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非: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以应对全球化新常态

2015年7月17日

  2015年7月1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北京银泰柏悦酒店举行。这是国内首次探讨全球化与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论坛,也是国内智库首次举办的广泛汇聚官、产、学各界精英的圆桌论坛。80余位官、产、学各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把脉全球化浪潮,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何亚非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以下演讲。开幕式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主持。

全球化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

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目前全球化已进入新的时代,有了新常态。总结而言,具有五个特点。

一是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目前全球经济处于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其实已经结成了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生产要素的流动,其速度和规模都在上升,商品的制造、销售等环节都已经全球化,中国制造的商品很多材料、半成品都是进口其他国家,包括原料、资源都是进口的,然后再出口。所以国别制造已经变成了世界制造。

二是全球化与去全球化并存。去全球化的趋势也在发展,且趋势的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目前许多国家看到全球化存在的很多问题,或者解决不了许多问题,就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比如在贸易领域,世界贸易组织WTO,说实话WTO已经名存实亡了。同时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自贸区在风起云涌,无论是TTP、TTIP、还是RCEP等,以及双边的,比如中国最近跟韩国、澳大利亚都达成了双边的自贸区安排,双边的、多边的自贸区安排却发展的很迅速,这表明全球范围的贸易体制出现了问题。在其他领域,比如说核不扩散领域,核不扩散的条约叫MPT,这是由190多个国家签署的核不扩散条约,规定的是五个大国可以拥有核武器,其他的则可以和平利用核能,但并不是现有核武器的国家。而且核武器材料的扩散很严重,国际原子能结构理论上管理这些事务,但它的作用也在削弱,像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核问题是6+1,朝核问题是六方会谈来解决,这个方面去全球化同步在发展。

三是全球的挑战在不断的增多,全球化以后全球的挑战在增多,风险和危害性的传递速度很快,就出现了问题。全球化跨领域、跨国界的速度很快,然而国际社会团结一致、共同应对的决心却相对较弱。在国际性问题方面,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与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相互的错配现象很严重。而且现有全球治理的体制也不太灵活,大家看到例子很多,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有欧债危机,包括最近希腊还在发酵,要不要退出欧元区等等。核武器问题很强烈,包括气候变化问题也很多,虽然业界对今年巴黎的气候变化问题很看好,但实际情况却也不一定。

四是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现在的世界是一个金融资本主义的世界。也就是金融资本占主导地位,它主导全球的生产和价值链的分配,它主导着全球经济利益的分配。虽然美国和西方所崇尚的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但是目前的整个体系还是为金融资本所主导,有很多缺陷。

五是全球化的风险。目前的全球化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但其风险已经外溢到政治和社会领域,经济停滞,贫富差距拉大,失业严重,这些经济问题导致了许多国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论乱,而且在部分地区,甚至是社会结构崩溃,比如说阿拉伯引起的中东之乱,现在中东混乱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乌克兰的危机根本上是由经济问题导致的。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大批年轻人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的制度不满,提出了1%与99%之间的分歧和矛盾,贫富差距的问题。其实这种根本上暴露了资本主义体系已经出现了制度性的危机,出现了制度性的危机或者制度性的危机苗头。

目前中国已经处在世界舞台的中心,也被卷入了全球化,成为全球生产链、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离开中国制造,可能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商品没有地方去买,起码生活会比较困难,生活质量会下降。同时中国也积极的参与了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作用举足轻重或者说举轻若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是核不扩散条约的国家之一,是20国集团的核心成员、经济集团的成员,2016年中国还要主办G20峰会,并且是轮值主席。

全球治理体系该如何改革和完善

在全球化发展和现有国际秩序和国际秩序体系运转的70年,出现了一些无序的或者碎片化的现象,在这样的时刻中国确实需要考虑对全球治理体系,也就是全球化的治理体系进行改革、补充和完善,以适应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全球化的新常态。可以从我们的角度或者各国的角度看有五个方面的事情可以做。

一是改革补充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事情,1、增加中国、印度、巴西、印尼、南非等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包括在一些国际组织中的投票权。我们要做实、做强G20、金砖、上合组织,要争取改革联合国体系,我们说争取,因为联合国体系改革起来困难很大。2、加强大国的协商与合作,因为国际体系说穿了是大国的意志或者说大国的合作,这里面中美的合作尤其重要,并不是主张要G2,或者中美要怎么样,但是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补充完善方面,中美的合作、协商、沟通一定要有,然后加上其它大国的合作才能做成事情。

二是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所有的这些治理体系里面,货币体系是最要重要的。其实经济的血脉是金融,所以现在的货币体系我们过渡的依赖美元,这个风险比较大,美元作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同时兼职国际主要储备货币,这两者是有矛盾的。所以应该争取早日把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特别提款的货币篮子,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要稳步地向前推进。同时还要推动大宗商品定价货币的多元化,大宗商品的定价货币一定要多元化。

三是应该尝试新的国际合作模式。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中国已经做了榜样,那就是以一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为指引要推动的“一带一路”的构想,这就是新的国际合作的模式。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应尽快把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应急储备安排、上海合作组织等等组织运行,作为货币体系的补充,在这些实践中贯彻和平发展、合作供应的新的国际合作理念。

四是全球治理、全球化要重视发展议题,也就是要重视贫困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没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同步发展,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谈不上,因为绝大部分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所以中国必须在一个国家内部和世界范围同步推进减贫、扶贫,缩小贫富差距。今年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收关之年,联合国的各个专家都在讨论今后15年的发展中国家的议程,他们叫SDG,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议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要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要全力参与,而且要把中国独特的发展经验提供给广大发展中国家。

五是中国本身需要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参与全球治理,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公共产品。这些公共产品要以中国的思想、中国的方案为基础。三中全会提出来全面深化改革,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的现代化,这一条与中央要求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是同样道理,是相辅相成的,这里面需要的是什么?就是要提高参与的水平,要提高参与的水平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所以参与全球治理的人才的培养、储备、竞争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一大批在各个领域精通国际规则、精于国际谈判的人才。全球化在新常态下说到底就是规则竞争、人才的竞争。

(注:以上发言根据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