还是会发生的。下一步的变化倒是值得关注,一是美国疫情的防控情况,二是美国经济是否会发生深度衰退,三是美国大选的舆情变化。如果说因为疫情或者因为资本市场的震荡导致了美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恶化,因为根据现在的判断——美国经济全年负增长已经板上钉钉了,一季度负增长,二季度更加混乱,现在的关键是三季度能不能好转。如果三季度不能好转,美国大选的形势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以影响还是比较大。因为特朗普大选获胜与否,应该说跟这次疫情的应对和经济的变化会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从这一点分析,如果整个事态进一步恶化发展,有可能会使得中美关系的未来的走向会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所谓微妙变化,主要体现在特朗普的底气没有了,斗争的精神会受到重挫,从特朗普最近这几次的讲话看,他没有太多攻击中国或者没有显得更具挑战性了,就像过去似的,经常炫耀自己,贬低别人,当然这次最严重的是,他用了一个中国疫情”,这个问题最后导致了双方的一些争议,我觉得这些都可以理解为口舌之战,
下一步理想地看,中美经贸协议能够得到基本执行,这个需要中方做出巨大努力,但问题很可能不是方出现了违约或者无法完成的情况,很可能是由于美方在供给方面出现了问题 因为现在农产品和原油、原料的供应方面,石油天然气的行情仍存在很大的变数,这一点我觉得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双方保持密切的沟通。我们有困难要主动沟通解释,互相谅解,美方有问题我们要及时指出来,避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或防止美方推卸责任,第一阶段协议会不会产生矛盾和新的扯皮,关键取决于沟通,如果双方在能够理解和谅解的情况下就不会出问题,因为严格的执行是不可能的,现在在疫情的冲击下,肯定会出现有些月份高,有些月份低,甚至可能有的到了年末统计会发现没有圆满完成的情况,这些都是大家可以理解的,所以我觉得关键还在于沟通,要主动沟通,主动的通报,目前动荡形势下,各自都要避免彼此幸灾乐祸,美方如能放下身段是件好事,有利于缓解双方的紧张关系,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当前形势下中美之间不触发新的矛盾对我方是有利的。时间关系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霍建国先生在全球化智库(CCG)于2020年3月19日以“中美‘战疫’合作与全球经济影响”为主题举办的线上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